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治堵新政引发其他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9日10:22  法律与生活

  外地人,无处安放的购车梦

  本刊记者/孙欣 实习生/王婷

  北京治堵新政出台,疏堵上尚未显露治理成效,却已经引发一连串其他效应,其中最让制定者想不到的,应该是发生在小徐一家的故事。

  小徐的苦闷

  小徐离家出走了,在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公布治堵新政出台那一天。

  小徐是包工头老徐的儿子,父子俩从湖南老家拉起一支装修队,在北京干得小有成绩。2010年装修队挣了不少钱,作为奖赏,老徐答应给小徐买辆车。小徐曾多次得意地对记者说起:“把手上这辆面包车开回老家,欠的7500元罚款就不用交了。买就买辆小车。”记者问:“那你不拉活儿啦?”他笑笑没说话。

  小徐这么执著地“追求”不符合他工作性质的小轿车,原因有一个:小徐过年要开车把女朋友送回家。小徐的女朋友是他的骄傲,正规大学的本科生,正准备考研。想想也是,大学生能看上没有学历、在工地上长大的包工头的儿子,那说明小徐很有本事。所以,小徐决定第一次见丈母娘,一定要给女朋友长脸。

  老徐建议他降低标准选择“马六”,马上被他否决,“档次太低!”小徐看上了将近30万元的大众某款车。节俭惯了的老徐很心疼,一家三口至今租住工棚,30万元够农村盖栋楼房了。于是,他跟小徐商量了又商量,看儿子态度坚决,他只有退一步,答应小徐,但条件是要等某个工程首付款到了。看看也就十几天款就打过来了,小徐先喜滋滋地给女朋友报喜去了。

  没想到风云突变,12月23日,北京市突然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北京市将实施小客车数量调控措施,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摇号方式无偿分配小客车配置指标。本市人员和持有本市工作居住证的外地人以及在京纳税5年以上且有纳税证明的外地人,拥有摇号资格。

  “非京籍人口办理摇号登记的条件,除了要提供暂住证、房产证、身份证明等之外,还需要提供停车泊位证、在北京连续5年以上劳动用工合同、社会保险缴纳凭证和纳税证明”,听有学问的女朋友解读完这个政策,生平第一次,小徐感受到国家规章政策的威力——买不成车了。因为他跟他的父辈、工程队的老乡们一直就漂在北京,有活儿干活,没活儿挨饿,居无定所,没有工作证、居住证,更没有纳过税、交过保险。这一刻,他悲哀地发现,除了干活儿挣来的几十万,他、他的父亲、他的同伴们,在北京什么都没有,没有户口,没有住房,现在,连买车摇号的资格都没有。

  想来想去,他想明白了,这都是父亲的错呀,“谁让他非要拖后十几天,早买哪儿会出这个事情?!”于是,23日傍晚,父子俩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吵,结果就是,小徐摔门而去,不知踪影。

  老徐直叹气:“我也没办法呀,我怎么知道会买不成车?有钱也买不成。”溺爱儿子的老徐给小徐发出求和信号,说只要他回来一定想办法给他买车,哪怕多花钱。老徐的办法是:买辆旧车,报废,用其牌照上新车。

  外地购车者很受伤

  现实是残酷的,在相关规定面前,老徐的办法是一厢情愿。

  阳光圣祥旧机动车经纪有限公司的孙先生一听完老徐的想法,就使劲摇头,表示“肯定不行”,因为“二手汽车交易后,原车必须换牌。原有号牌如果在原车主名下已经超过3年时间,系统将会为其保留半年时间,如果半年内还用其本人名字购买新车,可以启用此号牌;如果超过半年时间,那将回到号库系统”。也就是说,小徐买二手车还是会遇到同样问题,因为没有摇号资格无法购买车辆。

  这一说法同样在北京市交通委相关负责人那里得到印证,他说,根据《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和《实施细则》,买二手车也要有购车指标,车牌也不能过户。

  “其实外地人是我们的主要顾客,但新政让一切都改变了”,孙先生说,从2010年12月初开始到12月23日那天,二手车市几乎天天持续哄抢局面,但是现在“我们在收购和销售车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24日之后相关部门就暂停了一切过户流程,不允许我们过户了。新政策规定二手车也同新车上牌的流程和要求一样,必须参加摇号。除了在价格上比新车优惠些,还有多少人会优先去考虑二手车呢?”

  2010年12月29日,北京花乡旧机动车市场“比想象中还要凄冷”。

  大部分的店中都没有人留守;而有人留守的店中,员工要么玩扑克牌来打发时间,要么聚在一起说说笑笑聊天侃大山。

  一排排的二手车静静地停在展厅外面,默默地接受风沙的洗礼,把交易市场的凄凉场面烘托到了极致。

  记者以购车人的身份询问经销商王先生,是否有要报废的车出售。王先生马上明白了记者意图,很高兴地回答:“有啊,我这儿有几十台夏利呢!”

  于是,记者和王先生之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记者:您的车卖多少钱啊?能过户吗?

