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珍宝拍卖屡创天价 盛世收藏看重投资价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09:21  BTV《天下天天谈》

  2010年拍卖市场异常火爆, 屡屡创出天价拍品,有许多中国的珍宝在国内国外各大拍卖场上屡创天价。BTV《天下天天谈》2010年12月17日播出《盘点2010,那些珍贵的拍品》,以下为节目实录:

  邀请嘉宾: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  蒙曼副教授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时事评论员 张宇清

  主持人:罗旭 编导:蔡璐 徐士悦

  主持人:各位好,欢迎收看今天的《天下天天谈》,今天我们的节目要围绕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那些屡屡创出天价的拍品,我们知道在这一年拍卖市场异常的火爆,有许多中国的珍宝在国内国外各大拍卖场上屡创天价,今天我们节目呢,先从创下天价的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开始说起。

  小片一:那只天价瓶子,究竟是何方神圣

  2010年11月11日,一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在伦敦博罗的班布里奇拍卖行拍出5160万英镑的成交价,约为人民币5.5亿元,创下亚洲艺术品拍卖成交最高纪录,也刷新了中国最贵艺术品的历史。

  据BBC等媒体报道,在拍卖前这个瓷瓶的预估价仅介于80万至120万英镑之间,但最终的成交价格却高达原估价的四五十倍。拍卖行工作人员称,卖家海伦·波特虽然对瓷瓶拍卖价格抱有很大期望,但绝对没有想到最终的成交价会如此之高。瓷瓶是海伦·波特的父母在1930年代得到的,据说在家中收藏了约70年。海伦·波特兄妹俩在收拾已故父母的旧宅时发现这个瓷瓶。瓷瓶高约40厘米,瓶底印有“大清乾隆年制”的字样,瓶身镂空,中间绘有两条鱼和纹形波浪,瓶颈涂黄色,瓶身天蓝色,是清朝乾隆时期的粉彩镂空瓷瓶。专家认为,这个瓷瓶是乾隆三十多年官窑制品,并且应该是皇宫收藏。

  主持人:看到这些美轮美奂的瓷器,真的是心中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咱们的先辈是多么的有艺术的这种感召力,这些艺术品在今天看起来仍然是美轮美奂,我觉得它应该不止这个价钱,应该更高,但是今天我们两位嘉宾,我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不同的看法,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女士,欢迎蒙教授。蒙教授,我们知道在之前,是元代的青花瓷叫鬼谷下山曾经创下了2.3亿元人民币的这个拍卖价,在您看来,我们这个清乾隆粉彩的镂空瓷瓶5.5亿元人民币,这两件拍品您觉得有什么异同?

  蒙曼:其实应该说两件都是艺术珍品,因为从粉彩瓶咱们这是乾隆粉彩镂空瓶,这是粉彩瓶的最高峰,因为粉彩瓶它是从康熙年间,而且是康熙后期开始创制的,康熙雍正这代是发展时期,颜色一般是比较淡雅一点,构图也比较素净一点,但到乾隆马上出现了一个大的变化,因为乾隆这个人他比较好大喜功,而且当时国力又强,而且当然这粉彩技术也在发展,所以就出现了那种特别雍容华贵的,它的图案特别繁缛的那样的一种境界,咱们看到这个瓶就属于这个境界的,那当然是粉彩发展的一个巅峰之作,但是《鬼谷下山》元代这个罐它也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东西,因为我们知道青花是我们国家瓷器的一个代表,但是青花元朝是它一个真正的开创时期。虽然唐宋有,但是那个境界不高。

  主持人:所以您觉得元代的青花瓷有特别的意义。

  蒙曼:特别的意义,而且因为它历史时间又比较短,他一共不到100年的历史,留下的作品现在号称全世界不超过500件,所以这个元青花它也有它特别独特的意义,当然呢,我想这两个如果做比较的话,它们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都是中西合璧的差不多,因为从咱们粉彩来讲,那是中国传统的五彩在融合了西洋的发廊彩,然后新研制出来的一个东西,我们现在看是古器,当时是创新,那青花也是一样,元青花是什么呢,它实际上是当时用了西洋的骨料,才能够做出那样艳丽的色彩来,如果用我们国产骨的话,它的颜色是发灰的,所以实际上两个都是中西合璧,土洋结合的这样一个产物。

  主持人:看得出来两件您都非常喜欢。

  蒙曼:非常好,非常好。

  主持人:非让您选出一个最喜欢的您会倾向于哪个?

