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探访中国渔政第一船:巡航钓鱼岛与日舰较量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8日16:38  外滩画报
船长陈陆(前一)与渔政310船的船员们 船长陈陆(前一)与渔政310船的船员们

渔政310船前甲板 渔政310船前甲板

310船上早操训练 310船上早操训练

渔政310船在东海巡航 渔政310船在东海巡航

  探访“中国渔政第一船”

  文/刘旭阳 摄影/覃斯波 图片提供/中国渔政南海总队

  它不是军舰,但它的对手是武装到牙齿的各国炮船,甚至海盗和流寇。

  它不是渔船,却要驶向中国蓝色国土的尽头,挽救渔民生命,或是保护祖国海洋资源。

  它是被称作中国最先进、设备最齐全、续航能力最强的渔政船,编号310。

  12 月19 日,《外滩画报》记者登上刚刚完成钓鱼岛海域首航任务的渔政310 船。

  广州新港中路77 号,当汽车驶过一片高楼大厦,平滑的沥青路面逐渐被土石路代替时,“中国渔政南海总队”的指示牌出现在一条小巷口。渔政310 船正停靠在这里的新洲码头,对岸就是著名的黄埔军校旧址。

  渔政310 船正在休整期,维修工人给船刷漆保养。一位体格健硕的中年男子趴在地上,用圆珠笔在一张纸板上写上“注意油漆”。他就是渔政310 船的船长陈陆。

  在完成了20 天的钓鱼岛海域巡航任务后,陈陆难得抽空,在310 的船长室里和海上共患难的兄弟们谈起了各自的感受和经历。对于他们来说,尽管在海上“跑船”多年,但是无论驾驶这艘刚刚下水的“中国渔政第一船”远航,抑或是前往钓鱼岛海域,都还是这辈子的第一次。

  一艘船,一座岛,一群人

  2010 年11 月16 日,对于52 岁的陈陆来说是非同寻常的一天。

  新华社当天的一条短讯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上午11 时,随着汽笛的一声长鸣,我国第一艘配载直升机的渔政执法船——中国渔政310 船,徐徐驶离广州的中国渔政码头,开赴东海某海域执法。”

  这条新闻中所说的东海某海域指的就是钓鱼岛海域。2010 年9 月7 日,中国渔船在钓鱼岛海域受到日本海上保安厅船只拦截,船员遭到非法拘留。这次事件让“钓鱼岛”这个地名再次成为亿万国人关注的焦点。此后,中国渔政船连续前往钓鱼岛海域进行巡逻作业。这片海域发生的一举一动,不仅牵动着周边国家的神经,更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渔政310 船配备了一批精兵强将。船长陈陆有着27年船长经历;大副陈雄36 岁,是船长陈陆的亲弟弟,在渔政工作了近15 年;47 岁的轮机长叶培银曾在南海舰队服役。虽然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海员,但由于是新船,目标又是陌生的热点海域,“每个人心中还是有压力的”。

  皮肤黝黑的陈陆和弟弟陈雄来自位于雷州半岛的湛江遂溪,船员们开玩笑地称他俩是310 船上的“雷人兄弟”。

  1977 年,高考恢复第一年,渔民子弟陈陆就考入了广东水产学校的渔业捕捞专业。1980 年毕业后,分配至南海水产研究所工作。1985 年,已经在研究船上担任大副的陈陆加入南海渔政检查大队,继续担任大副。毕业三十年后的今天,陈陆那一届的同学,基本上都早已离开了大海,分散在各地的机关和企业,只有陈陆依然选择了在海上漂。

  对于陈陆来说,有感情的不仅仅是大海。由于父亲的缘故,他有着深深的渔民情结。每次谈起自己与大海的渊源,他总会提起自己的父亲,一名老海员。在他幼时的记忆中,父亲的渔船回来就意味着有饱饭吃,这让他自小对渔船有了期盼,向往海上生活。

  “作为渔民子弟,小时候生活很苦,只有地瓜充饥。每次我爸爸的船打鱼回来,我们都像过节一样。他们船上工作的人,会分到米,船员们都舍不得吃,留下来拿回家。那时候,我们家是六兄弟和一个妹妹,吃一顿米饭真香。直到现在,我都觉得渔民就是自己的家人。我不能让别人欺侮我的渔民兄弟。”

