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直达印度洋的云南抉择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12日14:28  瞭望

  《瞭望》文章:直达印度洋的云南抉择

  面向印度洋的西南开放和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有可能在广阔的印度洋地区形成一个全新的亚洲贸易圈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自良伍晓阳

  “‘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近日,权威人士向《瞭望》新闻周刊透露,国务院即将出台《关于实施“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指导性意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我国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加快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指出,云南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推动对外贸易、利用外资、企业走出去上水平,尤其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2009年8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组成调研组两次赴滇调研;2010年7月,国家46个部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制定桥头堡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专项规划赴云南深入调研。2010年8月2日,《瞭望》新闻周刊以“云南大通道”为题,专题报道了这一国家规划的战略深意。现在,随着规划出台,云南在“桥头堡”战略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云南在“桥头堡”战略中还须破解怎样的难题?本刊记者再次探访战略实施新进展。

  三重战略深意

  “‘桥头堡’,是我们最大的机遇。我们将发挥我们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建设一个大型综合物流中心。这个中心将辐射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前景可大着哩。”面对本刊记者的询问,中缅边境的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中和乡党委书记段胜辉一脸兴奋。

  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中,参与“桥头堡”建设前期工作的云南省政府研究室主任童志云、云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李晨阳教授等人士认为,“桥头堡”建设不同于我国其他的区域发展规划,其在国家战略、地缘政治与周边外交、沿边开放与能源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周边是首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外交方针,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互利合作。推进这项战略,有利于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确保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二是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开辟新的从陆路连接印度洋的贸易和能源资源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打通从云南到缅甸的交通和油气管道,可从缅甸西南海岸直通印度洋,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是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将由内陆边远地区变为开放前沿,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改变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

  “桥头堡”建设条件成熟

  参与“把云南加快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专题调研的李晨阳分析,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云南毗邻缅甸、老挝和越南等东盟国家,边境线长达400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通往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国家的重要通道。由云南通往印度的“史迪威”公路在“二战”时期就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李晨阳认为,目前,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通道已经初具雏形,与泰国、越南、老挝和印度均建立了多边会商机制。云南与东南亚、南亚贸易额达40%,同周边国家经济技术合作位居全国前列。东南亚、南亚在云南的留学生近8000人。

  “桥头堡”建设已被确定为云南新时期三大战略发展目标之一。在2009年底举行的云南省委八届八次全会上,云南省确立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三大战略目标。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思路中提出,要紧紧抓住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历史机遇,不断拓展开放空间,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和水平。

  2010年,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率团成功访问了越南、缅甸和老挝三国,省长秦光荣率团开展了“南亚友好合作行”,对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云南省整合相关政府部门和科研院所的力量,围绕“桥头堡”建设开展了20多项专题研究,内容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开放合作和建设项目等方面,初步形成了“桥头堡”建设的总体方案和一批研究成果。有关州市也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在“桥头堡”建设中寻找新的定位和发展思路。

  面向印度洋的建设思路

  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介绍,关于桥头堡建设的区域指向。“我国向西南开放”主要是面向印度洋开放,即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辐射印度洋沿岸,延伸至西亚及非洲东部等广大区域。这些区域涵盖55个国家,总人口28亿,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市场。与我国东部“引进来”为主的开放不同,我国向西南开放是以“走出去”为主的开放,是以发展中国家相互合作为主的开放,需要做多方面的政策创新和探索。

  关于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童志云介绍,桥头堡建设的战略定位概括为:一是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大通道;二是我国沿边开放开发合作的试验区和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三是外向型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四是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的示范区;五是西南重要流域的生态安全屏障。

  为此,他告诉本刊记者,围绕建设“通道、基地、平台、窗口”,云南省提出力争通过两个五年规划的努力,把云南建成名副其实的桥头堡。

  一是加快建设国际大通道。构筑与东南亚、南亚以及印度洋沿岸国家互联互通的交通、油气、电力、通讯等国际通道和枢纽,建设滇中经济圈、沿边开放经济带和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谷、昆明至河内、昆明至加尔各答等经济走廊。

  二是打造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把云南打造成为外向型出口加工贸易基地、资源深加工基地、清洁新型载能产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三是完善开放合作平台。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积极创办中国-南亚博览会等各种会展和论坛。

  四是建设文化交流窗口。稳步推进教育、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对外开放合作,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使云南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国际友谊的示范窗口。

  多重挑战交织多重机遇

  不过,童志云也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云南仍然存在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平衡、发展质量不高等问题,桥头堡建设面临多重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云南通往东南亚、南亚的交通网络尚不完善。全省面积近40万平方公里,但铁路通车里程仅2000公里,网密度排名位于全国倒数第2位,货物请运满足率长期仅20%左右。全省规划建设高速公路6000公里,建成运营的不到3000公里,沿边公路网亟待完善。水资源总量大但利用率低,去年特大旱灾充分暴露了水利设施的严重滞后。口岸建设还需要加强。

  二是经济实力比较薄弱。在全国产业分工格局中,云南长期处于资源供给地位,资源优势远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人均生产总值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4%,居全国第29位。去年地方财政收入871亿元,财政自给率仅38%,可用于建设的财力不足。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有73个国家级贫困县和7个省级贫困县,截至2009年底还有贫困人口555万人,云南边境一带、乌蒙山区、哀牢山区、石漠化地区和迪庆藏区等地集中连片贫困现象仍然严重。

  三是边境维稳任务艰巨。东南亚、南亚长期以来是世界政治敏感地区,也是各方势力争夺的热点地区。跨境犯罪、移民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问题均对我边境安全造成影响。

  “桥头堡建设区域跨度大、工作内容多、建设周期长,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长期性任务,迫切需要国家层面给予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罗正富表示,推进“桥头堡”建设,首先在国际大通道和开放合作平台建设上需要国家支持。

  在国际大通道建设方面,他建议国家支持云南构筑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公路、铁路、水运、航空、油气管道以及电力、通信等通道和枢纽;公路方面加快建设昆明-瑞丽-缅甸曼德勒-马圭-皎缥的印度洋大通道,支持建设昆明-腾冲-缅甸密支那-班哨-印度雷多公路和昆明-瑞丽-缅甸曼德勒-孟加拉国达卡-印度加尔各答公路;铁路方面加快建设泛亚铁路中线昆明至磨憨段,支持建设连接云南边境州市的铁路等线路;航空方面增开昆明至东南亚、南亚及中东等地的国际航线;加快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建设,在云南建设全国石油炼化及储备基地。

  在开放合作平台和机制建设方面,应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合作,提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孟中印缅地区经济合作的层次与水平,完善与其他国家的双边合作机制;提升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等会展活动,支持云南举办中国-南亚博览会;推进教育、医疗和体育等领域的对外开放与合作,支持云南开展各种人文交流活动,使云南成为展示中华文化、促进国际友谊的示范窗口。

  在沿边开放功能区建设方面,建议加快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推进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支持具备良好条件的中缅边境瑞丽-木姐、中老边境磨憨-磨丁、中越边境河口-老街在对外开放与合作上先行先试,探索一条沿边开放开发的有效路径,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其他边境地区以开放促发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