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对话:重构价值体系是社会病的药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29日16:22  国际先驱导报

  20-21版【年终访谈·社会病了】

  【主题】重构价值体系是社会病的药方

  【作者】本报记者 杨梅菊 实习记者 杨越 发自北京

  【访谈对象】

  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

  杜平:香港凤凰卫视评论员

  朱大可: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

  【访谈动机】

  这一天中午,78岁的肖雨生死了,死于一次跌跤。他滑趴在地,额头磕破,流着血,无力站起来,也无法呼救。人们匆匆走过,无人敢扶,没人打120、110,只一个保安跑去派出所。20分钟后,肖雨生被活活憋死。

  12月15日深圳福田区一个老人的当街死去,让中国人在这个冬天再次体会比寒流更冷的人性。

  这是一个生命轻如草芥的时代吗?或者是金钱捆绑人心的时代?回顾这一年的中国,社会怪现状层出不穷,屠刀砍向无辜孩子;地沟油肆虐餐桌;金钱可以买到爱情;强拆一再夺人性命……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遍地欺骗的中国,也是一个满是悲剧的国度。这一年,我们在看到更多盛景之余,大多数人却仍然行色匆匆,奔走在经济大潮的你追我赶中,大多数人内心充满不确定性,安全感成为如此奢侈的愿景。人们正在丧失敬畏,丧失对生命最基本的尊敬,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最难回答的一个问题恐怕是,中国人,你还相信什么?你能信仰什么?

  【先驱语录】

  夏学銮:在古代社会,传统的价值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下,这种传统价值完全颠倒,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了,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恶性案件,都是这样的问题

  杜平:市场经济下原本管理社会的约束规范都没有了,况且有了规范,遵守的人也没有得到应有奖励,违反的人没有得到惩罚

  朱大可:在经济GDP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的精神GDP却日益下降,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这是一种极其高昂的代价,我们正在共同品尝这个硕大的苦果

  【正文】

  【小题】利害得失成了做事的唯一原则

  《国际先驱导报》:我们的生活似乎正被某种失去理性的情绪所裹挟,人们对于生命的敬畏和法律的尊重日渐稀薄,这反映出中国社会当下的什么问题?

  夏学銮:今年以来,一系列社会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尤其最近西安大学生药家鑫撞了人以后看人活着又捅了7刀,这种极端残忍的行为简直令人发指。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行为?这是因为社会转型期,人们面临价值理念和价值信仰的全面丧失,做事完全以利害得失为原则。

  以药家鑫为例,看到妇女在记他的车牌号,就疯狂地把她杀死了,本来一个普通的交通事故,变成一个严重的刑事案件,整个过程他没有道德价值的判断,几乎纯粹是动物性的行为,而行为出发点只基于利益的考虑。所以你看到一旦人们失去理性信仰,几乎等于没有灵魂,这是非常可怕的。

  而个体没了灵魂,整个社会就会失去价值信仰,野蛮的行为必然增多,人们不再需要深度的思考,只追求眼前的利益。

  太多的案例说明,许多当代人已经失去理性的和价值成分的思考,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完全是条件反射的行为,根据自己的利害得失来选择,没有集体的、为公的价值判断,这是最可怕的。

  像地沟油、三聚氰胺,其实都是一个类型,反映的都是人们价值信仰的缺失,基本道德底线的滑坡,只顾赚钱,不顾人民死活,完全把利益放在第一位。那些在过去不敢想的,现在一一都发生了,整个的社会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都陷入迷乱,没有一个准则,也没了标杆,只要能赚到钱就是好的,所以就不管什么价值判断,那些都抛到脑后。

  在古代社会,传统的价值以义为本,以利为末,以人为本,以财为末,而在市场经济社会下,这种传统价值完全颠倒,以利为本,以义为末,以财为本,以人为末了,之所以发生这样的恶性案件,都是这样的问题。

  【小题】信仰空洞化带来社会危机

  Q:今日中国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价值体系的崩塌,到底应该由谁负责?

  杜平:要说负责任的话,当然所有的方面都负有责任,大部分人可能做不到洁身自好,因为在竞争激烈的时候,如果你不这么做你就会吃亏,原因归在什么地方呢,过去一系列维持价值观的机制现在已经没有办法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下原本管理社会的约束规范都没有了,况且有了规范,遵守的人也没有得到应有奖励,违反的人没有得到惩罚,尤其是管理这个社会的人、有权有势的人,他们首先没有遵守或违反后没有得到惩罚,那么那些没有权力控制资源的人,也会用看上去比较卑鄙或者小人的方式来谋取,两者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朱大可:数十年来片面追求GDP,意味着唯经济主义、市场第一和物质利益至上,拜物教和拜金主义成为人的最高原则,这同时也意味着其它一切文化要素(文化核心价值、精神信念和公共伦理)都可以被任意抛弃。而事实也正是如此,在经济GDP大幅增长的同时,我们的精神GDP却日益下降,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这是一种极其高昂的代价,我们正在共同品尝这个硕大的苦果。

