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汕头堵车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30日15:00  中国新闻周刊
52汕头市区金砂东路与天山路十字路口的一次堵车场。 52汕头市区金砂东路与天山路十字路口的一次堵车场。

  汕头堵车调查

  当北京等一线城市深陷堵车困局时,中国二三线城市也正悄然加入交通拥堵的队伍。不同表象的背后,似乎有着相似的症结

  本刊记者/钱炜

  12月19日,周日。汕头。

  本应是悠闲的周末,但下午4点半,汕头市长平路,从金环路口到华山路口之间,喇叭声响成一片,走不动了。

  这段只有500米长的双向4车道路面,成了各种交通工具的集中展示区: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摩托车、公交车、小汽车、货车,还有在其他很多城市已经见不到的人力三轮车,排成歪歪扭扭的长龙,互不谦让,但也没人能前进。

  这里是汕头的市中心——路北,是汕头人气最旺的南国商城,其中有全市唯一的沃尔玛超市和百盛商场;路南,是林百欣会展中心、时代广场和汕头图书馆,会展中心里还在举办“美食节”活动。

  路上行人的数量也相当可观。由于路中间没有人行横道、天桥或地下通道,过马路的人们只得像玩跨障游戏一样,灵活地躲避车流,再横跨及膝的护栏,最后气喘吁吁但充满成就感地到达马路对面。

  看似几乎无能为力的拥堵,直到晚上6点半后才渐渐好转。在南国商城门口,一辆坚决不肯打表的出租车,对四五公里路程的要价是20元。好不容易谈妥,起步就遇上了100秒的红灯,操着河南口音的司机感叹:“汕头从周一到周五都堵车,现在就连周末也堵车了!”

  3公里,耗时50分钟

  汕头市民陈雷(化名)考虑再三,还是在2010年年底买了辆斯柯达明锐,尽管他每天步行上班,只需5分钟。“没办法,以后要禁摩了,送小孩上学、出门办事,总得有个代步工具吧!”

  据汕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队长肖少鹏介绍,今年以来,汕头平均每个月新增小汽车2000多辆,“达到历史最高峰”。市民们踊跃买车,也使汽车市场火爆起来。陈雷只比朋友晚两天买车,却要多等一个月才能提到车。

  私家车不断增多,直接加剧了路上的拥堵。今年50多岁的柯港(化名),是地道的汕头人,一辆尼桑吉普开了十几年。在他的印象里,刚开车的那几年车速很快,“感觉很爽”。但从2006年,市区内的交通拥堵初露端倪,今年尤为严重。

  汕头城区其实很小。即使在工作日下午5点半,自西向东横穿汕头最繁华的长平路,3公里乘公交车耗时近25分钟。据本地人介绍,非高峰时段这段路只需15分钟。在本地人的概念里,通勤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才算正常。但与之相对应的是,等公交车也是颇为耗时——高峰时段需要等待20分钟。也就是说,3公里的路程,选择搭乘公交全程共需45分钟,差不多等于步行的速度。

  和其他城市一样,汕头交通的拥堵也有从上下班高峰向非高峰时段蔓延的趋势。“市民交通文明意识差,再加上车子多了,路上的偶发因素也多了。”柯港分析说。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系统研究室主任姜克隽认为,在类似汕头这样的中小城市,交通拥堵的严重程度和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不是一个量级,但却已是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很多县级市的普遍现象,甚至中西部一些人口较多的二三线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苗头。他预计,“随着私家车的普及,情况会越来越严重。”

  在中部城市合肥,工作日下午五点以后,拓宽仅两年的长江中路车辆就已排成了缓慢爬行的长龙;在西部城市乌鲁木齐,交警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全市主次干道通车里程的增长速度每年不及4%,而机动车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平均每公里道路拥有机动车187辆,已呈饱和状态;据报道,整个华东地区,宝马卖得最好的不是上海,也不是杭州,而是绍兴,当然,开宝马的人在拥堵的路况中也无法展示宝马的优良性能;更北些的城市,比如烟台,一位市民在大众网烟台论坛里发了条控诉堵车的帖子,引来无数回帖,有人问:“烟台还有不堵车的地儿吗?”

