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莱坞称呼横店为“中国好莱坞”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6:15  观察与思考

  好莱坞称呼横店为“中国好莱坞”

  “这里曾经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小镇,如今已经成为‘中国的好莱坞’。”

  1999年9月,美国影视界最权威的《好莱坞报道》杂志的记者来到横店实地走访,回国后刊发了一篇配了6幅横店照片的长文,详细介绍了横店影视城。

  经过十多年时间的建设,横店影视城成了中国拍片最多的影视基地。《鸦片战争》、《英雄》、《无极》、《汉武大帝》、《雍正王朝》等610多部电影、电视剧,18000多部(集)在此处拍摄。“几乎每天都有剧组在横店取景拍摄,平均算下来,每天单剧组人员住在横店的就有2000多人。”

  2004年4月2日,国家广电总局正式批准成立国家第一个影视产业实验区—浙江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实验区规划总面积365平方公里。到2009年底,入区企业累计达到327家,其中不乏全国首家影视传媒上市公司华谊兄弟的身影。

  2009年,入园企业的营业收入达20.23亿元;接待影视剧组106个,接待游客6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亿元。朱国强如数家珍地报出这组数据,“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实验区的门票收入为全国第一。”

  而横店的常住人口只有9万。在这些庞大数据对比的背后,是横店人在不断地提高基地的服务水平。

  观察记者在走访实验区时,刚好碰到一位剧组工作人员抱着一堆资料走进影视服务中心,“在这里,我能完成影片的申请报批、拍摄时间场地、挑选群众演员等任务,不用再一会儿到杭州、一会儿跑北京。”

  实验区内已建立电影审查中心、电视剧审查工作站、演员工会、行政服务中心等机构,“我们提供一站式服务,让剧组‘拿着剧本来,带着片子走’”,朱国强说道,“让在横店拍摄的剧组尽可能降低成本,把钱花到提高影视剧的质量上去。”

  2002年2月,横店集团宣布向国内外摄制组免费提供所有拍摄基地;从2009年8月开始,11个大型高科技摄影棚也陆续向剧组免费开放。

  自此,来横店取景拍摄的剧组越来越多,同时也带动了影视旅游业、酒店餐饮业及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今天的横店已经形成了一条环环相扣的影视文化产业链。

  创办于2006年的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已经迈入全国普通高校序列,这同时也创造了一项纪录:一个镇拥有两所高校(浙江广厦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也坐落于横店),这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建立这个学院的目的就是为了完善横店的影视文化产业链。”横店影视职业学院院办主任徐铭告诉观察记者。横店集团在影视文化产业上需要哪方面的人才,经过调研与论证后,学院就会开设相应的专业。

  走在横店的街头巷尾,经常能看到武着刀、弄着枪、梳着辫子的一群人—群众演员。据了解,在横店“演员公会”登记注册的“横漂一族”有3500多人,群众演员达到2万多人。

  撞个明星,跑个龙套

  “还不去横店玩?”一行流动的文字出现在上海、杭州等地的公交车身上。这是横店集团在华东地区开展的旅游营销广告。

  如何把逐渐扩大的影视基地,越来越多光顾横店的影视明星等这些稀缺的资源利用起来,日渐成为了横店人案头上的主要功课。在广告宣传的同时,横店集团内部也在整合旅游资源,将影视拍摄基地、景区旅游、宾馆饭店、餐饮服务等旅游资源整合到一块,于2001年,成立了浙江影视旅业有限公司。

  随着广告宣传的深入,横店知名度地逐渐提高,来横店玩的人越来越多。

  “游客来了,你有什么东西值得玩?这次来了,下次会不会再来?”这些成了横店人每天需要思考的问题。

  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董事长殷旭认为:“光靠建筑物或假古董是不能长期吸引游客的。来横店玩的人,除了撞个明星、看下基地景色外,其实还隐藏着‘最好能在戏里跑个龙套、露个脸、过把瘾’的想法。”

  在抓住游客来横店希望“撞个明星、跑个龙套”的“七寸”后,2003年,横店影视旅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浙江横店影视城有限公司,将这种经营理念到贯彻实际行动中。

