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山东等九省市遭遇冬旱 专家建议做物资储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9日13:21  央视《新闻1+1》

  在我国南方不少省份遭遇了多轮雨雪侵袭的时候,北京、山东、河南等九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水资源调配区域联动,水利设施我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央视《新闻1+1》2011年1月18日播出《冬季大旱,前车之鉴!》,以下为完成台本:

  导视:

  2011世界天气异常,北半球天气严寒,南半球暴雨成灾。

  字幕提示:2011年1月14日新闻

  同期:

  在我国南方不少省份遭遇了多轮雨雪侵袭的时候,北京、山东、河南等九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

  解说:

  北京86天、天津70天、山东56天、河北57天,连续没有有效降水,九省市旱情形势严峻。

  刘女士 丰城市小港镇居民:

  现在没水,一点水都没有。

  解说:

  气象预报未来十天华北、黄淮仍无降水,旱情会进一步发展吗?

  嘉宾:

  旱情短期之内还会持续,并且进一步发展。

  解说:

  2010西南大旱记忆犹在,2011华北、黄淮旱情又发。水资源调配区域联动,水利设施我们是否已经开始准备?《新闻1+1》今日关注华北、黄淮旱灾又现?

  主持人 董倩:

  欢迎收看《新闻1+1》。

  去年初,西南的一场大旱让我们充分领教了,被我们经常忽略的旱灾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力。几乎就在一年之后,北方九个省市现在正在遭受着一次罕见的冬季大旱,对于一些省份来说已经是50年一遇了。那接下去发展的趋势是什么样的?干旱能够提前做准备预防吗?

  (播放短片)

  字幕提示:2011年1月14日新闻 北方大部少雨 九省市遭遇冬旱

  同期:

  在我国南方不少省份遭遇了多轮雨雪侵袭的时候,北京、山东、河南等九省市降水则持续偏少,旱情迅速发展。

  解说:

  今天,来自中央气象台的消息,未来三天,南方又将有大范围雨雪天气,贵州等地还有冻雨。而对于中国的华北和黄淮地区来说,则在饱受着另外的煎熬,它们苦苦等待的降水仍然没有任何迹象。截至目前,北京已经连续86天没有有效降水,而天津是70天、山东56天、山西66天、河南55天、河北57天,每一个人都在担心,九省市的旱情还会进一步蔓延发展吗?

  来自山东的消息说,目前已有391座小型水库干旱,超过3万口机井出水量明显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大中型河道来水减少,已经有24万人饮水出现问题。

  山东省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今天表示,自去年9月23日至今,山东平均降雨比常年同期偏少86%。山东省水文局预测,若春节前仍无降水,全省气象概率将达60年一遇,菏泽、济宁等地将达200年一遇,部分城市也可能出现供水紧张。

  来自河北的情况也不乐观。去年11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仅有2毫米,比历史同期偏少80%。

  由于降水持续异常偏少,中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严重气象干旱,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显示,目前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西、山东、安徽、江苏、湖北等九省市,出现不同程度的气象干旱,河南、山东大部分地区已达特旱等级。

  同期:

  华北、黄淮等地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5成以上,气温偏高1至2摄氏度,干旱迅速发展。

  江西各地的降水减少,主要的江河湖泊水位持续走低,赣江的部分河段水位甚至突破了历史最低。

  解说:

  旱情告急,九省市面临的除去百姓的用水困难,旱情给麦收带来的影响形势也十分严峻。

  字幕提示:2010年12月2日新闻 我国部分冬麦种植区发生旱情

  记者:

  通过镜头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长出来的这个麦苗的根是非常的细、非常的短,没有牢牢地扎到地里面。如果现在再浇不上水,今冬遇上严寒天气,这些麦子有可能就死掉了。

  解说:

  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十天华北、黄淮地区仍无降水。综合各种情况很多人开始担心,面对这持续的旱情,九省市的地方政府是否做好了准备?

  主持人:

  气象部门传来的并不是好消息,那接下来我们就要面对抗旱的形势了。今天我们演播室特别请到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的副所长吕娟。

  吕所长,因为刚才我们说到,这可能是一个持续的进程。从气象部门的预测来说,这已经是大旱甚至特旱了。但是作为生活在这些地区的普通百姓,却没有切身地,非常强烈地感受到这种特旱的感觉,这是为什么?

  吕娟 中国水科院防洪抗旱减灾研究所:

  这说明我们现在的工程措施发挥作用了。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去年的土壤墒情还不错,水库蓄水各个方面还比较好,所以现在还没有表现得那么明显。

  主持人:

  换句话说就是,气象部门对这个旱情的描述,和水文水利部门对它的这种判断并不是完全一致?

  吕娟:

  标准是不一样的。

  主持人:

  那谁的标准更高一些呢?

  吕娟:

  气象部门是从气象、自然的角度来评判一场干旱的等级,水利部门是在气象干旱以后,再加上水利工程发挥的作用,消减了它的旱情严重程度以后,再来判别它的等级。所以就是说,从水利部门来讲,从水文的干旱角度,它应该比气象部门判断的要低一些。

  主持人:

  那现在可不可以叫做“旱灾”?