  王先生:只要您交4万元钱,什么手续关系您都不用操心,我们帮您办。至于过户,您在我们这儿买车就能过,在其他人那里就不能过。

  记者:怎么您这儿能过户啊?不是说过户的相关流程已经暂停了吗?

  王先生:因为我们的车都在23号之前备过案了,所以我们现在还能过户的。

  记者:这快要报废的车一直都是这个价格,还是政策出台之后才变成这个价格?

  王先生:我跟您老实说吧,我们这儿也是因为车备过案,才相对而言涨的价,之前是卖3万元钱,其他的同行都是这样的。连二手车都相应涨价了,都想趁着现在再火一把了。

  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来咨询的都是“冲着牌照去的”。他正发愁“23号前的车卖完之后,我们收车和卖车都有困难了,办不了过户谁敢卖给我啊?更别提买我的车了,连货源都没有了。”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更多的经销商正处于“有米下不了锅”的境况。经销商李先生说,他备过案的车都卖完了,目前手头的车尽管很多,但都是过不了户的,只好处于停业状态。“卖不出去怎么办?”李先生看着窗外的飞沙,喃喃自语。

  同样,对新政观望的还有4 S店,23日排队到凌晨的盛况在4S店昙花一现,如今的4S店门可罗雀。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北京一汽马自达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销售苏小姐说:“新政出台后,有很多人都打电话或是到实体店来进行询问,其中最多的是在京居住的外地人,他们询问不符合摇号资格的外地人到底有什么办法能解决牌照问题。但是,对于不是本市人员和没有本市工作证、居住证以及没有本市暂住证且连续5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的外地人,他们的牌照问题我们现在也很无奈,只能按照新政参加摇号处理了。”但是,她建议可以观望一下,“总会想出办法的”。

  位于六里桥的首汽腾达汽车销售服务公司门口,站着三三两两的销售人员,一边聊天一边看着进门的顾客一个又一个奔向维修区,露出微微的失望。展厅里几台样车孤零零地摆在那里,无人问津,徒留一身清冷。

  销售员钱先生告诉记者,前来咨询的大多是外地人,问的全是牌照问题,“大多数人都是来询问的,真正买车的人很少。还有的外地人是在这里买车,去外省办理牌照。还有一些人,询问完后就直接决定去外省买车。因为在北京买车不仅不能马上提车,还不能解决牌照问题,很麻烦的!”

  他直言,因为新政,他们销售额明显下降。

  开开关关的限制令

  其实,限制外地人购车政策多年前曾被北京采用。那个时候,外地人需要在京购车上京牌,只能找北京人借用其名义上牌,或通过公司名义上牌。因为违法操作,致使一些协议的责权约定不清,车辆登记与事实不符,使车辆管理的难度加大。同时,也出现了纠纷责任和交通事故责任难以认定等一系列问题。机动车登记失真,成为当年业界见怪不怪的现象。对此,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所研究员贾新光曾毫不客气地指出,这是逼着人做假。

  当时很著名的一个案例是,北京人施某出借自己的身份证,为外地人在京购车办理手续,高峰时施某身上背了3786辆车。后来政策解冻,不少购车人找她办理过户时,她每辆车收取1000元。检察机关以敲诈勒索罪对施某提起公诉。

  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油价看涨,汽车价格持续走低仍然无法刺激消费者,同时银行提高信贷门槛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于是,在2005年3月,北京市宣布取消外地人购车户籍限制的政策,以刺激车市升温。此政策一放开,据说北京每年汽车销量增加了10万辆。

  2010年新政中关于摇号资格的限制,无疑是当年这项有争议的政策的回归。有专家分析,机动车限购政策实施后,可能会产生非常复杂的影响。一个“户口”的有无,人们就要被区别对待,由此将引发社会不公。北京不应再重走过去的老路。

  一名江西籍律师尽管已经事业有成,并加入外国国籍,可是听到这个政策后,还是愤愤地对记者说:“根据这种逻辑,我现在应该还在江西山沟里拉板车!”

  正如专家所言,关于“不公”的言论在新政公布的当天,网络上就已经闹得沸沸扬扬。

  百度“知道吧”里,题目为“凭什么不让外地人在北京买车”的帖子得到网友积极响应。该文说:“尽管号称摇号公平、公正、公开,但是门槛却已经高高地垒起来了,反倒不如上海拍卖牌照来得光明。说起来这个限制政策不仅有身份歧视的嫌疑,还有‘忘恩负义’的意味。2005年的时候,为了刺激当时处于低迷的汽车消费市场,北京市允许非户籍人口购车上牌,汽车增长速度倍增。而如今,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又(只能)北京人”;“在北京的外地人什么地方的都有,等全国人民生气了,哪天出个政策:不准北京牌照到全国各地主要城市市区,提高北京人在外地上牌门槛,我看你们也只能堵在北京市里”。

  人民网强国论坛亦有不少网友发表看法:

  “为什么把北京人和外地人区别对待呢?要不能买车就都不能买”;

  “地方保护主义对解决问题起不到任何积极作用,只会让路越走越窄”;

  “这是什么公平、公正?限制外地人购车难道就是公平公正吗”;

