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论坛策划:100个观点—2010年思想精华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28日11:29  人民论坛杂志
人民论坛杂志封面:100个观点-2010年缤纷思想的精华。 人民论坛杂志封面:100个观点-2010年缤纷思想的精华。

  100个观点——2010年缤纷的思想精华

  作者: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观点,是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认识,是人们思想的精华。观点的凝聚,体现一个时代变迁的图景,反映社会最新的思潮脉动。

  2010年的圆满,意味着21世纪头一个十年划上了句号。这一年,思想领域空前活跃,各种思潮激烈碰撞,产生了许许多多值得人们关注、品读、深思的重要观点。了解这些观点,把握其精髓,对于我们认清社会现象,判断政策走向,跟上时代潮流,不可或缺。本期“特别策划”聚焦2010年的100个精华观点,作为上期专题《当今重大思潮》(2011年1月上)的姊妹篇。

  梳理归纳这100个观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人民论坛杂志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资料收集,征求国内外40余位各领域专家意见建议,数易其稿整理出来。这些观点有的来自高层,有的来自基层;有的来自官员,有的来自民间;有的来自专家,有的来自草根。它们或是改革发展创新实践的高度理论凝结,或是对一系列社会现象的规律性概括,或是知名专家反复思索的思想结晶,或是热点事件的评议精髓……

  我们对这100个观点进行了十大政治类、十大社会类、十大经济类、十大文化类、十大争议性、十大批判、十大前瞻、十大领导干部观点及海外看中国十大观点等大致的切分与归类,目的是便于阅读。

  这100个观点是缤纷思想中的抽象概括,2010年中国智慧的大成集结,也是对2010年思想理论的基本回顾,具有相当的阅读价值。以此作为对人民论坛读者的新年奉献。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2010年政治类十大观点

  2010年社会类十大观点

  2010年经济类十大观点

  2010年文化类十大观点

  2010年十大争议观点

  2010年十大批判观点

  2010年十大前瞻观点

  2010年领导干部十大观点

  2010年海外看中国十大观点

  特别致谢(排名不分先后)

  郑杭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

  王天义 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卫兴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李俊伟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李  强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院长、教授

  储建国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袁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唐亚林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白智立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谢志强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于建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陈力丹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导

  刘后滨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

  李仕春 《中国法学》杂志社副总编辑、中国法学会期刊研究会秘书长

  侯惠勤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教授、博导

  邓荣霖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

  龚 刚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黄卫平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严书翰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导

  马振岗 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袁 峰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

  孙春晨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梅宁华 北京日报社社长

  林德山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

  马怀德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李 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胡鞍钢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杨承训 河南省经济学会会长、河南财经学院顾问

  田春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

  马德普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博导

  杨雪冬 中央编译局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赵 曜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

  李忠杰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奂平清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

  马 戎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

  萧功秦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朱 力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导

  龚 群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吕元礼 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张之沧 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主任、教授、博导

  2010年政治类十大观点

  1党也有自身利益

  我们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在承认党也有利益的前提下,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民主政治的基本规律和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一方面理直气壮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对利益问题采取回避的、虚无主义的态度;另一方面,对这一利益作出严格界定,避免党的利益的空泛化,不给既得利益留下任何理论的和实践的空间。这无疑将大大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基础。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长江(来源:2010年5月,《学习时报》)

  关注理由:执政党作为一个政治主体,究竟有没有自身“利益”?应该如何看待“党的利益”?这是涉及执政党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党有自身利益是一种客观存在”,实事求是,为人们廓清了认识。

  2中国社会主义正处于3.0版本

  社会主义1.0版本主要是指匮乏阶段,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解决了基本的人的安全问题,中国免于战乱,保证了人的吃穿住用,基本医疗、基础教育都得了发展,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2.0版本主要是指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有了基本生存条件,经济取得更快、更稳的发展,消除贫困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任务。社会主义3.0版本的生成,则是面对中国进入小康阶段以后,加大改革力度,增加改善大多数福利的投入,包括公共住房、公共卫生、生态保护、公共教育、基础设施、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长江教授王绍光(来源:2010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报》)

  关注理由:不在于追求“社会主义3.0版本”这样一个新词,而在于这里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经济发展起来以后,我们应当加大力度增加社会福利投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3腐败“落势化”倾向非常可怕

  腐败“落势化”,也就是基层腐败。现在的“落势化”主要表现为腐败从高职位向下落,即向科级干部及科级以下的干部下落,这表明腐败现象在向基层渗透。许多腐败现象的主体可能仅仅是普通干部。这种腐败“落势化”现象的可怕之处在于,这是干部权力意识的腐败。早在2009年,腐败的落势化倾向已经非常明显,而在2010年,这一问题有变本加厉之嫌。腐败落势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度不完善。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教授林喆 (来源:2010年12月,《法制日报》)

