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新年开新局。2011年起,半月谈编辑部将推出“年度最具影响力群体”系列评选活动,首期推出的是“2010•中国最具影响力群体——新生代农民工”。中外各个领域活跃的社会群体,将陆续成为半月谈评选活动新的聚焦点。
在十大新闻人物、十大新闻事件等媒体“例牌菜”盛行的今天,半月谈为什么要将社会群体纳入评选视野?
这是时代的要求。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群体的分化日益明显,群体意识的觉醒、活跃成为中国社会引人注目的事实。这对中国的社会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促使国家的社会政策不断调整,施政对象逐渐细化到各个社会群体。关注这样的变化,关注社会群体,正是时代对新闻媒体提出的迫切要求。
这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众所周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在历史的书写者那里,这样的创造作用往往被个人的光芒所遮蔽。在当代的历史书写者——新闻媒体那里,人民群众的集体形象也很少出现在头条、封面和首页,更多情形下只是充当着“新闻人物”的背景。在公民意识、权利意识高涨的今天,上述做法不仅容易导致历史的真相被遗忘,也容易导致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被忽视。我们看到,社会群体,已经成为人民群众表达利益诉求、体现历史创造者作用的天然代表。让社会群体成为聚光灯下的主角,发出自己的呼声,这就是人民群众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新要求。
这是半月谈报道理念的体现。自1980年创刊以来,始终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是《半月谈》得以成长为“中华第一刊”的唯一秘诀。我们的目光,始终坚定聚焦于人民群众,从未远离;对于人民群众的光荣与梦想,我们始终心怀感激,心存敬畏。正因为如此,我们非常乐于承担这样的使命:评选一年来对中国的改革与发展影响力最为显著的社会群体,让人民群众的形象更突出,让人民群众的声音更响亮!这就是我们评选社会群体的初衷。
在一年来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梳理社会群体的作用,评选“年度最具影响力群体”,是一份艰难而有意义的公益性工作,它需要你我共同的参与。今后,半月谈将采取多种手段广泛吸收社会各界读者意见,共襄评选。让我们在每一年最重要的时刻,把最多的掌声送给人民群众,把最宝贵的版面留给“年度最具影响力群体”!(《半月谈》2011年第1期)
有一个群体,在中国大地上奔走、徘徊,游移不定。
有一个群体,在他们借以生长的农村被视为“异类”,在他们为之奉献的城市则被视为“过客”。
然而他们既非异类也非过客,他们怀抱的梦想与你我无异,无非是安居乐业;他们追梦的所在也不值得惊诧,正是你我同样热爱的这片沸腾的土地。
他们是一个庞大而复杂、人数接近1亿的社会群体,他们出现在中国历史的地平线上的时间并不长久,2010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才首次把他们纳入政策文本。可以说,他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
他们就是新生代农民工。由农民,到农民工,再到新生代农民工,咀嚼这个词的演变过程,恰似看到一个新生命逐渐从传统的束缚中挣扎、摆脱、呱呱坠地。新生命带来了新希望,为中国这片古老的大地带来了一股新鲜的冲击力。
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力刚开始显现,但已经着实引人注目。虽然与官员、企业家等传统强势群体相比,他们还不足以直接、迅速地影响社会,但是他们的影响力是更为深入、强劲而长远的。他们每个人都很年轻,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就像一条条默默流过大地的小溪,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当他们汇集在一起,朝着一个目标奔流,就将显示出巨大的能量。
许多时候,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力是相对“静态”的沉默存在。走进新生代农民工聚集的各类外贸加工厂,长长的流水线上是一排排如机器般忙碌而沉默的年轻人,他们头也不抬地工作着,没有时间聊天、休息甚至上厕所,所换来的只是四五十元一天的微薄报酬。这样的场面很容易让人产生不必要的悲悯之感。但我们要知道,今天的中国之所以强大,中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通行全世界,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在这方面,全世界都看得很清楚。比如,继2009年入选美国《时代》年度人物后,2010年,中国产业工人再次作为一个群体,登上美国著名财经杂志《财智》当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排行榜,被称为“世界经济最强大的力量之一”。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中国产业工人的生力军,当然有资格担当这样的光荣,也有资格接受全社会的感激之情。
