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阅读札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6:21  观察与思考

  救孩子与救教材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阅读札记

  ■徐迅雷

  几位中国教育界的思想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他们拿一把轻巧的柳叶刀,对准小学语文课本这个重要的部位,动了一次手术。他们联合组成研究团队,以课题组的方式,认真披阅教材文本,深入分析思考,得出20万字的研究成果,此事经《南方人物周刊》等媒体报道,一度引起强烈反响,如今成就了一本书《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长江文艺出版社2010年9月第1版)。这个事情恐怕是要进入当代中国教育史的。感谢郭初阳、蔡朝阳、吕栋这三位为主的作者,他们都是中学语文老师,都是有独立思想的年轻人。

  生于1973年、著有《言说抵抗沉默》的郭初阳,书中简介为“独立语文教师”,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个称谓。从杭州著名的外国语学校辞职出来,他成了语文教育的“独立”者。独立是一种姿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品格。一个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先生,无论是学者还是作者,无论是领导者还是被领导者,都应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否则就是一个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世界。

  一个人独立思考的能力,离不开教育的熏陶培养。但现今的中国教育,一个大纲,一个课本,一张试卷,一个课堂,一个模式——应试教育的模式,幻想着播下素质教育的龙种,收获的却是应试教育的跳蚤。而诸多教师,本身就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教材云教师亦云”,教师们都在同一个模子里打转,最稀缺独立思考的精神与能力。透过该书,作者告诉我们:许多语文课文,存在种种价值观的问题,这可是最直接、最严重、也是最本质的问题。

  教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是真正万众瞩目的事功,是学生学生瞩目,是家长家长瞩目。如果教材错误了,教育就不可能好。语文教材,作为人人都要学习接触的内容,是给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奠定人文底色的。

  我们的孩子当中,并不是缺少独立思考的种子与嫩芽,可怕的是被格式化的教育扼杀了这种萌芽。在《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中,对这篇课文所评的星级是最高的五星级,这个我也赞同。但正是有独立思考的孩子,仍然可以对它提出自己的“质疑”。教材是用来学习的,但也是可以用来研究、探讨的;教材不是圣经,不是膜拜的对象。编写教材也好,审视教材也罢,都需要“独立之精神”与“自由之思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笔者生于1966年,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上的小学,语文第一册开头三篇就是三个“万岁”。那是政治家编的教材吗?似乎也不是。当下,中学语文教材有所变化,文本有所调整,有好的,也有不咋的。比如一些讴歌大事件、有“高大全”色彩的新闻通讯进入了课本,我就颇不以为然。不是新闻不可入课本,而是看你选择什么样的新闻入课本。还有,鲁迅文章的“进退”,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争议。“政治家编教材”肯定是不行的,我们需要的是“思想家编教材”。一些有思想的语文老师已参与编写,这就很好,比如苏教版的中学语文课本,一直在中学教语文的王栋生老师(即杂文家吴非)就是重要的编写者之一。今后应该有更多价值观正确的思想者参与到课本编辑中来。与此同时,我倒希望“小学语文教材批判”的几位作者,得寸进寸,乘胜追击,对中学语文教材也进行一次梳理与批判,这同样都是为了重建的“毁坏”。

  课文的选取、教材的修编,完全可以向百年前的过去学习。最近在《深圳商报》上看到报道说,人文社科系列读物《读库》的主编张立宪先生,正在进行一个庞大的工程——整理出版民国老课本,已筛选确定了8套,总共有三四百本。有人曾看到这个课本,感叹了一句:“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就在这里!而《读库1001》的第一篇就是《老课本》(作者邓康延),开头那句话概况得非常到位:“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上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那是商务印书馆印制的课本,其中“新国文”第一册第八课是“天地日月”四个字。是啊,“天地日月”是永恒的,“万岁”才是速朽的。这是常识啊。几年前,我曾买到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新出版的《开明国语课本》(上下册),那是叶圣陶先生写的课文、丰子恺先生绘的插图,1932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读它,那种亲切的、温暖的感觉自然而然地弥漫开来……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一书的扉页,录了康德的一句名言:“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通常只是让他们适应当前的世界—即使它是个堕落的世界。”确实,“适应”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现实,但好的老师要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堕落”、何处堕落、为何堕落,否则就是自欺欺人。只有告诉孩子这个世界的“堕落”,才能在孩子身上种下改变这个世界的种子,那么,到了一定的时候,长大的孩子总会有人着力去改变这个世界,一点点、一步步的改变都是宝贵的,从而促使这个世界的发展进步,就像这几位对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批判、既破又立的年青的教育工作者。                   ■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