  关注理由:腐败问题一直是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腐败问题的主体向普通干部渗透的现实,让人们进一步认清了反腐败斗争形势的复杂性、艰巨性、紧迫性。

  4中国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

  政治优势从来不是抽象的,政治优势不能脱离开社会的政治目标去夸夸其谈。不同的政治目标需要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制度又有其不同的政治优势。当我们明确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政治目标,自然就会发现中国社会的政治优势所在了:政党宗旨的优秀、制度立场的鲜明、社会民众的认可。中国社会的政治优势当然是这些内容,也只能是这些内容。

  ——中共中央党校教授辛鸣(来源:2010年11月下,《人民论坛》杂志

  关注理由: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谈起政治优势问题,但很多人未必真正清楚中国的政治优势是什么。中国的政治优势究竟在哪里?哪些是真正的优势?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使我们的认识与实践更加理性与自觉。

  5以法治GDP重塑“政绩观”

  法治是一个国家政治进步、制度文明的标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生产力”。 为此,应当尽快建立起包括法治指标在内的完整的政绩考核体系,树立起新的“政绩观”,让法治GDP成为推动中国法治事业的强大动力。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教授马怀德(来源:2010年4月,《光明日报》)

  关注理由:马怀德是“法治GDP”的倡导者和推动者。把法治指标引入政绩考核,近年来获得相当的社会反响。无论是在政绩考核中增加民生指标的提议,还是增设法治指标的呼声,都在昭示着以GDP为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6政府必须永远醒着

  醒着的意思是,政府其实是没有上下班时间的,也不应该有节假日的。对于任何可能的事件,政府都应该保持足够的警惕。政府和公众之间的信任关系,需要考虑几个方面:一,政府和公众之间不要有隔阂,这需要有相当频次的沟通;二,政府和公众之间要有一个平等的关系;三,如果政府和人民习惯上相互不信任,那么要重建信任关系,就需要有一个过程;四,这个过程很简单,就是政府要相信人民,要把人民该知道的都告诉人民。

  ——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教授毛寿龙(来源:2010年2月,人民网)

  关注理由:社会转型期也是矛盾凸显期,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增多考验政府的应急能力。政府官员必须时刻警醒,快速反应,并做好适当的政府信息公开,才是应对之策。

  7 基层“不出事逻辑”会出“大事”

  取消农业税后, 基层政权的行为逻辑出现了新变化, 当前乡村基层政权运转正遵循着“不出事逻辑”, 其核心表现就是消极和不作为。这种逻辑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和体制根源。长此以往, 必将导致乡村基层治理进一步陷入困境, 农村社会更加失序。为扭转这种局面, 必须重建地方政治及重建地方政府与农民的利益连带关系, 坚持讲政治、讲正气、讲原则, 使得乡村治理回到正轨上来。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教授贺雪峰 (来源:2010年第6期,《学术研究》)

  关注理由:基层政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取消农业税后,基层政府“征、收、罚、惩”的任务几乎没有了,按理说基层治理应该更加优化,但近几年暴力抗法、越级上访、群体性事件却频频出现,基层政权的弱化、“悬浮”现象值得关注。

  8党际民主是一座桥梁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是一种可控的组织民主。从党内民主推进到人民民主,必须遵循组织相近性原则。因此,党内民主通向人民民主需要借助党际民主这一桥梁。在党际民主的基础上,社会得以形成组织民主的有序民主形式,从而保证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有序推进到人民民主。这一演变过程不是线性过程,而必然是非线性过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任剑涛(来源:2010年第1期,《科学社会主义》)

  关注理由:民主是个好东西,但中国式民主如何实现?以党内民主推进社会民主,已成社会共识。借助党际民主,搭起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桥梁,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值得参考的实践路径。

  9官场政绩共同体使上级纵使下级违法乱纪

  政绩共同体更多的表现在上下级执政者之间。下级官员的政绩都是上级官员政绩的组成部分。下级官员拼命搞政绩,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讨好上级官员的一种明确的表示和努力。因此,上级官员就会对下级官员的某些明显违法乱纪的行为表示一定的理解甚至纵使。下级官员只要能掌握这种平衡,就会获得提拔这类回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于建嵘(来源:2010年11月,《新京报》)

  关注理由:“政绩共同体”的概念一经提出,受到舆论热议。它提醒我们利益冲突、社会矛盾背后更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为强制拆迁、官场腐败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破解的思路。

  10我党真正的秘密,是学习

  我党真正的秘密,是学习,是组织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等各类干部学校学习。党校这样的干部教育系统,实际上是我们的信息传递系统。通过学习,在全党各级干部上下实现了重要信息的传递和反馈,使党既充满了活力,又能够有序发展。

  ——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来源:2010年第10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关注理由:我党由经验型政党走向学习型政党,学习至关重要。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思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