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更名襄阳背后猜想 折射政府对改革的态度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12:59  《小康》杂志

  更名襄阳背后的猜想

  襄樊一名在尴尬和争议中存活了整整一个甲子。60年后,襄樊最终“让位”于襄阳,将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名字归还给这座城市,写就一份不容更改的底稿,投映在历史的天空

  文|谭畅

  2010年12月4日,一个初冬的凌晨,年过古稀的杨斌庆辗转难眠,索性穿衣起床,挥毫泼墨,“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的名句瞬间写就。

  令这位前襄樊市委书记夜不能寐的,是一天前《楚天都市报》头版上的一则“豆腐块”大小的新闻——近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湖北省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原襄樊市襄阳区更名为襄阳市襄州区。

  乍一看并不起眼的41个字,在杨斌庆心中却掀起了巨大的波澜,鲜于上网的他并不知道,襄樊更名襄阳的消息自2010年12月2日中午见诸网络后,便如细胞裂变一般呈几何级传播开来,有人追溯改名的历史,有人推敲政府的动机,有人担心更名带来的巨大成本……

  不搞庆典活动、不举行挂牌仪式,襄阳市委、市政府的新匾牌在2010年12月8日晚间悄然更换,动作一如当地现任政府官员接受媒体采访时那般低调。然而,近600万人一夜之间“被”成为襄阳居民,令这座湖北第二大城市卷入舆论漩涡,60年后,襄樊最终“让位”于襄阳,将使用了两千多年的名字归还给这座城市,写就一份不容更改的底稿,投映在历史的天空。

  襄阳的分量

  始建于西汉初年、至今已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位居中华腹地,扼守汉水中游,是一代名相诸葛亮、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等各式历史人物挥洒人生豪情的地方。《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武侠名家金庸的作品《神雕侠侣》中也有令人难忘的大战襄阳的情节。从西汉置县到新中国建国初期,地名“襄阳”一直沿用,直到1950年5月,隔汉水相望的襄阳、樊城两镇合并为襄樊市,隶属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从那时算起,“襄樊”一名在尴尬和争议中存活了整整一个甲子。

  与2000多年相比,一个甲子,不过历史的一瞬而已。在不少人看来,“一个襄阳,承载着多少厚重历史文化的印记”,这样的分量,足以让他们为“终于找回来的这个名字”欢欣鼓舞。

  襄樊改名获批,杨斌庆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才有了冬日凌晨的“自我陶醉”。这位在襄樊生活了32年的老人,在任襄樊市委书记期间对打造襄樊历史文化名城倾注了很多心血:1993年,投资5亿多修复襄阳古城,并召集20万人对襄阳的护城河进行清淤,同年还举办了首届诸葛亮文化节,“目的就是进一步弘扬襄阳古文化”。而襄樊更名为襄阳,无疑缘于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对襄樊改名一事十分支持。他认为,这是对历史负责任,同时也折射出政府对改革的一种态度。对于人们所担心的“改名成本”问题,彭真怀说:“只能说当初对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称变更不够慎重,我们现在不过是还清历史的欠债。”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也对襄樊更名表示赞同:“过去襄樊人去韩国、日本旅游,自我介绍时都会说自己来自襄阳,因为他们对三国文化是很了解的。襄樊改为襄阳既是回归历史,又是尊重历史。尽量用古城的名字,至少在历史学家那里是受欢迎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孙立群对襄樊改名的认同,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叶青的判断,精研中国古代史的孙立群告诉《小康》记者,襄阳作为文化古都,是一个在历史上很有地位的城市,自己在讲课的时候,也会多次提到“襄阳”。襄樊改名为襄阳既贴近了历史,又恢复了传统文化上人们对襄阳的认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有很大好处。

  襄樊让位背后

  与政界、学界对襄樊改名一事多持认同态度相比,民间的困惑居多。绝大多数人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得知城市更名的消息,“连个走过场的听证会都没有,这是我们世代生活的城市啊!”从襄樊到襄阳,只一字之差,网络上爆发的民意大讨论,却席卷了历史、文化、商业、成本、领导喜好等各个领域。更多的追问落在了公民权利上。

  襄阳市民马善记在得知襄樊改名襄阳之后,在家庭内部举行了一次投票,结果是一家三口全都反对,理由也很简单,“不习惯”。他说,襄樊这个地名毕竟有60年的历史了,有些记忆是无法抹去的,走在街上,看着那些印着“襄樊”字样的牌匾、灯箱陆陆续续地换成了“襄阳”,他的心里总会有一丝异样,最让他困惑的,是“没有人问问我们怎么想”。

  网络知名博主司马平邦也向《小康》记者道出同样的质疑:“保护历史文化无可厚非,但既然说是尊重古文化,就一定要想想文化是属于谁的?文化应该是公有的,政府要为襄樊改名是不是应该开一个听证会?连文化的主体都不尊重,那还谈什么尊重文化!”

