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 陈新焱 实习生 杜蕾 发自广州
【预测】
我不怀疑有年薪十万的建筑工人,但据我的了解,大多数建筑工人月薪都达不到这个数字的一半,而且很大一部分都必须通过跳楼、割腕、群体性事件才能从老板手里要到钱。如果建筑工人都能拿到十万年薪,我会发自内心地高兴,他们的收入终于跟上了他们的付出。
关于就业,我有三个问题:
(1)问教育部:为什么研究生质量逐年下降,依然还在搞研究生扩招?
(2)问招聘单位:你们想要什么样的人,我们这样的土鳖怎么跟海龟竞争?我们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人怎样跟工作经历丰富的人竞争?
(3)问我自己:为什么我爸不是李刚?
——唐金凤(暨南大学学生)
多少人就业,就有多少人在挣钱。就业人口的变化,关乎中国社会的安定,关乎中国经济的健康。
2010年岁末,两条消息刺痛了中国人的神经。
一条是12月22日,在深圳各大论坛流传的一则名为“史上最高公务员工资”的网帖,称,“深圳市某管理服务中心人均年薪近30万”;
另一条是一天后,网友“杂碎江湖”发的一条微博:“刚才快递员在我公司发飙了,‘我一个月工资一万五,会为了你这2000元的礼品丢这个饭碗么!’整个公司,一片死寂……”
这两条新闻,是2010年就业现状的极端写照。
农民工与大学生,谁该羡慕谁?
在2010年11月份召开的一个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近年来大学生和农民工的起薪差距在逐渐缩小。
蔡昉列举了 2003年、2005年和2008年的几组数据。这几年,大学毕业生平均起薪保持在每月1500元左右,但农民工的月工资近年来由700元左右跃升至约1200元。“一个本科生的工资,甚至不如一个农民工的工资高。”
有些快递员月入一万五,就是一个例证。2010年,随着网购的流行,快递公司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期。在繁忙时段,一些快递公司甚至直接“爆仓”,这让快递工人的工资也开始暴增。
同样的案例,在其他行业上演。由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部分有技能的建筑工人,如瓦工、木工等,年薪甚至也达到了十万元。
这虽然不具普遍性,但悄然预示着趋势的变化。当初那些曾经被认为可以“无限供给”的农民工,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随着中国工业向内地转移,而出现了短缺。
工人工资的提升速度是惊人的。2010年上半年,富士康13连跳和本田罢工事件之后,广东、浙江、北京、天津等地都纷纷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涨幅普遍高达30%-40%。
但大学生的起薪却一直在原地踏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中国社会蓝皮书》显示,在2006-2008年,本科毕业生的初职月薪增长微弱,而2008年之后则略有下降;“985高校”博士毕业生的初职月薪在2005-2010年期间基本变化不大;只有硕士毕业生的初职月薪增长明显。
当10年间膨胀到原来6倍的600万的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平民子弟,拿着一两千月薪,望着几万一平的天价房的时候,“知识改变命运”显得似乎有些矫情。
“官系”继续高烧
年末国家公务员考试考录比87.5∶1,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一职位以4961取1的比例,再创“史上最热”职位。
这的确反映了民意的变迁。
人民网进行的一项“最想去的工作单位”网络调查(共有7056人参与)则显示,63%的人选择了政府机关,其次是国有企业。只有不到两成的人选择了自主创业、事业单位、合资、外资或私营企业。
就业选择中的“国进民退”,在中华英才网8月份发布的2010年度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这份覆盖全国各地700多所高校,由近20万名大学生投票产生的“最佳雇主TOP50”榜单中,往年遥遥领先的外资企业,仅获得“TOP50”中的四席,跌出前三位落到第五名。而薪酬福利相对稳定的国有企业则高居榜首,规模超过上榜企业的六成。
大学生的选择并不意外。中国公务员的实际收入稳定且丰厚早已是“公开的秘密”。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城镇平均工资中,33869元的机关年均工资既高于事业单位的29758元,也高于企业的28359元。
实际上,由于目前公务员薪酬采取“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的模式,这些收入仅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普通人对国企的倾慕,也多来自于对垄断行业与普通行业收入差距的耳濡目染。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电力、电信、石油、金融、保险、水电气供应、烟草等国有行业的职工人数不足全国职工总数的8%,但工资和工资外收入总额却相当于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
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内地财政几乎破产和公职人员微薄工资的普遍拖欠,曾让“下海经商”和“孔雀东南飞”——去沿海谋生,成为他们的潮流。
但是,随着中央财政对内地越来越多的转移支付,随着地方政府增加到2010年2万亿的“土地财政”,公职人员已找回昔日荣光。
蚁族:出身与命运
对于就业的前景最为迷惘的,要属“蚁族”了。
2010年,教育部公布的毕业生就业率为72.2%,比2009年的68%上升了4个多百分点。不过这个就业率遭到很大非议。抛开这些非议不论,剩下超过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与更多工作不理想大学生,只有“蚁族”的命运等待他们。
曾推出《蚁族》调查的北京外贸大学教授廉思和他的团队,2010年在更大规模调查后再推《蚁族Ⅱ-谁的时代》。
廉思发现,贫困正在“代际传递”。七成以上的蚁族家庭年收入(包括父母在内的家庭)在5万元以下,近九成蚁族认为自己家庭处于“中等以下水平”,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客观比较和主观评估均表明,蚁族是名副其实的“平民和贫民后代”,而他们自己的收入,月均仅为1903.9元,但支出就要1867元,勉强维生。
情况还在发展,“名门”出身对改变大学生命运作用也不大了。
廉思在新调查中发现,将近三成的蚁族毕业于重点大学,蚁族群体的学历层次在逐步提升,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比例,从2009年的 1.6%增加到 2010年的7.2%,本科教育也从31.9%上升到49.8%。
对于“蚁族”的形成有不同的解读,其中也有大学生们不愿从事辛苦工作等自身原因。但不管成因如何,一个不可忽略的现实是,蚁族们越来越成为“愤青”。廉思的调查显示,蚁族对“富二代”、“官二代”持“愤怒”态度的占58.3%,持“悲哀”态度的占49.4%;对“杭州飙车案”,九成以上的蚁族认为应重惩“富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