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RI《透视中国》栏目专题 > 正文
主持人: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蔡方柏告诉我们,
(音响,蔡方柏)
“这个信很特别,并不是戴高乐写给中国领导人的,而是写给富尔的,戴高乐之所以这么写,我的看法是,反映了戴高乐当时一方面想同中国尽快建交,另一方面心里也没有底,到底情况会怎么样,中方会不会同意,提什么条件,等等这些问题,能不能谈成,他也有一个面子问题,所以这个信写给富尔实际是给中国领导人看的,说明我富尔来不是一般的旅游,是赋有使命的。”
主持人:随着这封法国最高统治者亲笔信的到来,中法建交的谈判拉开了帷幕,两个“有自尊心的民族和奉行独立政策的国家”就这样开启了历时三个多月艰辛、高效、相互理解、在原则问题上寸土必争的建交谈判。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兼外长同富尔先后在北京、上海进行了六次实质性的会谈。而谈判的核心,是如何处理法国同台湾的关系,也正是在这个核心问题上双方出现了重大分歧。尽管出身律师,精通国际法,然而能言善辩的富尔却没有与中国人在谈判桌上打交道的经验,他后来回忆说,“我拒绝深入讨论有关台湾的问题,而事实上,中法之间无法回避的也正是台湾问题。”
主持人:10月23至25日,周恩来、陈毅先后同富尔进行了三次会谈。但一谈到台湾问题,双方的分歧就显露出来。在第一次的会谈中,富尔虽然隐晦的表示,法国不支持两个中国,但希望在台湾保留低级别的外交关系,富尔借口称,戴高乐没有忘记二战时与蒋介石的友谊,他一再强调,希望中方不要强加给戴高乐使他“不愉快或者丢脸的条件”;希望中方不要坚持让法国首先主动与台湾断交。中国政府一向坚持凡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同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周总理明确表示:中方不可能接受法国在与中国建交后,继续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谈判一度陷入了僵局。蔡方柏大使回忆说,
(音响,蔡方柏)
“那么复杂在什么地方呢?主要是这么一个问题,在会谈当中,富尔提出两个问题,那么一个问题就是法国不愿意主动的跟台湾断交,那么第二个问题说法国希望在台湾还保持低级别的领事,那么周总理表示中国坚决反对两个中国,在这个问题是没有回旋余地的,要保持一个低级领事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谈判就陷入僵局,他提出来个要求,实际上还是台湾问题上不愿意明确表示态度,在这种情况下,陷入了僵局了。”
主持人:富尔在谈判中说:“法国在13年前就犯了一个错误。我个人很愿意承认这个错误,但作为一个大国,很难承认这种错误。我此次愿意同你们共同找出一个办法,使法国不致对过去的错误表示忏悔。”又说:“戴高乐将军采取承认中国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步骤,不要强加使他不愉快或丢脸的条件。”
主持人:法国人对保留台湾的坚持,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尽管富尔一见面就向周恩来表示,法国奉行独立政策,而戴高乐坚持不主动同台湾断交却是为了表明他并未损伤西方的立场。就这样,第二轮谈判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僵局仍然难以打破,为了缓和气氛,周恩来在钓鱼台西花厅宴请富尔夫妇。吃饭时,一向谈笑风生的富尔情绪低落至极点,满桌的中国美食也没能吊起他的胃口。中国原驻法国使馆政务参赞张锡昌回忆道,
(音响,张锡昌)
“原来富尔这个人喜欢说说笑笑的,话很多的,吃饭的时候就沉默寡言了,他这个夫人想办法找一些轻松的话题,晚宴完了以后总理还说富尔夫人比富尔沉得住气。”
主持人:在当天的晚宴中,周恩来刻意提到1958年柬埔寨承认新中国的情况,他说西哈努克宣布承认我们,蒋介石集团的领事就走了,富尔说这是一个先例,周恩来马上强调说,这要事先达成默契,确实只承认一个中国。遗憾的是被失落包围的富尔对于周恩来的这番暗示没有能够真正领会,当晚周恩来安排第二天让富尔夫妇去大同、呼和浩特等地游览三天,并特意安排专机接送,这可是对待外国总理才有的待遇!富尔在回忆录中写到,我心里明白,中国人很乐意把我们支开三天,以便对我所提出的建议进行思考和讨论。事实上在富尔离开的日子里,北京的外交部确实点亮了不眠的灯光。
(上半段结束)
(下半段开始)
片花:
主持人:一本书、一封信叩启了中法两国封闭多年的大门
同期声:“这个信很特别,写给富尔实际是给中国领导人看的,说明我富尔来不是一般的旅游,是赋有使命的。”(蔡)
主持人:仅仅44字的建交公报犹如一颗外交核弹炸破了冷战坚冰