  《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中关于地名更改的条文称:省、自治区、直辖市更名,须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而地县两级地名更名,由国务院批准,县级以下更名,权在省级政府。显然,条文并未要求必须征求公众意见。但彭真怀认为,像改名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政府应该征求民意,我们每一个城市的居民,无论是农村的还是城市的,都是这个城市的主人,对于自己的名字要被改了,首先第一时间就要有知情权。

  在没有征求民意的情况下,为何襄樊迅速且低调地让位襄阳?《小康》记者联系了多位襄樊市委、市政府官员,得到的回复口径多为:我们市里定的规矩是,低调、简洁、节约更名,党政干部一律不得接收媒体采访。一位襄阳市领导班子成员仅透露说,起初认为在自己任上“襄樊改名没希望”,但出乎意料没过多久就获得批复,这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惊喜。

  湖北省政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向《小康》记者介绍,原襄樊市在2006年开始筹备申请改名工作,当时没有在社会上公开,因为“讨论的声音多了有可能影响上面的评议”。

  实际上,在杨斌庆主政襄樊期间,就有让襄樊改回襄阳这个名称的意愿,但遗憾的是没有被立项,“这毕竟是一个长期的工程,需要一届一届政府的努力。”他坦言,一直以为襄樊更名会是一次漫长的火炬传递,没想到仅仅完成了一个短跑接力的过程。

  襄樊改名或许另有其因。《小康》记者采访调查发现,鲜为人知的韩国方面的举动,或许成为这座城市改名“速成”的原因之一。

  “襄樊吧”吧主“襄江来潮”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80后”襄樊人,当记者询问襄樊改名可能的原因时,他回答说,“你搜索一下韩国的襄阳郡吧。”

  湖北襄阳市与韩国襄阳郡到底有何关系?中南民族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杨万娟介绍说,在韩国,除了江陵外,还有丹阳、襄阳、汉阳(今汉城)、汉江等地名与中国古时的楚国相同,而韩国的襄阳郡也和中国的襄阳市(原襄樊市)一样,不仅有汉水、岘山、鹿门山等地名,甚至同样存在习家池、堕泪碑等名胜。此外,这两个城市还在1998年就结成了友好城市。

  记者注意到,2010年9月16日的《楚天都市报》发表了一篇名为《韩国岘山申遗襄樊如何作为》的文章,称韩国襄阳郡文化代表团来襄樊时透露,欲将当地岘山文化祭申报为世界无形文化遗产。而此前3天,襄阳区(现襄州区)政协委员、文史专家王力明刚刚向市政协呈交一份建议,呼吁保护襄樊岘山文化。

  民间舆论认为,中国人若再不保护传统文化,就什么也没有了。于是,襄樊市政府的“城市更名申请”,有意无意地恰逢这一时机,以保护本国历史文化之名,襄樊市正名为襄阳市犹如水到渠成。

  由于长期致力于韩国文化和中国楚文化关系的研究,杨万娟跟襄阳市政府的接触较多,她最近一次去襄阳是在半年前,听到几位官员在聊襄樊改名,她当时还觉得很不靠谱,“没想到竟然获批了”。对于民间的猜测,杨万娟并不否认当地政府有此种意向。她认为,襄阳的分量的确比襄樊大得多,从传承古文化方面考虑,这样的改名应该支持。

  谁的城市适宜改名

  “建议北京更名燕京,南京更名金陵,西安更名长安,杭州更名临安,开封更名东京,沈阳更名奉天⋯⋯

  在互联网上,一条调侃城市改名的微博被网民不厌其烦地转发着。显然,所列举的都是古今地名有过变化的传统文化名城。这是“襄樊改名”事件的衍生品。

  孙立群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古文化城市都适合改名,改名是需要成本的,像国内一些定性的大城市就不宜轻易改名。“城市改名要全面衡量,要考虑到更长远的目标。”孙立群最不能理解的,是徽州改名为黄山,“徽州是文化特别浓郁的一个地方,黄山只是旅游的一个景点,徽州的文化积淀是很厚的,从徽商到徽州文化都是独具特色的,这个改名值得我们反思。”

  而1994年湖南大庸市改名为张家界市,被认为是更名成功的典范,张家界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建军告诉《小康》记者,旅游业是张家界的支柱产业,对一个旅游城市来说,有一个响亮的名称非常重要,当时张家界更名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成。王建军也承认,与襄樊改名襄阳相比,大庸改名张家界因为更名时间较早、辖区人口较少,改名的成本和争议要少一些。

  与张家界的情景类似,四川灌县改为都江堰市、四川南坪县更名九寨沟县、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遭致争议普遍较少,而大多数城市更名则饱受诟病。2001年2月,与襄樊更名襄阳相似,江苏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原县级市淮安改为楚州区,原淮阴县改为淮阴区;出现历史的反复也并非孤例,1994年湖北荆州地区、沙市和江陵县被撤销,设立荆沙市,两年之后,沿用千年的荆州之名又得以恢复。

  由于同处湖北的缘故,近来一些评论会把“襄樊改名襄阳”和“荆沙改名荆州”做对比,认为“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样在折腾”。叶青对此则持不同观点,认为荆州属于知错就改,襄樊60年前简单的合并是不对的,但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现在改也为时不晚。

  有2800多年历史的襄阳是各式历史人物挥洒人生豪情的地方。《三国演义》120回故事中有30多回发生在襄阳,武侠名家金庸的作品《神雕侠侣》中也有令人难忘的大战襄阳的情节。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