  蒙曼:我个人倾向于元青花,因为元青花它代表了一个历史转折时期,中国从素瓷到彩瓷的这么一个转折时期,我想这个转折时期,它出现的这个东西,我觉得更有历史价值。

  主持人:好,今天我们还有另外一位嘉宾来到演播室,我们的老朋友,也是资深的媒体评论员,国际广播电台洪琳先生,欢迎洪先生,洪先生,这两件一个是元青花,一个是清朝乾隆的粉彩镂空瓷瓶,您个人从审美的角度更喜欢哪个,我们抛开价格?

  洪琳:对,其实从这个骨子来讲,我更喜欢这个元青花。

  主持人:那您跟蒙教授一样。

  洪琳:我应该是跟蒙教授一样的,而且我觉得它更体现的中国古典文化的特色里面,就是说那种粉彩的,其实应该说至少从今天的角度来讲的话,它并不像青花瓷那么代表中国的古典文化,还有一点我相信就是因为《鬼谷下山》是个2005的拍品,当时拍出的价钱,但是如果说按照文物市场现在这种火爆的行情来讲,如果也是拿到2010年的秋天拿出来拍的话,它搞不好,新的这个世界纪录又诞生了,这是有可能,毕竟它是5年前的一个价格。

  主持人:所以你觉得现在创出这个天价5.5亿元,应该也是资本市场在运作的时候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洪琳:对,因为你像这次的话,就围绕着瓶子拍卖的过程中,其实争议是很大的,就是说大家提出很多的疑问,比如说英国这个拍卖行本身不是一个特别大的拍卖行,那么虽然我们也说好的东西不一定在大行里面,但是大行应该是有它的眼光,包括收藏者也会有那眼光,还有一点像这个兄妹,两个收藏这个瓶子的人,那么对于这个瓶子的估值和最初拍出来的价格居然相差那么大,那么我们想他判断肯定有这种。

  问题就是说到现场参与拍卖的人,那么对这个瓶子判断,难道也会出现这么大的落差吗,如果说真的是一个文物价值不是特别大的那种瓶子的话,我想吸引的未必是那种分量特别重的买家,但如果不是分量特别重的买家,最后他怎么会拿出这么高的价钱把那个拍走,他是有备而来的吗,对吗,如果是有备而来的,那么好像从前面的逻辑推断不出来这些东西,另外还有一些争议呢,就是围绕着那么这样的拍卖的行为,究竟合理不合理,就我谈的是一个理性的问题,这个东西又落到问题,尽管我们说文物,从这个文物的价值来讲它是无价的,毕竟是历史的东西,但是还原到商品市场里,只要通过拍卖的情况展现出来的话,一定是有人给它一个估价,那么这么估价这么高的一个价格合不合理,那么这都是争议的一个地方,那么就很显然大家会判断,说如果认为元青花,比如说很多人更喜爱它的话,那么这个粉彩镂空的瓶子,这个瓷瓶它怎么能够拍出这个价钱来,那么这也是大家打了一个疑问的地方,那么就有很多的说话者出来了,我看到公开的报道中就说,是不是有人在做局,那么比如说拍出一个价钱来,那么过了多少年,参照这个价钱继续拍的话,那么它有可能就会利润兑现的时候,所以这里面我看这个争议说法挺多的。

  主持人:明白,刚才我们讲的是瓷瓶,乾隆的粉彩镂空瓷瓶,今年我还记得在6月3号的时候,当时在保利的春拍上面一件拍品,当时也是非常扣人心弦,几经叫价到最后所有的人都站起来了,这个就是北宋的大书法家黄庭坚的《砥柱铭卷》,我们下面带大家来看一下《砥柱铭卷》的拍卖行情?

  小片二:《砥柱铭》,创造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的长卷

  在2010年6月3日晚举行的保利5周年春拍会上,北宋书法家黄庭坚大字行楷书《砥柱铭卷》以3.9亿元落槌,加上佣金4.368亿元成交,创造了中国书画拍卖史新纪录。

  该卷长达8.24米,计82行407字,仅次于现藏于美国的18.22米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卷和藏于台北故宫的10米长大行楷《明瓒诗卷后跋》,加上历代题跋,总长近15米。据专家介绍,《砥柱铭》 卷作于1095年前后,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收藏于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这是首次出现在拍卖场中。

  主持人:真美,真的是很漂亮,我们现在在欣赏这些艺术品,真的是无价之宝,我觉得用金钱来衡量是不对的,完全是用从欣赏的角度无价之宝,蒙曼老师来给我们讲讲围绕《砥柱铭卷》背后有哪些故事?