  吕娟:

  现在还谈不上旱灾,因为还要过一段时间,如果再持续的话,影响麦苗生长了,有可能影响产量,就有可能会发生旱灾。但是目前只是说旱情在持续发展,还谈不上旱灾的问题。

  主持人:

  那持续发展到一个什么样阶段的时候,就可以说它是“旱灾”了?

  吕娟:

  如果冬麦的麦苗在关键的生长期,如果灌不上水,影响了麦苗的发育。

  主持人:

  大概什么时候?

  吕娟:

  大概二、三月份,如果它的水不够,它的营养、水分没有充分被吸收,可能就会对它后面的产量有一些影响。

  主持人:

  我们生活在北京有这样的感受,因为入冬以来北京的主城区还没有下过一场雪。大家很自然就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九省市今年会出现这么大的大旱?接下来发展的趋势又是什么样的?我们不妨听一下中国气象局专家的说法。

  电话采访 中国气象局气象工程师马志学

  记者:

  最近几天来我国华北、黄淮地区九省市天气情况怎么样?

  马志学:

  目前这九个省市冬天普遍感觉比较干燥,降水持续偏少,并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三个半月时间。未来的话,降水还是处于这种长期偏少的状态,所以旱情有可能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记者:

  那么我国在气象方面是否启动了干旱预警?

  马志学:

  短期之内是没有,但是我们非常关注,因为各个省份现在目前也是采取了很多的措施,包括节水,包括对尚未冬灌的小麦进行冬灌。冬灌应该说非常关键,这样可以保证明年开春初期以后所需的水分。现在就是用于农业生产上来讲,因为现在冬小麦处在一个越冬的阶段,它的所需水分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到了明年三月份以后,小麦开始需要大量水分了,这个时候如果降水持续偏少的话,那么它的影响将会非常严重地体现出来。

  主持人:

  这是事隔大概一年的时间,因为去年,也就是刚开年不久西南就遇上了大旱,这次主要以华北地区为主。大家就会想,这两个有可以比较的地方吗?

  吕娟:

  应该说这是两场不同的干旱。西南干旱,因为西南地区是山区为主,是喀斯特地貌,它的干旱缺水影响到人畜饮水是比较严重的。今年跟2009年的类似,是北方冬麦区的旱,对农业的影响,类似农业干旱。

  主持人:

  因为时间是差不多的,大家就会想,有没有可能,因为我们的题目也叫“前车之鉴”,有这种可能性吗?当去年发生干旱的时候,就可以做出相应的数据上的分析,能够预测到今年的旱情,有没有这种可能性?

  吕娟:

  不可以有这种预测,我觉得对干旱的预测应该是建立在气象预测预报的基础上才能预测,用去年预测到今年,这是不科学的。

  主持人:

  你看,去年这个时候发生了旱情,今年这个时候又是大面积发生旱情,如果以此推测下去的话,明年有没有可能,后年有没有可能?

  吕娟:

  这个是绝对有可能的,有可能不发生在北方地区,冬麦区,有可能发生在其它地区。因为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旱灾频繁地发生,发生在不同的地区。以前不旱的地区都旱了,尤其像南方丰水的地区,我们以前都觉得它水很多,但是像云南、江西、湖南、海南,这些地方都发生过干旱,包括重庆2006年大旱都是很严重的,这是以前不常见的,以前常见的是北方旱的比较多一些。

  主持人:

  刚才您的意思就是说,干旱是会发生的,但只不过发生在什么地方不能确定?

  吕娟:

  对。

  主持人:

  那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启示呢?

  吕娟:

  我们一定要重视干旱的问题,要提前预防、预警、准备,做一些长期的规划,建立一些抗旱的长效机制,来应对不同地区发生干旱的这些问题。

  主持人:

  我们看,有的时候大自然是不按照常理出牌的,比如说这一次很长时间没有降水了。当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又如何去应对这样的干旱呢?稍候我们继续讨论。

  (播放短片)

  吴守伦 贵州毕节大方县理化乡长存村村民:

  过去五个多月都没下雨了,没有水了,没办法。

  解说:

  相信谁也不会忘记,在已经过去的2010年春天,在中国的西南五省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的大旱,灾情从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再到红色预警,轻旱、中旱、重旱,再到特重旱,五十年一遇、八十年一遇,甚至百年一遇的旱情。每一个场景即使如今看来也让人动容。

  冯耀胜 广西曾权村村民:

  没有水,老人腿脚不方便,根本没有办法去挑水。一般来说,每天都要两三担水,一担(要花)一个多、两个钟头这样。

  解说:

  出水的水窖空了,地干了,持续几个月的旱情到处可以看到愁眉不展的面孔。据统计,到2010年的3月16日,西南五省市区已经有近2万多人出现饮水困难,有的地方一个不大的取水点就要供应近8000多村民的生活用水,有的地方村民拉水的路已经延长到了20公里,水如此重要!

