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山东支援新疆喀什四县建设纪实:资金达2.18亿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7日16:33  民主与法制时报

  援疆,山东争做“排头兵”

  ——山东省支援新疆喀什四县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周泓伯

  □吕思思

  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相关援疆省市、有关部委及国内大企业大集团今年密集赴疆,进行了调研规划和全面对接。内陆大省山东积极响应国家援疆建设的号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支持新疆的经济建设。

  作为山东省对口援疆重点地区喀什境内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麦盖提四县,山东省仅今年一年援疆资金投入就达到2.18亿元,从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到住房、就业、医疗等安居富民工程,援疆项目个个凸显民生理念,惠及百姓立竿见影。

  打造援疆“山东模式”

  山东省重点对口支援的疏勒、英吉沙、岳普湖、麦盖提四县,均是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南缘、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国家级贫困县。要使这四个县2020年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对山东省援建工作而言有着可想而知的压力。

  早启动,早见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结束后,山东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姜异康,亲自率团到这四个县进行调研,确定了以改善民生为主题的岳普湖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富民安居工程建设等4个试点项目。

  调研的结果,最终形成了援疆建设总体思路:“着力支持民生保障项目建设;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强化人才援疆工作;着力推进农村基层政权和基层组织建设,挖掘四县传统文化,将先进的现代文化融汇于现代经济高速发展之中,形成以文化为先导,打造四县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旅游经济化的新农村。”

  随后,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又率团赴喀什调研,确定了英吉沙县县城棚户区改造等8个示范项目,提出充分发挥山东优势突出特色,在创新中推进援疆工作。

  其实,山东“牵手”新疆始于1996年。山东省曾先后选派6批298名党政和专业技术干部到喀什工作,共启动实施援助项目87个,支援资金、物资4.7亿元。

  在新一轮援疆启动之时,姜异康表示:“此次山东将争做援疆工作建设的排头兵,输出山东的本土特色,打造出援疆建设的新模式。”他指出,山东是农业大省,农业科技和产业化水平全国领先,因此援疆工作将会围绕规划抓特色项目,加快推进受援四县的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同时,山东制造产业门类比较齐全,一些产业的生产总量、技术水平在全国领先,要围绕产业抓特色招商,推进山东省优势传统制造产业向四个受援县转移,吸引省内企业到受援县投资开发;此外,山东职业教育发达,要围绕受援地产业发展需求,培养一批受援地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

  援疆资金达2.18亿元

  姜大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山东要利用好中央赋予新疆的诸多优惠政策,抓住在喀什建特殊经济区的机遇,努力引进企业,主导发展优势产业,带动就业和财政增收。

  当前,山东已与喀什签订104亿元的项目合同,山东水泥集团600万吨水泥项目已开工建设,投产后可吸纳1500多名当地劳动力,每年上缴税金4.5亿元。山东钢铁集团投资50亿元的钢铁项目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可吸纳3200名劳动力,税金3.7亿元。

  姜大明介绍,按照中央要求,山东对口援疆资金按地方财政收入的0.4%筹集,2011年至2015年,山东援疆资金总计达47.2亿多元。今年4月开始,山东已在受援4县启动4个试点项目和8个民生示范项目,总投资2.18亿元,其中部分项目已基本完工。

  他表示,过去10多年的援疆工作,山东积累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工作基础,在新一轮援疆工作中山东会充分尊重民族习俗和当地群众的切实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民生优先,努力把山东的产业、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与喀什的区位资源优势结合起来,探索一条山东特色的输血和造血相结合的援疆工作路子,争取用3年时间让受援地区发生重大变化,达到中央提出的“眼前一亮、焕然一新”的要求。

  “财力”+“智力”的培训

  干部是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决定性因素,山东省在援疆的内容上,不仅注重经济上的支持,更加注重“财力”与“智力”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当地群众和干部走上脱贫的道路。

  今年6月下旬,山东省委、省政府与新疆党委、政府以及喀什地委、行署商定,2010—2011年,两年内组织2000名受援四县干部无偿赴山东考察培训,截至现在,已组织4批专门人员培训。