  蒙曼:《砥柱铭》它其实是黄庭坚的一个作品,大家他写的这个《砥柱铭》本身并不是黄庭坚写的,而是唐朝的宰相魏征写的,那是在争冠11年,魏征和唐太宗一块去浔兴洛阳,因为唐朝东西两京嘛,西经长安和东京洛阳,到洛阳去,然后中间不就经过三门峡,就是现在三门峡当时陕县,陕县就是中流砥柱这个山就在那里,而当时中流砥柱的山又和大禹的传说联合在一起,人们认为是大禹批山,然后引黄河,让它有两个流向,所以当地有大禹庙,那大禹是中国古代一个了不起的圣王,而且人们尤其感念他治水这个故事,所以在那是魏征写的这个砥柱铭,当然他其实讴歌的是唐太宗,所以魏征这个也是一个很好的拍马屁的手段,说这是一个圣王,为了老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而且还有很多写他的像什么卑躬、(土街)等等这样的一些事迹。

  但是后来因为魏征又是一个著名的鉴臣,一个著名的职臣,所以魏征人格很被人们欣赏,因此《砥柱铭》后来也流传很广,黄庭坚呢,他是一个北宋,大家现在知道他是一个书法家,实际上他也是一个诗人还是一个政治家,作为政治家他也有比较完善的人格,很推崇魏征的为人,所以《砥柱铭》它并不是写了一次,他是经常给人写,有朋友要他写,只要人家是当官的,他可能就会写这个砥柱铭来激励人家,像魏征学习,然后这个可能也是写的众多作品之一,只不过流传下来的是这样一些,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形势,当然这个砥柱铭实际上和魏征原作有点差别,第一个是他写了一些有一些错字,另外他在后面自己写了一个巴,就是讲他为什么这么喜欢魏征,为什么喜欢用魏征精神来激励后人,有这样一个巴尾。

  主持人:自己做了一个解释。

  蒙曼:对对对。

  主持人:所以很多人就会有一些小小的争议。

  蒙曼:对对,后来人们也是说呢,因为这个错字多,或者因为这个书法风格跟黄庭坚其他的东西不太一样,有人说是赝品,但是是不是呢,这个书法界也有这样一个说法,就是一个人一生他的风格是在变的,我们每个人小的时候写的字和成年以后的字不一样,那书法家也得允许他在成长,晚年的东西和中年的东西,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中年的东西,应该说是很大的不同,那从他的收藏家来看,我们倒是看到的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刚才提到的贾似道,贾似道是一个大奸臣,南宋的一个大奸臣,大奸臣也愿意看大忠臣写的东西,这很有意思,但是如果说他的这一些收藏者都能够被确认是真的,而没有说其他的一些挖刻,或者说后来改造的一些行为的话,那我们就应该认为这是黄庭坚的作品,至少是那个时期的一个作品,那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它是有非常大的价值的,因为黄庭坚说法是宋四家之一嘛,而且是排行第二的,很了不起。

  主持人:是,洪老师,我觉得刚才蒙曼教授讲到一点,我觉得特别地有意思,不管是中间,大忠或大奸,但对待艺术的面前都是一样的,都是欣赏的。刚才我们道到这个《砥柱铭》有可能是赝品的问题,其实在乾隆时期就有人提出来它是一个赝品,那关于这一点,洪老师您怎么来解读?

  洪琳:实际上围绕这种艺术品,尤其这种书画作品是不是赝品这个历来争议都非常大,因为有的时候它确实很难判断,就是毕竟是年代久远,但是也有一些这种判断的依据,比如说刚才蒙老师所讲的,那么像贾似道这种,那么深入的年代距离黄庭坚年代不远的话,而且他的官位又比较高,那么他得到珍品的这种机会是大的多,所以说在一个年代不是很久远的时候,那么他收藏黄庭坚的作品,那么基本上被认为就是可能说这种接近于真迹的可能性会大一点。

