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美共舞需要新思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2日16:30  《环球》杂志

  中美共舞需要新思维

  刘建飞

  种种原因促成了2010年中美关系的“逆转”,关心中国、美国和世界命运的人们担心,“冷战”甚至是“热战”将要爆发。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伊始,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于1月中下旬踏上访美行程。

  国际战略专家早就在期待着这次国事访问。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撰文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月对美国进行访问,将是自邓小平30多年前那次历史性访问以来,美国与中国的最重要高层接触。”

  此行对中美关系将意味着什么?它能否使这艘在风浪中摇摆不定的航船驶过急流险滩?

  美国不再视中国为普通“棋子”

  布热津斯基是邓小平1979年那次访美的直接见证人和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参与者,他特别强调那次访问,自然有感情的因素,但是,那次访问确实是历史性的。

  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破冰,但是,直到中美建交之前,双边关系的惟一基础就是共同对付苏联的威胁。那时,中美双方仍然相互视为敌人,只不过同苏联相比,对方是次要的敌人而已。那种情势与三国时期吴蜀联合抗魏非常相似。从一定意义上说,那时的中美合作,策略性更强一些。

  而邓小平访美之后,情况则大不相同。除了坚持在共同对付苏联上的合作外,双方找到了新的合作点,这就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虽然从美国的立场来看,美国试图通过支持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促进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也促使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改变,从而成为美国所希望的那种“自由民主”国家,而中国不可能按美国画的路线图去走,双方在这一点上一直在进行博弈,但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却为中美两国进行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社会、学术、军事等各方面的交往创造了持久的动力。这对中美关系来说更具有战略性。如果没有这种持久的动力和全方位的战略性合作,恐怕中美关系在苏联解体之后也就走向边缘化甚至对抗了。

  邓小平访美之后,中美关系实际上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中美不再是敌人,至少对中国来说,美国不是敌人。因为中国要搞现代化,要对外开放,为此就要向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学习,不仅要向它们学习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还要学习搞市场经济,甚至是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实现上,中国是将美国当成了搞现代化的老师。此后的30年,中国领导人都是沿着邓小平确立的方向努力维护、发展中美关系。

  当然,这30年间中美关系也是波折不断,那基本上都是美国占据主导地位,中国则巧于周旋。之所以如此,主要在于两国实力的严重不对称。美国只是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大棋盘上的一个普通棋子。在美国看来,中国块头大,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法定的有核国家,它固然重要,但是并不比欧盟、俄罗斯、日本重要到哪里去。

  在克林顿政府时期,中国对于美国的主要价值是“新兴大市场”。除此之外,克林顿民主党政府同中国发展关系,奉行接触战略,主要意图就是通过接触来影响中国,以便达到改变中国的目的。2001年“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因为要寻求中国在反恐防扩上的合作,同时中美经济合作已经非常密切,所以对华政策更加积极,要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使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一时期,中国虽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价值有所提升,但是也并未超越欧盟和俄罗斯。

  然而,现在的情况大不相同了。经过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走在崛起道路上的中国,地位更加突出,也更加惹人注目。尽管中美实力差距仍然很大,但是美国已经不再把中国看成一个普通的大国了。

  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具有指标性意义。这表明中国已经在最可以用数字衡量的实力上成为老二了,尽管中国不愿意“被老二”。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军事实力在不远的将来也可以跃居世界第二。更让美国心里不安的是,这个老二是用一种完全不同于美国的发展模式实现崛起的,如果这种模式被世界普遍认可,将导致美国的软实力大大削弱。同时遭遇软硬两种实力的挑战,着实让美国人很着急,奥巴马“绝不当老二”的呐喊正是这种危机感的反映。

  从奥巴马政府将美中关系提升为“最重要的双边关系”,美国战略界提出“两国集团”论等动向,也可以洞见,美国已经将中国作为其全球战略大棋局中最重要的角色和玩家来审视了。与之相应,美中关系也就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关系了,而是惟一超级大国同头号候补超级大国之间的关系,即老大同老二之间的关系。但是,作为老大的美国,如何处理同老二的关系,是把它作为对手还是伙伴,在美国并没有形成共识,即使是奥巴马政府本身,也是前后不统一,口头讲的同实际做的不统一。当然,存在着这些不统一,也与美国方面对中国的战略动向了解不够有很大关系。

  “塑造中国”是否一厢情愿?

  2010年中美关系出现“逆转”,是由许多因素促成的。中期选举的影响、美国军工利益集团的推动,都是重要因素。但是,最为根本的还是战略层面的因素。

  冷战结束后,美国确立了以维护霸权为最高目标的全球战略。为实现这个总目标,美国从两个方面着手努力:一是尽力阻止新的强国崛起;二是提升自己的实力。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后者更为根本,阻止其他大国成长为强国,不能以损害自己的实力为代价。美国不会像当年的英国那样为了遏制德国崛起而大大损耗自己的实力,英国虽然最终打倒了德国,但霸权地位也丢掉了。美国为了提升自己的实力,需要同其他大国合作。美国的战略思维是:在通过合作提升自己实力的同时,将其他大国纳入到自己所主导的国际体系中来,成为美国的伙伴;与此同时,在不损伤自己的前提下,对那些有可能成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大国施以遏制、牵制、平衡、打压。中国就属于“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