  随后,横店影视旅游推出了核心产品—演艺类旅游产品,以及专门让游客自导自演的快乐DV游摄制组。“这种演艺类产品大多是影视剧真人秀表演。”横店影视城的工作人员介绍道。如借助《大宋提刑官》、《聊斋》等高收视率的影视剧,影视城随即推出了古彩戏法情景剧《宋提刑巧断瓜果案》、《汴梁一梦》,特种旅游项目《明星见面会》,参与性互动节目《超级审审审》等100多个各类演艺节目。

  殷旭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横店2009年的营业收入之所以不降反升,除了坚持了景点内在的文化性,更在于文化产业对经济的反周期效应—“口红效应”,即在经济危机下,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升高导致民众生活工作压力增大,需要娱乐文化带来的快乐与希望。

  “横店‘十二五’的蓝图,就是要完成从影视实景拍摄基地向影视文化旅游产业的生产经营基地,‘横店制造’到‘横店创造’的转型升级。”

  从“服务生”到“董事长”

  2010年7月16日,电影《007》男主角皮尔斯·布鲁斯南,《教父》导演艾伯特·鲁迪以及《2012》的导演、总制作人等一行人到横店考察,就好莱坞电影制作公司与横店影视实景基地合作事宜进行洽谈。

  拥有从投资、剧本、服装道具、拍摄到后期制作、发行等一整条影视产业链的横店,已不满足于为他人做嫁衣,而渴望自己成为主角。

  2008年11月21日,成立于2008年1月份的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由他们投资拍摄的电影《寻龙夺宝》、电视剧《秋霜》、《喋血钱塘江》已在横店开拍。

  这标志着,横店集团的影视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实质的一步:从提供影视基地的拍摄服务,延伸到影视产品的制作经营。“有媒体这样评价:横店,影视产业链上的‘服务生’,从此摇身一变成了‘董事长’。”横店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道。

  电影《寻龙夺宝》由横店影视制作公司和澳大利亚阿德莱德AMPCO电影公司联合投资拍摄,是中国与澳大利亚合作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龙首次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大屏幕中。

  目前,电影《寻龙夺宝》已经完成制作。“我们计划在兔年春节档期间公映。”横店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电影事业部总监何跃华表示,并邀请观察记者实地感受电影《寻龙夺宝》中‘中国最后一条神龙’与盗墓集团的最后‘火拼’的拍摄场景:“机关门”缓缓地升起,弓着身子钻进去,暗弱的一点灯光刚使人着物,四条半腾空中的龙睁目吐火,前进中的脚步瞬间停滞在空中……心神稍定,一个真实“武侠剧中古铜古色、布满机关的宫殿密室”呈现在眼前。

  横店除在拍摄场景与影视制作上“深耕细作”外,还正在大规模地开垦影视产业的最后一道工序—电影院线。

  “电影院线是一块‘风水宝地’。”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新增影院142家,新增银幕626块,全国主流院线银幕总数达4723块。平均算起来,每天新增1.7块银幕。

  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善于抓住机遇的横店人自然不会轻易放过。2009年1月,横店集团组建起跨省院线—浙江横店电影院线。“到2009年底即新建了10多家五星级影院,全年共接待观众321万人次。”横店影视娱乐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天福接受采访时说。

  目前已跻身全国院线前10位的横店院线,正计划着在全国大举投资建设大型现代化多厅影院,力争近期建成300—500家中高档规模影院,跻身全国院线前三甲,使“横店影视”成为全国强势品牌。

  在横店院线大举“进攻”的同时,横店集团总裁徐永安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目标:未来5至10年,投资30到60亿元,将横店影视城打造“规模最宏大、要素最集聚、技术最先进、成本最低廉”的全球知名影视产业发展基地。