  据了解,在培训中,由于生活风俗习惯的不同,山东省有关部门特意购置清真炊餐具,安排清真餐饮,配备专职翻译。培训地点也分成南北两线,赴山东省12个市、20个县(市、区)、50多个教学点进行考察学习,行程达2800多公里。最近一期及重点培训是在今年10月24日——11月1日期间。

  新疆受援县干部看乡村、走社区、进车间、访学校,山东的发展使他们大开眼界。根据计划,学员们先在济南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然后再分南北两线赴12个市考察。其中,疏勒县、岳普湖县的学员来到素有“中国纺织名城”、“中国糖都”之称的滨州市邹平县,参观了“中国经济十强村”——西王村西王集团、魏桥创业集团纺纱织布车间,听取了企业发展经历和做大做强的经验介绍。

  岳普湖县阿洪鲁克乡一村支部书记热合曼·卡吾尔参观后表示:“看了这两家企业的发展,我感到很震撼。喀什是产棉大区,我们岳普湖也是产棉大县,但我们县目前没有一家棉纺企业。回去后,我们要学习山东人艰苦创业、奋勇争先的精神,努力在棉花加工上做文章,不断增加棉农的收入。”

  一方面是看到受援干部的思想转变,另一方面在新疆当地,来自山东的72名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开展援疆工作中,也会常常想起一个问题:援疆,到底能给当地留下什么?

  山东援疆干部李汝民说,看着县城一天天变漂亮,自己很有成就感。但山东援疆并不仅仅是建几座楼房,而是应该把我们运用市场规律、经营城市的理念留在这里。麦盖提县委常委、副县长孟建华则认为,援疆干部们绝不是仅仅只顾当前,只为完成三年援疆任务,他们想的是“来了干点什么,走后留点什么”,想的是为地方发展负责,为百姓幸福负责。

  麦盖提县二中党委书记陈其银特意赋诗一首盛赞援疆的山东干部:“齐鲁大地铸辉煌/人民率先奔小康/无私奉献刀郎人/恩重如山永不忘/泰山松柏青又青/天山雪莲根连根/山东新疆一家人/齐奔小康步不停”。

  西望天山 遥看今日新张骞

  ——记山东援疆干部、疏勒县委书记陈泽浦

  □宋唯真 高炯浩

  在疏勒县张骞公园里,矗立着一座张骞巨大雕像,这座雕像是山东援疆干部、疏勒县委书记陈泽浦动意修建的。如今,这里已然成为当地一座地标性建筑,人们尽情享受现代经济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活力。

  这一切的取得,离不开当地百姓的努力,更离不开当地援疆干部的拼搏。在当地百姓心中,博望侯张骞当年给西域带来了中原文明,而今日的“张骞”们,则实现了生产生活的极大改善。

  环境治理

  从臭水塘到水上公园

  小车从315国道向新疆疏勒县城驶去,刚进入疏勒县城,司机急忙叫道:“陈书记快把窗子关上。”陈泽浦还没反应过来,一股令人窒息的恶臭扑鼻而来。“哪里来的臭味?”陈泽浦问。“路旁的臭水坑,历年城市生活下水积在了这里。”“停车!”陈泽浦走出车厢。

  只见路旁一片绿水泱泱的池塘,水面上飘着塑料袋、西瓜皮等垃圾,坑边杂草丛生,淤泥里不时冒起气泡。陈泽浦脸色凝重地看着臭水池,再看看路边歪歪斜斜、破烂不堪的平房,他颇为激动地对随行人员说:解放60年了,城市居民还住这样的房子,而城市窗口却是臭气熏天的烂水塘,我们太对不起老百姓了。

  这是第六批山东援疆干部、喀什地委委员、疏勒县委书记陈泽浦开始他援疆之旅第三天的一个工作片断。2008年7月3日,对于陈泽浦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他带领9名援疆干部从渤海之滨东营远赴边城疏勒,开始为期三年的援疆试点工作。

