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志愿之光闪耀中国
共青团引领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方式,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变革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一种新的为当代青年人所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刚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赛场内外,有一道释放浓浓温情的风景线。脸上挂着阳光般微笑的59万志愿者,忙碌在赛会和城市的各个角落,提供场馆协调、信息咨询、道路指引等服务。
11月20日,在有着6个监控视频屏幕的亚运志愿者赛时指挥中心,和各种物品一应俱全的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点“新生活驿站”,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发出种种赞叹。他表示,亚运志愿服务工作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基础上有新的提升。在新时期,共青团要进一步深化和用好青年志愿者这一工作品牌,把广大青年志愿者的热情、专长和分散的服务时间,通过组织化机制,形成整体的志愿服务力量。
从“学雷锋”到汶川地震,从北京奥运到广州亚运,志愿服务精神始终在中国高扬,留下一条螺旋式上升的印记。截至目前,仅经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即已达3124万人。十七年来,在共青团组织的推动下,面向新世纪的青年志愿者行动逐步深入社会,青年志愿者们成了当代中国青年人中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群体。特别是2008年以来,对于那些用稚嫩的肩膀和果敢的行动表达自己的青年志愿者来说,他们用平凡的奉献承载了大多数人的光荣与梦想,正是他们,几乎改变了整个社会对青年一代的看法。志愿服务创造了一种新的有效的社会化动员机制和方式,创造了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变革中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创造了一种新的为当代青年人所喜爱和接受的精神时尚。志愿服务对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起的变革,已经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和各个年龄的人群,这一潮流还将更加波澜壮阔。
中央高度关注青年志愿者事业发展
主办本届亚运会的广州,正是新时期中国自发志愿服务的发源地之一。1987年,这里诞生了第一条志愿服务热线“中学生心声”。1990年,与之相邻的深圳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服务社团“深圳市青少年义务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志愿者委员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谭建光分析,自此开始直到1993年,中国志愿服务处于“自发探索”阶段。
1993年12月7日,团中央十三届二中全会通过《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程中我国青年工作战略发展规划》,将青年志愿者行动列为《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重要内容,在全国范围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
1993年12月19日,两万铁路青年职工在京广线第一次亮出“青年志愿者”大旗。
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锦涛发去题为《时代呼唤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贺信,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适应时代呼唤和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教授对《瞭望》新闻周刊解释,时值邓小平“南方考察”之后,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市场激烈竞争导致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些影响社会和谐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加以解决。而志愿服务正是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可以调整社会关系、改善生活方式,及时弥补政府和市场的某些缺位,有效缓解经济社会转型期产生的一些矛盾,促进社会群体和谐共处。
值得关注的是,青年志愿者事业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持续推动,每一个重要的轨迹都有着来自高层的关注。
1997年,江泽民为“中国青年志愿者”题名并于2000年对青年志愿者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
1998年1月26日,胡锦涛对中国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批示:从团中央的实践看,采取志愿者的方式支教扶贫是可行的。但必须坚持自愿原则,没有奉献精神是干不好的;二是要认真选拔能胜任的同志支教;三是要根据所募集到的财力量力而行;四是需要教育部门配合。
2005年7月12日,胡锦涛对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指示: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利于开辟高校毕业生健康成长的新途径,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006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提出,“要鼓励并引导志愿者赴非洲国家服务。”2006年11月4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今后3年内向非洲派遣300名青年志愿者。2009年8月15日,温家宝总理为援非青年志愿者授旗并发表讲话:“你们以行动体现了中国青年志存高远、不畏艰难、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和对非洲人民的深厚情谊。”对中国青年志愿者寄予了厚望。
2008年5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微笑北京、志愿奥运——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志愿者誓师大会”上指出:中国青年志愿者事业是我们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
吴邦国、贾庆林、李长春、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亲切会见青年志愿者并对青年志愿者行动给予充分肯定。
“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2008年10月9日,中央文明委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使青年志愿者工作由共青团的一项品牌工作上升为党的事业,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十二五”规划建议继续提出“广泛开展志愿服务”。
由青年志愿者向
全社会志愿服务的转变
从1993年开始,依托共青团的组织网络,青年志愿者行动通过种种集中活动逐步推向全社会。1998年,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成立,2003年,团中央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挂牌。目前,25个省(区、市)团委和部分地市团委、高校团委相继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工作部、指导中心等志愿服务专门工作机构,目前由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35个省级志愿者协会、5000余个地市和区县志愿者协会、近2000个高校志愿者协会以及13万个志愿者服务站(服务中心、服务基地)组成的全国性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网络基本形成。
1996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试点,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共青团组织已经不满足于普遍号召,广泛发动,开始探索项目化建设,探索长期服务机制。当时整个社会对青年志愿者的工作还比较陌生,全国报名参加扶贫接力志愿服务计划的不过几十人。有关人士表示,今天看来,接力志愿服务机制成为目前中国志愿服务最成熟的工作机制,每年有几十万人通过这种机制参与志愿服务,回首当初,共青团为这项伟大事业所进行的探索不可谓不艰难。2006年在上海举行的世界扶贫大会上,时任世界银行行长的沃尔芬森专门提出会见中国青年志愿者,对他们在扶贫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创造的“接力模式”给予高度评价。此活动于1998年全面实施,迄今累计选派了上万名志愿者到中西部地区的数百个贫困县从事每期半年到两年志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