  在“中国电影正迎来黄金十年”的大环境下,横店集团描绘这样一幅宏伟蓝图,显然有足够的底气。“我们就是从一无所有到无中生有到无所不有。”徐文荣面对媒体说得很是自豪。

  善于“无中生有”的横店人将在这一个黄金十年中产出多少个文化产业的“横店创造”,“文化横店”的“无所不有”将到达何种程度?我们拭目以待。    ■

  文化浙企:文化与市场的一见钟情

  ■观察记者  陈海兵

  “已经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时期。”多位接受观察记者采访的官员与业内专家指出。

  此次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突破旧体制对文化产业的约束,来促进文化产业新一轮跨越式的发展。

  “文化体制改革”、“建设文化大省”在宏大表述的语境下,不过是与转企改制、院团改革、产业发展等词汇。但这些词汇的张力已触及文化产业中的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市场主体。

  作为浙江文化体制改革突破口的浙江影视业,已率先突围。无论是作为国企的浙江电影集团,还是像横店影视城、华策影视、长城影视等这样的民营企业,在文化体制改革下,经过市场优胜劣汰的洗礼,成为了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

  相比影视业企业的顺利突围,浙江在文化产业中其他领域,例如文艺院团、出版发行等行业的企业还正在改革中。

  皇帝女儿终于下嫁了

  舞台上,当默默(剧中人物)打碎明慧仙子冰雕时,海婴声嘶力竭的哭喊感染了许多小观众,跟着一起哭了起来。

  这是在文化部主办的首届全国民营艺术院团优秀剧目展演上,浙江歌舞剧院献演的《魔幻仙踪》舞台剧版演出时的一幕。“舞台剧《魔幻仙踪》,是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在转企改制后首次进行市场化操作的剧目。”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兰兴说,“不进行转企改制,就不会有今天舞台上的《魔幻仙踪》。”

  2010年5月4日,浙江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有限公司、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在浙江音乐厅举行成立揭牌仪式。“从今往后,浙江歌舞剧院、浙江曲艺杂技总团、浙江话剧团的事业单位名分成为了历史。”

  改革后,这三家原来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生存的三家文艺团体,注销了事业法人,成为了国有独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进行市场化运作,接受市场洗礼,优胜劣汰。

  这标志着浙江文化体制改革在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中迈出标志性一步,取得突破性进展。文化系统一官员概叹:“皇帝女儿终于下嫁了。”

  曾几何时,“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拿奖是根本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属”,是人们对国有文艺院团尴尬处境的形象概括。其转企改制,被喻为文化体制改革中的“难中之难”。

  国有文艺院团之所以成为文化体制改革中“难啃的骨头”,原因在于国有文艺院团的事业编制已不适合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部的一份调研报告总结了这些弊病:“大锅饭”使得人多、但人才不多,有才者进不来,无才者又出不去;平均化保底的微薄收入和僵化的论资排辈,耗去了艺术家的敏锐感觉和经营者身上的锐气;因为不是市场主体,无法建立全面完善的融资体系。

  “这些国有文艺院团现在虽是企业化运作,但不能算是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一句话道出了正处于市场化运作培育阶段的国有文艺院团需要更多的政策与技术上的支持,才能逐渐成为市场经济下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的现状。

  4万家民营企业的“文化浙军”

  “想赚钱,得跟着形势走。”一句曾经道出浙商成功秘诀的话,用在今天文化产业领域里近4万家的浙江民营企业上也很贴切。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推进文化体制改革”。2003年,浙江成为中央确定的两个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之一。2009年,国务院颁布了《振兴文化产业纲要》,把文化事业的建设提高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2010年5月,浙江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浙江省文化体制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这一系列政策的推出,让“嗅觉敏锐”的浙江民营企业家“听到了”文化产业在“敲门”,赚“文化”钱的最佳时机已经到来。

  短短几年时间,在文化产业中的影视制作、动漫网游、文体制造等领域,集聚了近4万家的浙江民营文化企业,投资总规模达到1300亿元以上。

  曾有一段时间,小朋友们每到晚上6点就会乖乖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天眼》的“降临”。这部动画片由浙江中南集团卡通影视有限公司创作出品。可谁能想到《天眼》竟出自“泥瓦匠”之手(中南集团董事长吴建荣的第一份工作是泥瓦匠)。如今,“中南卡通”制作的动画片已经进入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动漫出口量占到了全国的80%。

  而选择动漫产业,也不是吴建荣一时冲动。“中国企业出口到国外成吨的货物,其利润还不如国外企业出口到中国的几张动画光碟。更难堪的是,动画片《花木兰》是美国人做出来的,有这么优秀的中华文化,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做?”

