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校车坠河致14名学生死亡事故调查(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07日09:44  三联生活周刊
东塘村一位老人拿着协议,讲述事故当天的情形。他的孙子和外孙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东塘村一位老人拿着协议,讲述事故当天的情形。他的孙子和外孙在事故中不幸身亡

停放在衡南县交警大队院里的肇事车辆 停放在衡南县交警大队院里的肇事车辆

受伤孩子正在医院接受救治 受伤孩子正在医院接受救治

参与救助的群众看护着尚有呼吸的孩子 参与救助的群众看护着尚有呼吸的孩子

  衡阳“校车”坠河事件:孩子上学的交通问题

  2010年12月27日,发生在衡阳市衡南县松江镇因果村的摩托车坠河事故,共造成14名小学生死亡,6名受伤。肇事车辆,并不是经过学校许可的校车,而是家长私下雇来的三轮摩托车。在乡村并校的背景下,孩子们的上下学距离变远,产生了对校车的需求。结合乡土实际,完全符合规范的校车运营,究竟有无可能?

  记者◎丘濂

  瞬间凋零的生命

  12月27日早上,天气格外寒冷。李玉林记得,起床便看到窗子上都挂了一层白霜,走到屋外一望,东塘村远近的稻田都笼罩在厚厚的白雾里。他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他给儿子李文强煮了一碗面,又塞给他一瓶果汁奶和5角零花钱,准备带他去上学。

  孩子们上学的因果小学离本村较远,李玉林和别的村民便一起凑钱雇了另一位村民陈宁西开的一辆三轮摩托车,每天接送他们。李玉林只需要7点半钟将儿子送到约定地点。出钱雇车的村民大概有十三四位。那天是周一,因果小学的住校生在同一天返校,陈宁西也就同意顺便捎一些住校的孩子一起走,所以三轮车后面的棚子下,满满当当坐了18个小学生。陈宁西旁边的副驾驶座上,还挤了一对兄妹。李玉林说,他把儿子交给陈宁西的时候,特地嘱咐这位将近60岁的司机:“雾大,慢点儿开。”

  7点40分左右,因果桥边经营小卖部的宋春花正在往橱窗里摆货。她的丈夫王芳勇是旁边诊所的大夫,当时还在因果桥对面的家里睡觉。宋春花告诉本刊记者,她听到一阵摩托车巨大的轰鸣声。“往常这个时间,陈宁西都会开着车驶过,声音却是温和的。”她说,她从柜台后抬头一看,正看到那辆黄褐色车头的三轮摩托右拐上桥,由于弯拐得过大,一下越过没有护栏的因果桥,冲到河里。“又是一声巨响,我的丈夫已经醒了,也爬起来往外跑,一边跑一边喊人,打了第一个‘120’。”

  宋春花说,等她跑到桥边,看到整个车子只有几秒钟,几乎已经完全沉入3米深的河里,只有墨绿色帆布车篷的顶端露出水面。“陈宁西从驾驶室拉出那两个孩子,男孩扒住了车篷,女孩往河对岸漂去。后尾厢本来是有个铁栅栏门,松松垮垮插了把插销,防止孩子们掉出来。门已经摔开了,陈宁西从里面拽出了5个孩子,他们都扒在篷子上。”宋春花常在河边洗衣服,她知道靠近河岸的水中有块石头能站立。她跑到那块石头上,从河里拽过来一个叫王志骄的孩子。“他后来扒不住了,头低着不停地喝水。拽过来的时候,看上去脸色发乌,眼睛瞪着,舌头也吐了出来,已经没有气息了。我和老公给他压水,做人工呼吸,再做心外压。他咳嗽了一下,把水吐出来,人就醒了。”