  疏勒地处新疆西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贫困县。如何使疏勒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明确的发展思路。陈泽浦一上任就展开了大调研活动,他的脚步走遍了3镇12乡和城区的角角落落。白天,在田间地头和农民兄弟谈论庄稼,夜晚和市民百姓在街头巷尾叙家常。一个多月下来,陈泽浦的皮肤晒黑了,脸也瘦了一圈,但却拿出了一整套“大干三年,彻底改变疏勒贫困面貌,农业翻番,工业翻两番,财政翻番”的宏伟规划。

  规划出台,连同来的下属都表示怀疑。而陈泽浦说:“经过调研,我心里已经有底,如果怀疑这个指标,我陈泽浦宁肯与地委签立军令状。”然后双手合十向下属们致意:“拜托大家了!”书记的一席话,让同来的9名山东援疆干部心里都揣了一盆火。

  新书记首先拿城市旁的臭水塘“祭旗”,但县财政薄弱,哪里掏得出那么多钱呢?陈泽浦决定借鸡下蛋。他动员大家通过多方渠道向全国各地、港台境外招商引资,他南下广州,东奔上海,找了四家商业巨子,终于和山东的一位高姓老板签下了合同,出资近亿元在臭水沟上建起公园。

  “臭水池上建花园”,今天已经不是梦想和蓝图,去过疏勒县的人们都会看到海市蜃楼般的张骞公园,这里假山水榭,长亭荷花,新起的张骞纪念馆、疏勒历史博物馆,四星级博望邦臣大酒店拔地而起,夜晚彩灯齐明,水波粼粼,游人如织,仿佛让人置身于江南水乡。

  在制订规划中,陈泽浦便提出了“招商引资,以工带农,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水上公园系列建筑成了实现规划的标本和实例,有了这样的标志式建筑,疏勒县尝到了甜头,于是加大了工业、商业基础建设。

  2009年6月,新疆喀什中亚南亚商品交易会要在喀什召开,山东省拿出4500万元援疆资金,决定在疏勒建起一座“山东商品展销暨物流中心”。按常规讲,要在3个月内修起一座占地15300平方米集展览、贸易、推介、流通为一体的展销物流中心,对新疆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陈泽浦决定干,于是从山东招聘来能打硬仗的建筑公司,制订了24小时不歇工的“连轴”战法,硬是在88天建成竣工。让喀什客商大吃一惊,几天没来,这里怎么冒出一座宏伟建筑?

  在陈泽浦执政的两年多来,疏勒县平地崛起了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山东物流园等一系列投资5000万到亿元的重大项目工程。其中工业园区建成后,引进全国各地及港台、中亚等国项目150多个,投产90多家,总投资40多亿元,解决了5000多名当地群众就业问题。由于成绩突出,中央组织部把疏勒县定为援疆干部担任县委书记试点县,总结经验推广。

  人事转变

  “三公”解决机关难题

  陈泽浦上任制定出的“把疏勒建设成为物流集散地、工业聚集区、喀什的卫星城和经济文化次中心”总体目标正大踏步前进时,后院却起了火,县委、县政府接连出了几件事。

  一位干部,工作时间与下棋的退休老人发生口角,最后竟动起手来,被打的老人告到了纪检委;第二件事是两位科级干部,在夜市一起喝酒,借酒发泄,拿起酒瓶公然追打起来,在社会上造成极坏的影响;第三件事是一位干部酒后驾车,被交警查出后,还口出不逊,不接受处罚。

  事情反映到陈泽浦后,他勃然大怒:领导干部竟是这种素质和水平?他指示纪检委和组织部:“治乱世必课以重典”,一定要严肃处理这几个违纪干部以警示他人。很快,纪检委的处理决定下来了,对当事人分别给予了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等不同处罚。这在机关引起很大震动。

  对于机关作风的散慢和拖沓,陈书记早有觉察,他每天上班时,发现办公室的门几乎都没开过,一段时间以来,不按时上班成为常态。在办公室里转转,见到有的人喝茶聊天,有的人在电脑上研究股票。陈泽浦到人事部门一了解,机关竟有300多人不在编制,有的是从乡镇借调来的,有的是仅凭某位领导的一个条子便进了机关,这种情况如何带领全县33万人脱贫致富?

