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中国经济发展之忧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7日17:58  CRI透视中国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 (记者乔全兴、台林珍、郭亚君、徐朝清):持续多年的高增长和低通胀,让中国的社会财富大幅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是,今年以来不断上涨的物价,却让许多中国居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压力;高物价也在考验市场的调节弹性和政府的调控能力。

  “以前去买鸡蛋灌饼都是两块五(人民币)。现在呢都是三块钱。豆浆也比以前涨了。”

  “苹果以前我买的时候也就是两三块(人民币)一斤,现在我去一问都涨到六七块一斤了。”

  两位消费者的话代表了不少中国人的感受。12月11日发布的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1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较上年同期上升5.1%,升幅高于10月份的4.4%,创两年多以来的最高升幅。在百姓衣食住行四大生活基本需求中,食和住这两项上涨最为迅速。11月食品价格上涨率高达11.7%,而居住类价格上涨也达到5.8%。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姚树洁先生认为,当前中国物价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因素,人们收入普遍提高了;第二,货币印得太多,银行贷款太多,钱流到市场上去,这些贷款一些流入房地产,一些流入别的地方。”

  也有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的物价上涨与供求关系、游资炒作、输入性通胀等多种因素相关。

  面对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仍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通胀给中国经济带来的隐忧等挑战,如何细腻拿捏分寸,在保经济增长和管理通胀预期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并非易事。一方面,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的巨额流动性推高了通胀预期,另一方面,过分紧缩货币会让在建项目拖延,银行坏账增加,最终也会拖累经济增长。

  鉴于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的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本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中国明年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强调在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院长、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谭雅玲女士认为,在当前背景下,货币政策转向稳健,意在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有利于稳定价格总水平。

  “货币政策回归到常态,意味着货币供应量往常态回归,市场闲散资金会减少,对投资和投机的冲动带来的抑制性会比较明显。如果信贷或者货币供应量进一步回归常态水平,剩余或者闲散、投机资金会减少,对物价回归到正常水平是有利的。”

  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姚树洁表示,要控制好通货膨胀,则需要增加有效供应,控制货币投放,控制投资规模,增加流通环节的效率。

  但同时也有经济学家表示,为配合好“调结构”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在向“稳健”转变过程不能过快过紧,否则经济可能会有快速下滑风险。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为了防范货币政策从紧后引起经济下滑的可能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申“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十分必要:“我们现在货币政策已经决定要从宽松的转向稳健的,实际上是有一点紧缩的,这时候如果再收缩财政的话,那就会造成双重的紧缩,会造成经济的严重下滑。所以,在实行(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同时,要实行宽松的财政政策,以便实现一紧一松的搭配,防止经济急速转变。”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专家称,这主要表现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增长更均衡,产业结构更为合理。同时,财政与货币政策松稳搭配,就是既要为服务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供应,助推经济结构调整顺利进行,也要防止过多资金流入“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和产能过剩行业,阻碍经济结构的调整。

  专家认为,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新组合,短期内有利于解决通胀、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从长期看,则有助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迈向更均衡的增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