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央视《今日观察》专题 > 正文
“民工荒”的根源在哪里?应当采取怎样的有效方法才可以真正的破解“民工荒”的这一难题?CCTV《今日观察》三评民工荒(一):真心留人 民工不“慌”,以下为节目实录:
近日,《经济半小时》针对重庆的民工荒进行了一个实地大调查。早在2月14日,《今日观察》也对2011年的民工荒进行了评论,并且提出“民工荒”是一个好现象,是倒逼我国制度改革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现在,我们将深入探讨“民工荒”的根源在哪里?应当采取怎样的有效方法才可以真正的破解“民工荒”的这一难题?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史小诺和特邀评论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张鸿共同评论。
是谁造成了“民工荒”?“民工荒”是否就是“待遇荒”?破解民工荒到底有多难?
招工人员:招工人员做出最低工资保障承诺
(重庆富士康招工人员)
我们承诺,在重庆地区入职的员工,工资不低于1300元,如有加班,按规定计算加班费。
农民工:只要待遇合适 我们肯定留下
(重庆农民工)
怎么不早点弄啊,晓都不晓得。我会考虑退火车票,还有一个小时就要走了,应该早点宣传,反正我现在很犹豫。
范伟华:靠服务来引导农民工留下来
(重庆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
我们主要是靠服务,靠服务来引导。
张鸿:家乡给予了农民工更多的选择
(《今日观察》评论员)
民工荒其实就是农民工有了更多的选择,这更多的选择就在他的家乡。算一下成本和收益,家里可以挣和外出打工差不多的钱。比如我在家里挣不到两千块钱,我在沿海能挣两到三千块钱,但是我在外面要住房,租房,所有的开支算下来,就所剩无几了。其次,还有情感帐,我在家能和家人在一起,政府也在帮忙在解决一些成本,包括公租房等等。还有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中西部的竞争力现在已经开始可以和东部抗衡了,我更多的可能会选择离家近的地方,而且它收益又高,我何乐而不为。
郑风田:中西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农民工觉得留在家乡更有前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今年的民工荒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中西部的很多城市也出现了民工荒,核心原因跟产业转移,跟中西部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种各样的改革开放,各种各样的吸引投资有很大的关系。在湖南,湖北交界的一个县,过去这个县的农民都跑到东部沿海去打工,但是最近一些年,因为旁边的一个县被重庆市直辖之后,整个经济发展特别快,各种基础设施改进很快,慢慢的很多人就跑到重庆去打工了。所以整个中西部的大城市也聚集了很多人气,很多企业到这来投资,这也有很大的关系。现在中西部的房价很低,离家又很近,这样一算帐,大家都觉得其实留在家乡挺好的。
温如明:现行的户籍制度和教育体制促使农民工返乡
(顺德开关厂职工)
小孩不能在这里安心读书,恐怕我们也要回家了。企业文化一定要跟得上,还要签劳动合同,还要买养老保险,现在七零,八零,九零年代的人,在这里打工,小孩放在家里,变成留守儿童,也担心在家里的父母,所以有很多方面的原因,又要担心家里老人,又要担心家里小孩,打工就没有心思在这里打工。
程建华:相同的待遇让我选择回家创业
(重庆农民)
在家轻松,自由,一年可以出300头猪。一头猪赚200元,也就六万了。
农民工:比起外出打拼 我们更愿意留在家里
(重庆农民工)
比在外面,月薪少到七成,我都选择在家。比如3000元左右月薪,我都愿意在家。不愿意再出去了。谁都不愿意出去,这是真的,实话实说。
郑风田:民工荒的一个核心原因是农民工孩子的教育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原来老一代的农民工在城里挣点钱就回家了,但新一代农民工希望能留下来。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圆桌座谈会,不仅仅是学者和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还有农民工的参与,我们发现,现在很多农民工排在第一位的是孩子能不能在我打工的地方受教育,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信号。我国有5800万留守儿童,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城市里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够自然的成为城里的一员,所以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求特别高,如果城市里能够让他们的孩子在这接受教育,不但城市能得到一批受过很好教育的守法的公民,实际上也能够吸引住农民工的心,这是目前民工荒的一个核心的原因,也是农民工的新的价值,他希望他的孩子不再重走他的老路。
张鸿:新生代务工者认为发展比赚钱更重要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全国总工会的报告里其实也提到了新生代和过去第一代农民工的差别,在总体方向上,第一代传统农民工有55%认为,我是想出来赚钱养家的。但是新生代的外出务工者的需求,第一位是寻找发展机会,就是他想融入城市,自己以及自己的下一代都成为城市的一员,有一个公平发展的机会,他最看重的是子女教育的公平,其次就是家里的亲情,亲情占了很大的份额,所以他的天平发生了转换。
如果我们从大城市,或者说沿海的这些城市的角度来说,要想留住他们,就要想办法去满足他发展的要求,这里面包括子女的教育,包括权利的平等,包括全总提到的,农民工在职业伤害上面,可能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包括职业病,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比上一代要强得多,他们不愿意忍受惨烈的就业环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何才能最终解决“民工荒”?短期和中长期解决之道在哪里?
