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大贺岁片批判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5日13:36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三大贺岁片批判

  一个好作品,最高境界应该是让观者精神上获得感召,其次是心理上得到慰籍,最后是生理上得到愉悦。当然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生理刺激过度,心理混乱,精神苍白

  文/许亿

  姜文借着《让子弹飞》的台词,讲:既要站着,还要把钱赚了。表达了艺术与商业兼顾的企图,听上去意气风发,但看来大概过于自信。

  而冯小刚则用《非诚勿扰2》把这句话调侃为“坐着也要把钱赚了”,就有些功成名就下的肆无忌惮,未免膨胀。

  这次最诚恳的还是陈凯歌,不但说所有的批评照单全收,还讲这部电影是他的反思之作。但如网络作家木木所言,如果《赵氏孤儿》不是陈凯歌拍的,这电影还过得去,但想着他是著名导演陈凯歌的正名之作,则“陈凯歌真的没有什么机会了”。

  2010年末的这三部贺岁大片,依然纠结或迷失于艺术与商业、意义与娱乐之间。

  《赵氏孤儿》: 价值观迷失的文化孤儿

  《赵氏孤儿》,看得出在立意上是花了力气的,陈凯歌试图用一个更符合现代人观念的安排去叙述这个经典故事,将那种以子易子大义凛然的主动诠释成一种因失误而将错就错的被动。

  必然变成了偶然,悲壮变成了悲怜,整个电影看下来,却是抽离了原来故事的“忠义”精神,变成一个关于爱与恨的复仇故事。

  电影中,程婴让程勃拜仇敌为干爹,用15年的父子情深去演化成最后的刀兵相见,与其说程婴是对于仇敌屠岸贾杀其妻、子的报复,不如说其实是对赵氏孤儿的仇恨:何尝不是因为赵氏孤儿导致自己家破人亡?程婴甚至去医好屠岸贾的病让他好好活着,就为了15年后父子间的厮杀。所以,也难怪韩厥质问“你对这个孩子公平吗?!”

  原本那种因为公义的残酷演化成现在这种因为私心的残酷,残酷并无消减,但格调大降。由此造成我的一个思考,就是,当下中国如同文化传统断裂下的“孤儿”,现代性远远不够,而传统价值也几乎荡然无存。我们的艺术家难得地在试图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却又立场游移,首鼠两端。前有张艺谋在《英雄》里让残暴的秦王喊出“和平”两字,今有陈凯歌让程婴在这部电影里呈现出内心的荒凉与阴暗。

  一个好作品,最高境界应该是让观者精神上获得感召,其次是心理上得到慰籍,最后是生理上得到愉悦。当然三者缺一不可。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生理刺激过度,心理混乱,精神苍白。

  赵氏孤儿所在的春秋时期,恰好是中国思想最多元的一个时期。同样是牺牲自己的孩子,管仲就指出杀子给国君食用的易牙是个奸佞,因为连自己孩子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爱自己的国君。由此可见古人也认为牺牲孩子并不仁道。

  但赵氏孤儿故事的境界依然是很复杂很深刻的:既有忠诚和责任,也有大义与牺牲,这些何尝不是当下社会最缺失的操守。

  今人倘若忽略这个故事当中的壮烈与崇高,又如何在世俗中获得精神的感召。这个故事之意义真不在于其行为的合理性,而是在于面对抉择与牺牲时,一个高层次人性所带来的震撼。可惜的是,陈凯歌极大地削弱了这种震撼力。

  这些年陈凯歌的电影有些每况愈下的感觉。不过针对如今大多中国导演缺乏讲故事的能力的现状,陈凯歌这次起码是把故事讲通顺了。可惜的是,讲得并不算生动和成功。

  《让子弹飞》让姜文吹

  这个社会的糟糕是,你所有的思考都会被外界干扰,太多的舆论几乎淹没了你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尤其当有人发现所谓掌握舆论的妙处的时候。

  《让子弹飞》的漫天评论,让我认识了这种“糟糕”。本来这确实是一部说得过去的电影,但以评论的那些高度来说,似乎有些过誉了。舆论无端让观众提高了预期。大家本只求饱,却被误导以为是满汉全席。于是失望几乎不可避免。

