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众出现现金焦虑 持现变成最不安全的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6:24  观察与思考

  现金焦虑

  ■夏  燕

  就在央行宣布加息的第2天,外贸经理潘慧有一笔10万元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刚刚到期,只不过她并没有像之前一样继续办理定存,而是决定再观望一段时间。“存银行,钱缩水。”潘慧说,10万元放在银行一年,就要“贬值”1100元。

  而短短几个月间,在她的身边,因为持续负利率而产生莫名焦虑的人并不在少数。颇具玩味的是,仅在早些时候,每个人还在信奉着“现金为王”的准则,如今随着货币贬值压力纷沓而至,“持现”却再次变成了最不安全的选择。

  钱“毛”了

  26日这天,潘慧的好友陈睿,一上午都在浏览网友怒斥油价上涨的评论,以解心中怨气。“我每个月的油钱是1000多元,97号油每升提价0.19元,一个月又增加了几十元,工资也没见得涨这么快。”

  通胀意味着什么?这本是摆在经济学家面前的问题,如今却连买菜的马大嫂们都开始了对此的抱怨。“菜市场的蔬菜普遍都是3到5元一斤,买菜都不用零钱了。”

  事实上,上述波动也很快反映到了统计数据层面。

  10月2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标志物价变动、衡量通货膨胀高低的主要经济指标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月同比上涨3.6%,依旧超过了银行2.5%的存款利率。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太快。”通缩到通胀的轮回,很多人的感觉,仿佛只在弹指一挥间。更重要的是,敏感的老百姓也在这样变换的背景下逐渐紧张起来,办公室、菜市场、洗手间、公交车、网络论坛……关于钱可能“毛”了的讨论随处可闻。

  潘慧也为此愁得睡不着觉。买房不是时机,又没有勇气进入股市、基金等高风险理财行列,手上这突然多出的十万资金,让她止不住地担心:“钱‘毛’起来,挡都挡不住”。

  这几天稍有空隙,她就会想起某个饭局上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曾经说过的一番话—

  “出现通缩的时候,拿现金是没错的。然而在政府开动机器开始印钞时,继续‘猫腰过冬’已经不是最好的选择—因为货币贬值是一个趋势,目前资金利率太低,如果无法使资产保值增值,你就会损失很多。”

  也正是这种持续的焦虑与不安,让潘慧觉得“该是寻求帮助的时候了”。这个星期,浙江大学有一堂面向社会的投资理财课程,家住余杭的她也准备开一个小时的车,从临平赶到杭州接受这一个小时的辅导。

  “我现在很迷茫,对形势看不清楚。手里的钱也不知道怎么投。存在银行不是一个办法了,说不定哪天就大幅缩水。听听课,也许能找出一个方向。”潘慧说,最近她才发现与自己同样状态的人不在少数,他们甚至组建了一个聊天群,经常在里面讨论一些与此相关的话题。

  而在和别人交流之后她才意识到,目前这股受楼价上涨和通货膨胀而产生的现金恐慌似乎正愈演愈烈。“当恐慌发生后,才发现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每月往银行存钱的办法完全行不通。”她说,即使按照目前不太准确的CPI数字比较,放在银行的钱也明确无误在贬值。

  现在大家普遍感觉,手中那点资产就像“捂不住的兔子”—被欲望和恐慌逼迫着,再也不愿意安然地待在银行的老窝里了。

  “捂不住的兔子”

  只不过,和潘慧不同的是,如今朋友中也有一些人已经将迷茫转化为行动,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有些投资经验的人。

  叶鸣就是其中之一。

  不久前,他刚在市区买了一套500万元左右的房子,首付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箱包公司。叶鸣说,一直以来和他一样把钱拿出来,在市区购买楼盘的人不在少数。“现在除了投资楼市、矿产和移民,还有人给地下钱庄做融资……”他表示,“这些投资其实都是为通货膨胀做准备,就怕钱‘毛’了。”

  最近,他还打算多投资些金条。其实从年中开始,他已经分批买入了不少黄金,“不求赚大发,只求能保值。”现金恐慌下,他给自己的投资行为的定义是,“等于给自己的钱买了个保险”。

  如同叶鸣所说,自己从事的箱包行业,目前产能已经过剩,再加上危机之后需求不旺,企业不可能再继续扩大产能,能做的只有改善渠道、流通、商贸等。“实体这块就是要稳,不敢盲目扩大生产。”他说,预感到下一轮通货膨胀可能要到来,所以要做些准备。

  “很多人和我有同样的判断,他们认为通胀只是时间问题。”叶鸣说,“前几个月国家信贷大量释放,如果钱一下子增加这么多,那不就相当于是贬值了吗。”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保住自己的钱、让它不再变“毛”?