同期声:“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冲破了美国的重重阻挠,采取了务实灵活的外交策略,首先同西方的大国之一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郭)
主持人:穿越最新披露的史料,回首曾经跌宕起伏的外交岁月,让我们一同走进尘封的历史,解密40多年前发生在中法两国之间的 建交往事。
正文
主持人:1963年的10月眼看就要过去,一个封冻的季节即将到来,此时的中南海正在考虑如何能把中法谈判的僵局尽快打开。
(音响,张锡昌)
“你要打破僵局,总理总是一再说,一个是原则我们不能让的,但是光坚持原则不行,你还要灵活性。”
主持人:10月31日,在北中国参观了一圈的富尔回到北京,当天下午5点开始的第三轮谈判改在钓鱼台国宾馆15号楼进行。这一次,富尔看到了一些让他意外的变化,一份有步骤的建交方案,对法台关系做出了变通,不要求法国政府主动宣布同台湾断交,而以法方照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方复照愿意建交,并申明法国政府这一行动意味着法国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作为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不再承认台湾的所谓中华民国和它在联合国的代表权,对于中方做出了让步变通的新方案,富尔表现出活跃的情绪。中国原驻瑞士大使李清泉这样为我们讲述,
(音响,李清泉)
“他说,国际法是和一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和同是这个国家另外一个政府断绝外交关系这是国际法自然有这个规定的,他说不要他先做,让它自然的消退。”
主持人:富尔强调说,他将向戴高乐报告,中国的附加解释不是条件,而是国际法的实施,实际上,作为国际法专家的富尔如此说也是退让了一步,但对于方案中要求法国与台湾完全断绝外交关系后才答应互派大使富尔表现出为难。
主持人:尽管还存在分歧,但周恩来很清楚,这份有步骤的建交方案,已经让双方靠近了一大步。当晚,富尔接到通知,下一轮谈判改在上海举行。11月1日,富尔在张锡昌的陪同下从北京飞抵上海,当晚,一份直接建交方案送到了富尔手中,这份新方案不要求法国首先跟台湾断交,而采用内部默契的方式,来处理法台关系。张锡昌回忆说,
(音响,张锡昌)
“富尔看了以后,觉得这个方案是合情合理,完全可以接受,所以他情绪很好了,觉得很有希望了。”
主持人:此前,毛泽东乘专列来到上海,主持政治局会议,在与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毅面谈之后,毛泽东在直接建交方案上批示,照此办理,这份直接建交方案的核心,正是周恩来提出的“三点默契”。
(音响,张锡昌)
“建交协议这也是很特别,采取的形式很特别,因为富尔他并没有授权正式签订,签订正式的这个协议、文件,而是他只能是把谈判的结果向戴高乐报告,由戴高乐来拍扳定案,所以总理就说,想出一个办法,采取周恩来总理谈话要点这样一个形式就是全面的正确的来阐明我们的立场和谈判的结果,这样让他带回去。”
主持人:正是在这份文件中,45年前,中法双方达成的三点默契第一次无可争议的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份以会议记录形式保存下来的文件实际上正是当年富尔之行的最终成果。多年后,老大使蔡方柏为我们解析了这一讲话,
(音响,蔡方柏)
“后来总理经过思考,各方面研究,提出来一个三点默契。这个三点默契根据现在外交部解密的内容,三点默契主要是这么三点内容。第一法兰西共和国政府,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有自动包含着这个资格不在属于台湾所谓的中华民国政府,这不就解决了问题。第二,法国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和地位,不在支持所谓中华民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第三中法建立外交关系后,中法建交后,在台湾所谓中华民国的政府撤回他的驻法国的外交代表及其机构情况下,法国也相应的撤回他驻在台湾外交代表及其机构,这三点非常明确说明我们中方是反对一中,一台,两个中国,你在台湾保持领事馆是不行的,这个三点默契达成以后他就带着这三点默契回去了,回去之后他就很快向戴高乐报告,报告了以后,戴高乐就批准了,这个建交方案。”
主持人:1963年11月2日晚上8点30分,周恩来与富尔分别在周恩来谈话要点上郑重签字,尽管法国人三缄其口,而事实上在后来的建交进程中,法国人还是遵守了白纸黑字写下的三点默契,而就在中法达成协议的当天,毛泽东接见了富尔夫妇。在离开上海之前,富尔说,如果戴高乐在实质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我没有必要再来一次了,我自己也不愿意干了,说话的时候富尔一直忘着周恩来,赞许之意溢于言表。11月5日,富尔夫妇并未直接回国,而是先从昆明乘飞机前往仰光,然后再到印度,开始了掩饰身份的印缅之旅,这期间,富尔亲自打印了一份建交报告,让法国驻印度使馆的一名秘书带往巴黎总统府,他又在外优哉了两周才回到法国。
