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维和20年:走近中国维和给水兵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8日17:15  CRI透视中国

  《透视中国》(中国维和20年)走近中国维和给水兵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消息(记者葛怀宇 李晋 张军勇):“这边三个是刚加进的水,那边两个是产出来的好水,咱们要用的水……”伴随着清晨第一屡阳光,中国第七批赴苏丹南部瓦乌维和工兵分队给水班战士葛成满已经忙碌起来。

  这位来自山东的27岁小伙子,负责了整个工兵分队几百人的用水净化工作。在营地一角五个十吨容量的大型储水罐边上,有一个塞满了各种净水设备的狭窄集装箱,这就是葛成满每天坚守的阵地。负责净水设备运行、维护工作的小葛几乎是整个维和工兵营地每天起得最早的人。

  “至少六点半之前,起来以后就过来先检查车辆,油、水、电、气,做好出车前的准备。”

  每天清晨集结号响起,战友们开始晨训的时候,工兵分队给水班的战士们也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

  远在非洲大陆东北部的苏丹,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最近十年来,这片终年炎热干旱的红土地上气候和自然环境急剧恶化,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紧张成为当地贫穷和政局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维和部队所在的营地位于苏丹南部瓦乌市的郊外。这里旱季缺水,而在雨季,各种蚊虫、疾病随着泛滥的洪水肆虐横行。为了保障维和官兵的饮水健康与安全,中国驻苏丹维和部队工兵分队成立了给水班,专门安排了两辆运水车,每天往返于营地和取水点之间,为整个营区提供提供饮用水。

  在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20周年之际,记者来到瓦乌,走近这些远离祖国和亲人的给水兵。这个给水班规模不大,由4人组成,两人一车,早上八点、下午三点一天两趟准时出发,前往当地的诸尔河取水。

  取水点距离营地15公里左右,需要穿过瓦乌市区。第二次来苏丹参与维和行动的宋军是给水车队的司机,4年前当他第一次达到瓦乌时所见到的情景至今让他印象深刻。

  “以前来的时候基本都是小草房,有的就是在四周埋上一排树根,外边用草一围就是一个家,路上的小孩碰到我们都要吃的。”

  苏丹的老百姓对中国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就开始了对苏丹的援建工作,目前瓦乌市最好的一座大桥就是当时中国工程人员的心血之作,至今仍然作为中苏友谊象征,矗立在渚尔河上。这种好的传统在中国维和人员身上得到了体现,近几年参与苏丹维和行动的中国工兵为瓦乌市铺设了唯一的一条柏油路,完成了机场等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维修工作,赢得了当地老百姓与联合国的高度赞誉。工兵分队指导员辛德好介绍说:

  “咱们中国军人在这个地方(苏丹)展现了很多优良的传统、优秀的作风,外军对我们这一点非常欣赏。特别是前几期在执行任务方面,维和联合国对我们的评价是‘中国速度’,在外界看来根本完成不了的任务,我们都能做到,联合国对我们的评价是非常高的。”

  虽然作为南部苏丹的重要城市,但是瓦乌整个城区只有一个红绿灯,而且路很不好走,经常一辆汽车扬起的沙尘很长时间都不会散去。为了尽量减少对公路两旁百姓生活造成影响,宋军他们将给水车的行驶速度降到了每小时15公里以下,缓慢前行。

  车队顺利抵达诸尔河畔后,取水工作才算正式开始。浑浊的河水通过管道被抽进水罐。

  给水兵告诉记者,从河中抽取的水由于太浑浊,不能直接运回营地,而是要送到当地的自来水厂,换取等量经过沉淀和简单消毒处理后的水。这些水运到营区后还需要经过营地的净水系统净化后才能饮用。

  在严重缺水的苏丹,对水源的争夺常常演变成激烈的冲突,甚至导致流血事件。当旱季来临的时候,联合国维和部队有时也会无水可用。宋军介绍说,执行给水任务的联合国车队经常受到当地百姓的阻拦,取不到水无功而返的情况时有发生。

  “到了旱季河里水也少,当地老百姓就不愿意我们去拉,半路拦车不让走,作为维和人员,我们能做的只有原路返回。”

  即使在雨水比较多的季节,执行取水任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危险随时可能发生。已经两次到瓦乌执行维和任务的王德伟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亲身经历:

  “ 08年的时候,当时(有几个当地人)想拦我们,我们没停,就直接开过去了,开过去以后我从反光镜一看,后边已经没人了,我立马就停车了,停车一看有一个人已经爬上(运水车)了。”

  虽然那次意外最终和平化解,有惊无险,中国维和官兵们却因此敲响了警钟,加强了针对取水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突发事件的防范演练。工兵分队指导员辛德好介绍说:

  “(我们)有这方面的预案,也有这方面的演练。”

  深知水来得都不容易,因此维和战士们都倍加珍惜、节约使用每一滴水。宋军说:

  “特别旱的时候大队里节水,限量供水。首先一点是保障饮用水,洗漱洗澡的这些就限制了,现在(雨季)一天洗澡一次两次都没关系,到(旱季)那时候就是两天三天(才能洗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在瓦乌中国维和工兵分队营地,资历最老的“给水战士”是一台净水设备。这台持续工作了5年多的设备是中国首批派驻苏丹维和的部队带来的。当时,因为路途颠簸,从中国运来的4套净水设备在抵达苏丹后全部损坏,最后只能将全部零件拆解,把能用的重新组装成一套,就是这套设备至今仍在进行艰巨的净化水工作。而这套设备的“守护神”就是“老维和“葛成满。这次已经是葛成满第三次来到苏丹执行维和任务了,在他的眼中,这套净水设备已经成为了他的亲密战友。

  “我来到这里马上两个月了,那个(营区)大门我一次都没出去过。只要(净水设备)运行,人就必须在这里看着它。”

  在即将离开瓦乌时,记者了解到,一套打井用的设备已经运到了工兵分队。不久的将来,井水将取代河水,届时中国维和给水兵的历史也将翻开新的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