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俄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2:22  世界报

  中俄联手对抗美元霸权

  中国总理温家宝11月22日至26日对俄罗斯、塔吉克斯坦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第九次总理会议。在新的国际形势下,中国总理对俄罗斯的访问引起外媒高度关注。

  人民币汇率、南海问题以及钓鱼岛事件都令中美关系更加复杂;北约东扩、格鲁吉亚问题也使俄罗斯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面对共同威胁,中国火龙与俄罗斯冰熊这对似乎患难与共而又不乏矛盾的“伙伴”开始互相靠近,这个过程很奇妙,它们小心翼翼摸索前行,以确定合适的距离不至于使自己受伤。

  本报专稿 周邦民

  ■俄罗斯拥抱人民币

  韩国《朝鲜日报》以“中俄贸易结算 两国货币取代美元”为题报道称,温家宝与俄罗斯总理普京就两国贸易中停止使用美元达成了协议。普京表示:“两国决定在双边贸易中使用两国货币。在中国外汇交易市场已经可以用卢布结算,而在俄罗斯人民币交易也将马上获得许可。”

  俄罗斯《生意人报》称,俄罗斯12月开始卢布兑换人民币的交易,而中国的类似交易11月22日已经开始。俄罗斯《新闻报》指出,这种交易首先将受到俄罗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欢迎。报道引述交易所发言人尼基塔·别卡索夫的话称,30至50家银行有兴趣进行俄中货币的直接兑换,因为银行的大部分客户都从事边境贸易。俄罗斯对华出口正在持续增长:2008年为167亿美元,2009年为211亿美元,2009年中国在俄罗斯外贸总额中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8.4%(俄罗斯联邦海关局数据)。

  《新闻报》表示,卢布将成为中国外汇市场上第7种挂牌交易的外汇(前6种为美元、港币、日元、欧元、英镑和马来西亚林吉特)。“通过与其他货币的直接交易,中国将提高人民币的比重,降低美元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朝鲜日报》表示,中国和俄罗斯从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就开始商讨在两国贸易中用人民币和卢布取代美元的方案。随着中国将人民币贸易结算范围从香港以及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扩大到了俄罗斯,“人民币国际化”脚步加快。报道认为,这也意味着中俄关系更加深入,报道引述温家宝的话表示:“两国关系达到史无前例的高度,两国不再是对手。中国将支持俄罗斯的复兴。”对此,香港《明报》评论称,中俄两国在终结美元霸权方面的步伐在加快。

  ■中俄对抗美元霸权

  美国彭博社报道称,人民币正在加速国际化,“直接牌价简化了相互结算”。《朝鲜日报》也援引中国国内一位专家的话报道说:“此次协议不是对美元的挑战,而是降低外汇风险,并有望进一步激活两国贸易。”

  《生意人报》一篇以“中国希望俄罗斯支持人民币全球化”为题的报道称,中国总理对莫斯科的访问一个重要的非正式议题是人民币全球化政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1月拒绝将人民币纳入国际储备货币后,中国开始实施发行人民银行债券、在全球推广人民币的计划,但俄央行拒绝支持。《生意人报》报道称,11月22日,中国财政部宣布将在香港发行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0亿元)债券,报道表示,对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其实是借贷美元外债之外的另一种选择。然而,中国尚无法获得俄罗斯对人民币全球化政策的支持:人民币在资本业务中不可兑换,而完全以人民币结算俄对华出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能源出口都是以美元结算。俄央行第一副行长乌柳卡耶夫11月16日指出,人民币不可能成为俄储备货币。因此,中国总理在莫斯科的一个任务是寻找绕开这个问题的方法。

  路透社认为,由于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它比可自由兑换货币的吸引力小。要想改变交易额低的状况,只能扩大用本国货币结算的交易量。

