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0年,东城区常住人口将向外疏散20万人,由目前的85万人减少为65万人。昨天,《东城区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30年)》正式公布,提出有效控制常住人口规模。
年均疏散一万人
规划提出,按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求,通过与郊区县建立疏散人口安置合作机制、以行政办公和公共服务等城市功能疏解引导人口外迁等途径加快旧城人口疏散力度;通过拆除私搭乱建建筑、加强对腾退四合院的功能引导、推动产业高端化升级等降低旧城流动人口规模。力争到2030年,全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65万人左右,旧城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40万人左右。
昨天,东城区常务副区长徐熙介绍,东城区目前的常住人口是85万人。这意味着,未来20年,东城区平均一年要向外疏散一万人。该区“十二五规划”还将对最近5年的人口疏散做出任务分解。
疏散不是下命令
徐熙介绍,人口疏散既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需要,也是改善民生的需要。鼓楼东大街92号院30间房住29户,黑芝麻胡同6号院30间房住32户,东四八条10号院44间房住21户,东四八条7号院77间房住29户。
“有几个胡同我去看了看,户均面积都在20平方米左右。”徐熙说,有些四合院的门墩、门牌,或者建制很有特点,现在已经看不出原来四合院的模样了。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原东城区计划疏散人口2万户,平均每年疏散1万人,但实际结果相差甚远。据了解,2008年,东城在修缮民居工程中疏散人口150户;2009年,在地铁项目、南锣鼓巷地区、国子监地区民居修缮及拆迁中累计疏散人口2000余户。
对于新的人口疏散目标,徐熙强调,“疏散人口不是政府下个死命令,都谁谁谁搬”,而是政府要盖好房、创造环境、提供服务,吸引市民愿意搬迁,达到既保护历史名城,又改善市民生活的目的。
将建23000套安置房
据了解,东城区将向朝阳定福庄南、通州台湖镇、顺义仁和镇等地疏散人口。
徐熙介绍,市政府已批准东城在朝阳、通州建设安置房,目前已经启动了总规模为304万平方米的地块,其中住宅195万平方米,共能建设住宅23000套。东城区力争明后年建好一些样板,做好示范。
怎样才能吸引市民搬迁?徐熙说,除了周边环境好、交通方便,市民最在意的就是有优良的医疗资源和教育资源。为此,东城区将在安置房区域引进东城的优质教育资源、医疗资源。
据了解,根据东城区与迁入区县达成的合作办学协议,东城区需通过输出教育管理方式在迁入区办学。东城区将在朝阳区、通州区、顺义区等迁入地建设20所幼儿园、16所小学和10所中学。比如,在朝阳区弘善小区输出教育资源及管理,纳入东城区教育体系,在朝阳区定福庄、豆各庄及通州次渠等地区输出2中、5中分校、府学胡同小学等名校品牌等。
流动人口享“统一服务”
规划中还提出,将严格控制高密度住宅项目建设,防止出现因二次改造带来的大量居住人口涌入;建立区级、部门、街道、社区、企业等多主体、多层次、跨部门的人口调控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公安、流管、人口计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多部门合作,建立人口动态管理预警机制。
针对流动人口,东城将建立综合管理长效机制,实施流动人口契约式、社区化管理,实现流动人口的及时动态管理。此外,还要做好流动人口的就业服务、子女教育和社会报销等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实现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统一管理、统一服务、
■记者探访
一个四合院
挤29户人家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鼓楼东大街92号院。这个四合院一共有30间房子,占地面积716平米,建筑面积488平米。现在,这里住着29户,每户平均只有16.8平米。
因为房间小,很多住户往外“扩展”,过道变得只能一人进出。
整个院子内没有厕所,要上厕所只能到院外的公厕。
刘女士一家四口住在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卧室、客厅都在一起,厨房就在靠门的位置。儿子结婚后,实在住不开,就在平房顶上加盖了一间七八平米的房子。
搬迁传闻她已多次听说。愿不愿意搬?刘女士很矛盾。住房的紧张和一些生活的不便,让她很想住到大房子去。但是,她也实在不想离开这里。
在这里住了30多年,在这个皇城根儿下,“内心的感觉都不一样”,附近的医院、学校啥都好。孙子一岁半了,能在一个好的学区太重要了。住在这里的老邻居出门就能聊天儿,不关门也有人照应。这些,都怕搬迁上楼后失去。
邻居周女士倾向于搬迁,“如果上楼的地方有好学校、好医院,交通也便利,可以考虑搬,就是得安置得合适了。”
这个院子的房屋产权都属于房管所,他们只有使用权,每年交200元左右的租金。
如果上楼了,是租还是买?如果租,租金是不是要很高?如果买,价格怎么定?这些目前还没有答案的问题,让周女士既期待又担忧。
■规划其他亮点
1.新东城构筑“一轴两带五区”
未来20年,新东城将打造成为“首都文化中心区、世界城市窗口区”。在全市16个区县里,东城区是首个完成20年规划的区。
新东城将构筑“一轴两带五区”新空间格局,以促进区域整体功能最优和整体效能最大化。“一轴”包括北京传统中轴线及其周边辐射带动区域,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两带”指王府井商业发展带和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加强地下空间开发,促进王府井大街、祈年大街、金宝街、崇雍大街(银街)和崇外大街互动发展。东二环高端服务业发展带将完成北京站地区的改造,将北京站打造成为连通南北商务发展的枢纽节点。
此外,还将加快发展“五区”,即和平里商务新区、雍和文化创意集聚区、前门历史文化展示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永外现代商贸区。
2.东二环将建地下道路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是新东城未来20年规划的最大特点。规划提出,要把地下空间以主要交通节点为发展源,以地铁网络为骨架,以重点功能区为核心,分层开发,构建“三纵、五横、六区、多点”的系统化、现代化、网格化的地下空间格局。
其中,“三纵”指中轴地铁沿线、崇雍大街、东二环;“五横”指北二环、平安大街、朝内大街、长安街、两广路;“六区”指王府井地区、东二环地区、北京站地区、前门-崇文门地区、龙潭湖体育产业园区、永外现代商贸区;“多点”则指的是包括6号线、8号线在内的地铁站点周边区域以及雍和园、隆福寺、地坛周边等城市重要节点区域。
规划指出,未来20年,将解决城市机动车停放问题。
3.南北“商脉”上下连通
规划提出,要以王府井商业中心区为核心,向北辐射隆福寺,向南带动祁年大街,向东联动崇雍大街和金宝街。以隆福寺地区为核心建设文化艺术品高端交易中心,打造文化商业区;以王府井大街为核心,联动金宝街,大力积聚国际、国内顶级商业品牌,打造高端商业中心区;以台基厂大街、祁年大街为核心,促进旅游与商业融合发展,打造特色商业旅游区。
为加强王府井商业带发展,规划强调地下空间开发,以促进王府井大街、祁年大街、金宝街、银街和崇外大街互动发展,实现东城区南北“商脉”地上地下连通。
4.北京站将打造商务枢纽
规划提出,推动以人防设施为主的防灾设施建设,与地铁车站、铁路站等交通设施相连接。建设地下商业综合体,形成地下、地上统一的商业空间。要完成北京站地区的改造,优化发展环境,将北京站打造成为连通南北商务发展的枢纽节点。
昨天,东城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北京站和西站正在建设地下直径线。东城区将围绕直径线,建设配套的地下和地上商业设施。
本版采写 本报记者 易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