  主持人:等于给它做了一个对书。

  洪琳:做了一个对书。包括后来收藏他的很多都是那种大家,知名的这种人物,那么总不至于大家的眼光一致都看歪了,那么这个判断是一个依据。另外一个就是说这个书法界里包括这种收藏品,本身就是说究竟是真伪这个事情,有没有人替它去负责,似乎以来实际上是没有人替你负责的,关键就看你自己的眼光,你眼光如果精准的话,经常就像地摊上你都挖到珍品,大家认为你捡到漏了。

  主持人:而捡漏基本不可能吧现在。

  洪琳:现在就基本上不可能,那么如果说倒退多多少年的话,有这种可能,现在应该说在收藏这个圈子里面,一直瞩目这个圈子的人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各种手段上来以后,那么这种的机会确实小得多,接下来可能大家的一个问题,如果说在收藏的时候,这个珍品和赝品怎么区别,或者说你以珍品的价格买到了赝品怎么去调整这种心态,其实也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如果说连那种行内的专家都无法辨认它的真伪的时候,至少来讲的话这个复制的品还是很高的,要相当高的,所以说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也不是说一无是处,他也有相当高的收藏的价值,甚至说有的时候,可能就是说不见得是珍品,但是临摹的等等,那么这些人本身他也是大家,那么这个过程中,那你就不妨收藏他的,因为过了多少年以后,这个东西总是越来越少,到最后留下来的都是宝贝。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继续来为大家来点评,接下来为大家推出的是拍卖的价格仅次于黄庭坚《砥柱铭卷》另外一幅作品是王羲之的高古摹本草书《平安帖》。

  小片三:草书《平安帖》再次引发中国艺术拍品天价狂想

  在2010年11月20日晚举行的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上,王羲之的草书《平安帖》亮相时便引起全场关注。拍卖从5500万起价,短短两三分钟便竞价到8800万。此后买家以1000万为竞价阶梯展开争夺,最终,王羲之草书《平安帖》以三亿零八百万元人民币成交,而此专场也创出6.94亿元人民币的总成交额。

  《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长24.5厘米,宽13.8厘米,共4行,41个字。上面并没有作者的名款。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晋代王羲之被尊为“书圣”,由于年代久远,他的真迹早已不存于世,唐代精摹本历来被当作真迹看待。该帖曾经乾隆皇帝两次御题,民间流传王羲之高古摹本无出其右。

  主持人:草书《平安帖》,但是这幅是高古摹本,洪老师,现在为我们解读一下,什么叫高古摹本?

  洪琳:实际上在这种收藏界,就是这文物的收藏来讲的话,它不像说我们研究真正历史来讲说古代,近代包括远古时代,不是那么一个划分,对于这个文物收藏来讲,可能有的历史实在太久远了,那个年代,几乎就已经没有珍品流传下来,对于王羲之的作品也是这样,我们都知道王羲之他出生那个年代就是书法大家,那么大家都收藏他的东西为主,问题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包括很多作品都收藏在了帝王将相手里面,那么有的帝王那个癖好又是很孤僻,可能我走的时候带走,那么真迹是越来越少,那么就存在一个文物界判断实践的标准,那么唐代以前就被称为高古,就是说很难得的那种时间很久远了,那么明代以前称为古代一样。

  王羲之的作品应该说到现在为止,真迹就应该说基本上断定它是没有了,那么就是到了唐朝的那个时候,如果说有临摹他的各种帖子什么之类的话,就已经是文物价值相当相当高,所以刚才我看小片里有一句话说,就是唐朝的这种高古摹本就几乎等同于真迹,因为本身临摹的,尤其流传到今天的版本收藏的本身也不多,就高古摹本本身都已经不多了,而且很多又是大家临摹下来的,那么它的价值确实很高,就等于同王羲之的真迹,所以现在看尽管说他不是王羲之本人写的这个东西,但是它也能拍出这么高的一个价格来,就是大家在这个文物价值的判断上已经是趋同,大家一致认可这样的一个价值。

  主持人:对,所以刚才您说了,就坊间有一种流传,就是说真迹已经被唐太宗带进了坟墓里面,但是又有另外一种说法,说乾隆皇帝和包括大书法家文征明都说啊,这个东西绝对是真迹,蒙教授,您怎么看?您的解读是什么?