  记者:

  是绝收还是什么呢?

  村民:

  完全绝收了。

  吴定红 潼南县新胜镇桅杆村村民:

  我们这些油菜栽起来像这个样子,可能没有什么收成了,连种子钱恐怕都拿不回来了。

  解说:

  起始于2009年秋天的这次灾情,到了次年春天骤然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数千万人受影响,数百亿的经济损失。正是这场罕见的大旱让人们了解到,旱灾影响可以如此严重,损失可以如此巨大。在西南,这片大家印象中绿色覆盖的区域,原来和华北地区一样是我国传统旱灾多发区。如今,包括华北地区在内的北方,一场冬寒无疑就让人们会再次心里紧绷。

  崔可荣 胶南下河山村村民:

  (往年一亩地)能产800斤麦子吧,今年好好弄,最多产400斤。

  记者:

  400斤麦子得差多少钱?

  崔可荣:

  现在每斤1块6,就算照1块钱算,400斤麦子400块钱就没了。

  解说:

  山东有2781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1%;河南——小麦产量占到全国四分之一的中国粮仓,去年11月份至今,全省各地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86%。对于这些粮食主产区而言,它们的抗旱成功与否意义显然非同一般。

  字幕提示:2010年12月2日

  同期:

  入冬以来,山东、河北、安徽等冬麦主产区,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各地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抗旱保苗。

  解说:

  形势严峻,应对显然并非易事。据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河北抗旱问题突出表现在,蓄水不足,致使抗旱水资源紧张,全省大中型水库蓄水分布很不均匀,大部分灌区供水不足,甚至无水可供。另外,省内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全省有近10万眼机井出水不足或抽不上水。

  其实,作为一个传统的干旱地区,缺水的不仅仅是河北。据《二十一世纪初期首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总报告》,2010年北京市需水量将达到53.95亿立方米,缺水12.62亿立方米。天津是中国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天津市年用水量23.1亿立方米,而缺水近13亿立方米。

  面对又一次北方旱情,有专家评论说,抗旱一定要科学规划,不能临渴掘井,而要未雨绸缪。那么,这一次面对这些重要的经济大中城市,重要的粮食产区,我们如何吸取去年西南旱灾的经验,做到降低灾害,做到未雨绸缪呢?

  主持人:

  刚才我们也说了,北方九省市人口稠密,而且它的水资源稀缺,经济发展很快。像这样重要的地区,它在面对有可能到来的旱灾时,它应对起来会不会也很困难?

  吕娟:

  当然肯定是很困难,如果前期没有规划、准备,没有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等这些前期工作已经准备好,他如果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干旱,一定会出现大问题。所以,从咱们国家的角度上来讲,这种大城市、重要的城市,在水的问题上是非常重视的。在水源的保障,非工程措施的一些应用各方面,现在应该还是比较完善的。

  主持人:

  坦率地讲,除了有水库这些硬的水利措施之外,还有什么其它的举措可以去直接面对这场有可能到来的灾害?

  吕娟:

  应该说,现在抗旱方面我们现在大家有几个方面,旱的前期,日常的抗旱工作有很多要做准备。

  主持人:

  比如说?

  吕娟:

  比如说,我们要做一些预案,要做一些规划,还有一些物资储备。

  主持人:

  人们的这根筋绷得紧不紧?

  吕娟:

  对社会来说可能不紧,但是对于我们搞抗旱的工作人员,水利部门的这根筋是很紧的。

  主持人:

  这是一方面?

  吕娟:

  对。

  主持人:

  要提前的?

  吕娟:

  对,一直提前在做准备。而且尤其是因为2000年以来大旱非常严重,所以现在很多抗旱方面的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都在规划,都在不断完善,现在我们正在积极应对这些未来可能出现的干旱问题。

  主持人:

  从去年西南五省区的旱灾里面,我们能够什么样的深刻教训可供我们使用?

  吕娟:

  说明我们现在的抗旱体系还不完全健全。应该说抗旱体系包括工程体系和非工程体系,当然我指的是水利部门应该做的一些体系。比如说一些现有的大中型工程发挥作用了,但有一些山区还需要一些“五小工程”,可能水窖、水塘这些东西,可能需要下一步去做,还有一些小型水库的维修,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这些东西能够保证水源的问题。还有一些非工程措施方面的,我们的监测预警,抗旱服务组织,还有我们将来的信息系统等等一系列非工程措施,都是我们不断要建设和完善的。

  主持人:

  吕所长,刚才我们的短片里面特别提到了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即便不发生像今年这样的旱情,平时也是非常缺水的。

  吕娟:

  对。

  主持人:

  这种情况本身给我们提了一个什么样的醒?

  吕娟:

  旱的问题对于北方来说基本上是常态,因为这么多年以来,尤其是天津,2004年“引黄济津”以后才缓解了它的旱情,以前它都是喝苦水、咸水,这种旱是很严重的。

  应该来说,北京这几年的形势也不乐观,但是因为我们重视了这项工作,重视了一些水利建设,修了很多水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