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周刊《相信未来》组稿:1月大势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6日11:16  南都周刊
茅于轼 摄影_邵欣 茅于轼 摄影_邵欣

贺卫方 摄影_大食 贺卫方 摄影_大食

于建嵘 摄影_刘浚 于建嵘 摄影_刘浚

吴思 摄影_杨子 吴思 摄影_杨子

  茅于轼:更多的竞争,更少的管制

  中国延续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模式能否持续呢?茅于轼的观点是,需要改变。中国需要的是公平竞争,资源要靠市场来完成配置,要取消经济特权,取消垄断。

  南都周刊记者_ 齐介仑

  中国模式再思考

  Q:2010年过去了,在这过去的一年乃至过去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可谓一枝独秀,你如何评价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

  A:过去的这一年,总体来讲,经济增长是很高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按照购买力计算,中国财富增长超过了16倍,人均收入增长也已经超过10倍,大概是12倍,现在,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月的消费总额相当于过去的一年,这个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

  虽然经济增长比较高,但从国际比较来看,差距很大,中国人均收入只有日本的十分之一,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要赶上日本和美国,我们的人均财富还要再增长十倍以上,这个增长空间从哪里来呢?

  Q:你认为2011年乃至今后十年,中国的经济还能以现在的模式与速度持续发展下去吗?

  A:这个问题大家比较关心,中国经济增长模式能不能持续下去?最近几个月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经济模式,它是市场经济,但政府掌握了大量资源,成功不成功呢?当然是成功的。我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专门论述中国模式为什么能够成功。

  我去过印度和菲律宾,几十年来,他们一直电力供应不足而且无法解决,中国从来就没有这个困扰。中国电力增长了几十倍,总体看来,电力与经济增长基本保持了同步,可印度菲律宾这些国家到现在还是不行,短时间内也很难解决掉,他们靠的是市场,我们靠的是政府行政力量。

  但这种模式能否持续呢?我的观点是,需要改变。改革之初中国经济起点是非常低的,农民吃不饱,政府能给他个吃饱饭的工作他就感激不尽了。改革开放之后,进城农民不但能打工能吃饱,每个月还能剩下几百块钱,苦的累的脏的危险的工作都愿意干,而且很满意。现在不同了,在城里打工的农民很多是80后,没挨过饿,政府只让他吃饱饭是远远不够了。另外,以前缺少基础设施,现在不但不缺而且过了头,不少高速公路修了很长时间没车走,没什么车流量,高铁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诊断未来发展

  Q:新的一年或十年,中国经济最有可能的变化是哪些?

  A:未来十年将有下面三桩大事:第一桩,房地产泡沫破裂,这是最大的危险,一旦泡沫破裂,后果非常糟糕;第二桩,人民币汇率问题,中国政府应下决心加快人民币升值,对人对己都有利。如果能挺过去也还可以,但这个事挺不过去,越挺越糟糕,所以必须得升值,而且得早升;第三桩,通货膨胀问题,要赶紧想办法,办法有很多,但没有决心是不行的,治理通货膨胀就是痛苦两个字。

  Q:你觉得今后的经济发展模式应当怎么改革呢?

  A:现在中国需要的是公平竞争,资源要靠市场来完成配置,要取消经济特权,取消垄断,取消政府对土地和资本的控制,让两者能够在市场上自由流转。土地和资本是最重要的两个资源,应当市场化,任何人任何企业不能有特权,要公平竞争,要守法,谁也不能在法律之外活动。

  老百姓可投资的项目太少了,除了黄金就是房子,买房子挣得多,可泡沫一旦破裂就倒霉了。项目如何变多呢?我觉得,首先要改变目前金融市场状况,让老百姓除了买房之外还能有其他投资门类。现在存在银行里的钱只能靠利息保值,可现在的利率跟不上通货膨胀,让大家干瞪眼受损失。如果有机会买金融资产尤其外国金融资产,再怎么通胀都不怕了,金融资产是随着通胀起落的。现在冰岛希腊比利时都出现经济问题了,他们的金融资产很便宜,应该出手。

  Q:在社会治理方面,你有怎样的期待?

  A:如果社会暴力化倾向越来越明显,这怎么治理呢?讲理的社会才是好治理的,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嘛,一回讨论通不过第二回继续讨论,反正不能动武,讲理讲到底,理还是存在的。

  茅于轼

  著名经济学家、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

  贺卫方:将权力都纳入宪法管辖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Q:对新的一年乃至十年的中国社会,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A:回顾21世纪头十年的中国法治,成绩方面,私有财产保护入宪,物权法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颁行,死刑逐渐有限制的趋势,这都是重要进展。2003年由孙志刚之死引发的收容遣送制度之废止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由于互联网空间的扩张,一些案件受到广泛关注,国人“围观”审判,思考法治,权利以及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提升。

  展望未来,在法治的意识形态上需要有大的突破。将所有权力都纳入宪法和法律的管辖之下,确保任何组织和个人遵守宪法是一个基本的目标。一种富有权威和活力的违宪审查机制也是法治与宪政的“急所”。

  官员财产公开亟待实现。从人事和财政上确保法院的独立审判权。与此同时,确保下级法院独立于上级法院,这应该是困难不大、收益良多的举措。死刑罪名大规模减少,只适用于极端暴力和恶性的犯罪。由于司法渐趋公正,绝大多数纠纷都能得到公正解决,上访人数大规模减少,“维稳”上的投入每年递减。

  贺卫方

  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于建嵘:期待建立公平规则

  南都周刊记者_齐介仑

  Q:对新的一年乃至十年的中国社会,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A:一个社会要让公民有安全感,比如房子不会被强拆掉。我最大的期望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社会规则,这一点首先要通过民主法治的建设来完成。我认为,在法治精神里,最重要的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要让法律真正起到保护这种基本规则的作用。

  其次,我希望社会规则的建立能够在博弈中间获得突破性发展,在基本规则的建立上能达成更多共识。很多公共知识分子甚至一些普通民众,在为规则的建立呼吁奔走着,微博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民间力量的扩大以及新技术手段如微博等的发展让人欣喜,它或许能带来一些变化,当然期望与现实之间,或许会有不小的差距。

  于建嵘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吴思:希望不用上访

  Q:对新的一年乃至十年的中国社会,你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A:最近几年,我觉得做得比较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另外就是取消了农业税,提高了种粮补贴,在农村真正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这都是非常大的动作,农民们感觉极好。社会保障体系也在城市扩展,城乡一体化步伐在加快,这件事德国时任宰相俾斯麦曾干过,德国社保体系迄今还是在俾斯麦方案基础之上完善的。

  对未来,我希望在官民发生冲突时,能够顺应老百姓维权诉求,主动降低老百姓维权成本。这得靠人大代表和司法渠道来解决,不应该靠上访。第一,地方的司法系统要管用,老百姓不用上访就能在当地把问题解决掉。如果本地不能寻求公正,他可以找上一级法院,所谓二审,如果这两道关做到公正,大体上就行了。干嘛还上访啊?

  第二,人大代表要有能力有精力有财力去替老百姓打抱不平,这样,人大代表不就能替老百姓上访了吗?不就可以替老百姓向政府讨公道了吗?否则,老百姓感觉在当地没戏了,就只能上访。

  吴思

  著名作家、历史学者。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