郑风田:民工荒也是年龄荒 应重视年龄歧视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对我国的农民工,我有一个很突出的印象,比如在北京,饭店里的服务员都是小姑娘,坐飞机也都是小姑娘、小伙子。国外就不一样,国外很多服务行业里有很多年纪很大的人在那做服务。对此,我们政府层一定要重视,这就是说实际上现在的民工荒主要是年龄荒,就是一个35岁以后就想到城市来打工,都很难找到工作。如果把年龄延长到35岁,或者到 65岁,那就有很大一段人。尤其是做服务行业的,非体力的,实际上中老年人做的可能还很好。所以从政府层面来讲,我们应该把就业的年龄歧视作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郑风田:对农民工不能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重点关注农民工保障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金融危机过后,德国在发达国家里一枝独秀,恢复的很快,德国的出口带动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复苏。因为德国有一大批的“隐形冠军”,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提高之后,基本上没有竞争力了,所以都放弃了制造业,德国不但没放弃,他的制造业还因为出口强大,带动了德国经济恢复,德国的出口核心就是一些隐形冠军,这些隐性冠军就是在行业里数一数二的中心企业,这些中心企业里有一批技术水平很高的员工,这些员工在企业里受到了很好的技术培训。实际上,我国的民工荒一方面是技工荒;一方面是没有给予很好的劳动保障,所以德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我国政府实际上有很大一笔钱来进行培训农民,但是以后应该改变它的方式。比如哪个企业愿意招人,又接受培训,那么就给企业一些激励,这实际上也促使企业家跟员工一块抱团。从政府层面来说,还要解决民工荒。因为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实际上是政府层面的工作。比如职业教育培训,还有年龄歧视都是政府应该做的,民工荒促使政府重视劳动力问题,也说明了我们经济还不错。另外说明了我们实际上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出来,所以政策改一改,调整一下,民工荒问题就能得到很大缓解。现在很多企业片面靠增加工资是很短期的,因为现在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把工厂迁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柬埔寨,印度去了,所以我们提高工资是一个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还要通过我们的其他方面的一些途径,比如年龄,留守儿童教育,还有各种各样的培训,这也能增强整个中国的产品竞争力。
张鸿:民工荒整体上是待遇荒
(《今日观察》评论员)
民工荒整体上是待遇荒,当然不光是工资问题,因为工资只是一个软待遇,而是整个包括子女教育,养老,市民待遇等等,同样在城里干活,农民工挣的平均工资是一千多,但城镇的平均工资是三千多,差别特别大。现在问题是年轻人和年纪大的成本差不多,都是一千多块钱,企业当然会选择更年轻的。还有一个就是,政府在这里面能不能承担和提供培训待遇来解决结构性的失衡,所以整个待遇都能提上去的话,就不存在民工荒了,因此根上的问题是要提高待遇,如果实在不行,就干脆把户籍放开。
贡森:给予稳定就业的农民工一定的社会经济权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副部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如果政府部门认为这是由于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的问题,还是由于城市规划的问题,或者是管理上的问题,这才能有更加积极的态度,能有更加积极的方案解决问题,消除一些城市里社会融入的障碍,对那些有稳定就业的,给他们一定的社会经济权利。比如你在这个城市交了一年保险费,那么你就可以购个商品房,交了三四年的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廉租房。还有比如你交了一年保险费,小孩就可以上学,交了一两年保险费,小孩就可以跟市民同等就近入学,再交多几年的保险费,小孩就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了,给稳定就业的,交了保险费的一定希望。
曾湘泉:中国劳动力供过于求的问题是现实 并不存在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从长期来看,中国现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问题是一个现实,并不存在已经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局面了,不排除在经济周期波动中,出现招工难的问题。从管理角度上而言,还是要考虑要给一些办法。比如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提供方面要解决,因为中介信息服务不够,产生地区性的信息沟通五方面的不平衡,发展中介服务,发展公共就业服务很重要。
另外一方面,工资机制要调整,要解决劳动供给问题,还是要从利益体制上解决,如果没有很好的工资增长机制,他也可能退出劳动力市场,所以从农村进入城市,他本身要解决劳动供给问题,你要给他一个比较好的待遇水平,这个待遇水平的确定,企业要去解决。当然这个方面还有企业,可能不光是工资水平,现在新一代农民工要求工作生活平衡,包括职业发展和培训,从产业升级角度来讲,中国企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张鸿:用工城市要把农民工当家人
(《今日观察》评论员)
“民工荒”的表述其实是站在企业的角度,站在用工城市的角度,如果说是荒了,大家就都很紧张。如果农村有一个黑板报,他们的标题会是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现在用人紧缺,所以其实我们不用慌,问题是我们怎么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如果我们真的把他们当作家人的话,我们就给他家人的待遇,而只有我们把他当作家人,他才会把城市当作一个家,如果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他只会把你这当成一个客栈。
郑风田:农民工的春天就要来了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今日观察》特约评论员)
今年春节有一则新闻让我感觉农民工的春天来了,就是现在不少城市都学杭州,图书馆一律对所有人开放,包括农民工。美国的钢铁大王卡耐基16岁就出来打工了,当时工厂旁边就有一个小的免费图书馆,他在里面读了很多书,所以他赚到钱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财产捐献出来,在美国的每一个县开办一个公共图书馆,让所有打工仔都能够免费的阅读。所以农民工的权益一个是国家的政策的大环境要给他,另外就是自己一定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