  从徐文荣创立横店影视城,黄巧灵打造宋城到楼忠福投资《集结号》、《非诚勿扰》,文化与资本的碰撞,产生了文化浙企的无限魅力。

  “目前,许多浙江民营企业都在积极寻找文化产业领域内的投资项目。一方面是制造业利润微薄,另一方面是国家对文化产业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他们敏锐地感受到了文化产业市场的利好。”浙江省文化厅文化产业与科技处副处长何蔚萍告诉观察记者。

  何薇萍的另一个身份是浙商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成立于2009年4月30日的浙商文化促进会,如今会员企业已经有280多家,而它们对文化产业的累计投资就已达到180亿元。

  前进中的“路障”

  “今天旧体制对于快速发展的文化产业,就好比正发育中的男孩穿着一件小衣服露出了肚脐。因为衣服太小了,约束了小男孩的成长,脱掉这件小衣服是迟早的事情。”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如此形容正如火如荼的文化体制改革。

  各个文化机构在成为文化市场合格主体的路上,除了旧体制这件“小衣服”之外,还遇到了不少“路障”,阻碍其前行的脚步。

  “现在最缺的创意,一个天马行空的创意。”横店影视制作公司电影事业部总监何跃华在接受观察记者采访时多次说道。创意源自于人的头脑。“文化产业发展到今天,不缺技术、也不缺设备,就缺能策划、有创意的人才。”

  “文化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缺人才,是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向文化产业集聚。”何薇萍对此却很乐观。

  在快速发展中的文化产业,人才的缺乏不仅表现在策划创作方面,更为明显地表露在文化产业链的其他领域上。

  “开发衍生品和版权运作,应该是文化经纪公司的事;寻找传播渠道、征集赞助和引入投资者,应该是相关中介公司的生意;原有形象的更新,更应该是创作公司的专长。”十多年一直为中小漫画公司提供中介服务的赵楠对观察记者说。

  文化业内公认的事实是,中国文化产业链仍处于“四无状态”。所谓“四无状态”,是指国内文化产权交易市场,没有固定或稳定的交易资源;没有配套的中介环境;所谓的文化经纪公司大多为皮包公司,缺少专业的法律、会计、投资服务机构;就连专业的价值评估机构都不成熟。

  而现有的法律法规也已经明显地跟不上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没有专门针对文化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实验区内的影视企业的财务会计是‘挂靠’在工业企业上的。”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朱国强诉苦道。但由于两者之间的财务会计规则有着明显差别,产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浙江省委党校陈立旭教授的《推进“十二五”时期我省文化发展体制改革的建议》中,还提到另外一个问题:目前的文化体制与运行机制中存在着条块分割、区域壁垒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

  这些政府职能在文化产业上的“缺位”与“越位”,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了文化机构成为合格文化市场主体的速度与质量,影响到了现有文化市场主体的转型升级。

  我们看到,作为“突破口”的浙江影视业,在近几年当中发展极为迅速。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基地、“影视第一股”、“电视剧第一股”等众多中国影视界的第一都出自浙江,使得曾经在影视界默默无闻的浙江,一下子成为了中国影视业的高地。

  浙江影视业顺利突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文化体制改革地持续深入,实现新的改革突破,让民间自发的文化浙企与获得新生的改制国企,在市场上有序竞合,成为合格的、优秀的文化市场主体,才能更好地发挥浙江在体制上的先发优势与民营经济大省的优势,使得浙江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走在前列”。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强调,“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欣喜地看到,在今天的浙江,这一目标正进行着最生动的实践—在文化体制改革下,文化与市场两种力量正在融合,文化浙企正在破茧而出。                       ■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