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壹基金成功转型公募 折射中国民间慈善的困境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0日23:43  央视《新闻1+1》

  李连杰壹基金已经在深圳市民政局成功注册为公募基金会,其注册名称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成功注册,意味着壹基金从此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可以公开募款。而且壹基金也将成为中国由公募基金会下面的基金成功变身公募基金的首例。央视《新闻1+1》节目2011年1月10日完成台本《壹基金,独立办“公”》,以下为节目实录:

  李连杰:有愿就有力,壹基金邀请你一起来照顾我们的家。

  记者:你觉得有可能你就中断了吗?

  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有这个可能。

  3个月前李连杰为壹基金悲观预言。

  王振耀:与其说意料之中,不如说是喜出望外。

  3个月后,公众对壹基金欣喜欢呼。

  李连杰:一是个乞丐,是一个全球最大的乞丐。就算我这么鞠躬了四五年,还是很困难,很多梦想还是没有实现。

  3岁的壹基金荣耀背后甘苦自知,如今他不再是没有身份的孩子,也不再是行驶在黄灯区的车子。《新闻1+1》今日关注李连杰独立办“公”!

  主持人(董倩):李连杰把自己称作是一个擅闯黄灯的人,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说当黄灯亮的时候,我选择前行,虽然不违法,但是也不合法。几年了,李连杰的壹基金就在这样的一种尴尬的情况下生存着,而黄灯亮后,如今绿灯亮起来了,李连杰的壹基金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上路行驶了。

  2010年9月12日资料

  记者:会有这么严重吗?

  李连杰(著名影星 壹基金创始人):有,我们都不能理解的严重。

  记者:你觉得有可能你就中断了吗?

  李连杰:壹基金计划有这个可能。

  三个月前,2010年的9月,李连杰面对媒体,自称三年来第一次抱怨,而且语出惊人,他苦心经营的壹基金也可能中断。无奈的李连杰震动了整个社会。人们担忧,这真的会成为事实。三个月后,似乎有些峰回路转,壹基金,最新的消息是,终于拿到独立合法身份,正式转型公募基金。

  领跑公募竞争,不需再挂靠其他机构,壹基金成功转型公募。

  就在今天,众多的媒体都在锁定这条新闻。

  李文海(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处处长):明天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有我们深圳市的市领导,还有深圳壹基金的理事成员,还有监事成员。

  根据民政部下属的《公益时报》透露,李连杰壹基金已经在深圳市民政局成功注册为公募基金会,其注册名称为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的成功注册,意味着壹基金从此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可以公开募款。而且壹基金也将成为中国由公募基金会下面的基金成功变身公募基金的首例。

  徐永光(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我上个月听深圳的民政局局长刘润华说过,原来是深圳民政局主动邀请壹基金落地深圳的。意味着它达到了成为供给基金会这样的一个目标实现了。这一步做到了,应该非常值得庆贺。

  王振耀(北京师范大学公益研究院院长):我因为是研究院的关系,我可能知道的早一点,注册成我大体就知道了,预计说意料之中,不如说喜出望外。

  (2010年9月12日资料《面对面》李连杰:激情与理性)

  李连杰:每个人每个月一块钱,大家是一家。

  同期:支持李连杰。

  一个人一块钱,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李连杰的慈善理念,备受认同,可是这样的模式意味着他要走公募基金的路子,向社会公开募款,但是我国没有民办公募慈善基金会的先例,所以个人的基金会都挂靠在官方的基金会名下。李连杰的壹基金计划就是与中国红十字会合作,在中国红十字总会架构下独立运作的慈善计划和专案。他虽然能向公众募款,但并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壹基金,在李连杰看来是一个已经三岁,但没有身份的孩子。

  李连杰:我不能找一个没身份证的人,给他一个号码和他合作吧。所以谈到有一些都在开玩笑说,壹基金是一个已经生了的孩子。

  如今,壹基金这个三岁的孩子终于上了户口,地点是深圳。去年7月,民政部与深圳市共同签署了关于民政事业综合改革合作协议,其中授权深圳开展基金会跨省区行业协会,省会登记管理试点探索,为深圳社会组织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空间。这使得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壹基金看到了希望,从步履维艰,走向柳暗花明。

