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南怀化冰冻灾区见闻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00:41  法治周末

  湖南怀化冰冻灾区见闻

  中央气象台1月10日10时继续发布冰冻黄色预警:1月10日14时至1月12日14时,贵州大部、云南东北部、湖南西部和南部等地将出现冰冻天气,贵州中西部、湖南西部和南部山区等地的部分地区将有冻雨。那么,目前灾区又是怎样的情况呢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李少波 张家流 周生奇

  “喀嚓嚓”,因不堪冰雪重负,一棵大树被拦腰折断,散落的雪花夹着冰碴飘落在凛冽的寒风里……

  新年伊始,湖南省怀化市出现持续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气温最低达到零下3℃,积冰最厚达13毫米,大部分县(市、区)出现了1至3厘米的积雪。

  面对突如其来的冰雪灾害侵袭,朴实的怀化市民没有折服,在风雪中用实际行动挺立起他们坚实的脊梁。

  据悉,贵州、湖南及重庆等气温低于0℃的状况仍将持续,贵州大部、湖南西部和南部等地的冰冻天气还将维持。路面结冰和积雪会对交通运输造成不利影响,冻雨则可能对电网和通讯线路产生危害。

  冰雪救灾突击分队

  冰雪下,2011年的第一周显得格外新意盎然。和往日不同的是,湖南省怀化市消防特勤中队营区俨然成了一个高标准的“溜冰场”。

  中队指导员杨新良早早地就站在了操场上。

  “请看我手中的铲子底部,有谁能告诉我,冰雪有多厚?”他站在队列前问。

  队列里传出很小的声音,“可能有10多毫米吧”?

  “10毫米意味着什么?10毫米就意味着辖区迎来了最为严重的冰雪天气……”杨新良给队员们打了“预防针”,时刻准备着抗病救灾。

  早餐后,杨新良刚走进办公室,他的手机就收到一条短信:“支队指示,各中队迅速成立突击分队,全力做好抗冰救灾准备。”

  他立即组织中队官兵召开大会,迅速成立了由10人组成的抗冰雪救灾突击分队。

  11时许,杨新良的电话又响了,支队要求他率抗冰雪救灾突击分队赶到城区人员流动量最大的怀化市迎丰东路除冰。

  为迅速铲除斜坡上的冰块,从车上卸下工具后,杨新良为队员进行分工。“两个人负责护送老人和小孩过市场门口的人行道,两个人负责撒盐,其他人跟我一起铲雪。”寒冷的街道上,因为响亮的口号声而有了一丝温暖。

  在归队的途中,他们又接到指挥中心命令称:怀化市杨村环城路附近因路面打滑,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两名群众受困,急需救援……

  队员们又掉转方向,迅速驶往事故地点。

  “幸亏及时救出,不然伤者可能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医护人员说。

  县长火车上站9个小时赶回

  在怀化市,在冰冻的影响下,大量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形成堵塞,人们的远程交通只剩下了火车,造成客流量急剧增加。

  1月2日上午,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县长张霞正在前往湖南省株洲市的火车上。窗外雪花飞舞,这时,张霞的手机响了,打电话的人是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张霞被告知,大量车辆在新晃境内的高速公路上停滞不前,形成堵塞。

  张霞当即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答复是道路结冰,贵州省境内的高速公路也全线封闭。700多台客货车滞留,6000多名司乘人员需要救助。

  此时县委书记在外地学习。张霞没有任何耽搁,她立即电话要求县里其他领导赶赴现场。

  当天下午,新晃县领导带领40多名干部赶赴现场,动员和引导司乘人员和旅客下车步行至320国道及城郊。同时,为滞留人员送去了食物、矿泉水、药品等。

  而在株洲火车站,刚下火车,张霞便直奔售票厅。

  “买最早一班的火车票到怀化。”