  城市规划为房地产开发让位

  并不是全国都如北京一样,是“摊大饼”式的发展。

  汕头的核心城区南北距离只有三四公里,东西长约15公里,从地图上看,是个长条状的“烙饼”。但在这片狭长的“烙饼”里,却要容纳141.28万人口的“馅儿”。这些人口中的大多数,每天早晨由东边新开发的住宅区,向大多位于西边的市政机关、医院和学校涌动,傍晚时分,再集体“回流”。因此,东西向的交通脉络,成为汕头市区交通的主要承载者。

  但汕头城区不少路段只有两车道。公交车到站停车,就会挡住后面的车流。作为城市南北主干道之一的金环路,竟然是条断头路,被一家造船厂生生隔断,无法与东西向的主干道相通。

  此外,由于没有环线分流,过境车辆也要穿过市区,给城市交通增加了压力。原本在城区边缘设计了带有高架桥的快速路,不料政府财政紧张,便取消了高架桥设计。肖少鹏说,“桥墩都建起来了,又打掉,快速路从空中落到地面。工程拖了9年,直到去年才完工。”

  对此,市民陈雷有他的解读,“政府只重视建大广场、经济开发区这样的政绩工程,但却忽视市政交通这样的民生问题。”

  这或许不是全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汕头分院副院长、总工程师罗赤指出,在汕头市区30年的扩张过程中,有时更多体现的是地产开放商的意志,而非公共交通意志。“原本规划是绿地,建的却是地产项目,提高了人口密度,增加交通压力。或者住宅小区建起来了,却没有配套的道路和公交线路。”

  中规院城建所所长张全提供了现成的例子:按照1987年的规划,如今的汕头市中心本应是中央商务区,由那里向南直到海边,曾经的规划是滨海公园。无奈,规划中的公园用地建起了高档住宅小区,再有一个高密度的CBD与之相连,会对交通造成更大压力,只好改建现在的广场和会展中心。因此,如今的汕头市中心,仅有一家商场和大超市,这在总人口超过500万的地级市中,算是少有。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和政府让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关。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辉煌,汕头的经济从2000年开始转入低迷,甚至一度出现负增长。至2009年,汕头的经济总量在东南沿海5个经济特区中垫底。政府财政捉襟见肘,卖地是很方便的缓解手段。据汕头统计局数据显示,汕头2008年的房产税占全部税收的4%,而全国2010年上半年的平均水平,只有1.2%。

  禁摩:是耶非耶?

  “汕头的交通问题,应该说是三分规划,七分管理。”罗赤这样总结。在汕头,交通管理中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是——禁摩。

  汕头的金砂东路,是市区内少有的8车道,其地位,类似深圳的深南大道或北京的长安街。在这条城市主干路上,随便哪个路口,绿灯一亮,一字排开的摩托车队伍同时开动马达,如万马齐奔,阵势远在汽车之上。有人说,汕头或许是广东省乃至全国摩托车数量最多的城市。

  由于路况复杂,汕头市规划局总工程师李钊的妻子从不敢骑家里的摩托车上路。而驾驶101路公交车的郑师傅,也戏称他们是“全国技术最好的公交司机”。

  事实上,汕头在1999年就宣布停止在中心城区为摩托车上牌。但这一措施并未取得预想效果。市民们都跑到附近的澄海和揭阳买摩托车、上牌照,周边县市骑着摩托车来汕头打工的人也源源不断。

  肖少鹏说,目前持汕头特区牌照的摩托车只有4万辆。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根据汕头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截至2009年,在汕头登记注册的摩托车已达46万辆

  新任市委书记李锋于2010年5月上任后,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除了停止上牌照,汕头预计2011年在个别路段禁止摩托车通行,并计划从2012年1月1日起,禁止非特区牌照的摩托车驶入中心城区。

  汕头并不是唯一将“禁摩”纳入计划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至少有168个城市都已完成或正在实施禁摩,其中不只包括一线城市和杭州、贵阳等省会城市,广东佛山、湖南衡阳等中小城市也正在加入禁摩大军。

  然而,硬性的禁止通常无法被市民顺利接受。

  在汕头中心医院门口,等着拉活的出租车排成长龙,陈雷却很少能打到车。出租车司机只愿意接到澄海、潮阳等远郊区县的生意,一趟能赚二三十元钱,市区内几块十几块的活儿,他们觉得不合算。与之比较,牌照为粤D236的摩托车车主说,光靠在中心医院门口“趴活”,他一天能收入170多块钱,成本却只是20多块的油钱。

  所以陈雷的选择是:要么自己骑摩托车,要么打摩的,5块钱就能去到市区内任何一个不太远的地方。

  摩的车主也是出租车司机胡师傅的“死对头”。这位有9年出租车龄的司机抱怨说:“客源都被他们抢走了!”他来自湖北襄樊,和老乡合开一辆出租,一个月下来,分到的工钱比摩的车主的收入还略少些。

  为引导乘客选择搭乘出租车,今年年初,汕头出租车起步价由9元下降为5元。但计划再度落空。出租车司机选择了不打计程表,或者只跑远程。他们有自己的计算方式。在《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坐上胡师傅的出租车之前,他已经空驶了30公里。“现在平均一公里的油钱是6毛,您算算,我收您20块钱也才刚刚够本啊!”