  徐永光:因为它深圳毕竟是经济改革的前沿,所以选择深圳作为一个改革的实验区,给深圳一个特殊的权力,这一级全国唯独只有深圳获得了,不是一个省级民政局可以做这个基金会。

  今天壹基金,包括深圳民间组织管理局依旧守口如瓶,但对于明天,似乎所有人都充满了期待,这其中就包括了壹基金执行主席周惟彦他在博客中表示,卖个关子,谜底明天揭晓。而她也已经登上了赴深圳的航班,见证历史性的时刻。

  主持人:壹基金不再挂靠谁,有了自己独立的身份,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转型?

  白岩松(评论员):我们现在来,其实《新闻1+1》这个栏目做已经发生的新闻,但是要严谨地来说,这条新闻明天才发生,因为明天他才召开新闻发布会,你仔细想想他选择在明天的含义。他不一定这么说,2011年1月11号,这里有5个1,我觉得这里的5个1,我们不妨把它,怎么说呢?玩笑一下,不放用5个1来说一下,你看它是一个由民间主办的一个公募基金会,这是过去没有的,这算是1了。转成了一个公募的基金会,这又是一个。由明星办的这应该就是过去的一个影响力,像李连杰这样办的也很少。在媒体如此广泛关注之下,这样的运作,过去也很少。另外,都把民政部原来的司长都给挖过来了,这样的一个基金会成立,终于明天瓜熟蒂落,可以说这几个1撮在了一起,我觉得非常有味道。

  但是我最看中的是什么呢?也就是突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几乎同来没有过,他明天这件事的意见,可能比壹基金将来作为一个公募基金会,办了很多的慈善事业,对中国慈善事业本身的意义都更大,也就是明天更大。

  主持人:为什么?

  白岩松:因为有突破。因此我要非常有节制地热烈鼓掌,这句话一会儿我慢慢解读它。

  过去大家都知道,公募基金会和民间是不可能组接在一起的。因为公募意味着什么呢?可以想全社会筹集善款了,虽然它明天再深圳落地,按理说是一个地方性的公募基金会,只能在这个区域内,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好像区别,不能向全国,不对,它可以利用深圳卫视,可以在深圳还有很多的企业,因此看似有区别,其实区别很小。

  主持人:刚才岩松一直在使用“突破”这个词,“突破”这个词它是怎么发生的,如果不是李连杰,如果不是李连杰创造的这个壹基金,那么这个“突破”还会不会发生?接下来我们不妨听两位业内专家的观点。

  王振耀:我觉得两方面,大家看到李连杰先生的光环的时候,一定要看到李连杰先生这种探索、努力,然后合作,这种开放,我觉得要看到这样一种努力。从政府机关里面出来以后,我感到固然政府有很多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是不能说我们民间,我们做慈善事业工作的同志就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了,我觉得改进的地方也不少。

  徐永光:当然是(与)李连杰的能量有很大的关系了,但是目前就是说,没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他们不是第一家,上还有一家叫公益事业发展基金会,纯粹是民间的,这是个公募击键会,在民政部也有一家,没有政府背景的公募基金会,叫中华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我上个月在深圳,听深圳的民政局局长刘润华,他说过,他找了王石,欢迎王石到深圳来做事,当时我还不太清楚,原来是深圳民政局主动邀请壹基金落地深圳的。

  主持人:这个李连杰的壹基金突破了一条新路,他淌出的这条路,后面的人可不可以继续往前走?

  白岩松:我觉得先得给观众做一个更科普一点的解释,到底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弄得咱们在这儿说得这么悬,还要有节制地热烈鼓掌。

  其实在中国做一个基金并不容易,它必须要挂靠政府的部门,你要想做这个基金,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就要挂靠到红十字会里头去做。它相当于儿媳妇跟婆婆在一起过,虽然婆婆并不是不好,也不错,但是儿媳妇锅碗瓢盆,买化妆品都得婆婆那个账去走。即使婆婆再好,外面的人想给儿媳妇这儿说捐钱干好事,也会产生怀疑。这钱能用好吗?婆婆会跟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一次它等于独立成婆婆了,这很不容易,可以说有自己的账号了,可以自己去募集善款了,独门独户了。为什么我们的题目叫《独立办“公”》呢?但是别忘了,就是彻底独立了,婆婆不是最大的,背后还有姥爷呢。可能这个只是为了比喻,不是影射什么,这回壹基金要挂靠在深圳,是深圳政府。

  刚才徐永光也说了,也有其他的民间基金,但是请注意,全是在省级和直辖市的里头。在非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里头,办这么一个民办的壹基金,明天还是第一次。

  主持人:那它能不能复制呢?还是仅仅就是李连杰?