主持人: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遇刺当日,戴高乐在总统府接见富尔,对谈判结果表示满意。1963年12月12日,在戴高乐授意下,法国外长派遣其亲信欧洲司司长雅克·德博马歇到访中国驻瑞士使馆,同李清泉大使进行正式建交谈判。此前,戴高乐曾指示,主要是确定建交程序,越简单越好,因此,德博马歇提出,将北京商定的互换照会形式改为发表联合公报。当时,周恩来总理正在访问亚非欧14国,为了尽快促成谈判,邓小平指示李清泉直接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当面请示周总理。在那里,周总理对中法建交谈判确定了最终基调,他向李清泉提出四个字,速决为宜。中方同意法国提出的建交方式及公报措辞,但中国政府将单独发表声明,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与法国政府谈判建交。经过四次会谈,中法双方最终达成了建交协议。巴黎很快收到了这个令人鼓舞的消息,戴高乐知道,中法建交已经为时不远。
主持人:1964年1月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全文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这份仅有两句话的建交公报是中国外交史上的特例,也许可以称之为中国外交史上措辞最为简洁的建交公报了,但却被西方媒体评价为引发了“外交核爆炸”。轰动了整个国际社会,堪称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的精彩之笔,也是新中国外交的一大成就。而依据此前的协议,次日,中国外交部就中法建交单方面发表了建交声明。
主持人:4天后,戴高乐总统在爱丽舍宫举行了盛大的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毫不吝啬的表达着对中国的褒奖,称赞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有着比有记载的历史还要悠久的历史,建立了非常独特非常深奥的文明。他预言说“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
主持人:中法建交公报的发表令法国最终成为了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苏联、中国同时对话的国家,对此,美国表示抗议,苏联保持低调,而英国人则显得有些尴尬,表示要改善中英半建交的现状,甚至在日本也出现了要求与中国建交的呼声,而刚果、坦桑尼亚等国家则在短短几个月后便与中国建交,意大利和奥地利则在同年与中国达成了互设贸易机构的协议,可以说,1964年的世界,有很多人都在思考着有关中国的问题。
主持人:2月10日,法国驻台湾代办萨拉德告知蒋介石一旦北京的外交人员到达巴黎,台北便将失去外交代表的资格,当晚台湾宣布与法国断交。2月23日,中法两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同时到达驻在国首都。从此,中法两国友好关系的历史从此翻开新的一页。代办抵达对方首都本是极平常的事。而宋代办一行抵达巴黎却受到出乎意料的盛大欢迎,单是前来摄影、报道的记者就有数百名之多。即此一端,足见中法建交的轰动效应。法国首任驻华大使佩耶5月27日抵京。中国首任驻法大使黄镇亦于6月2日到任。中法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进程宣告圆满完成。
主持人:几经波折,中法建交终于尘埃落定,然而其意义却远远超出了双边关系,它开启的是中法乃至中欧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它深刻的影响了国际政治和世界格局的发展,它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建交45年来,中法关系多有春光明媚之日,也不无风雨交加之时,45年的历史足以证明,中法关系的战略性和特殊性始终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两国只有超越意识形态的偏见,真正从战略高度,用长远眼光来处理双边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照顾彼此重大关切,互不干涉内政,中法关系依然会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进入继往开来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