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CRI《透视中国》栏目专题 > 正文
(汽车消费启示录)北京酝酿严厉治堵措施或成中国二三线城市治堵标杆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消息(记者汪涛、肖中仁、刘轶瑶)12月初,北京好几个汽车交易市场人潮涌动。作为中国汽车保有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北京即将出台严格的治理堵车措施。市民担心北京会像上海一样,以高价牌照限制购车。中国其他城市正在观望北京的“限堵令”。随着中国的发展,在车与路不断“较量”的同时,政策与需求之间也进行着博弈。
政策刺激和刚性需求 年底或将出现购车热潮
北京市民孙宇为了能赶在治堵政策出台前买车、上牌,连续几天盘桓汽车交易市场,他还为此向单位请了几天假。
“按即将出台的治堵方案,像我是外地户口,在北京工作又没到五年,肯定是买不了车的,而且以后买车的成本有可能增加,所以就赶紧过来车市看看,想提前把车买了。”
孙宇所说的治堵方案,是近日北京市政府为解决交通拥堵酝酿出台的一系列措施。具体包括:加强轨道交通建设、公交优先,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等。方案目前正在征求民意,但市民最为关注的“限购”、“限行”和“拥堵费”等,方案中尚未给出具体、明确的表述。
因为担心治堵方案出台会增加购车成本或限制牌照,像孙宇这样提前落实购车计划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同样在上海,在一家银行工作的赵先生也赶在年前购买了一辆小排量汽车。“买车感觉不仅是自己用,是为家庭买一辆车,出去游玩,活动的范围可以大一点,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还有父母年纪大了,出行不方便。”
不论是刚性需求,还是政策原因,中国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99亿辆,其中汽车8500万辆。
以北京为例,截至12月初,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71万辆。仍以平均每日2000辆左右的速度增加,高峰日达4000多辆。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朱一平女士透露,今年1到11月,汽车产销均超过1600万辆,受多种政策影响,在年底将会出现购车的热潮。“年底属于汽车产销高峰,由于消费者担心明年汽车优惠的相关政策退出,以及北京市治堵方案即将推出等因素影响,11月产量创月度新高,销量为年内次高。预计12月汽车产销仍将有良好表现。”
交通拥堵成城市顽疾 二三线城市加入其中
据中国汽车行业协会草拟的《十二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预测,到2015年中国汽车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30%。
在汽车数量激增的背后,中国的城市居民和交通管理部门不得不面对日益加剧的交通拥堵问题。根据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的预测,到2012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将达700万辆,届时平均每小时车速将低于15公里。
说起堵车,北京的司机们不会忘记今年9月17日。在这一天,一场毫不起眼的秋雨却带来了长达9个多小时的全城大堵车。据资料显示,当日北京拥堵路段高达创纪录的143条,首都北京也因此有了另外一个谐音称号“首堵”。
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认为,北京治理交通拥堵势在必行。“北京的堵车是非治不可,如果不治,恐怕北京会变成世界最大的停车场。”
尽管北京奥运后,官方采取了机动车尾号限行、加快公交地铁建设、错峰上下班、提高繁华商业区停车费等措施,但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交通状况很快又陷入新一轮严重拥堵中。
不仅是在北京,交通拥堵已经成了中国城市的“富贵病”,正逐渐向中国的二三线城市蔓延。对此,有媒体评论中国城市的交通已经从“半身不遂”转向“全面瘫痪”。
中国的另外一个古都西安,也和古城北京一样,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摊大饼”建环线的城市建设模式。今年3月,西安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00万辆,此后9个月内,全市就增加了16万辆机动车,目前西安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达到116万辆。
西安当地媒体的一项调查显示,70%的市民每天出门平均会堵30分钟。西安的交通怎么变得跟北京一样拥堵了?曾在北京上学,目前在西安工作的宋锐智女士满心不解。“当时前面有一个小的交通事故,道路变窄了,交警没有能及时疏通,因为是在一个十字路口,当时就堵死了,在南大街上堵了一个多小时没动过。”甚至有网友预言,不出三年,西安会达到现在北京的拥堵水平。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南京,拥堵让刚刚买车不久的刘殊月女士还没来得及享受到汽车带来的便利,烦恼却已先期而至。“孩子上学七、八点钟的时候,那个时间段比较堵,我记得最堵的时候7公里不到,用了50分钟,也没有发生交通事故,就那样堵着。”
根据中国环保部今年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15座城市每天因拥堵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113个重点城市中三分之一以上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二级标准,机动车排放成为部分大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英国一家咨询公司曾做过一项调查,中国人在上班路上花费时间平均为42分钟,居全球榜首。拥堵之下,人们已经不能确定上班要提前多少时间出发,下班何时才能到家。也因为交通拥堵和空气质量下降,城市的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大打折扣。
中国大中城市治“堵” 限制汽车消费仍需三思
目前,中国国务院已原则同意了北京关于治理交通拥堵的方案,方案目前正向社会公布,征求各界意见。
在“北京治堵新方案”中,与汽车消费者利益相关的措施最受热议。包括可能采取的大幅提高停车费、收取城市拥堵费、限制外地户籍人口购车、“先有车位,才准买车”等等措施。
新华信汽车行业专家郎学红女士认为,简单地出台政策限制牌照总量、限制购车是对公民权利的一种剥夺。“站在想买车的人角度来看,为什么要牺牲他们买车和拥有车的权利,来给现在有车的人更好的交通条件呢?简单地出台限制牌照总量,限制购车的政策,这是对想要购车的人权利的一种剥夺,限制使用,其实也是对有车的人权利的一种剥夺。”
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同样对限制消费的措施持反对意见。熊传林说,车辆增长过快、车辆保有量较大并不是堵车的全部原因,政府治堵应以城市的道路规划、交通管理为重点,并考虑汽车的使用习惯等。
“我们不赞成限制消费的政策,第一,这不符合(中央)五中全会的精神,第二,对大多数人不公平。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和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汽车的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以上的比例,限制了这个10%,整个的量就会减少。如果打压汽车消费的话,对整个国民经济是有影响的。” 熊传林说。
北京拟出台严厉治堵措施 或成二三线城市治堵标杆
北京的新治堵措施虽尚未细化,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将主要包括遏制机动车保有量增长和降低使用强度、大力改善公共交通换乘条件、推进P+R停车场建设、提高机动车停车费以及实现五环内智能交通全覆盖等措施。
而除北京之外,天津、上海、重庆、西安等多地政府也正在谋划把不堵车列为下一个五年发展的具体目标,并酝酿出台“限车令”。
北京治堵方案虽然尚无出台时间表,但它很可能成为中国二三线城市仿效的标杆。中国汽车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熊传林对此颇为担忧。他认为,如果各地都简单地以遏制机动车数量的方式来解决拥堵问题,将不利于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汽车产业。“尤其北京是首都,(治堵政策)具有示范效应,如果各地都出台限制措施,对汽车行业发展是不利的。”
新华信汽车行业专家郎学红女士认为,解决拥堵问题,除了需要政府部门在城市规划和交通管理方面发挥更大的智慧外,更需要中国城市的有车一族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我们也注意到一个交通秩序问题,这也是影响车辆正常流动和道路承载量的重要因素,几乎每一次严重的堵塞,都是由于车辆刮蹭,我们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有很差的交通的。这需要我们有文明驾驶理念,在驾校给新的驾驶员更多接受文明礼让行车的教导。”郎学红说。
其实,现在尚是中国交通最拥堵的时段,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突出。如何彻底解决城市拥堵问题,中国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