  弟弟陈雄作为大副,负责甲板上的日常工作,几乎和每个船上的人都很熟络,一身结实的肌肉,彰显出他身为老海员的勇武范儿。1986 年,深受兄长影响的陈雄也来到了南海渔政检查大队,从“渔政33 号”的普通水手一步步成长为大副。虽然同为渔政人,兄弟俩真正在一起工作的时间并不多。310 船将兄弟俩连到了一起。

  与弟弟直来直去的性格不同,在工作时,船长陈陆更喜欢皱着眉头思考,尽管作为第一批去南沙美济礁守礁的老渔政,皮肤黝黑粗糙,但是他的眼神却总是威严中夹杂着温和,说话也是慢条斯理。回答问题时,总是喜欢手撑着下巴,思考那么一会。

  “2006 年的时候,我和‘老鬼’一同去南海舰队,从那里带回来了现在的渔政311 船,也就是目前中国渔政排水量最大的公务船。2004 年,我们俩一同开始参与310 船的设计与建造。”

  陈陆口中的“老鬼”(又称老轨,船员们对船只轮机长的特殊称呼),本名叫作叶培银,1963 年生于湖南常德。82 年入伍参加海军,在南海舰队的扫雷艇上担任轮机长,多次立功,在南海舰队的“专业比武”中屡次获得第一。1995 年转业后,来到了现在的单位。作为整个南海总队的技术尖兵,轮机长叶培银曾经多次和陈陆搭档,在渔政301、302 上一共干了十年,直到2004 年同陈陆一起开赴湛江,共同参与设计和建造了渔政310。

  如果说船长是负责指挥舰只的“大脑”,那么控制船只“心脏”的就是轮机长。所有认识叶培银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沉默寡言、脾气倔强的人。但是,他的倔强只在工作上,谈起310 的性能,谁也控制不了他的倾诉欲。和船长一样,叶培银很爱这条船,按他的说法,这船上的每一块钢板,他都可以和你说叨说叨。

  巡航钓鱼岛

  自2010 年11 月20 日清晨6 时左右抵达钓鱼岛海域之后,渔政310 号就多次面对来自日本海上保安厅舰只的骚扰。在随后对我护渔编队贴近干扰时,日舰多次采取三艘船只呈品字形队列干扰我一船。其中,两艘船形较小、航速较快的处于外围,一艘船形较大、航速较快的处于内侧。在这两个品字形队列的最内侧,是具有旗舰性质的PLH 21。航行途中,日舰一度距离310 船仅200 米。在此前对中国渔政船只的干扰中,日舰经常采取这种“切”“压”船头的危险动作。在这场双方实力并不均衡的比赛中,日方有多达七艘千吨以上级别的舰只参与,但代表中国最先进渔政船的310 并没有输给对手。前来采访的日本媒体,甚至在其后将310 船称为“中国确保海洋及渔业权益的新型有力武器。”

  在海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危险,特别是在争议海区护渔维权。“在很多情况下,对方都是做好了战斗准备的,但是我们往往会保持冷静,解救渔船比拼的是胆量。很多时候,我们渔政的武器是比不上对方的武装船的。我始终相信,正义在我们一边,因为我们的渔民是在我们自己的海域工作,外国人没有道理去干涉。”

  陈陆的豪气一半来自正义,另一半则来自身下的这艘钢铁巨兽——中国渔政船310。

  渔政310 船的总吨位2580 吨,长108 米、宽14 米,续航力为6000 海里,持航60 个昼夜,可驶往国际无限航区,最大航速可达每小时22 海里。配备船载Z-9A 型直升机,配置现代化的水上宽带卫星通讯系统、光电跟踪仪取证系统,设有海上红外线映像仪和彩色鱼探仪等特种设备,是中国目前渔政系统船舶中航速最快、总体性能最先进、特种设备配备最齐全的渔政船。

  “我刚来这里时,我们只有四条渔政船,都还是由原来那种600 匹马力拖网渔船改造的,只有350 吨的排水量,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比普通渔船要干净很多。”陈陆回忆说,出海的时候,遇到风浪连睡觉的地方都到处是水,啃饼干喝雨水是平常事。当年的小米加步枪,现在已经换成了飞机大炮。

  出发前,陈陆对所有船员说,“我们去钓鱼岛唯一要担心的是那里风浪比较大,正值东北季风,大家要吃得了苦,要发扬我们南沙的精神。跑船的人,就不要怕风浪。”