  蒙曼:所谓唐太宗带进坟墓里,这个是另外一个帖子《兰亭序》,《兰亭序》是确实是被唐太宗带进去的,那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王羲之的作品在唐朝就是最受推崇的,当然为什么在唐朝最受推崇,跟唐太宗本身对它的追捧分不开,唐太宗绝对是王迷,所以他一上台之后呢,就赶紧去收罗王羲之的作品,当时就是一字千金了,不是现在一字千金,当时就已经是一字千金了,那一字千金之后,他收了很多散的东西,但是只有《兰亭序》,被王羲之认为是自己的神品,他没有收到,没有收到很着急,那个作品到底是在哪呢,是在王羲之的七世孙一个和尚叫志勇那里,志勇去世之后呢,又给他自己的徒弟(便才),所以就在寺庙里收藏者,那唐太宗把便才找到宫里来跟他要这个帖子,便才不给他,不给他怎么办,唐太宗最后爱得没有办法,他去骗他,他派了一个叫做肖记的这么一个监察御史,扮成商人,然后弄了几个散帖,也是王羲之的作品,当时绝对是真迹,然后到人家寺里来跟人家和尚便才攀交情,然后攀了一阵子交情之后就说了,我爱好说法,咱们讲论讲论,拿出自己几个帖子来了,然后便才一看,说你这个不行,我有比你这个好的,什么好呢,《兰亭序》,《兰亭序》那当然这个肖记说,我不认为这个还有传世作品了,你肯定是假的。

  主持人:激将。

  蒙曼:一激将,他把它从房梁上拿下来了,拿下来两个人整天在这蘸,摩、把玩,然后讲论是真是假,总有一天他放松警惕,好,那这个肖记呢就偷偷地把这个东西卷跑了,卷回来给唐太宗,那当然这个和尚受骗这没有办法,是很生气,但是没有办法的一件事。好,后来唐太宗拿到这个作品之后,也是日日把玩到最后临终的时候还特别交代他儿子,就是后来唐高宗,说这个一定要随葬,那随葬的是《兰亭序》,但事实上在唐朝的时候,其他的帖子还都是存在的,比方说武则天的时候,又一次武则天改朝为周嘛,又一次要找王羲之的后来跟他要这些,王羲之的后来就说那该拿的唐太宗都已经拿走了,我们手里也没剩下多少了,就剩下一卷真迹,那另外我们全家,因为王羲之的后人也都是书法大家,我们这个和族还有其他书法作品可以献给皇帝,一共献了好像15卷,那武则天这个人就比唐太宗厚道多了,唐太宗是把人骗来,然后就再也不还了,武则天是拿来之后就请高手临摹,临摹之后把原本还还给人家王家了,其实这《平安帖》是不是就在武则天这个摹本之列,这是很有可能的,所以说呢,他确实如果是唐朝的摹本的话,他唐朝又是一个书法艺术非常兴盛的时代,又有组织大家进行模仿,所以现在这种高估仿本,应该说也是极其极其难得的。

  主持人:所以说每一件珍宝它的背后都有非常美丽的传说和故事。

  洪琳:就像王羲之他本人也没有想到,自己在唐朝的时候有这么两个高品位的粉丝,对吧。

  主持人:级别太高了。

  洪琳:对,级别太高了,都是贵为帝王,但是唐太宗他是另外一种,他是比较自私的这种收藏,对吧,他对王羲之崇拜之极。

  主持人:他是爱得不行了,实在没辙。

  洪琳:爱得不行,我一定要带走,而这个武则天呢,相对就理性来讲,应该说无意之中也是为后代做了一件好事,那么今天拍出这么高的价格的这种应该说这个作品来的话,应该说和武则天那个时候的功劳,现在看有可能是有着直接的联系。

  主持人:是,我们接下来看本年度排名第四高的叫清乾隆长颈葫芦瓶,我们再来看这件拍品?

  主持人:蒙曼老师,还好编导没让我背那名,非常地长,但是网上去加这些溢美之词,包括它的属性的词也恰恰说明了,这件藏品,这件拍品它的珍贵的属性,您来给我们具体来解读一下?