  白岩松:是,我为什么说是有节制的热烈鼓掌呢?有节制就体现在这儿,非常祝贺李连杰,祝贺王振耀,祝贺整个壹基金三年多,将近四年多的运作。但是这一次完成突破之后,如果仅仅是因为李连杰的明星光环,由于媒体高度关注,由于王振耀从原来体制之内到了壹基金,更了解黄灯该如何走,以及壹基金很多优秀的公益人才,它不可复制。就是个特例了,就在深圳这儿出现了,我想包括李连杰和王振耀他们自己都不可能很开心,因为孤家寡人的滋味是很难受的。

  在这件事上,我们不能光夸壹基金,也不能光说王振耀以及研究院在起多大的作用,我们也要夸深圳市政府,能把它邀请来,但是背后的推手,我给大家提醒一点,2009年7月份的时候,民政部跟深圳市签订了一个协议,允许深圳市在民政综合前行方面进行探索,正是这样给了深圳特区一个特别的黄灯区域,在民政领域,才有了这次合作。所以我觉得,李连杰占40%,深圳占30%,剩下还有30%是我们民政事业在深圳这儿开始改革了,粗生了这样一个产品。

  主持人:李连杰的壹基金历经了千难万苦终于得到了一个正式的身份,但是他这个正式身份的获得期间的艰辛,恰恰是折射出了民间做慈善的困境。

  2010年9月12日资料

  李连杰:我从2007年突然之间,五六个月之后,全部两边都白了,白天也想,晚上也想,怎么也想,吃饭也想,要想很多的方法,去走这条路。

  从2007年开始筹划壹基金计划的李连杰,到底经历了什么,几个月就急白了头。

  2007年壹基金成立之初《满城尽带黄金甲》首映式

  首映式主持人:欢迎功夫皇帝李连杰。

  李连杰:我求《黄金甲》能够在您的票房里头捐一点点钱帮助未来中国的老百姓和那些弱智的需要帮助的。

  首映式主持人:这样子,李连杰大哥。

  李连杰:其实我还有三件事要求,现在不好意思,请再给我最后一分钟。

  2010年9月12日资料

  李连杰:对,最后他们都把那段说成是搅局,其实我也觉得很抱歉,当时那种击破,来去讲。

  放下面子的李连杰募得善款,但有一个问题却不是面子能够解决的,那就是壹基金的身份问题。早在创立之初,李连杰设计的是,每人每个月至少捐一元,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的理念,但是国内的个人基金会都必须找一个官办公募基金会挂靠。于是以公募理念出发的壹基金只能转而以公益专项基金的身份存在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之下,对于募来的善款壹基金有独立的使用权,但是需要先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申请,项目计划通过评估后,才可以使用基金会中的善款。

  徐永光:他自己也没有独立的(公募)的账号,没有印章,而且资金在支出的时候,要经过很多繁琐的审批程序,很麻烦。

  除了身份的问题,还有理念上的冲突,按照章程,作为母体的中国十字会,专事人道主义救助,资金用途主要集中在救灾和紧急事件,作为子计划的壹基金,基金用途也不能超过这个范围。而壹基金人人慈善的公益理念和母体较为狭窄的资金使用范围实有冲突。

  2010年9月12日资料

  记者:让你最煎熬的事情究竟是什么?