  谈及310 船为什么首航选择钓鱼岛,船长陈陆半开玩笑地说,“我们的船还没有下水的时候,网上就有爱国网民在说,我们这艘渔政船是中国最先进的,将来是要去钓鱼岛维护主权,保护渔民的。是他们提醒了我们,想一想,一方面网民有这样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是我们的新船有了用武之地了。所以跑到那里,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中国渔政第一船

  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于2001 年向上级申请建造2500 吨级渔政310 船。310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渔工所编制了可行性报告,上交农业部审批。中国船舶重工第701 研究所上海分部进行设计,2008 年2 月28 日,在湛江海滨造船厂开始建造。2010 年3 月,310 完成了整体建设,并于3 月6 日举行了下水仪式。在经过了半年多的试验和设备调试以及试航后,2010 年国庆当日,渔政310 船终于顺利驶抵中国渔政南海总队的新洲码头。

  渔政310 船采用了钢质、双层底、连续甲板,双机、双轴、双桨、双舵,由柴油机推动,可调螺旋桨推进。船只的核心动力系统——发动机从芬兰瓦锡兰公司进口,拥有主机两台,每台功率4500 千瓦,副机三台,每台功率450 千瓦。“从我们这里到钓鱼岛大约有700 多海里的航程,中途不补给的情况下,可以轻松跑五六个来回。上次去钓鱼岛,二十天里一共只用了150 多吨柴油。”

  在船即将下水的时候,曾有欧洲的工程人员来参观,当时他们很惊讶中国人的船装得居然这样好。轮机长叶培银心说,“他们就没有想到,我们花了多少力气才把这艘船装配好。在装船轴、对轴承的时候,监理、船检、施工还有我们渔政的三十多个人连续四十个昼夜通宵达旦地工作。欧洲供货商的轴承允许的偏差在1/100 毫米,但是我给船厂定下的要求是正负1/200 毫米,都是通过激光来调校。因为这里的误差越小,振动就越小,将来船只的使用状况就越好。”

  在这次钓鱼岛护渔行动中,310 船遭遇了强达8-9级的东北季风天气。陈陆回忆说,当时310 船摇摆的幅度最大达到了15 度,“一般船只摇摆超过40 度就有倾覆的危险,但实际情况下,达到35 度就很难控制了。” 即便如此,310 船依旧轻松“跑出”了每小时18 海里的航速,远远拉开了一直靠近并尾随310 的日本海上保安厅PL65船一段距离。

  叶培银自豪地说,310 的秘密除了安装有世界上第一流的主推之外,还有一项“秘密”就是在船底加装了减摇鳍。由于该船配备了双减摇鳍系统,在海上风浪较大时,可以减轻船体70% 的摇摆度。

  谈及这艘船的先进之处, 坐在船长室的陈陆自豪地指了指墙上的电子屏幕,“我坐在自己的房间,可以随时了解这艘船航速和方位。打开我桌上的电脑,就可以了解船上每个环节的数据,以及来自陆上指挥中心的最新指示,保证310 船24 小时内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

  作为海上行动指挥船设计的310,承担着对今后海上行动指挥和调度及决策的工作。因此船上专门设置了中央指挥室,由于安装了海上宽带系统,可第一时间通过计算机全船局域网络系统、情报指挥系统和电视监视系统、指挥通讯系统,与陆地指挥中心保持实时联系,对海上行动做出统一的指挥调度。

  310 船的驾驶室采光通透,视野宽阔,270 度的视角以及监视设备,可以对船前及左、右和船尾方向进行全面观察。船上的侧推系统,能提高船体快速转弯和掉头时的操纵性,同时在应对船体避碰和离靠码头时,灵活性更高。陈陆说,“我们这艘船是最先进的一艘渔政船。”

  机舱监控室可全面监视和控制动力系统。叶培银说,如果在理想状态下,两个熟练船员就可以通过自动化操作系统将船开起来。

  中国渔政310 船是我国首条配备了可舰载直升机保障系统的渔政执法船,后甲板部分为直升机起降平台和机库。 同时为了海上执法的需要,船上还配备了两条执法快艇,在海况好的情况下,最快可以达到36 节。老鬼神秘地说,咱们这快艇的材料和人家美国海岸警卫队用的材料可是一模一样的。

  在底层的水手舱,年轻的船员们都在玩着时下最流行的电脑游戏。而健身房、乒乓球台以及卡拉ok 娱乐设备和24 小时均可收看的电视节目,也是首次出现在渔政船只上,为提高船员们的海上心理适应力提供了保障。

