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周大平:自主办学难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5日15:10  瞭望

  《瞭望》文章:自主办学难在哪里

  文/周大平

  今年以来,一些高校相继成立“自主招考”联盟引发各方热议,被舆论称为“以集团作战圈地抢生源”,并引发真假自主招生与办学的讨论。眼下,南方一所大学没有取得教育部审批,就决定把“自主招收高二学生”,“自主授予文凭和学位”,作为先行先试的教改举措,更引起舆论的关注。该校立志“去行政化”,却受困于行政化的体制羁绊,筹办了三年半却拿不到准予招生的批复,让公众看到回归办学自主权的复杂环境。

  中国是大学学历要由官方承认的少数国家之一,因而多年存在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在收费和自主就业层面,早已实行了市场化,而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教学评估、学生培养、授予学位层面,却还是计划体制。

  在高等教育发展历史中,作为一种行政管理和评价的“国家承认”学历本身,随着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弊端逐渐显现。其一,政府部门以“国家承认”名义,逾越举办者的权限,直接参与办学,会导致大学难以自主招生、自主培养,最后“千校一面”;其二,“国家承认”降低了办学者的竞争意识,易成为劣质教育的保护伞。学校一旦获得“国家承认”,往往不愿“宽进严出”、淘汰不合格学生,从而会造成大学教育严重空心化。现实中,“国家承认”学历不被社会承认的大量存在,意味着它已成为新的“教改纲要”要求落实的大学办学自主权、转变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障碍之一。

  公众长期浸染在教育的计划体制之中,习惯了依据“国家承认”的学历,来判定一所大学正规与否,也习惯了用学历来评价人才,致使中国社会的人才评价有着“只看学历,不重能力”的学历情结。多年来很多官员到大学“攻读”博士,导致假的真文凭日益猖獗,这正是因为在“国家承认”的背景下,文凭能被转化为晋升的砝码与身份的象征。如果没有了“国家承认”,学校就没有了交易的筹码,这正是中央高层和公众期望走向的“能力社会”。

  真正的高校自主办学,应该是学校自主招生、自主教学、自主授予学位,学校的办学质量由社会来评价和承认。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的责任,只是确保财政投入和依法监管学校办学。中国的大学究竟走向何方,是改革开放30年后的一个重大命题。毕竟,亿万公众不愿看到,在新的“教改纲要”确定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2020年,中国内地的大学在所谓“国家承认”的保护下呈现严重的“空心化”。大学尝试自主招生、自授学位的意义在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见得需要如何高明的愿景设计,而是必须有触及僵化的行政管理的胆识与魄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