  “北京户口附着的特权已经多得让人眼红了,干吗还要往上增加?限制在京的外地人购车就是让北京人拿户口寻租,根本无法限制购车量”。

  对应着这些抱怨,北京籍的网友也不甘示弱,于是,对治堵新政的讨论演变成地域对战。

  北京市政协委员鲁哈达表示,限制购买小汽车有侵犯消费者自主购买权的嫌疑。购买小汽车作为自由交易,未被法律所禁止,即意味着消费者此项购买权益不应受到限制。买车作为正常的经济行为,是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不应受到政府的非正常干预;否则,有悖现代社会的契约精神,妨碍社会公平正义。同时,政府限制购买小汽车的行为于法无据。只有在市人大常委会就此公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地方法规后,此项治堵措施才具有法律依据。

  户籍的限制对治理“京堵”到底作用几何,“京堵”是否会因新政的实施有所缓解,只有事实能回答。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1月下半月期)

  北京治堵,要理性再理性

  文/刘汝忠(法学博士)

  2010年12月23日下午3点,北京治堵新政正式公布。被网友戏称为“北京史上最严厉治堵方案”终于展现在人们面前。细细阅读“治堵意见”和相关规定,突出的是“控”、“限”。“控”是控制车辆牌照数量,“限”是限行。再仔细琢磨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与合法性,能发现有许多值得商榷之处。

  拿发放牌照规定(即《北京市小客车数量调控暂行规定》)来说,不难看出其中对“外地人”的特别要求。从法律意义上说,本无本地人与外地人之分,只有本国公民与外国公民之分。在农业文明的社会里,人们依附于土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过着本地人的生活,也就无所谓本地人与外地人了。在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人们离开故土,追寻着与本地生活所不同的新生活,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今的首都北京,早已不再是依附于土地的农业文明社会,而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国际大都市。大量外地人已融入北京这座国际大都市,并为北京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们早已忘记自己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如今却又受到人为的以户籍为标准的购车政策限制,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笔者注意到,户籍制度早已被广大民众所诟病,各地户籍制度改革也在探索和进行中,党中央、国务院对此也高度重视,作为我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限外”政策会让人产生“歧视”之嫌。

  就限行来说,高峰时段外地车辆不得进入五环以内,这又让人觉得是对外地人的“区别对待”。要知道,不管是北京牌照的车辆,还是外地牌照的车辆,车主所领取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驶证,这意味着在共和国的领土上,它可以任意驰骋。试想,北京开限制外地车进京之先河,外地是否也可以限制北京车或非本地车进入呢?如此这般,车还能开到哪儿呢?

  从行政法的视角来考量,如果说将发放牌照视为一种行政许可的话,那么,被许可人在获得许可后,享有在被许可范围内的特定权利。限行必然影响被许可人的信赖利益,即使限行合法,也要补偿被许可人的信赖利益。如果说将发放牌照视为一种行政确认的话,则发放牌照行为是政府对公民一项财产权利的登记认可,不存在数量控制问题。笔者在此无意探讨发放牌照行为的性质问题,只是想说,控牌、限行的合法性是值得商榷的。如此,有人会说控牌不行、限行不能,对于治堵,政府能做的是什么呢?

  正如北京市政府某官员所说,解决城市交通拥堵是个世界性难题。但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鲜见控牌、限行,无不是采取经济手段。

  或许,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问题,经济手段的调节更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众所周知,美国是个汽车大国,号称汽车轮子上的国家。纽约、旧金山都是美国的国际大都市,这两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的杀手锏更多的是经济的手段。拿停车收费来说,停在市区内一个晚上的停车费有的甚至比人入住星级宾馆还贵。因此,当人们驾车进入市区时,会充分考虑用车成本,从而作出较为经济的选择。此外,进入这两大城市中心区,正好要经过大桥,大桥收费通行也就成为了控制车辆进入中心城区的手段之一。更为有趣的是,在旧金山(更确切地说是在整个加州),快速道上只允许搭载三人(含司机)以上的小客车行驶,由此鼓励人们拼车出行,这或许也是治堵的一剂良方。

  笔者对于在拥挤的城市控制汽车牌照发放规模持赞同态度,但问题是如何控制。目前,北京市采取的办法是政府规定总量、政府规定发放程序和条件、政府负责发放等,这不得不让人想起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发放各种票证的情形。这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解决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其实,获得汽车牌照便获得道路使用权,甚至获得类似于排污许可权。那么,北京为什么不可以采取类似于收取排污费的方式来实现汽车牌照规模的控制呢?如何收取,则另当别论。

  此外,市民的交通意识、规则意识、驾驶道德的培养,恐怕也会是治堵的一剂良方。与北京相比,澳门是弹丸之地,但澳门人均拥有车辆远远高出北京却不堵车,这吸引了诸多国家和地区赴澳门一探究竟。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是澳门人的规则意识强、驾驶道德好的结果。这,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

  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更是全国人民的北京。北京的政策,是北京市的政策,也是影响全国的政策。政策的科学、公平、合理、合法,是北京人的期盼,也会是全国人民的期盼。但愿北京市的治堵政策能顺应时代、彰显公平。

  (摘自《法律与生活》半月刊1月下半月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治堵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