  蒙曼:葫芦瓶本来就很珍贵了,以后葫芦他在中国谐音是福禄嘛,福禄这是人们都追求的呀,另外福禄寿三星,它这里面缺一个寿,可是这个瓶子自己把它补上了,这上面写了这个寿字,而且是连延的这个寿字,所以福禄寿首先就在这个瓶上综合起来了,另外它这个葫芦本身还有什么意思呢,葫芦那个枝蔓很长,仔很多,所以它有瓜叠绵绵的意思。

  主持人:是不是寓意多子多福。

  蒙曼:多子多福,这又是一个很中国化的东西,所以这个瓶子本身,就是从它的象征意义上来讲,非常符合乾隆时期瓷器的特色,因为乾隆这个人其实挺迷信的,他是希望所有的东西都有象征意义,所以这一个葫芦瓶,它能搞出无数多象征意义来,包括这个(蔓)字,不到头的这个(蔓)字,也是一个象征嘛,当然这个葫芦还有,它是吉啊,它是大吉大利那个吉字嘛。

  主持人:也像吉字那个形状。

  蒙曼:对对对,所以它这个寓意太多了,那这个当然是一个好作品。

  另外呢,就像刚才这个小片里提到的锦上添花,锦上添花是当时的一个非常著名的工艺,就是所有的地方能琢彩的地方,绝对不会露出素的这个态色来,这个也是符合乾隆本人的审美情绪的,就是雍容华贵的这样一个气派,所以我想这个瓷瓶它代表了一种皇家风范和当时的艺术水准,以及中国人民的一种感情表达吧,这个理想表达,所以可能高价跟这个有关系。

  主持人:我觉得更多的是乾隆本身是一个爱艺术,特别浪漫的一个帝王,和他的下令有关系,而且这个瓷瓶也是当年他下令景德镇的官窑特殊打造的,所以洪老师,您看这件拍品和我们最开头讲到的那个5.5亿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现在都拍出了这么高的价格,是不是未来会有一个趋势?

  洪琳:对,其实应该说,之所以是这个清朝的时代,这个作品拍出这么高的价钱,可能也和历史原因有关系,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时候文物它未必都是说历史年代越久远它就越好,它还有一个本身自己内在的这种艺术价值,那么价值在这里面,而刚才蒙老师也强调了,比如说清朝的时候,由于乾隆自己本身的爱好,那么这个瓶子至少从这个策划创意上来讲,它该占的元素全占了,那本身它就是一个从草图应该说策划上是一个好作品,再一个就是明清时代,应该瓷瓶那种工艺来讲,它也是达到了一个巅峰时期,就历来积累来的,到那个时候基本上是一个集大成者,到那个时候是最好的一个时期,那么再往后,比如进入到现代以后,由于现代工艺那种出现,那么本身使这种瓷瓶生产的工艺来讲的话,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现在来讲,把他都研究透了以后,当你再反过去再生产这些东西,它已经没有那个价值,所以对明清来讲,基本上它意味着中国陶瓷这种瓶子的话,它的工艺就是顶峰,以后再也不可能出现了,所以说看似年代距离现在很近,不是很久远,那么我们能理解,为什么它的文物价值那么高,这也体现了应该说当下,那么比如说文物学家,对这个里面的一个审美,包括价值的一个判断的趋向。

  主持人:可以说无论是瓷瓶还是字画,2010年整个这个拍卖品市场应该说是太火爆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再为大家带来一些创出天价的拍品。

  小片五:近期拍卖市场频现过亿艺术品

  12月10日,翰海2010秋季拍卖会首日的庆云堂近现代书画专场中,被誉为今秋近现代书画市场最大亮点之一的徐悲鸿写实巨制《巴人汲水图》以1.71亿元成交,刷新徐悲鸿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打破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拍卖纪录,同时创下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世界纪录。在12月4日举行的保利秋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中,宋代画作《汉宫秋图》拍出1.68亿元人民币,为“中国亿元书画俱乐部”又添一位“新成员”。12月5日,北宋宋徽宗御制清乾隆御铭的“松石间意”琴亮相北京保利秋拍,经过激烈的竞价最终以1.3664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琴拍卖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乐器拍卖纪录。

  主持人:蒙教授,应该说比起前面那些年代久远的拍品,应该说徐悲鸿的作品,我们现在还是比较熟悉的,大家对于他的这些奔马图之类的非常非常地熟悉,您来给我们讲讲《巴人汲水图》这幅作品它的创作背景和它的寓意?