  见陈泽浦要计划抓这件事,人事部门面有难色地说,能通过门道挤进机关的人,都有背景和靠山,把他们清退回去工作难做呀!陈泽浦说,工作难做也要去做!“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借调人员一律清退,部门确有空编需要人员,全部参加考试择优录取。”

  考试一经公布,那些成绩优秀者,意气风发地进入机关工作,而成绩平平者则清退出去。这次机关人员大“瘦身”,机关里竟异常平静,没有什么刺头儿跳出来。人们知道,只要公平、公开、公正,大家都会按规矩办事。

  陈泽浦清楚地认识到,机关的整顿并非一蹴而就。于是,他提出在机关开办党课,让县委常委成员和山东援疆干部轮流给大家讲党课,每周一课。东风西渐,山东援疆干部们把他们的新理念、新思路,传授给相对闭塞保守的边远地区,让疏勒县的当地干部大开了眼界。

  带领致富

  打造“3个万元工程”

  这天,陈泽浦在教育局长赵建亭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调研。午餐时,看到一名维吾尔族学生,不排队打饭,只是接一碗水,坐在不被人注意的角落里,掏出一块干馕,用开水就着吃,便疑惑地上前询问。学生告诉他,因为家庭困难搭不起伙,每天的伙食便是两个干馕。

  陈泽浦听后背过身流泪了,决心要彻底改善农民的收入状况,让百姓脱贫致富。

  回到办公室,他立即召集随他进疆的9名山东干部,提出每人负责资助县一中、县八一中学一名贫困学生,每学期捐500元,帮助他们读完高中,陈泽浦自己则资助了6名贫困生,后来他又资助了6名贫困生。今年,几名受资助的学生考上了大学,陈泽浦又给每人送了1000元。

  疏勒县是个农业大县,也是全国200多个贫困县之一。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是疏勒县的当务之急,坐卧难安的陈泽浦再一次来到全县最穷的英阿瓦提乡访贫问苦,做社会调查。发现这里农作物单一,只种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价格低廉,加之人均土地较少,土地的产出仅供糊口,有些农民想搞点家庭养殖,又苦于没钱购买幼畜。

  陈泽浦经过深思熟虑,制定了“三个一万元工程”致富方案:调整产业结构增收一万元;搞好村庄经济增收一万元;做好劳务输出,增收一万元。

  如今,在“三个一万元工程”示范乡巴仁乡,记者欣喜地看到,过去破旧、零散的村落变成了整齐划一、军营式的新砖房,每户人家都有100平方米左右的5间住房,庭院里都有6分地的温室大棚和一座牲畜圈场,牲畜圈里都建了沼气池,家家都用沼气做饭,厨房的设备和城市差不多。

  巴仁乡央日克村支部书记古丽巴哈·乌守尔把我们带到一户叫帕提古丽·阿不都热衣姆的家。问起“三个一万元工程”,帕克古丽眉开眼笑地为我们算了一笔账:今年温室种的西红柿,春节时卖到7块钱一公斤,一冬天便卖了6000多元,春夏又卖了5000多元,共收入11000元,除去2000元的化肥投入,净余9000元;养了25只小尾寒羊,卖了15只,收入15000元;种了8亩棉花净收入10000多元,3亩玉米做了饲料,4亩小麦自家吃了。他家去年净收入34000多元!

  巴仁乡党委书记李德宏向记者介绍说,陈书记定的“三个一万元”指标,他们全乡已有半数以上人家实现了。“我们原来只种小麦和玉米,土地的产出仅够糊口。陈书记来我乡调查后,建议我们种大棚蔬菜、果树和养羊、养鸡、养鸽子,果然这些经济作物价格比粮价高多了。”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现在的疏勒县,实现了陈泽浦和他带来的山东干部们当初提出的“农业翻番、工业翻两番、财政翻番”的指标——原来只有5家老企业,今天疏勒县崛起了156家工业企业,近亿资产的便有十几家。2003年县财政收入仅为810万元,2010年计划达到8500万元,上半年已完成6000万元,半年达到当年的8倍。农民人均收入由1611元增长到4526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援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