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称大城市治堵应注重立体交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5日09:59  央视《今日观察》

  北京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了470万辆,这样的数字让堵车成为了很多北京人的“家常便饭”。从12月13日起,《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开始征求民意,试图在堵与疏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治堵政策能否破解堵车的困局?CCTV2《今日观察》播出《限车限行 能否限堵?》,以下为节目实录:

  在大城市生活,一说起堵车,大家都会有切身感受。目前,北京机动车的保有量超过了470万辆,这样的数字让堵车成为了很多北京人的“家常便饭”。从12月13日起,《北京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开始征求民意,试图在堵与疏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治堵政策能否破解堵车的困局?大城市交通拥堵应该如何“对症下药”?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著名财经评论员向松祚、张鸿共同评论。

  治理拥堵,北京新举措征求民意。多管齐下,堵车困局如何破解?

  李晓松:制度设计是公开、公平、公正以及无偿的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

  这一次我们征求大家意见的时候,想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这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有个基本思想,就是在车辆总量增长的过程当中,整个制度设计一定是公开、公平、公正,而且是无偿的。

  张鸿:立体交通是治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们需要对奥运期间和这两年来实行的限行做一个综合评估,才能知道限行“药方”是否管用。这两年限行不但没有缓解堵车的状况,反而使汽车保有量增加,而最可怕的是现在不得不继续实行限行,因为不限行,就又将多出五分之一的车辆。

  当我们给它开新“药方”的时候,首先要知道原来的“药方”是否有用。另外路为什么堵,得有一个体检。我们知道造成拥堵的原因有哪几个,疏导非常重要,公共交通如果没有跟上汽车的发展,那就可能造成拥堵。这一次立体交通的提出,以及在关键的地方大容量的快线,校车和班车也可以和公共交通一样享受快速的服务,但前提是公共交通要优先,其实就是要形成一个快速的公交网,原来是一个环状的,现在要是网状,而且要立体,就像地下隧道在规划里面是立体的,然后呈一个网络状,这就是在很多国际上大都市在治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立体式网状。

  向松祚:这一次的意见还是重在疏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北京的堵不仅在中国有名,在全世界都有名。德国奥迪的老总以前在北京住过四年,每过一年,他在北京在二环以内赴一个宴会的打车时间必须要不断的增加,现在至少要增加一个小时,才能确保他能够准时参加一个会议。在北京,高峰时候很难打到的士,公交就是挤,地铁就是少,开车就是堵,所以每一个交通的环节都让人觉得很不舒服。

  这一次北京一出台这个方案马上就引起了大家热烈的议论,大家确实希望北京的交通能够缓解。北京这一次的意见主要还是重在疏,比如公交以后出行比例要达到50%,至少要增加400公里的微循环道路,微循环就是指主道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以外的小路,修两条新的地铁,新增150公里的专用道,城市要增加5万个公共停车位,20万个基本的停车位,另外还要修1000多个自行车停车位。

  张鸿:是否收取车牌费一定要进行评估

  (《今日观察》评论员)

  “疏”的数据非常精确,但“堵”的数据却有些模糊,所以我们需要有进一步细化的方案,比如“必要时候高峰时段实行单双号”,这是很多私家车主觉得压力大的地方,还有择机收拥堵费,那是在什么时机进行收费?此外,还有每年车辆增速要进行总量控制,在方案出来之前,大家盛传车牌要收费,可能要像上海一样收车牌费。现在的问题就是,你控制的是什么?

  如果69%的人选择坐公交车,那么这路上肯定就不堵了。我家门口有一个4S店,经常会成有排的车去上牌,此外也有同事表示,上牌的地方都堵车。因为大家有一种恐慌,所以需要精准的信息传递,要告诉大家明年到底会不会收车牌费,而且一定要进行评估。

  向松祚: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  控制汽车总量是有效果的

  (《今日观察》评论员)

  治本的是“疏”,现在的问题是三个主要的城市的交通工具都很不方便,地铁很挤,公共汽车老不来,而且也挤。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去买车,所以车越来越多。治标的是“堵”,虽然需要控制一个汽车总量。如果地铁和公交很好,我绝对选择公共交通。但如果是收取车牌费,那是不是会堵得更厉害?比如上海、新加坡以及全世界很多城市是限制的,上海现在的车牌拍卖已经达到5.8万了。现在看来,收取车牌费对上海是有效果的,但不能就此断定这样就能控制“堵”,因为这个要精确的测算不太容易,但是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控制汽车总量还是有效果的。