  蒙曼:《巴人汲水图》它很有特殊性,因为它是在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是一个很大的事情,对徐悲鸿个人来讲也很有影响,因为他原来在南京的中央大学,就是现在南京大学前身教书,但是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大学去迁到了重庆,他也到重庆来生活和教书,那就在重庆他看到了巴渝人民。

  就是现在重庆人民劳作生活的真实场景,然后以这种真实的场景为背景,创作的这个《巴人汲水图》,这个被称作是徐悲鸿最有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精神的一个作品,那当然呢,因为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所以他能够很明显看出来,他有他的象征意义,就是中国人民的这种坚韧顽强的精神和自然界在对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勇气,那当然恶劣的环境,其实也寓意着中国当时恶劣的这种国际环境,但是如果有巴人汲水这种精神,有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的话,那应该说在他的心目中,在这样的一个竖条长卷之中,越往上走光明是越在前头的,这是他的一个象征。

  另外呢,这个图上还有一些像竹子,梅花这样一些很中国传统的图案,松竹梅遂含三有,这个我们都知道,它象征着民族气节,所以呢,这个画在当时就起到了非常大的鼓舞人心的作用,而且当时就有人去买,印度公使当时就要买,所以这幅作品其实是两幅,他一幅做完了之后,印度公使要买,他没有给他原件,他又创作了一幅,现在拍卖的就是他后来又创作的这幅,就是当时卖给印度公使的。

  主持人:那原件在哪里呢?

  蒙曼:其实都是原件了,因为都是他画的,最初构思的那个是在徐悲鸿纪念馆,现在还在。

  主持人:是,所以这幅作品当时也是激励了中国人民,而且现在也是一幅非常立志的作品留存至今,请教一下洪老师,洪老师你看我们今天盘点了这么多,频频创下了天价的这些拍卖品,您觉得2010年拍卖品的市场屡屡创出过亿的天价,您怎么来解读?

  洪琳:我觉得之所以有这么高价值的拍品就不断的出现的话,可能很多人就会说,是不是我们拍卖这个市场,就是艺术品拍卖的市场出现了泡沫,但是自古以来,实际上这个文物的拍卖它都是有泡沫的,这个泡沫可能和其他的领域不大一样,其他的领域,其他领域比如你黄金等等其他的投资市场,一旦出了泡沫,尤其是出了比较大的泡沫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艺术品它是单独的不同的一个领域,我们看之所以他会出现那个泡沫,如果说这个东西本身它是真迹,就是说在真伪的问题上已经解决了。

  经过专家的鉴定,或者拍者的话,买的这个人他认为它是个真迹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一个它艺术价值判断的问题,那么这个泡沫,实际上是一个艺术的泡沫,对很多收藏家来讲,他是充满了这种浪漫的技术气质的一个泡沫,他就认为这个泡沫是我独具慧眼,我才发现的,你别人认为它不值这个钱,是因为你的功力没有到这个位,如果你具备了和这个收藏者一样的眼力的话,你会认为它的价值可能还远不止与此。

  所以他是在这么一个推动下,另外还有一个以前我们常说那种盛世收藏的这么一个概念,那么应该说这个时代,确实是收藏的一个好时代,所以看到这些拍品不断的创下新的这种天价,而且每一次这个台阶升得都非常非常地高,而这一次今年我们谈的好几个这种拍卖品,都是这种瓷器,瓷瓶。比如说粉彩镂空瓷瓶,它实际上以往来讲,我们知道这个拍卖市场,尤其中国古代这种艺术品拍卖市场,都是古人的那种字画居多,尤其是古代的字画拍出价钱比较高,而现在看,基本上拍卖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这种一个大家非常争相喜欢的一个收藏品,就是这种瓷瓶越来越多,那么对这些收藏者来说,或者说拍卖行参与到这个里面交易的人来讲,他可能意味着发现了一个投资价值的洼地,那么这个市场一旦红火起来的话,那么是一个巨大的商机,所以说这里面的两方面的气氛靠在一起,收藏者认为这是浪漫的收藏的气质是我的眼光独到,而这个比如商家像拍卖行一样,他意味着一个巨大的一个市场又出现了,那么两股量合在一起的时候,就造成了2010年可以说不断创造天价的这种艺术品拍卖市场。

  主持人:所以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就像蒙曼老师今天特意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我们希望中国艺术品拍卖能够能够越来越红火,而且我想不管是什么题材能够火,我觉得关键还是对于中国这些古代艺术的一种认可,全世界的一种认可,对于中国文化的一种认可,我更愿意从这个角度去解读,非常感谢两位今天参与我们的《天下天天谈》。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