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打造经济大国的产品形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1日14:21  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打造经济大国的产品形象

  本刊编辑部

  因为品质不合格而直接买单的,可能是那些生产出不合格产品而被西方消费者和政府追诉的企业,但最终买单的,却是整个中国

  近日,“奶粉荒”由香港蔓延至澳门,一些进口品牌奶粉缺货严重,不少商家采取限购方式,起因据说是内地游客及“水客”的“抢购”。

  这种“抢购”至少反映了两个问题。其一,群众对国产货的不信任;其二,同样品质的产品,境外比境内价格低。实际上,这些问题并不限于外国生产的进口货,哪怕是中国生产的产品,人们也相信,境外购得的,比境内购得的品质更好、价格更低。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对中国产品及中国制造长期的形象和战略性利益是有利还是有害?

  既非国际惯例,亦不容于传统,何以成为当下的现实?

  首先,这绝不是因为中国的制造业体系无法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公认的制造业大国,上百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随着日本公布2010年GDP数据,中国经济总量已然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样一个有实力的国家,其产业部门怎么可能生产不出值得信赖的产品?实际上,充斥欧美的廉价中国货,绝大部分质量非常可靠,这说明中国产业部门完全能够生产符合当地标准的产品。南橘北枳,并非树苗质量有异,而是种植环境不同的缘故。

  其次,这也不能完全归咎于标准问题。

  尽管疏密或有不同,但并不意味着欧美的标准反对在食物中添加毒害物质,中国的标准却支持这样做。标准固然有待改进完善,执行恐怕更加关键。三聚氰胺事件曝光之后,各方“痛打落水狗”的反应可谓快捷,行动可称雷厉,标准可算清晰。然而时隔数年,仍有囤积三聚氰胺奶粉投放市场的情节曝光,这充分印证了贝卡利亚所说的“法律的威慑力不在于它的严酷性,而在于其不可避免性”。违法者相信,执法的主客观力度足够低,因而危险的指数足够低,所以他们才不惮于以身试法。

  此外,中国本土交易费用高于境外,亦是同类同质产品在境外便宜而境内价高的重要原因。试想,若在太平洋和大西洋上按照中国高速公路上收费站的密度设卡收费,温州、东莞的企业固然多数可能要破产,剩下的部分,其产品显然绝大部分都将主动出口转内销,愿意卖到太原、成都而非纽约、巴黎去。

  以低劣产品谋取暴利的生产惯性不可避免地会将影响延宕至国外,产生恶果。在俄罗斯、蒙古国一些地区,中国产品已经被注以劣质品的标签。

  更严重的是,中国向世界输出的大多是没有品牌的日常用品,这也意味着它们共同使用和损耗的,正是作为公共物品的“中国”这个品牌。因为品质不合格而直接埋单的,可能是那些生产出不合格产品而被西方消费者和政府追诉的企业,但最终买单的,却是整个中国。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退的背景之下,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中国国内市场的战略性陡升。在设定产品标准、维护正常生产和市场秩序、拆除国内贸易壁垒、优化本土商业环境等方面,我们应该有所作为;在公关和营销之外,要拿出实际行动,务实而渐进地树立与经济大国身份相称的产品形象。■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