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出租车频频停运暴露管理体制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4日12:47  民主与法制时报

  出租车行业体制弊端盘根错节,如今不但未见消微,反而愈发丛生。出租车频频停运,暴露出的管理体制问题令人深思。

  出租车政策博弈得与失

  □本报记者 邓益辉 何毅 发自河南郑州

  郑州市政府仅仅用了两天,在与该市出租车司机新一轮的政策博弈中,便取得“完胜”。

  因不满市政府自今年元旦起取消“运六歇一”制度,自1月10日起,河南省郑州市的出租车开始全行业停运。

  随后,郑州市举行紧急会议,决定派出数千名警察及交通系统职工,一人一车与出租车司机一同上岗。

  该手段立竿见影,12日,郑州市出租车运营恢复正常。但该手段也同时充满争议,有人说是“滥用警力”,有人说是在公共政策博弈中的“耍酷斗狠”。

  好政策被取消

  自2011年元旦起,郑州市决定取消出租车行业运行16年多的“运六歇一”制度。

  郑州市政府表示,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运力、缓解市民“打车难”。

  目前,郑州市人口已增至700多万人,人口增加了3倍以上。但是,该市现有出租车10607辆,和1994年7037辆相比仅增加了51%,自1996年11月至今始终保持在10607台。

  近14年来,郑州未新增加一台出租车,以致每万人拥有出租车下降至14辆,运力严重不足。

  出租车作为城市窗口,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也导致一些出租车驾驶员拒载、挑客行为不断发生。

  从2010年5月开始,市交运委对出租车行业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若取消“运六歇一”制度,每日可增加2000台营运车辆,平均每日便可多运客16.6万人次。

  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公开表示,从解除制度前后一周对比来看,绝大多数出租车司机持支持态度,出租车拒载投诉率下降了26%,出租车司机收入基本一致。

  其认为,“打车难”现象得到了缓解,有效地方便了群众。

  郑州市出租车的所有权和营运权基本上都归车主所有,然后接受出租车公司的管理,交纳相关费用。

  据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介绍,1994年6月,市客运管理处开始实施每辆出租车每周按号强制休息一天的措施,即“运六歇一”。这在全国所有城市里开了首创。

  “都休息了,也都没有少挣钱,可以说是两全其美的好政策。”司机感觉很满意。

  但如今,取消该制度让出租车司机开始产生怨气。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采访了多名出租车司机,得到的反馈是,郑州市出租车运力基本够用,市民反映的“打车难”问题集中于中心城区和高峰时段,其他出租车空载率依然很高。造成中心城区和高峰时段打车难的原因,不是出租车少,而是因为道路堵塞严重。

  目前,郑州市正在建设地铁工程,施工点正好处在一些主干道上,使得郑州近年来道路拥堵情况愈加严重。

  记者了解到,郑州出租车加气难也是造成打车难的重要原因。

  郑州市近9成的出租车使用天然气,但该市目前的加气站却只有8个。“每天下午3点就得排队去加气,新政出台,每天路上多出2000辆车,加气的队伍就排得更长了。”一位出租车司机说。

  部分市民也向记者表示,新政策实行后,打车难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最终,该事交由黄保卫、张建慧两位副市长负责。其中,黄保卫的另一个职务是郑州市公安局局长。

  第三波停运事件

  1月8日,数十名自发报名参加的出租车司机与黄保卫、张建慧及市交委的主要官员座谈。座谈会上,双方主要焦点就在“运六歇一”的存废上。

  郑州市委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会议后,相关部门就了解到,有司机通过电话、短信,相互发出了“停运”的信号。