  宋春花告诉本刊记者,她最开始看到的这7个孩子,除了那个叫王云霞的漂向对面的女孩,其他都活了。“剩下的孩子几乎全部被困在后尾厢里,车上人多,车下沉的速度太快,转瞬篷顶离水面就有半米的距离。”村民们拿来了竹竿和打鱼用的渔盆来打捞——就是一个巨大的套在轮胎上的脸盆,人可以整个坐在里面捕鱼。但实际上这些工具的帮助微乎其微。“水下有水草,水面漂的是枯萎了的睡莲,这些都成了打捞的阻力。”水里又极冷的,几个跳下去的年轻人,待不了十几分钟就得上岸,“有的还有呕吐症状”。孩子们于是慢慢地被一个接一个传到岸上。王芳勇大夫向本刊记者回忆,那些捞上来的孩子身体都是很软的,家长觉得他们还有生的可能,其实瞳孔已经散大了,“溺水的孩子12小时后身体才会渐渐僵硬”。

  从附近砖厂赶来的四川籍工人田井江是最后一个下水,他告诉本刊记者:“我过来的时候,他们说还有孩子没有找到。我下去,用手使劲扒开帆布,里面什么也没有。”帆布将田井江的手划出一道深深的口子。当时失踪的孩子就是李玉林的孩子李文强,直到12点多,捞尸队潜下水底,才找到了他。让李玉林感到难过的是,他都没有儿子现在的照片可以怀念,手里的照片还是儿子刚满1岁时照的。“我们舍不得在这上面花钱啊。”李玉林说。

  越走越远的上学路

  东塘村是一片带状的村落。“带子”的底端与荷丰村至矮市村之间的荷矮乡道相连接。由乡道进入东塘村,蜿蜒的水泥村道两边是高低错落的稻田和菜地,行至2公里左右,可以看到一片碧绿的水库,继续往下,再走约2.5公里的距离,就能到达村庄最深处。村长李玉柏告诉本刊记者,去年村里每人集资了200元,加上国家补助和捐款,进行了路面硬化。由于部分款项没有到位,水泥路只铺了一半。村里的孩子上学,要从村道走乡道,然后再过因果桥,才能到达河对面的因果小学。

  李玉林说,他每天都要将儿子李文强送到土路与水泥路的交接处,陈宁西就在那里等着接他。以水库为界,村庄自然分为两部分。靠近乡道的村组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因果小学,而在深处住的村民则习惯将孩子送去车江镇实验小学——到那里的距离比去因果小学稍远,却能得到更优质的教育和享受镇上较繁华的生活。这样的家庭,往往是青壮年劳力在附近的镇子或者远处的广东打工挣钱,老人则带着孩子在车江镇上租房读书。李玉林本来也可以选择这种方式,可是家里的老人身子骨都不好,走不开人。这样,儿子从家去因果小学就是4公里的距离。

  土路与水泥路交接处,也是旧时东塘村小学的所在地,它一度是为村民提供便利教育的场所。学校的条件很简陋:就在村道旁,没有学生活动的操场,楼梯裸露在外面。东塘村在上世纪70年代一度有过村办初中,进入80年代缩减成一所6年制的完全小学,90年代末期学校只剩下一到四年级,到了2004年,只有一年级了。最后一任教师王盆诚向本刊记者回忆,2004年他带的班只剩下了5个学生,教师数量的减少与生源缩小互为因果。村长对本刊记者说:“1995年村里民办教师统一进入国家教员编制,有几位超过55岁退休年龄的老教师便不再担任教学工作。2000年之后,老师也陆续开始外调到附近的能泉村小学、因果村小学。”随着出外打工人数的增加,孩子要么跟随父母去到了南方城市,要么被送到镇上更正规的小学。

  松江镇政府自2001年开始推进的学校调整布局则是东塘村小学发生变化的背景。松江镇中心学校(前身为松江镇政府教育办,现为衡南县教育局直接管辖)综治办主任秦东升向本刊记者介绍:“2001年起,松江镇根据湖南省发的84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意见》连续做了3个整合教育资源的5年规划,调整范围就包括镇内诸多办学条件差、办学规模小、生源短缺、师生比例严重失调的完小及所有初级小学和教学点。最后要撤销所有的初级小学,并入完小。将来,服务半径2公里,覆盖人口数1800人以上就要设教学点一个。4公里左右设完小一所,10公里左右设初中一所。”规划之前,全镇有42所中小学,且38个村子各自都有村办小学,而规划执行到现在,全镇有1所一到九年级的完整学校,1所中心小学,7所完小,以及5个四年级以下的教学点。

