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良种补贴惠农政策空转 因质量问题失去农民信任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6日10:29  半月谈

  “国家出台的惠农政策是实实在在的,可到了下面方向就跑偏了。”半月谈记者前不久在河南部分农区调查采访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实施了多年的良种补贴惠农政策怪象频生:或是种子质量没保证,或是农民想要的种子买不到,而在一些号称良种补贴100%全覆盖的地方,有的农民竟然连相关政策内容都所知甚少。

  对于这种惠农政策的空转现象,农民颇多意见,基层干部也有话要说。

  芽麦成良种,“调优”还是“调弱”

  豫东虞城县李老家乡三官庙村今年一共播种小麦2700多亩。村支书杨彦超介绍,按照今年的小麦良种补贴实施方案,全村西农979品种要播100来亩,但是1000多斤种子拉回来后,第二天拌种的时候发现至少有一半都“冒芽”了。

  “因为发现及时,又调换成了周麦22,由于部分农户已经播种,只好又重新种了一遍。” 杨彦超说。

  李汉楼村村民李新力告诉记者,今年家里种了9亩小麦,当时急于播种,没有注意到西农979的种子有出芽的情况,等到发现时已经种了2亩半地,“和其他品种相比,这块地出苗情况很不好,稀稀拉拉。”

  据了解,2010年李老家乡共播种小麦7万亩,实施良种补贴面积6.7万亩,作为中标品种之一的西农979,供种普遍存在出芽、萌动现象。

  虞城县农业局局长李秀芹坦承,西农979是第一年在该县引种,面积在1万至2万亩,“之所以出现出芽、黑头的情况,估计是种子公司储存时出现了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芽麦成为良种的背后,是小麦良种补贴实施中存在的招标品种过多过杂。

  早在2007年,河南省财政厅和农业厅发布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实施小麦良种补贴的地区要严把补贴品种数量,“每个项目县,可以从省里推荐的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主导品种中选出3至5个,根据本地需要可再确定1个,但总数不得超过6个。特别对新审定的品种,至少要经项目区村干部和农民充分认可,同意种植。”

  然而李秀芹告诉记者,虞城县今年小麦良种补贴实施面积120万亩,统一供应了12个品种。无独有偶,记者调查的其他良种补贴项目县,也普遍存在供种过多过杂的现象,其中永城市为9个,最多的柘城县达到17个。

  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河南农资维权人士李鑫指出,当前一些地方在实施小麦良种补贴的过程中,一般是由农业部门主导招投标,由于受利益驱动,往往跟车搭售表现不好的品种,有些甚至是来路不明、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品种,这样既伤害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也给农业生产埋下隐患,与优化品种结构的初衷严重背离。

  “想要的种子没有,不想要的卖不完”

  为顺利推行2010年小麦良种补贴政策,柘城县财政和农业部门联合印制了“供种明白卡”,每亩小麦供应8公斤麦种,补贴种子款10元。农民持卡到指定供种点购种后,村委会或供种点在卡上加盖“已购种”字样。

  记者在该县安平镇西李楼村采访时发现,尽管小麦已经播种完毕,但村主任王贞先家却还有厚厚的一沓明白卡尚未使用,一共15张,涉及207亩地共计1600多公斤种子。

  王贞先告诉记者,全村今年在实行统一供种时,村民最喜欢的众麦1号买不到,实际供应的两个品种尽管供应量充足,但多数农民不愿意种,所以就出现了不少人对良种补贴弃而不用的现象。

  安平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李四清介绍,全乡今年合计7.3万亩补贴面积,在9个供种点,“农民想要的种子没有,不想要的种子卖不完”的现象很常见。“这里的群众都喜欢众麦1号,如果能够自主选择的话,估计全乡80%的人都要这个。”李四清说,“可众麦1号在我们乡只分了2万亩的面积。”

  在永城市,当地169万亩小麦播种已基本完成。市农业局副局长翟金华介绍,全市今年小麦良种补贴实现100%全覆盖,总体工作比较到位。然而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一些农民竟然对实施了多年的良种补贴政策所知甚少,使用积极性也不高。

  记者在演集乡胡阁村村头一家小商店门前随机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现场20多户村民仅贾明生一家部分购买了良种补贴品种,多数村民都是从市场上直接购种。他们同时表示,并不清楚每亩地补贴10元的良种补贴政策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村支书叶敬文告诉记者,全村1000多亩地,所需种子在2万斤左右,但是全部使用补贴品种的比例不到20%。“这样的政策白条打得实在可惜。”村民贾明生感慨。

  干部群众有话要说

  叶敬文认为,良种补贴之所以并没像预期的那样,受到广大农民的一致好评,关键在于执行过程中出现了空转现象。个中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补贴种子质量有问题,失去农民信任;二是不按中标合同供应,擅自调换品种。

  “这两年供应的都是矮抗58,但是这个品种在我们这亩产不到1000斤,大家都不愿种,尤其去年还出了质量事故,周边几个村的补贴品种连苗都没出,农户意见很大。”叶敬文说。

  柘城县后岗村村民张运中说:“种子的事情关系到来年的粮食产量,开不起玩笑,如果统一供种的质量不能保证,我们宁愿去市场上购买高价种子。”

  息县彭店乡张庄村的柳学友是当地种粮大户,他所负责的土地合作社耕作面积在1万亩左右。“每亩地10元的补贴看似不多,但是对合作社来说,那就是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实惠,如果白白放弃,损失很大,但是如果购买的补贴良种有问题,将来损失更大。”柳学友说,“因为质量不好,今年供应的几个品种我都没敢要,只好按照补贴价买回来再转手给别的种子公司,以2斤对1斤换成质量有保证的品种。”

  李四清认为,现在的良种补贴政策,最大的问题是自上而下确定品种,没有真正尊重群众意愿,“种什么品种、种多大面积,不是村里定,不是乡里定,也不是农民当家,而是县里农业部门说了算”。

  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和财政厅联合下发的文件,该省小麦良种补贴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两种方式,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合理确定小麦良种补贴方式”。

  不少农民向记者表示,希望良种补贴能取消统一供种模式,直接把每亩地的补贴资金打到各家账户上。据了解,2010年河南仅有漯河、许昌、济源等少数地区采取了现金直补,多数地方仍然采取差价购种补贴(即统一供种)方式。

  一位熟悉内情的种业界人士表示,一些地方的农业部门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实行统一供种,关键在于品种招投标环节存在着巨大的“可操作”空间。

  增加招投标的透明度,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意愿,这是记者在基层听到的普遍呼声。相关部门应放手不该管的,去管好应该管的。虞城县虞科种业公司总经理田玉堂说:“他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提高品种审定的门槛,加大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从源头上把住良种的质量关,让农民买到好种子,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半月谈》2010年第22期/记者 张兴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惠农 政策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