  而中国目前所面临的信任危机的根源,还在于对人类普世价值的激烈围剿,导致已经摇摇欲坠的公共价值及其伦理彻底丧失,各类公共活动(行政、商业、制造业、教育、文化等等)都失去了基本道德底线,进而引发机构、个人的普遍的信用缺失。这是一个多米诺骨牌效应,它摧毁了30多年来辛勤重构的社会根基。按照信仰——信念——信任的逻辑序列发展下去,就应该轮到“信心”了。如果对社会、个人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那么这场“信N危机”就走到了自我演化的尽头。

  Q:那又该如何看待如今个体的价值坍塌与信仰缺失?

  朱大可:在整个“信N序列”中,信仰是最高纲领,也是它的运转轴心。信仰缺失是社会的万恶之源,所有的精神病症,都从那里开始滋生。令人奇怪的是,如果我们把中国大陆的佛教徒和其他宗教信徒的总量加起来,也不会是小数。但我们看到的却仍然是一派信仰空洞化的景象,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只有一种解答,那就是在中国,连宗教都被市场化了。比如,拜佛往往成了一种交易过程,也就是向佛索取好处,并向佛承诺回报。信仰被置换成了一种买卖。我称之为“契约型宗教”,甚至还可以叫做“市场型宗教”,这种宗教在公共伦理上是低效或无效的,它不能建构一种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但它却为教徒们制造了一种幻觉,误以为自己是有信仰的人。这种可笑的误解,势必会加剧信仰空洞化的危机。

  杜平:说到道德体系和价值体系的解体,我历来认为在中国人内心、血液里始终有一套遗传下来的道德体系,人们对是非、对错概念都非常清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心里都有数。但是为什么现在大家都不遵守固有的道德?不是因为没有价值体系,而是因为这个价值体系没有受到尊重,这个尊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从法律上,比如那些违反社会秩序的人,如果只是有选择性地处理,很多人就会存在侥幸心理,不会觉得我做了错失必定受到制裁,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在反贪,但一直没有办法减少更别说消灭贪污,反而越来越普遍。

  【小题】把灵魂建设摆在第一位

  Q:刚才诸位诊断了社会病变和信仰缺失的病灶,如何治愈? 又从何入手?

  夏学銮:要对我们当前的社会信仰的缺失有清醒的认识,要弘扬传统的文化和价值,礼义廉耻是道德底线,也是最基本的价值,这是延续几千年,同时也行之有效的价值理念,是老百姓最容易接受的,说别的什么主义,老百姓可能觉得太虚,会生出负面倾向。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社会,它需要的是逐步治理,需要把灵魂建设摆在第一位,当然我们现在有些非常好的价值,也可以同传统价值结合起来,来重塑价值标杆,我觉得这是当前应该做的基础工作。

  杜平:光靠政府也不行,因为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第三方监督机制,谁来监督?我认为是媒体。从美国当年经验可以看出来,媒体在这一方面发挥的作用非常大,那些执政者和掌权者,最怕的不是法律,而是媒体,当曝光之后他们在道德上无法面对民众的时候,就会有忌惮,于是至少行动上要收敛一些。当然现在中国媒体本身做得远远不够,客观原因在于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之下做不到、不能做或者不敢做。所以在社会管理方面,只是单纯靠政治思想工作、党内纪律、政府官员自我约束等还是不行,而媒体可以成为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桥梁,可以做中间人,当管理者被管理者发生利益摩擦和冲突,若没有桥梁或者缓冲的时候,对抗的情绪会越来越大,而如果媒体在中间,可能会起到一个中和的作用,多多少少减缓震荡,这是正常社会中媒体应该起到的作用,但是目前中国还没有完全的,或者说还远远不够。

  另一个可能的就是民间组织,因为我们过去一直是大政府,政府的力量做什么都可以,一切可以由政府来处理,这种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有合理性。但当社会利益阶层不断繁杂的时候,政府要处理那么多复杂的问题,甚至很多问题会涉及到政府本身,那就需要一个起到中间调和作用的社会组织,这个组织独立于政府,但能够帮助政府承担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能得到政府的信任也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它需要要政府扶持和人民支持,但目前状况下,你看现在的非政府组织、NGO和其他社会团体也好,基本上存在的空间非常小,所以他们没有办法发挥这样的作用。

  朱大可:中国社会应当提供一种良好的自由氛围,来鼓励和推动各种多样性、多元化的信仰。只要我们及时出手加以援救,危机完全可以逐渐转变成新发展的动力。我最担心的不是危机本身,而是人们看不到危机,而沉浸在所谓“盛世”的自我陶醉之中,甚至援引一些西方学者的梦呓来编织乌托邦幻境。(20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