  东塘村小学在2005年并入了离它最近的完小因果小学,是并入学校中最晚的一所。现在的因果小学是6所村级学校的联校:因果村、勤学村、东塘村、荷丰村、钟岑村与龙泉村。秦东升说,并校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就是哪所学校来接纳学生,类似上下学交通之类的细致问题,规划书中不会提及。“由松江镇中心学校起草的规划先上报给政府,政府批准后再以红头文件的形式下发到村子里执行,村干部来做村民的工作。”回想当时,村长就说,东塘村村民当时就对这项方案意见很大。“因为其他村子去学校都是两公里左右,我们这里去是三四公里。”而秦东升则认为,最重要的将东塘村小学进行合并的原因,就是“学生太少了,对教师资源是种浪费”。附近就有凉亭村的凉亭小学,人数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撤销,后来学生增多,小学又恢复了。“东塘村的学生就一直没有达到适合重新办学的数量。出事之前,因果小学总人数是155人,来自东塘村的有30多个,分布在6个年级。小学要开课,班级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须是1∶21左右。”

  合校之后,东塘村村民很自然地找到了陈宁西来接送孩子。陈宁西在村道边开有一个杂货铺,自己有一个三轮摩托车来进化肥农药到铺子里出售。“2005年,村子里除了陈宁西之外,只有另一家有三轮摩托车,那家是用来送自己孩子。”村长说,“陈宁西同意做这个生意,开始每学期收100元,他生意忙的时候就不接送。2007年,陈宁西换了一辆新的三轮摩托车,收费提高到200元,每天的接送时间有了保证。”去年9月份,李玉林带着准备进入因果小学一年级读书的儿子找到了陈宁西,就因为“听说他已经干这个好多年了,人也老实。并且刮风下雨天气恶劣的时候,他也不会迟到”。

  乡村校车的尴尬

  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因果小学的校长陈新多次强调,这辆三轮摩托车并不是校车,只是家长与陈宁西之间私自达成的接送孩子的协议,学校自发现这个安全隐患以来,曾多次制止。谈及自己遭到的免职处理,陈新说,主要责任就在于当初态度不够坚决。本刊记者就在四年级班主任周老师提供的一份今年9月24日的班会记录上找到了这样的文字:不乘坐家长自发组织接送学生的三轮车。这是班会课上,周老师向学生们传达校长指示的情况。陈新在事故后的汇报材料中,也谈到了较早的9月3日,他与学生家长发生了不快。他那天跟李玉林说,三轮车危险,以后不要让李文强乘坐。李玉林回答:“这和学校没有关系。”陈新同时和陈宁西打招呼,但最后的结果只是陈宁西自此以后“在离校700米远的民居旁边停车,学生从那里步行上学”。

  陈新说,他认为,解决上下学交通问题的办法就是鼓励住宿和步行。本刊记者在因果小学看到,教学楼里有两间教室分别被改成了男生和女生宿舍,宿舍里全部是上下铺式的木床。1.2米宽的床上,能睡两个孩子,一间教室能容纳50多个住宿生。“这主要是给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准备的,低年级的孩子我们也允许住宿,主要是家长不放心,孩子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带记者参观的周老师说。至于走路,孩子们背着大书包,沿着道路小心翼翼地行走,还要躲避来往的机动车辆,也是叫人颇为担心和心疼的场面。