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力还将更为凸显。中国经济要真正走向强大,中国制造就必须向中国创造转型,而转型的成败则有赖于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升。如果放到更大的时空去看待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提升问题,我们的想象空间还将进一步打开:一个接近一亿人、还在不断扩张的巨大群体,从农村剥离出来,如果能够迅速提升自身素质,他们对于中国农民、农业和农村的面貌改变,乃至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又具有怎样的意义?就如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告诉我们的那样,这一群“中国少年”其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这样的静态和远景描述还不能全面概括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力。要知道,他们之所以叫“新生代”,就因为他们是不甘沉默、不能“静”下来的一群,他们的心思时时刻刻都在“动”,整个开放的中国都是他们游走的舞台。2010年,他们的影响力发挥,更多地在“动态”表现。
作为“有梦的一代”,他们绝不满足于现状,他们对生活的追求直截了当,首先的表现是“用脚投票”。2010年初,沿海地区的“招工荒”在因金融海啸阔别两年后再次发生,那些拒绝低工资上岗的人们中,大部分都是年轻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之所以有底气挑三拣四,不仅是因为他们拥有比老一代农民工更好的就业能力,更宽广的就业视野,也是因为国家的扶持政策改善了家乡的就业环境,内地和沿海的工资差距进一步缩小。他们的选择,将倒逼企业和政府进一步改善用工环境,2010年沿海各地纷纷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就是一个证明。而长期“用脚投票”选举出的,必然是一个更加符合工人要求,更能促进社会整体福利提升的就业环境。
他们的影响力更为醒目的表现来自维权。作为“不安分”的一群,权利意识已经觉醒的他们不会等着别人来赐予更好的命运,他们要用自己的力量去争取。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发起的数起维权事件震动了整个中国,如富士康员工的跳楼事件和本田等外企工人罢工事件。这些发生在大企业的维权事件,引发了转型期中国如何改善劳资关系和收入分配结构改革的大讨论,最终导向一系列良性的结果:相关企业承诺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福利待遇,全社会开始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工会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相关改革得以进一步提速。我们看到,这些维权活动整体上构成了对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正向与良性的推动,尤其对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硬骨头”改革的推进,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可以说功不可没。
维权活动中,新生代农民工迸发出的集体力量令人敬畏,这就是梦想的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的梦在城市,他们的影响力就蕴藏在这个待实现的梦里:户籍、住房、就业、教育培训、文化需求、政治表达……梦想与现实的每一次碰撞都爆发出强大的能量,所有的能量都在聚集起来,奋力推动着中国的城市化走向成熟。在这股梦想之光的照耀下,现实社会的弊病往往暴露无遗,这就给社会的自我修补与完善提供了可能。新生代农民工不同于其他“较稳定”社会群体的影响力,或许正在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力虽然潜力巨大,但之所以能发挥出来,不仅依赖于自身的素质,更依赖于党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善意回应。我们看到,自2010年初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逐渐重视,许多地方都出台了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生存与发展条件的政策,社会各界更是伸出了援助之手。从法律援助中心主动帮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会进驻外企、政府兴建农民工公寓、优秀农民工可落户城市等2010年的新闻可以看出,新生代农民工面对的那堵坚硬的现实之墙正在软化、后退,一张更为完善的保障之网正在形成。还需要指出的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自身的局限性几乎和他们的潜力一样巨大,甚至也存在被现实淘汰的可能,一切都取决于中国社会如何看待他们,是把他们看做资源还是负担,是把他们的梦想视为理所当然还是看做非分之想,是帮他们前进还是冷眼旁观他们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继续无根地漂泊。值得欣慰的是,中国社会已经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前者,选择了呵护他们的梦想,与他们一起砥砺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新生代农民工未来的正面影响力仍然大有可观。(评选/半月谈编辑部 执笔/王新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