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走入全球“聚光灯”下,是偶然还是必然?
三一重工智利救援大揭秘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昌︱湖南报道
参与智利救援的中国工程师郝恒回国后,受到了民众英雄般的欢迎。在众多的接待仪式和访谈场合中,人们亲切地称郝恒为“救援哥”与“国家骄傲”。
这是一次旷日持久、艰苦卓绝且充满大爱的救援。
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700米深的地底。历时69天后,10月14日,矿工被以智利政府为主导、世界各国参援的“多国部队”悉数救出,创下了被困地底时间最长、且成功生还的“世界奇迹”。
营救行动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据了解,救援工作中使用了中国制造的机械设备,中方有关企业还派员专程赴智利进行协助,“我们很高兴对矿工的获救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救援工作中使用的“中国制造”,即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三一重工”)自主生产的一台可起吊400吨重物体的履带起重机。受智利方面指派,该起重机的售后服务工程师郝恒随队奔赴矿难现场。
从普通员工到“国家骄傲”,“救援哥”郝恒还不习惯媒体镁光灯的追逐。公司总裁向文波跟他开玩笑说:现在,你可比我更有名。不过,郝恒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自己不想当“明星”,“在安全、生命和良知的面前,个人的名气可以忽略不计。”
对于“国家骄傲”,郝恒有另一种解读。
遍布世界各地的“中国制造”,长期被认为是品质低下、价格低廉、劳动密集、科技含量不高的代名词。而此次,在智利国际救援的聚光灯下,作为现场唯一的大功率吊装设备,该起重机还被赋予了“中国创造、全球共享”的含义。“自然,关注救援的人们便把这种朴素的情感转移到了我的身上。”
三一“出海”
郝恒,1974年生,山东梁山人。上海海事大学毕业后,郝恒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海员,主事轮机维修。当压抑、厌倦、没有安全感、找不准位置的日子压得他透不过气来时,2006年底,郝恒在网上看到三一重工面向全球招聘“海外售后工程师”岗位。于是,他决定下船上岸。
一家成长迅速的民营企业、中国股权分置改革第一人、工程机械行业领头羊,这是郝恒来三一重工之前对这家企业的“好印象”,但他同时有两点顾虑。
不可否认,当一名海外售后工程师,可以开阔眼界,提升专业水平,还可体验异国风情。问题是,发动机原理虽大同小异,但在一个全新的、多细节的、技术更新迅猛的领域,自己是否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及学习的源动力?
另一点是郝恒认为“当时很时髦”话题——国际化。国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要进一步实施“走出去”战略,但在郝恒的记忆里,中国高科技企业“出海”的华为、TCL、海尔、联想等,但成功者少,更多的是沉舟折戟,“刚走出去就走回来了”——三一重工能在国际化道路上走多远?
郝恒的两点顾虑其实面临的是同一个问题:即企业的价值必须要高于、且要能引领个人的价值。当郝恒深入企业后,他发现,“我的每一细胞都在进行重组。”
郝恒最先接受的是公司核心文化:品质改变世界。
曾几何时,“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一直是品质不高、价格低廉商品的代名词。不仅如此,近些年,因质量标准问题,中国出口的牙膏、轮胎、水产品、糖果、宠物食品等商品,相继在西方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质疑风潮。
“用自身不断提升的产品品质,改变全球对‘中国制造’的认识,让世界分享中国创新的成果,这种使命感与责任感令人肃然起敬!”郝恒由衷地说。
让郝恒记忆深刻的是,2007年春节刚过,他被通知来公司报到。报名第一天即被安排去“提升能力”:封闭式学习三个月英语,每月基本工资3000元。
“带薪学习,这是每一个员工梦寐以求的机会。”郝恒说,“从另一个角度讲,这种刻不容缓、疾慢如仇的态度,符合我的性格——这不也正是海外售后服务所必备的理念吗?”
2007年3月至2009年8月,从长沙到昆山,从上海到宁波,再从中国到印度,郝恒马不停蹄,“学习、实践与再学习”一直贯穿他的工作过程。
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提起了陈军、李艳平、张志斌等数十个名字,称这些同事曾在技术上给过他莫大帮助。“他们敬业、爱岗,个个都是这个行业里的‘高手’,当我有问题请教时,他们总是不厌其烦地跟我详细地讲解,对自己、对别人都十分严格。”郝恒说:“我喜欢跟技术水平高的人交往,能够被他们所认可、并成为他们的朋友,我也深感荣幸。”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当企业“练好内功”后,与数千名海外售后工程师一样,郝恒亦被三一重工派往国外从事售后服务。
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是在国家“十五计划”出台后的第二年开始的。2002年8月,三一集团旗下子公司三一重工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印度设立。随后,公司两台平地机分别从中国发往印度和摩洛哥,三一重工的国际化战略序幕由此拉开。
公开资料显示,梁稳根于1989年创办三一集团,旗下子公司三一重工销售收入与净利润均保持了5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是中国工程机械上市公司市值最高且过千亿元的企业,位列全球工程机械企业第18位。在国内,公司建有上海、北京、沈阳、昆山、长沙五大产业园区;在国外,已在15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分公司、基地或零配件中心。2006年、2007年、2008年,三一重工海外销售收入分别为6000万、3亿、5亿美元。
“如果没有国际化,三一最多就是个大一点的个体户而已。”梁稳根的理想是,要把一个中国的“个体户”,构筑成为一个世界级的、有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用十年左右的时间,跻身全球工程机械前三强。
“南美是三一重工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环,为此,公司分步骤在该区域组建了巴西、智利、委内瑞拉、秘鲁四大分公司,其中,智利分公司的业务涵盖阿根廷、玻利维亚等五个国家。”郝恒说,“在世界地图的棋盘上,公司便把我这枚棋子‘落’在了那个全球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上。”
“没问题先生”
2009年8月,一脚踏进智利这方土地,郝恒便对这里的文化、风景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郝恒的讲述里,有“铜矿之国”之称的智利海阔天高,景物长宜,资源丰富;智利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当地人承袭了“斗牛士”的热情与奔放;智利人民热爱和平,也是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在智利,中国生产的玩具、衣服触目皆是,科技含量较高的机床也受欢迎。
8名员工,4个跑销售,4个对所售出的30台多车从事售后服务,这就是三一重工智利分公司人事上的安排,郝恒职务是售后服务部门经理。
“公司国际化有‘三件武器’:一是持续创新与改进的能力;二是性价比优势;三是售后服务优势。”像郝恒这样的海外售后服务工程师,三一重工有2000余名,其中“本土化”的外籍工程师约800名,郝恒说,他们售后服务的宗旨是,超越客户的指望,超越行业的标准。
工程机械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国际巨头向来“倨傲”,为在与“大佬们”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三一重工颠覆了国际工程机械行业的服务标准,不仅建立了国际一流的呼叫服务体系、GPS定位与远程诊断体系,还创造了“一切为了客户”、“疾慢如仇”的理念,把医生护理病人的护理机制、类似于汽车行业的“6S店”服务模式等引入到了这个行业。
“比如,零配件别人48小时内能配置好的,我们只要36小时;别人36小时内能抵达现场的,我们只要24小时,别人24小时能做到有效维护的,我们只要12小时,永远不被同行所超越!”郝恒也摊开双手笑称:“当然,如果客户对我的工作不签字、不表态、不满意,我的薪水就拿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