  “没有坐票。”售票员说。

  “站票也行。”张霞回答道。

  张霞购买了晚上9时回怀化的火车票。当晚,沪昆高速已无法通行,往怀化方向的旅客均选择火车出行,车厢内乘客很多,张霞一直站到了怀化。

  随后,该县迅速成立了抗冰解困指挥部,要求民政、商务、粮食、物价、公安、交警等部门各司其职,多管齐下确保滞留旅客吃饱穿暖。

  新晃县财政拿出100万元用于旅客安置工作,在旅客滞留的地方都设置了临时安置点,并建立了应急服务中心,提供热水、盒饭、药品、棉被等物资。

  鼓舞市民勇气的登山之举

  新年刚过的一场大雪,使地处湘西的小城溆浦县到处银装素裹,成为了一片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

  正当大家为新年的第一场雪而高兴时,冰冻的苦恼随之而来,道路不通、出行不便,仿佛又将回到3年前那场难忘的冰冻灾害。见此情形,该县的文化志愿者雷文录心中腾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文化志愿者是溆浦小城的一道特殊风景线,他们平时在各行各业工作,到周末时便相邀去福利院、贫困山区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活动。2008年的那场冰冻灾害中,雷文录所在文化志愿者团队发起了“我给亲人捎句话”活动,专门为因冰冻阻隔不能回家的人采集视频祝福问候,然后发布到网站,让亲人之间开展网上对话,感动了无数人,一直为该县市民所津津乐道。

  面对同样的冰冻灾害,雷文录认为战胜冰冻除了完善社会服务,最重要的是帮助大家树立信心,于是他想到了在冰冻期间上山露营,鼓舞市民战胜冰冻的勇气。

  当地有座雷峰山,距离县城15公里,由于海拔较高,只要一下雪山上就会冰冻。1月3日,雷文录邀集了同为文化志愿者的张先生和蒋先生,背着帐篷和干粮开始向雷峰山进发。他们为此行定了一个目标,就是登上山顶,并露宿一晚。而这平常轻而易举的举动,在冰冻灾害肆意的冬日,却困难重重。

  雷文录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出城的问题。由于南方的司机不习惯准备防滑链,道路一结冰,车辆就只能停开。雷文录在路口等待了近1个小时,才拦住了一辆出租车。

  从县城出发,沿着省道S308公路前行。汽车出城不到5公里,由于冰层越来越厚,雷文录不得不选择下车步行。下午2时,雷文录和朋友们到达了该县仲夏乡桐木坨村养殖场,这里是雷峰山脚下,也是此次登山的起点。

  雷文录回忆说,当时雪很大,能见度不足20米,雪粒掺夹在寒风中,吹打在脸上,隐隐地痛。

  相比恶劣的气候条件,雷文录遇到的第二个难题就更为可怕。由于雪雾封山,昔日熟悉的地理环境已经面目全非,一路岔道连连,大家只能依靠指南针,凭着感觉往上爬行。

  “当时浓雾弥漫着整座大山,根本望不到路通向哪里,而道路湿滑,一不小心就会摔倒。”雷文录回忆当时的情形说,大家都已做好了迷路的准备,走到哪里算哪里,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从山脚下到山顶,平时两个小时的路程,在当天却是罕见的漫长。到下午5时,大家才走上了一条简易公路,这是林场运送木材的公路,也是通往山顶的必经之道。

  “看到了这条路就预示找对了登顶的方向。”雷文录说,他们的精神一下子振奋了,拍掉身上的冰雪和泥土,沿着大路前行。晚上6时多,正当夜幕开始笼罩时,雷文录抬头望见了当地电视台的差转台,差转铁塔所在的位置正是最高峰,标志着他们顺利到达了顶峰。

  在铁塔下,大家支起帐篷,简单地吃了携带的干粮,安营扎寨。夜幕降临,由于找不到干柴生火,大家只能早早的躲进睡袋里休息。

  第二天上午,沿着上山的足迹,雷文录他们一路下山。当他们把登山的过程和心得发表在当地的志愿者论坛上,引起了数千网友的点击,迅速成为网站最火的帖子。

  网络“南山月”看了雷文录他们登山的故事后说:“人要学会坚强,这是自然给我们的考验,也是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

  网友“溆水晨晓”评价说,只要大家都能直面困难、战胜困难,再大的冰冻都不可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