  向松祚:要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资  要改善城市的微循环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几十年前,著名学者梁思成曾经说过:“北京城不会得‘感冒’,但是总有一天它的交通会得上‘心脏病’。”梁思成是很有远见的,比如塞车就确实堵的非常慌,可能就是“心脏病”。

  城市堵其实很简单,就是有两个矛盾没有解决:一个多和少,现在城市人越来越多,车也越来越多,而我们提供的公共交通设施越来越少,比如现在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占整个交通投资的比重只有15%,但正常情况下要达到50%才能满足需求,这是一个矛盾,就是多和少的矛盾。第二是宽和窄的矛盾,北京二环、三环、四环、五环、六环的路是很宽,但小胡同和社区的路就很少,比如天通苑就是自古华山一条路,只能走一辆车,这就很麻烦。那么怎么解决这两个矛盾,也就是这一次这个方案要集中解决的,要多投资,第二就是要改善城市的微循环。

  张鸿:应在前期就做好公共交通的规划

  (《今日观察》评论员)

  网络化,立体式,环线,现在我国很多城市都是环状,环状的这种城市发展有利于你穿城而过,但你身处其中就很麻烦,所以现在就是要把它弄成尽量细的网。我们还有一个特点是小区全都是独立、封闭的,这样我们到了小区又得穿插而过,这样整个道路的利用效率就会减少,所以就是一个规划的问题,一个是公交,不光是要把路修好,还要保证在规划之前,就要想好这条路的公共交通是否能跟上,不是事后再来打补丁,而是要把它变成前期的规划。

  直面交通拥堵,系统工程如何高效实施?

  向松祚:城市道路的拥堵和公共交通的舒适度、方便度成反比

  (《今日观察》评论员)

  在全世界的很多大城市中,比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香港这些大城市。我在纽约和伦敦住过,它们的汽车保有量比我们多,马路也我们窄,但是他们的交通拥堵情况没有北京严重,我们应该像它们学习。据纽约和伦敦当地的老百姓就表示,小区要建设,首先地铁要先行。现在中国很多大城市就是小区建成了,但没有地铁,在高楼大厦林立以后,再修地铁的成本就太高了。

  我们怎么能够真正做到公交先行,真正能够改善城市的管理?其实管理是很重要的,就此来说,香港是最典型的例子,香港是一个岛城市,很窄的路,但也没有堵成我们这样。因为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发达,开私家车上班的人就会少。比如日本,其实日本的私家车很多,但在上下班的时候开的人很少。所以一个城市道路的拥堵其实和公共交通的舒适度、方便度是成反比的,如果公共交通很舒适,很方便、很准时,那一定会吸引很多开私家车的人放弃开车,选择公共交通,所以政府只需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就行了,就是主要做疏。

  史其信:解决公共出行的方便问题  给老百姓提供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系统的系统建设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原所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解决公共出行的方便问题,给老百姓提供乘坐公交和轨道交通系统的系统建设,要完善一体化。从规划来讲,要形成一个整个公共交通快速网络,问题大概有几个方面:第一,现在公交系统要逐步形成一个加大的网络。网络上要提升它的效率和服务水平,特别是地面交通,公交的客运保障能力上还需要加大投入;第二,要智能调度,智能化的管理,要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保证人们能够在出行前或者出行过程中,能够了解自己此次出行的一些交通方面的信息,这样很多人就不会愿意开小汽车了。

  张鸿:政府要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公众也要多提意见和建议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公开征求意见》就是一个挺好的方法,我们北京市市民的应该更多的去网站上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包括前一段时间的北京市中小学科学建议奖,奖项公布以后,发现有很多学生就是建议聚焦城市交通,比如,北京市三环路公交车专用车道改建,以及通过公共电话亭来建立出租车智能指挥系统。所以如果未来要收拥堵费或者收牌照等等,都要充分的听取大家的意见,我们市民也要多提意见和建议。

  向松祚:政府一定要真正做到公共交通优先

  (《今日观察》评论员)

  说一千到一万,政府一定要真正做到公共交通优先。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