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凝冻灾害再显交管“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12:24  瞭望

  《瞭望》文章:凝冻灾害再显交管“软肋”

  文/王丽  王新明

  新年伊始,我国南方贵州、湖南等地再次遭遇雨雪冰冻灾害,高速公路一度被迫封闭,造成大量人员滞留。与2008年相比,今年相关地区汲取经验教训,提前预警、及时应对,确保快速恢复通行。但极端天气仍将交通运输“重建设、轻管理”的矛盾暴露无遗。

  从两次凝冻灾害的经验来看,极端天气下高速公路首先要“动”起来,不宜轻易采取封闭措施。车辆流动既可减缓路面凝冻程度,也可减少大量人员滞留带来的救援压力。我国高速公路网络正日益完善,但某一个环节的运行情况,有可能影响全局,而目前管辖一段路段的交警大队就可以下达封闭指令。在极端天气下,为确保一段路段安全,却可能带来更大范围的安全隐患,不可不慎重。是否应该封闭,何时采取封闭措施,应建立更科学、完善的管理机制。

  其次,应建立更紧密的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极端天气条件下,高速公路的应对涉及到公安、交通、民政和地方政府等诸多部门和单位,只有建立更为明晰、有序和紧密的联动机制,才能更为快捷有效应对。

  从今年的凝冻灾害来看,交警、路政、民政等部门行动都比较及时,也建立了联动机制。但今年高速公路迅速恢复通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天气出现短暂好转,能否应对持续时间更长、强度更大的凝冻考验,仍需加强部门协调。

  比如,这次凝冻中,地方政府的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上路,可大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沿线统一有序的指挥引导机制,削弱了救援合力。为此,可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专门的综合性应急管理机制和法律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应急管理中心,作为极端天气情况下宏观协调机构。

  再次,应建立现代化高速公路管理信息网络。与铁路、民航等运输方式相比,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发布、共享与沟通机制显得滞后。现代社会对高速公路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但目前省际之间尚不能实现高速公路信息共享。应急信息发布制度缺失,以出行信息服务为基础的交通需求引导机制几近空白,导致凝冻灾害中的情况往往是:高速公路前方已经封路,后方的车辆还在不断向前涌去,造成更严重的拥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如果管理更精细化,有希望将灾害造成的影响或损失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发展很快,但在提高交通服务、引导交通需求、提升交通管理水平上,决策者能否思想上更重视一些,行动上更紧迫一些呢?□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