  李连杰:最煎熬的基本上就是个人、集体、政府、领导人,体制内、体制外,每个人都觉得这是好事,但是还是没办法解决一些问题,这个是比较费心的事情。所以头发会白的事情。

  为了更高效地实施公益项目,2008年10月李连杰转到上海曲线救国,成立的上海李连杰壹基金公益基金会,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计划的执行机构。虽然有了独立法人的新身份,但这样的方式,显然离李连杰最初的梦想仍有很大的距离。

  金锦萍(北大法学院非盈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单从法律意义上讲的话,非公募基金会是不能够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去募集善款的,包括比如说发广告、发短信,然后在出租上(宣传募集)等等。

  在壹基金走过艰难的三年后,李连杰一番倒苦水的话,引来了媒体的广泛关注。而这似乎并非他所想要的。

  2010年9月22日资料

  李连杰:我觉得也很抱歉,中国红十字会因为我说了一些话带来了很多的被动,因为我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来讲,我应该是感恩的,我真的非常的感恩红十字会历届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一直在指导着、扶持着壹基金计划,没有他们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壹基金。

  几个月前,李连杰还在用黄灯形容自己的处境,他的选择是继续前行,因为前面有可能是红灯,但也有可能是绿灯,如今绿灯真的亮了起来。

  王振耀:后来看,李先生就不断地实现突破,一点一点地努力做,用他演员的话说形象,都听说过,那就是现在哪是他的光环,不是装孙子,是当孙子,真的到处求人。他过去做体制不太顺,是有这个问题,转化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体制方面。我觉得现在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这是一个很大的好事。

  主持人:壹基金的转型是不是会给以后带来这么一种示范效应,就是变成公募基金的这扇大门就算揭开了?

  白岩松:闷热是希望这样,但是为什么也要有节制,但是坚决要热烈地鼓掌,就怕它成为一个特例,然后像一个标本一样摆放在这儿,将来所有的跟进者依然跟不进来了,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没有。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为什么这又有积极的层面,我们一直在用黄灯形容,其实绿灯是改革的结果,黄灯区如果能更多地拓宽的话,才能有更多的改革的空间,我觉得这一次恰巧去年是深圳特区30年,之后深圳市一直在思考,我们将来特在哪儿?所以作为志愿者最多的一个城市,公益事业的需求非常旺盛,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它跟壹基金一拍即合。

  而反过来看壹基金,我觉得它给社会的一个启示是什么?一个是真想把这个事做好,另外最重要的是人才。恕我直言,甚至可能得罪人,在国内的很多的基金会里头,壹基金所团结来的这批做公益的人是我看好的几乎素质最高的。它不仅能把体制内的王振耀调过来,他干事的人也相当年轻,还能把明天有可能出席的像王石、马云等等的人,聚集到壹基金之下。因此中国的慈善事业的发展,还真不能说一夜之间立即就发展起来,我们现在没有那么多的人才,将来如果这个口子开了,慢慢地去发展,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我觉得将来不管是民间的,还是公募基金,都会在人才脱胎换骨之后有更好的发展。这是我特别期待明天壹基金能给中国慈善事业所带来的巨大的启示和推动力。

  主持人:壹基金它会不会也成为一只“鲇鱼”?

  白岩松:会,我希望它是三个方向的。第一个方向刚才已经说了,将来也能帮助更多的基金会,民间的也能成为公募的基金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不是多多益善,在美国这种公募基金,能向所有人募集款项的基金占它全部基金的1%,这是徐永光先生特别介绍的一个数字。也就是说,大部分还是花自己的钱做慈善事业的。这一点现在很多的年轻人都可以做,你只要抛200万就可以成立。这是它第一个“鲇鱼效应”。

  第二个“鲇鱼效应”,我希望对它自身,也就是说壹基金过去有好的,有不好的,都可以推到红十字会,大家对它的不满意,也会转嫁到红十字会去,所以红十字会又做了很多事,又会有一些委屈。但是接下来对不起,壹基金所有干的好或者不好,都在你自己的身上,你要更透明,更独立,就像一个上市公司一样,迎接全社会的监督。

  最后一个,我期待的“鲇鱼效应”是,它一转型,能对我们现在的略有一些老态的公募基金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实我们很多的公募基金做的事情很多很多,但是由于种种因素,体制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人才储备不够,机制不灵活,办起事来费劲,希望它们能够有所突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央视新闻1+1

更多关于 壹基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