  信号发出后,郑州市即将发生的第三波“停运”事件山雨欲来。

  9日,郑州市紧急召开会议。会议持续到10日凌晨,针对此次座谈提出针对性意见,派出警力、人员跟车是其中一项决议。

  “停运”事件之所以让郑州市如此重视而敏感,则在于2007年爆发的那起大规模出租车“停运”事件。

  2007年7月30日至8月1日,郑州全城10000余辆出租车集体停止运营,市内交通陷入有车不能坐的瘫痪状态。

  当时是因为郑州市出租车司机个人出资18万至20万元购买的出租车,所有权与经营权却归出租车公司所有。一对开出租车的夫妇因交涉“两权”被打,致一死一重伤。

  该事件发生后,最终迫使政府积极斡旋,将所有权与经营权交还给了出租车司机个人。

  此后,郑州还平息了一起将要爆发的出租车“停运”风波。

  2009年2月4日晚上,郑州市不少出租车司机均收到一条同一内容的短信,称“全市出租车要在3月1日进行集体停运”。

  “停运短信”也通过多种途径迅速传到有关部门。警方即刻成立专案组,广泛对出租车行业内部展开调查,查清事实真相。

  出警跟车

  2011年1月10日下午,郑州市部分出租车司机开始休息停运。

  根据该市有关部门监测数据显示,10日15时,该市出租车运力出现3000辆左右的明显下降。

  郑州市民发现,在市区范围打车突然出奇得困难,很多空驶的出租车明明亮着空车灯却不愿靠边停车拉客。

  有郑州市民还发现,一些副驾驶座上有乘客的出租车却亮着空车灯,招手后出租车会停,司机解释这并不是“捎带”,而前座的乘客身份是便衣警察。

  一名陪乘的便衣民警告诉记者,自己是在执行公务,当天郑州市公安局出动了4000名警察(不包括协警)监督出租车的正常运营。

  而郑州市委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告诉记者的数字是,自1月10日开始,郑州市组织1000余名警察、1000余名交通系统职工以及部分出租车公司工作人员,“拿着人民币”跟车,他们乘车也要付费。

  他还表示,郑州市委、市政府还接到数名出租车司机投诉,称之前他们接到威胁短信,如果停运期间继续出车,车辆被砸后果自负。“10日当天有5辆出租车被砸。”

  他表示,政府决定派出警察跟车,是为了“排除可能遇到的暴力情况”,同时尽量控制停运对社会运行的破坏,“这种手段是应该的”。

  官方的公开声明则是:郑州市公安部门结合“畅通郑州,平安郑州”清查活动,对全市公共交通治安环境进行了专项部署,对公交车、出租车补充了警力,重点排查治安隐患。10日17时30分,该市出租车运力基本恢复,11日全面恢复正常。

  但该手段经媒体曝光后,引起社会强烈争议,舆论哗然。

  根源在行业体制上

  事后,郑州市交委表示,取消“运六歇一”,只是向市场释放现有运力,不是向市场投放新的车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市民打车难的问题。

  原来的“运六歇一”是限制性措施,现在不是出台新的政策,而是对原来限制性措施的解除,取消后能够改善出租车运营环境,从业者的自主经营空间更大了。

  市交委还公布了一项数据:12月,市客运管理处对出租车营运公司管理人员、出租汽车驾驶员开展问卷调查,其中同意取消“运六歇一”的占51%,不同意的占17%,无所谓的占28%,其他占4%。

  一些受访的出租车司机认为,此次调查结果是由客运管理处实施的,不知道到底调查了哪些人、调查了多少人,不够公开和全面。

  “对我们司机来说,明明是一项两全其美的好政策,怎么突然间就变了脸?”

  郑州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表示,对于出租车司机提出的问题,该市随后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畅通郑州建设力度;二是加快加气站、出租车服务区建设;三是启动运价调整和取消“5分钟免费等待”调研工作;四是加大打击非法营运工作力度。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学博士王军,从1998年就开始关注出租车问题,他是我国第一个从经济学和法学入手对出租车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专家。

  王军认为,出租车行业体制弊端盘根错节,如今不但未见消微,反而愈发丛生。出租车频频停运,暴露出的出租车管理体制问题令人深思。

  频频发生的“出租车停运事件”表明,管制下的出租车市场常常无法平衡各方利益诉求,最终导致矛盾加大。

  “出租车所有权和经营权牵涉到千万司机和消费者的利益,利用市场杠杆和公开听证程序,能够比政府部门强行规定做得更好,成本更低。”王军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出租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