  不过,《新闻报》对两国用本币结算的前景十分乐观,该报引述俄罗斯Uralsib金融公司专家丹尼斯·波雷瓦伊的话说,开始卢布和人民币的交易是面向未来的一步。他说:“从双边贸易增长看,人民币和卢布交易的需求量并不像美元和卢布交易那么大,但流动性和波动将小一些。”《明报》表示,(这)虽然象征意义大于实质,但中国近期频频与别国展开类似行动,其潜移默化作用不可低估。

  《朝鲜日报》指出这种可能性很大,因为俄罗斯是中国十大贸易对象国之一,去年对俄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贸易比重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2.2万亿美元)的1.8%。《生意人报》表示,中国希望今年两国贸易额能达到560亿美元——这是2008年的两国贸易水平。

  ■“亲兄弟”明算账

  除两国贸易以本国货币结算外,天然气价格谈判则是中俄两国能源谈判与合作的重中之重。香港中评社表示,谈判双方——中石油和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2009年10月就天然气供应问题达成框架协议。根据这份协议,在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开通后,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输送700亿立方米天然气。但到目前为止,中俄双方仍然没有就天然气定价达成协议。

  《朝鲜日报》称,围绕从明年开始通过西伯利亚输油管供应的俄罗斯天然气出口价格问题,双方未能缩小意见分歧。俄罗斯希望给中国与对欧洲供应价相同的价格,而中国则希望能拿到更低的价格。

  路透社说,世界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俄罗斯急于增加对世界发展最快的经济大国中国的石油、天然气和金属出口,但天然气价格引发的分歧拖延了俄中输气管道的施工。俄罗斯说,中国应当支付与欧洲客户相同的价格,但北京希望打折。

  中评社指出,俄罗斯向欧洲出口价格大约在300美元/1000立方米,而中国则希望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价格能和从中亚进口的价格持平,这一价格在200美元以下。中国官员说,双方的分歧约为每1000立方米100美元。

  俄不甘只当原料供应地

  显然,俄罗斯并不仅仅只想当中国的“原料供应地”,俄新社一篇以“中俄:碳氢资源的友爱”直言不讳地指出,俄中经济关系的单一性非常刺眼。东方伙伴把我国仅仅视为自身工业迅猛发展的原料来源。俄领导人与中国总理的最新会晤表明,这一战略趋势将继续发展下去。

  路透社则认为这是两国诸多博弈中的一个侧面,报道指出,两国都在能源多元化问题上有诸多砝码。拥有欧洲、中亚以及韩日客户的普京呼吁增加对华自然资源出口,预计未来十年中国的天然气需求将大涨。此时,中国也正努力争取土库曼斯坦及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供气渠道。英国BBC指出,几乎与此同时,中国另一位国家领导人也在能源资源丰富的非洲展开访问。路透社表示,这些都是“普京在与中方谈判中要面临的”。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所外交研究室副主任姜毅表示,中俄天然气合作的谈判并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一方面,目前中俄天然气管道未竣工,这给双方更多谈判时间。另一方面,与石油不同,天然气目前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通用的价格计算体系,影响价格的因素要比石油复杂得多,因此价格谈判自更艰难。

  不过,中评社称,这说明务实合作中,自身利益仍是各国的第一考虑。天然气谈判僵局说明,“不同于政治外交关系,中俄经济合作上要开展实质合作,需要更多谈判和磨合。”有分析指出,在全球大国间的博弈中,面对美国的攻势,中俄需要互相支持。对于中国来说,奥巴马上台以后一直致力于对中国进行所谓的“U”形的包围,从东北亚到台海,到东南亚,到南亚的印度,在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现在跟俄罗斯关系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对于俄罗斯来说,美国支持下的北约东扩也严重威胁到其战略空间。

  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俄罗斯的经济合作十分重要,特别是经济大框架下的能源和金融合作。当然,要缓和美元霸权所造成的冲击和伤害,中俄还必须跟其他国家,包括法国、德国一起合作,才能挑战或是质疑美元的地位。此外,政治外交及军事合作也很重要,但现实利益的复杂性决定了中俄两国在靠近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放下戒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