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用即道—2010国际漆艺展开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2日12:08  新民周刊

  用于生活, 即为大道

  撰稿·唐 羽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馆主办的 “日用即道——2010国际漆艺展”,上周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这个展览以 “日用即道”为主旨,似乎有振聋发聩之响,其实中国的漆文化,自数千年前诞生之日起,就没打算与日常疏隔,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联。只是后人不孝,才用塑料、铝合金、金属漆等现代材质取而代之,整出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东西以媚态取悦芸芸众生。

  这次展览也许是新中国60年来第一次将漆文化发展得较好的国家召集起来,展示了中国、韩国、日本、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法国、西班牙等国50多位优秀漆艺家的代表作品。此次展览设了一个门槛:漆艺家必须使用天然大漆,以展现漆艺创作自然、朴素的立体形态。目的是想通过与世界上优秀漆艺家的经验交流,为重建完整、健康的中国漆艺生态链。这个想法的提出,对古老中国是何等的伤感啊!中国的漆文化如今要靠这样的“盛会”,借助他国的外力来振兴,那我们的颜面在哪里?

  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天然漆,也被称为大漆,是从漆树身上分泌出来的一种液体,呈乳灰色,接触到空气后会氧化,逐渐变黑并坚硬起来,具有防腐、耐酸、耐碱、抗沸水、绝缘等特点,对人体无害。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及运用漆的国家,数千年来,我们创造了灿烂的漆文化,可说是彪炳于世,自汉唐到明清,我们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可看到那洋溢热烈的朱红,深沉内敛的漆黑,那璀璨晶莹的螺钿。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大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化与科技时代的发展,漆器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在现代家居中,看到的完全是西式的充满现代感的家具和陶瓷、玻璃等装饰品,了解漆器的人越来越少,懂得漆的人也越来越少。中国的漆文化传统正在现代文明的夹击下步步退缩,退到为数不多的漆艺家那潮湿昏暗的工作室里。

  现在,随着国力的增强,随着文艺复兴呼声的高涨,中国的漆器被揩去了浮尘,重现光辉。漆器及漆艺在现代社会的生存空间被打开,特别是民间资本的进入,虽然有许多风险,但毕竟,它的经济价值得到了肯定。艺术家希望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复兴的美梦。

  我们来到展厅,呈现于眼前的120余件(套)作品,色彩绚烂,造型别致,与古代中国的漆器一样,具有奇异的想象力。是的,我看清楚了,它们都来自于手工,沉淀着丰富的文化信息与技术含量。它们以生活用品的形式进入这个空间,低调、谦逊,甚至有些讨好众人的眼睛。来自中国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万紫、文乾刚等带来的金漆断纹堆古山水屏风、剔红银胎梅花纹六方壶,沈克龙的作品以一件信息量丰富的生活器具唤醒了观众对中国古文化的遐想。也有日本“人间国宝”增村纪一郎、北村昭斋、室濑和美等人的螺钿、莳绘作品,展示了高超的制作工艺和精美的实用功能。更有不少果盘、碗筷、茶器、灯具等展品令人惊喜。我认为,它们应该保持骄矜的高贵,至少要让大家明白:很少有材料能像大漆这样融入生活,塑造性格,并充满文化气息。我看着展厅内动人的漆器作品,而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顿时感觉到古人的智慧与古代人生活的乐趣。倘若今天这些漆器还能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餐具、家具、装饰品还是女士饰品,那都会为我们单调或乏味的生活引入一缕阳光。

  是的,虽然中国是大漆之国,但没有人会否认,它已然成为一种亚洲性的材料,甚至是世界性的材料——在世界各国艺术家的手中,大漆仍然在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并且诠释着生命的价值。21世纪既是科技发展、现代化进程不可逆转的时代,同时也是人们认识自我、回归自然的时代。在这样的舞台上,漆艺创作自有其重要位置,大有前途。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