  “能为渔民服务是我的光荣”

  为了保证310 的首航成功,从10 月1 日正式出厂,直到11 月16 日去钓鱼岛,这将近46 天的日子里,轮机长叶培银除了其中有一天去祭奠战友去世的母亲,剩下的时间都待在船上。直到11 月15 日晚上9 点,310 彻底符合出海的条件。

  对于渔政的未来,陈陆船长和叶培银轮机长,都觉得要在退休之前给中国最好的渔政船带出新的船长和轮机长。“当年,我们选择这个职业,多少有点懵懵懂懂的意味。但是我们都很忠于自己的职业。最近,我们这里来的本科的、大专的年轻船员有很多,在技术上往往一点就明白,理解能力很强,你不用说很多。但是现在的年轻人,让他们一辈子守着船,却很不容易。”

  陈陆和叶培银说,他们的基本工资不过六七千,像他们这样水平的船长或者老鬼在外面起码可以拿到2-3万以上的工资。陈陆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总是自己开导自己,“赚钱少,我就想,我工资低,但是我在海上不花钱,所以我会比别人更有钱。”

  80 年代,当时的南海渔政不过只有140 个人。1994年以后,中国渔政南海局的管理才第一次面向南海的外海区。

  “此前,都是靠我们这百十多个人、四条船来管理南海,面向的主要是国内渔船。94 年后,重点放在了南沙群岛,主要任务是守礁,平均每艘船每年都要去那里守礁120 天左右。当时没有电视,没有空调,没有通讯,起初还是350 吨的小船,天气热的时候船的钢板都是六七十摄氏度高温。又过了两年之后,才有了空调。有很多人在没有音讯的守礁过程中,回来之后发现自己的亲人去世,比如我的弟弟直到守美济礁礁盘结束返航之后,才知道我们的爸爸已经去世多日,都没有看到他最后一眼。”回忆往昔的经历,一向喜欢自己开导自己的陈船长也变得寡言。

  “还有就是千万别在守礁的时候生病,有一次,船员生大病要手术,还好有一位军队的医生也在船上,当时没有医疗设备,军医就在厨房的饭桌上,消毒之后,用手术刀加菜刀帮病人进行了手术,救了病人一命。”

  出海时遇到风浪更是平常事,船只摇晃剧烈时,不论是做饭还是吃饭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在陆地上煮饭,淘米、放水、按下电源,一切轻松惬意。而在海上,剧烈的摇摆经常会让电饭锅里的水泼到外面,原本香润的米饭最后煮成了爆米花。如果用蒸笼蒸面食或者鱼肉更是麻烦。船上人多,需求量大,经常要4 到5 个蒸笼叠在一起。为了不让上面的蒸笼被晃下,厨师们只能拿着一块潮湿的抹布,像炸碉堡举炸药包一般伸长手臂扶着最高一层的蒸笼。如果需要炒菜,厨师们更加辛苦,必须扎起马步,一只手或扶或拉着船上的固定物,一只手举着锅铲翻炒。

  在采访中,记者也和船员们一同品尝了310 船上的四菜一汤,有荤有素。陈陆说,现在的船上有存放肉食的冰库,也有存放新鲜蔬菜的保鲜库,足够保证船员们的营养需要。为了保障船员们的日常休闲,每间房间还安装了电视、电脑和电话。

  310 船共分六层,在底层水手室两人一间的舱室中,留守在船上的海员们在午休的时候,利用电脑玩起了时下最流行的游戏《植物大战僵尸》。船长陈陆虽然已经50 多岁, 但是他手下的“兵”们, 很多都只是大学毕业的年轻人, 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出海。尽管他们和老船长一样, 经常要面对海上数月的孤寂,但是船上的现代化设备给小伙子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现代化“心理放松”措施。在宽敞的会议室看看电影, 在船上的健身房体验一下海上乒乓球的乐趣, 这在以前的渔政船上可是绝无仅有的。

  和所有艰苦的工作一样,有人吃不了苦离开,也有人愿意留下来。刚刚来这里的310 大管小郑有些腼腆,船长不在的时候,他悄悄地告诉记者,尽管有人怕苦,但是他不怕。他说,“我曾经是一个渔民,现在的待遇我不说,能为渔民服务是我的光荣。”

  元旦之后陈陆和310 船很快又要出海了,可能会去西沙,然后去慰问南沙的守礁部队。从310 船下水那天,他们的生活就和这条船紧紧连在了一起。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