  26日央行宣布加息后,更多的人对加息仅能缩小“负利率”心有不甘,开始对自己手头资金的处理打起了“小九九”。而实际上,在通胀可能加剧的大背景下,钱存在银行是不是合适,早已是一个需要商榷的问题。

  “对很多老百姓来说,为什么钱存进银行反而会亏,本就是件很难理解的事情。一些人明白过来之后,便会将资金提出来,投入其他领域。”对此,业内人士刘晓林分析。

  不仅如此,相关一些数据也为此提供了佐证。杭州某银行的一位理财经理就透露,该营业部近来的存款数量相对有所回落。“个人储蓄账户中的活期存款有所减少,一些活期的理财产品到期以后,很多投资者也不再续买,转而投其他。”在他看来,央行加息让人感觉通胀预期正在强化,储蓄搬家效应也逐渐显现。

  时下,对于这只“捂不住的兔子”,有人将其买了房子,有人囤了黄金,有人炒了白银,还有人跟着股市吹起了泡泡乃至投身艺术品市场……尽管每一种仍然充满风险,但在一片现金恐慌下,似乎不得不选。而与此相对的是,仅在今年的前几个月,这些急着把现金挪窝的人还更愿意把钱放在手里,“看着经济大势,寻找机会”。

  CPI与财富安全

  当前,对于那些产生现金恐慌却迟迟没有行动的人,或因为像潘慧这样缺乏理财经验,或还是觉得当前的理财方式都不能够给自己带来财富安全感。在后者看来,无论炒股、炒楼,还是炒金,其实都没有把握财产安全的核心问题。

  潘慧的朋友陈睿就是其中一例。作为一个普通的工薪族,他和妻子两人每月收入加起来在8000元左右,前几年买了套房子,现在每月需还房贷4000元,余下的除去各类开支还会一定结余。与此同时陈睿也没有忘记投资,这两年在证券市场上小有收获,目前账面上的资金也达到了近10万元。不过近段时间,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困惑。

  “财务状况有点紧张。物价上涨增加了支出,仔细算下来还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现在股市也不好,投资收益大幅减少,接下来该投资什么很迷茫。”他说。

  在陈睿看来,为了保证自己的资产不贬值,首先要把通胀指数和财富能带来的增值幅度做对比,“只有跑过CPI,才能保证钱不变‘毛’”。而要使财富增值超过通胀幅度,几种理财手段似乎都难以确保。

  比如股市,面对一个动荡不安的市场,究竟有多少人能从中赚钱,还是未知数。而目前投资楼市也不是合理的投资选择,新出台的大量调控政策使得房产投资越来越不划算。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保证手中的资金始终增值超过通胀速度?仿佛没有一个准确答案。有人认为,这和个人在资本市场上的能力、经验和运气分不开。而对于多少钱能够用,更没有确切答案,“就看你要维持什么样的生活水准”。

  尽管如此,在那堂专程去听的课上,潘慧还是觉得受到了一些启发:既然“内忧外患”,打理财富还不如遵循最简单的道理—不仅要为“鸡蛋”选择正确的“篮子”,还要为每一个“篮子”分配正确比例的“鸡蛋”。

  “首先,要让现金动起来。今天的一块钱比明天的一块钱有价值,原封不动就会越来越不值钱。其次,安全比收益更重要。安全的一块钱比面临风险的一块钱更有价值。再次,一个‘篮子’只赋予一个目标,安全、流动性和增值往往是不可兼得的。”她说。

  也许对大多数人而言,消除现金恐慌,在现金与资产之间找到一个支点都是最重要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