  为了维护霸权,美国要从维护安全、扩展经济和推进民主这三个方面同时着手。在这个框架中,中国扮演着双重角色,有些方面是美国的竞争对手,有些方面是合作伙伴。

  正是因为这样,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一直在“接触”与“遏制”之间摇摆,直到1997年两国将双边关系定位为“致力于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美国对华政策才算比较明确下来,即以接触为主,但是并未放弃牵制、遏制。

  小布什上台初期,大有将对华政策由接触为主转为遏制为主之势。但是,“9·11”事件迫使布什政府大幅度调整全球战略并相应改变对华战略。由此,中美关系出现了一个蜜月期。但是,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遏制、牵制、防范因素并未消除,因为美国仍然在继续贯彻原有的霸权战略。实际上,美国是将霸权战略与反恐战略有机地结合了起来。这其中,霸权战略是适用于整个后冷战时期的长期战略,而反恐战略则是适用时间相对较短的阶段性战略。

  2006年出台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将“塑造中国”作为对华战略的目标。报告认为,一个崛起的中国将大大改变美国所处的战略环境,美国应当尽量将崛起的中国塑造成美国的合作伙伴,阻止中国强大后变成美国的敌人;但是,中国是一个处在“战略十字路口”的国家,在美国看来,中国崛起后到底将走向何方,是成为美国的伙伴还是敌人,是很不确定的,所以美国要作好防范的准备;防范的办法就是加大在西太平洋的军力布置,同时加强原有联盟体系。这以后,美国有些智库还提出了“平衡战略”,即美国通过同日本、印度、韩国、印度尼西亚等亚洲国家的合作来平衡中国在亚洲的影响,从而实现美国继续主导亚洲事务的战略目标。

  奥巴马上台后,基本上继承了小布什政府的“塑造中国”战略,而且在金融危机势头正猛之时,更加强调合作。于是才有了“积极合作全面”的美中关系之说。2009年奥巴马访华时,甚至承诺要建立并深化美中战略互信,关注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自然欢迎这种姿态,也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然而,如何处理新形态下的中美关系,即老大和老二的关系,对中美双方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对美国来说,它虽然有过作为老二处理美英关系的经验,也有过作为老大处理美苏关系的经历,但是,美国面对一个它想将之塑造为伙伴的正在崛起的大国,这还是第一次。尤其是,这个大国仍在坚持美国所反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仍在国际舞台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不愿成为“两国集团”的成员。

  从全球战略总目标出发,美国肯定不愿意中国成为它的敌人或对手。如果中美交恶,爆发新的冷战乃至热战,中国的崛起进程有可能被迟滞,但美国肯定是加速衰落,霸权地位会更早丧失。但是,中国是否愿意成为美国的伙伴?美国“塑造中国”是否是一厢情愿?

  美国从2009~2010年的一系列事件中解读出的是,中国不太愿意与美国共舞。于是,美国试图通过“巧实力”外交来迫使中国就范。介入南海争端、到黄海展示武力、在钓鱼岛问题上力挺日本、加强美日韩军事协调、奥巴马访问亚洲四大民主国家、支持印度发展国防力量,等等,这些都是在释放一个强烈的信号:美国拥有足够的“遏制”中国的实力、资源和能力,中国若与美国为敌,肯定不会有好结果。然而,美国的这些行为,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中方的反弹。

  对中国来说,自从被西方用舰炮强拉进国际体系以来,这是第一次受霸权国家如此重视。中国早就提出了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理念,也早就宣誓绝不称霸、绝不争霸。主流的中国精英也非常清楚,中国的崛起道路还很长,前面的困难、挑战、风险肯定很多。中国既没有同美国争霸的意愿,目前也没有争霸的资本。

  但是,如何让美国主流精英也相信这些道理,却是个难题。自2002年以来,中国一些智库、战略家在阐释、宣传和平崛起理念上做了很多工作,也有相当大的成效,但是仍没有打消美国以及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未来的疑虑。面对自己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国担负更大责任的期待,中国尚没有十分清晰的战略调整思路,至少是没有充分表达出来,而一些媒体、个别学者乃至官员的不当言行,则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美国精英,使之对中国的战略动向更加怀疑。

  中美都需调整舞步

  中美对抗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这是非常浅显的道理,也早已在中美战略界达成共识。“国强必霸”“大国政治悲剧”等过时的国际政治信条虽然仍有不少信徒,但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已经很难成为国家决策的依据。

  在日益全球化、多极化、多元化、非极化的国际大舞台上,中美必须共舞,而不是角力、打斗、厮杀。共舞需要合作。要合作,就需要了解对方、理解对方、尊重对方,要照顾对方的利益。如果一方只顾自己舞得开心,全然不顾舞伴是否适应,那肯定不是好舞者,双方的合作不会持久。美国要清楚,中国这个舞伴变化很快,美国不能再固守老旧的舞步;中国也要明白,美国虽然已过壮年,但仍然有占据舞台中央的实力,也有继续当领导的强烈愿望,不喜欢别人挑战它的地位,甚至对这种挑战过于敏感。

  中美两国分属东西半球,中间有太平洋阻隔,但历史和时代将两国推到了一起,使之成为无可选择的伙伴。这恐怕也算是一种“天定命运”。不管愿不愿意,双方必须携手共舞。中美关系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曲折征程,但未来的征程与以往大不相同,走好新征程,需要新境界和新思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