  已经“升级”为私家车车主的陈雷,同样反对将摩托车一棒子打死。“我赞成禁止摩托车非法运营。但摩托车作为汕头市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一旦取缔了,那些买不起汽车的人怎么出行?”他为此有些忧心,“如果大家都去买汽车,那以后汕头的堵车会更严重。”

  这在汕头只是一种担心,在其他城市却已是现实。

  据报道,福州市区今年实施限摩措施,直接刺激了当地汽车消费持续增长。2010年1月至8月,福州用于私人消费的小汽车数量就增加了近3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9%;而据《广州日报》调查,在佛山政府今年宣布限摩后,26%的当地摩托车主计划买小汽车。

  在已经宣布“禁摩”的城市,效果似乎也不理想。在深圳,为解决“禁摩”带来的出行不便,街头出现了“人力的士”——改装自行车;在湖南郴州,禁摩计划一度导致市民集体散步抗议。

  没有补贴,公交停运

  奇怪的是,在陈雷眼里,公交,或许是他出行时的最后选择。“路上只需10分钟,等车却要半小时,太没效率了。”

  能等到公交还算幸运。罗赤的同事、中规院汕头分院工作人员吴钰冰,有次下班后,冒雨走了10分钟到公交站,苦等半小时后被告知:当天这路车剩下的所有班次已被取消。

  公交停运,因为没有司机,绝非杜撰。

  在汕头28路公交车总站,2010年最后一周的轮班黑板上,就有两天下午空着,没有司机。据站长蔡师傅介绍,司机通常只上半天班,跑4到5趟,一趟20块钱,一个月下来,刨去修车、交通事故赔钱等可能的意外,一般收入2000元钱。也有人为了多挣钱而开全天班,“但路况复杂,司机要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压力大,开全天会非常累。”他说,“招不到司机,可不就停运了!”

  汕头市交通运输局交管科科长戴展辉证实这一现象确实存在。“全国各个城市现都在发展公交,到处都在招聘司机,当然缺人手!”

  这位官员很同情公交公司不得不停运的选择。“公交公司赚不到钱,又没有足够的财政补贴,凭什么不让他们停运呢!”

  戴展辉算了一笔账:1995年时,汕头公交车的车票价格是1元或2元,那时的油价每升还不到2元钱。今年油价已飙升到每升超过6元,但公交票价仍无变化。按国家政策,老人、学生和军人乘坐公交享受优惠,这部分人群恰好是汕头公交车的主力客源。

  “不夸张地说,公交司机踩一脚油门,几百万就出去了,车票的收益却少得可怜,汕头的公交公司基本都处于微利和亏损的境地。”戴展辉说。

  汕头深展巴士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胡鹏证实:公司前几年还能赚点钱,近两年则一直亏本。“有人怀疑我们不赚钱为什么还运营?可问题是,前期几千万成本已经投进去了,要不运营,更亏!”

  公交亏损,全国都很普遍。据2009年的统计,在政府已补贴7.3亿元的情况下,南京7家公交企业当年的亏损仍达到2.56亿多元。福建全省的公交行业,在更早些的2006年,亏损高达1.24亿元。毫无疑问,没有人面对巨额亏损后还能热情高涨地工作。

  唯一的解决之道恐怕还是财政拨款。国务院早在2005年第46号文件中便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戴展辉很期待,希望之后会跟进出台更具现实操作性的措施。然而,可操作的措施至今仍未等来。

  然而却没有。

  “中央需要首先明确,公共交通的管理模式究竟是按公益性质发展,还是交给市场。”戴展辉说,没有这个前提,便无法期待地方政府会对公交系统加大支持力度。以汕头为例。2009年,汕头政府拨给公交公司的补贴仅有600万元,还不及全市财政收入的0.1%。

  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教授李晔表示,“老城区线路重复系数高、新城区公交线路跟不上、公交场站布局不合理,是目前中国城市公交系统的通病。”他认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公益性无可质疑,但若由政府全部承担,势必会导致公交服务水平下降。他的建议是,由企业承办,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由政府根据服务的数量与质量买单。  ★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中国新闻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城市 拥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