  姜文的上一部作品《太阳照常升起》,抱歉我真的看不太懂,犹如看上世纪80年代的意象派诗歌。我尊重他的思考与发散但实在不认可他的表现。现在的这部《让子弹飞》,由于原著故事的生动,所以电影在剧情上没有大问题。

  有人说,这是个政治寓言,是否如此不论,但如所有的姜文作品一样,他确实鞭挞了有中国特色的人性:旁观主义、盲从主义,以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些,真在我们过去的电影里不大会看到。有想法总是好事。

  有问题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还是那些演员,那些个人风格到了偏执的演员。周润发失之油滑,无法树立出那种反面角色应该有的恶,使观众无法入戏。姜文则过于自恋—— 那副大无谓直喇喇的形象实在有些肤浅,而且严重干扰了对手戏中其他演员的发挥效果。

  至于葛优,那些搞笑的台词实在太密了,密得连回味也没有。在演员群戏方面更是调度混乱。有些人物比如周韵的角色安排和演出都是莫名其妙。

  然后姜文说“站着把钱给赚了”。

  一个电影人士的智慧与气场到姜文这个程度,也许并不是一个好事情,一个人登峰造极的时候难免不做出跳崖的傻事。

  当姜文做这一切因为游刃有余又不甘自我消磨的时候,作为观众,首先庆幸中国有这样的电影家。同时也真的很担心,他会不会因为膨胀而失手。

  不久前看了《伪钞制造者》,一部写犹太人在集中营的电影,平淡平静却无可指摘。其实类似的电影太多了,但总是不停地出现佳作。当我们为姜文这样的电影欢呼的时候,真的不该去比较,因为一比较,就觉得我们欢呼的热诚与其说是久旱逢雨,还不如说是恨铁不成钢。

  《非诚勿扰2》:当冯小刚也深沉的时候

  《非诚勿扰2》,其实就是拍给小众也就是电影中所谓“苍孙”看的电影。

  “苍孙”者,意苍髯老贼,北京话就是上了岁数的爷们。此类爷们中年危机后,事业小成或不成,前无目标,后无支撑,心理比生理疲惫,感悟比感情泛滥,生活在一种情绪虚无当中,这个状态,非当局者不可体会。

  所以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大众冲着冯小刚“国民导演”的名头买票进电影院的时候,看完后失望到破口大骂诸如“史上最失败的冯小刚电影”也是必然。

  评论也是两极分化,不满是大头,满意是小头,小的那头几乎连赞许的声音也发不出来,于是看到了舆论的一边倒——     与《让子弹飞》反方向。

  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的电影,故事情节皆无趣味(王朔的台词还有些回味),更多是导演与编剧的人生体验与情绪流露。其实在《非诚勿扰》的时候,看上去像是导演失控的邬桑停车痛哭一节,却是冯小刚难得一见的真情流露,叫人不胜唏嘘。

  而《非诚勿扰2》干脆放大了这种情绪。在李香山漫长的人生告别会上,香山面向大家说:“你们的好,你们的善,我都记在心里,带进火葬场。我死了,这些信息还留着,随烟散播,和光同尘,作为来世相谢的依据。如果还有来世的话。”这一王朔和冯小刚的深沉与道别,招来无数“苍孙”泪的同时,更招来大众不知所谓的无情骂。

  冯小刚倚仗多年品牌积累,以“坐着赚钱”之姿态,鸟瞰大众,   大有“我身后,奈何洪水滔天”之无畏。

  这个过度消费的时代,犹如当茅台酒标榜自己有治脚气的功能时,你是指望醍醐灌顶还是以足蹈之?本来一年到头看一出冯氏轻松贺岁喜剧已是惯例,结果收获一个葬礼的深刻与反省,真不知道是晦气还是惊喜。

  大众一心娱乐,所以遇到意义总是猝不及防。当冯小刚也深沉的时候,已难分辨这是娱乐时代的终结还是觉醒。■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