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雷洁琼:用106年见证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1日11:17  新快报

  她曾发起并创建中国民主促进会;南京发生“下关惨案”,她是上海请愿团中最年轻的代表;

  参加开国大典;历任北京市副市长、民进中央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参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1997年赴港见证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瞬间;

  她还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9月10日“教师节”的推手之一……

  1945年12月,她创建了中国民主促进会;1946年6月,她作为请愿团最年轻的代表,经历“下关惨案”;1949年1月,她在西柏坡与毛泽东进行历史性的会见;1949年6月,她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并参与起草《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10月1日,她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从1985年到1993年,她参与起草香港特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区基本法。

  她是雷洁琼。她用106年的时间,见证了一个时代的从无到有,从孱弱到壮大。

  玉洁冰清心犹笑 瑶琼万千女中杰

  14岁走上街头

  斥北洋政府卖国罪行

  92年前的5月,一位14岁的女学生奔走在南国广州的街头,登台演讲,振臂呐喊,痛陈北洋政府卖国罪行,怒斥帝国主义强盗行径。这位女学生,就是雷洁琼。

  雷洁琼祖籍广东台山,1905年9月出生于广州。祖父雷嵩学早年因家境贫寒以契约工身份去美国打工,辛劳多年后转为经商。父亲雷子昌留在国内读书并考取了前清举人,因受到维新改良主义的影响,思想开明。1913年,雷洁琼七岁时考入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小学部。家风校风的熏陶,使她从小就大量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和外国翻译著作,沐浴在新文化的氛围中。1924年,她漂洋过海赴美国留学,获取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参加抗日爱国运动

  “出于朴实的爱国义愤”

  1935年,北平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联合组织“华北各界抗日救国会”,雷洁琼勇敢地汇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爱国主义运动中。她积极募捐,为前方将士做棉衣、手套,送往东北、古北口、上海等抗日前线。

  在“一二·九”爱国学生运动中,雷洁琼和学生一起并肩游行。当时她是燕京大学唯一参加游行的女教师。

  与共产党人交往

  “我对抗战必胜有信心!”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中国进入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正在广州度暑假的雷洁琼决定离开燕京大学的教学岗位。1938年5月,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熊式辉在南昌开办江西省地方政治讲习院,雷洁琼被聘为训导教师兼妇女干部训练班主任。

  1938年5月,她在赴庐山参加妇女谈话会时,听到了邓颖超所作的报告,给雷洁琼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了她毕生的榜样。

  请愿血染衣裳“为争取和平奋斗到底!”

  1946年的6月23日,由中国民主促进会组织上海各界人民和平请愿团,前往南京请愿,反对内战,主张和平。41岁的雷洁琼是最年轻的一位代表。当代表团到达南京下关车站时,一群自称“难民”的暴徒残暴殴打请愿团代表,雷洁琼等人当场被打成重伤,鲜血浸透了她的衣裳。

  1949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雷洁琼出席了并参与起草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1949年10月1日,她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亲耳聆听了毛泽东向全世界宣告——“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以民主党派身份参政

  “为国家人民奉献赤诚的心”

  雷洁琼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先后参与了《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育法》等国家大法的制定,并奔波于大江南北检查执法情况。

  1985年,雷洁琼出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和澳门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作为国家领导人和著名法学家,她为两个基本法的起草工作殚精竭虑。她还参加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评选委员会的工作。1997年7月1日,雷洁琼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以91岁高龄飞抵香港出席政权交接仪式,亲历这一民族盛事。

  从教高校70年

  “我一直也没离开过讲台”

  雷洁琼一生都没有脱离高校讲台。她说:“说到底我只是一名老教师,在所有称呼中,我最喜欢教授这个头衔。”

  雷洁琼是研究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法学、中国人口、妇女、婚姻、家庭、社会保障、老龄问题等。

  祖籍台山生于广州

  雷洁琼祖籍广东台山,1905年9月出生于广州,七岁时考入广东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小学部,1924年,她漂洋过海赴美国留学,获取美国南加州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

  关注教育

  “教师是国家的宝贝”

  “改革开放之后,似乎什么东西都可以引进,但唯有人的素质不能引进。要想提高人的素质,唯有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雷洁琼2003年7月接受《光明日报》采访,谈及中国教育问题时如是说。

  雷洁琼告诉记者,“1993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我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

  要想提高人的素质,唯有依靠教育事业的发展,依靠教师的培养。所以我总是对他们讲,教师是国家的宝贝,一定要想办法让教师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振兴中华,教育为本。”

  婚姻甜蜜

  与犯罪学泰斗结秦晋

  雷洁琼长期活跃在中国政坛和学术界,但是人们对她的家庭却知之甚少。其实,她的丈夫严景耀不仅是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法学家,而且也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

  严景耀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1934年,他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犯罪学博士学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犯罪学博士。

  1941年,上海文化界的爱国进步人士成立了一个叫“星期二聚餐会”的组织,赵朴初、雷洁琼以及在东吴大学任教的许广平、严景耀都是这一组织的核心人物。每周二的晚上,他们各自带点钱来到上海基督青年会的九楼聚餐,请一人主讲当前的时事和形势,然后大家漫谈,实际上这已成为中共领导的一个外围进步政治组织。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使严景耀和雷洁琼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聚餐会快结束的时候,雷洁琼宣布:“我和景耀7月5日结婚,到时候请大家的客。”

  7月5日这天,郑振铎、许广平、赵朴初等好友陆续赶来贺喜。婚礼上,赵朴初即席赋诗以示祝贺:“参差两两好安排,嘉礼从今美例开。越粤人才夸璧合,前称周许后严雷。”话音刚落,大家就会意而笑,这首诗可谓妙手天成,严景耀和鲁迅都是浙江人,而雷洁琼和许广平都是广东同乡,两对夫妇皆属珠联璧合。

  1976年1月12日,因突发脑溢血而溘然长逝,享年71岁。

  长寿之道

  不喜油腻 偏爱蔬菜

  雷老的饮食很清淡,平日只是根据医生的建议补点维生素,基本不服药,更不吃补品。

  早餐喜欢喝小米和玉米面粥,午餐只吃一碗面条或米粉,晚餐则吃米饭、炒菜。她不喜欢油腻的食物,偏爱新鲜蔬菜。一日三餐,定时定量。即使逢年过节也不多进食,且从不饮酒。

  她见证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和世界的变迁,她一生都在为中国的民主和发展而奋斗。向她致敬,愿她安息!

  ——网友“天生我财必有用”

  雷洁琼先生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她的一言一行都考虑到对党和国家的影响,事事处处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她的思想品德崇高,胸怀坦荡,身心一尘不染,不容半点虚伪造作。

  ——网友“xsffxs”

  本版文字据人民网、《光明日报》、《人物》、《石家庄日报》、中新网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