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RI《透视中国》栏目专题 > 正文
《透视中国》(中国维和20年)用眼睛维和的中国军人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李晋 葛怀宇 张军勇):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同样头戴天蓝盔,但身份特殊;同样身处险境,却从不携带任何武器;同样履行维和使命,用的却是一双眼睛。他们就是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被称为“用眼睛维和的人”。在这个特殊的维和群体中,也活跃着众多中国军人的身影。
2010年6月,蔡朝阳和同事们像往常一样在苏丹南部的拉加地区巡逻,当地一个机场出现的异常情况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观察员经常开车来回走,就看到机场边上从飞机上卸下来的是那种国内装子弹的小盒子、那种木盒子,他们是开的救护车过来装运,当时我们就怀疑这是弹药的补充,如果是弹药的补充,这就是违反全面和平协议条款的。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靠近去看,然后拍摄了照片,回来之后我们就给战区写了报告。”
蔡朝阳他们递交的报告引起了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简称“联苏团”)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并最终推动了当地武装组织继续遵守已经达成的和平协议。
这已不是蔡朝阳第一次成功阻止对地区和平的破坏行为了。作为联合国军事观察员,蔡朝阳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告诉记者,在大规模战争或冲突之后,任何有关军事人员、武器装备动向的信息,都会牵动各方的神经,甚至会引发新的冲突。为了有效监督停火,推进和平进程,军事观察员要深入冲突一线,掌握全面、真实的情况。他们要用一双双眼睛进行维和行动,必须在危机四伏的境地中发现隐患,使和平成为可能。
别看现在蔡朝阳谈起自己的工作时头头是道,当初报考军事观察员时他却对其知之甚少。
“对(维和军事)观察员到底是需要多高要求,(自己)能不能去,都不知道。全军有200多人去(报考),招90个人,(最后)接到通知我考过了。”
通过初选之后,迎接蔡朝阳的是更加严格的培训和筛选,被淘汰的阴影时刻笼罩在头上。
“感觉压力挺大,培训完了的考试最重要,这个考试通不过就被刷掉了。”
最终,蔡朝阳顺利通过了各项考核,并被派到苏丹,成为了联苏团的一名军事观察员。
军事观察员从事的是一项默默无闻却又惊心动魄的事业,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1990年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军事观察员以来,中国已经派出军事观察员、军事联络官、军事顾问和参谋军官近千人次。中国驻苏丹大使馆武官吴树陈大校告诉记者,来自中国的军事观察员总是同行中的佼佼者:
“观察员陆、海、空三军都派有军官,他们通常语言能力特别强,在国内受到过专门的培训,特别是驾驶技术要非常强,来到联合国任务区之前要经过驾驶技术的考核,拿不到驾照的就要遣返。我们在苏丹将近十年多,国内派过来的军事观察员素质是非常好的。”
吴树陈大校自己就曾在联合国多个任务区担任过维和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他对军事观察员的职责有更深的认识。
“(联合国军事)观察员通常都在队里边,一般有队长,分成几个小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各个点检查是否按照《全面和平协议》签署的部队(的集结)和士兵的复原、重新安置、在营区检查武器装备是不是到位了,有没有违反停火协议的。如果发生(违反协议的)事件,他们就需要去调查这种情况,需要写报告,通过战区转到司令部,进行协调,如果违反比较严重要送报安理会。如果发生冲突,(对)死伤人员情况要进行调查,要有调查报告。”
在外人眼中,军事观察员的工作看起来比较简单,无非是到处看一看,问一问情况。而实际上,他们要完成任务所面对的困难是外界无法想象的。对此,蔡朝阳深有感触。
“跟我们出来之前想象的很不一样,当他们(武装力量)控制自己的一块地盘之后,想获得一些真实信息非常难。你问当地老百姓,他不可能让你知道,就算知道情况也不敢说。”
为了监督冲突各方对停火协议的遵守情况,蔡朝阳和同事们走村串户,努力和当地百姓交朋友,并本着人道主义精神为当地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巡逻回来,就在这个检查站,(一个军官)就跟我讲‘我老婆病重,想到拉加的医院去。’这么远的路没有车,(他)问我们能不能带她去,按照规定这是不允许的,当时我把四五个观察员叫一起商量,我说,她不是军人,是民事人员,然后我们就把妇女送上车,带到了医院,从那以后,这条巡逻路线上的检查站(对我们)总是一路畅通。”
在联合国维和人员中,军事观察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常以小组甚至以个人为单位去执行任务,这使他们要比普通维和士兵面对更多的困难,甚至有时候连吃饭、饮水都成为难题。洪捷现任联苏团司令部参谋军官,他的上一个身份是联合国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特派团军事观察员。他向记者回忆了自己曾经亲身经历过的“苦日子”。
“我们(军事观察员住的)院子里有几个橡皮水袋(装)饮用水,但是水袋密封不好,后来虫子就钻进去了,但是我们不知道,还是用来洗漱做饭。后来我们把盖子打开一看,发现底部铺满了各种各样的尸体,烂得差不多了,当时我们确实觉得恶心坏了。”
除了生活条件恶劣外,长期在渺无人烟的野外执行任务,军事观察员们还不得不面对另一个困难,那就是孤独。
“刚开始,大家不太熟悉,每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后来能聊的话题全部聊完了,只有自己看星星,夜复一夜的看星星打发时间。”
如果说生活中的孤独和艰辛还能够克服的话,军事观察员深入武装冲突的前沿执行任务,随时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与其他维和人员相比,军事观察员是一个手无寸铁的。洪捷解释说,观察员不能携带任何武器是有原因的。
“观察员是要求深入一线的,而这样的地区往往久经战火,这里的战士看到一个穿着迷彩服的军人,他的本能反应马上是把枪举起来,观察员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配备武装的话,往往更加危险。”
不携带任何武器能够有效缓解当地武装人员敌对情绪,但也经常使军事观察员们身处险境。蔡朝阳向记者讲述了观察员们的一次历险。
“原来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两辆观察员车被叛军骚扰,被包围起来,联合国给我们的原则就是,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观察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弃任何反抗。叛军是要抢车,每个人都是拿着AK47,荷枪实弹,情绪经常无法控制,随时可能开枪,最后,所有东西只能都给了对方,然后观察员步行回去。”
中国的军事观察员与各国同行一道,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凭借着机智与勇气一次次化险为夷,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给冲突地区带来和平的曙光。为了实现和平,有些观察员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目前,中国有数十名军事观察员和参谋军官在9个联合国任务区和联合国总部执行任务,他们用自己的热情、汗水和生命践行着神圣的维和使命,用自己的双眼时刻关注、守护着来之不易的和平。这也是军事观察员们最大的快乐。
“平时我们在国内生活那种幸福感可能不是很强烈,但是在那里(战乱地区)确确实实感觉到和平来之不易,以及和平对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记得回国之后爱人问我想吃什么菜,我说我只想吃白菜,我说我能从中吃出甜味来。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观察员的生活,我觉得最贴切的就是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