  在离因果小学六七公里盐井村的另一所学校长岭中学(镇上唯一的九年制学校,包括小学和初中),今年就有了两辆有正规手续的校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学校钟校长告诉本刊记者,对校车的需求也是源于学校合并。去年,仅仅为初中的长岭中学将旁边的牛头山小学吸收进来,因为这所小学从此之后背靠中学的资源,所以它对除盐井村之外附近村庄的村民,也产生了吸引力,他们纷纷让孩子来这边上学。并且,今年又合并进来的杨楼小学,要接纳离学校8公里以外的杨楼村的孩子,家长也希望孩子能坐车上学。“我们首先是选人,找合适的司机。”盐井村原来是长岭乡乡政府的所在地,经济条件较好,一些村民家里有车,村里的主要街道上也有天天等着做客运的司机。“我们的老师就会找到那些知根知底的司机,问他们是否愿意承担接送孩子的任务。”接着就是要进行校车申办。衡南县交警大队的办公室主任向本刊记者介绍了整个申请流程:由学校提出申请,首先要去衡南县教育局获得审批,接着县交警大队要审核资料,这就包括查看驾驶员是否有违法满分记录和重大事故记录,车辆是否具有检验合格证明,以及交强险、责任险和座位险三个险种的保险期限。交警队还要核查车况,看车辆是否有警示牌、灭火器和三角木;有无改装;证、车是否一致。最后,交警大队对驾驶证、行驶证等资料进行建档,给车辆粘贴校车标志。本刊记者就看到在长岭中学用做校车的微型面包车上,车头有“校车”两字,车后贴有“小心超越,保持车距”字样,车身侧面还有一个圆形图案,上面印着“湖南省公安厅、湖南省教育厅监制”。长岭中学校车的运营模式是这样的:学生按照距离远近,每人每个学期交100元至300元不等的校车费,学校将这笔钱支付给司机作为租金。“像杨楼村实在太远,学校还要给跑这条线路的司机一个学期1000元的汽油补贴,但这个补贴数字不是固定的,也不一定会一直发。”长岭中学的两辆校车覆盖两条线路,一共有23位低年级小学生花钱享受这项服务,他们只占小学总人数360人的很小一部分。这是长岭中学校车启动的第一年,还带有试验的意味。

  为什么因果小学不能采用这样的方式由校方出面租车来给学生?这并不是学校财力的问题。“既然家长肯把200元交给陈宁西,把300元交给学校,能够换来更有安全保证的交通方式,大家肯定愿意。”一位村民这样对本刊记者说。但关键是东塘村以及附近村子的经济情况,和盐井村存在差距。东塘村整个村子,只有一位王姓村民和他哥哥,家里各有一辆微型面包车。“我们对成为校车司机,没有什么兴趣。那样早上7点半,下午14点半都要在村子里,一天自由活动的时间很少,我们的主要收入都是去附近镇子打零工挣到的。”这位村民说。相比之下,为长岭中学开车的盐井村司机黄师傅告诉记者,他家在街上有店铺,反正做生意要看店,走不开人,倒不如利用早晚的时间,通过开校车,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

  整个衡南县,经过正规校车申办流程、获得校车标志的车辆一共有60多辆。但其实细究起来,这些校车仍旧处于身份尴尬的状况。比如,2006年,在黑龙江双城市11月21日发生特大交通事故造成8名小学生死亡,39名小学生受伤后,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紧急通知,要求对中小学校车开展集中排查整治,其中就有“教育学生不坐非法营运车辆”一项。“从事道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社会车辆必须要有车辆营运证,否则视为‘黑车’。”衡南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吴旭东对本刊记者说。但从校车的审批流程所需的审核资料以及衡南县校车驾驶者的状态看,营运证并不是获得校车资质的必要条件。另外,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简称《条件》)已于2010年7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一些条款的规定,像“每个小学生座位应安装安全带”、“车内须配备行驶记录仪”等,许多在城市运营的校车都不具备,更不用说在乡村小道上奔跑的微型面包车。“我们现在使用的地方标准是相对简单的。在国家标准出台后,地方标准都应该废止。”吴旭东说。按此逻辑,交警大队就应该按照新标准来发放校车标志,对于之前有校车资质的车进行年检时,也应该重新参照新标准来衡量。这样一来,这些已经成为校车的车辆还能继续上路么?真正符合标准的校车何时才会出现,承担起运送孩子们上下学的任务?在《条件》的地方配套实施细则未出台之前,吴旭东表示,这些都是基层在操作层面面临的问题。■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三联生活周刊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校车 死亡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