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我国银行业巨头密集出海引发关注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8日15:17  《环球》杂志

  中国银行业巨头密集出海

  肖开霖

  刚刚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最忙碌的银行家,恐怕非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姜建清莫属。

  从1月18日起,工银以一天一家的速度在欧洲连开5家分行。为主持这5家分行的开业仪式,姜建清马不停蹄地在欧洲穿行,从法国巴黎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再到荷兰阿姆斯特丹、意大利米兰和西班牙马德里。之后,他又前往瑞士达沃斯参加世界经济论坛。

  在这座小镇,这位曾主导工银上市的管理学博士说:“工银有志在全球范围内施展拳脚!”

  姜建清的足迹清晰地显示出工银正加速海外布局。这其实早有迹可寻:早在2009年,工银就与总部设在香港的东亚银行达成协议,收购东亚银行持有的70%加拿大东亚银行股权。就在欧洲五国分行开业的同时,工银还出手1.4亿美元,收购了东亚银行美国子公司80%的股权。

  身为中国最大商业银行的工银,大举拓展海外业务,其标志意义还在于: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正通过海外分行、海外并购、海外合作等方式加快国际化之路。

  加速“走出”

  中国银行业在海外设立分行或进行并购的行为并不少见,但步伐一直比较缓慢,直至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走出去”的步伐骤然加速。

  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除工银“动作频频”外,2009年6月,中国建设银行(伦敦)有限公司开业,一年多后又在悉尼开设分行;2010年12月,中国银行德国、比利时分行相继开业,一个月后,这家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的纽约分行正式受理人民币业务。另有消息称,2010年完成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正积极申请设立伦敦子银行、纽约分行等,并拟将东南亚作为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地区。

  中国银行董事长肖钢曾给出一组数据:1985年中国银行业海外资产仅90余亿美元,到2009年已超过2700亿美元。2009年末,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数量超过1200家,业务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

  从时间点上不难看出,全球金融危机成为中国银行业密集“出海”的直接动因。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危机期间,部分国家为了提振本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的准入有所松动,市场进入壁垒和成本相对较低,为中资银行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

  中国银行巴黎分行总经理潘诺近日也提到,最近三年该分行实现的跨越式发展,得益于国内经济快速增长、“走出去”的中国企业越来越多,以及人民币业务的国际化、中法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等诸多因素。全球金融危机给不少银行带来巨大冲击,而中国金融业却抓住时机迅速提升了排位。

  但业界也认为,全球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只是一方面,从根本上讲,中资银行“走出去”是主动顺应国家战略需要,也是自身建设的内在需求,更是中国经济不断融入全球经济的必然体现。

  国家层面,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度强调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提出要逐步发展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

  许多财经专家和学者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都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当前,中国正在从利用外资为主向吸收外资与对外投资并重转型,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货币也要跟着“走出去”,银行“走出去”因此成为必然。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国内通胀压力加大,从战略角度考虑也需要“走出去”。

  “时机”之辩

  不过,对于这一中国经济的重大现象,学界也存在分歧。辩论的焦点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时机,二是模式。

  对于前者,意见谨慎者们认为,并非所有中资银行都适合“走出去”,切忌抱着“抄底”的心态一哄而起。具备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和风险管理能力,有较强的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拥有全球性的客户基础,以及对外部市场和监管环境较为熟悉的国际化人才,都是确保“出海”之后不被“风浪”卷走的基本条件。

  对于后者,分析人士指出,中资银行目前的海外拓展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自主申设,二是海外并购。究竟采用哪种路径更为适宜,则取决于银行自身的战略目标、资本实力和管理能力。与老牌跨国银行相比,目前中资银行除了市值和成长性等指标领先以外,在盈利能力、运营效率、风险管控、服务质量等诸多方面仍存在显著差距。

  从操作实践看,中资银行的高层们也一直保持着足够的谨慎。姜建清虽然明示了工银“走出去”的决心,但他在达沃斯也表示,将在长期内“小心、谨慎”地推进,“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的重点将主要放在新兴市场,因为那里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对于美国市场,我们的发展会非常谨慎。”

  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也曾坦言,世界上并购的成功率很低,“如果出海收购,去欧美收购银行的把握不大”。

  中国的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近年也曾试水海外投资,但出师不利:2008年,国开行竞购安联保险旗下的德国德累斯顿银行就曾被拒;此外,国开行还曾向中国铝业提供资金,助其收购全球矿业巨头力拓的少数股权,也终告流产。

  中国银行也曾在埠外陷入官司纠纷——包括纽约分行、洛杉矶分行在内的3家美国分行,于1991年至1999年间被指称有“不当行为”。

  与先于金融业“出海”的能源业比,中资银行此次密集“出海”受到的“干扰”要少很多。工银在欧洲的最新投资举动就受到了热情欢迎。据悉,其在欧洲筹开分行事宜一共只运作了几个月,各国的许可审批手续就已办理完毕。

  一方面,因为深受金融危机、债务危机困扰,欧美国家确实需要外来“救星”。另一方面,中国向部分陷入困境的欧元区国家承诺提供支持、购买其国债并加大投资的行为,令这些国家逐渐转变态度。

  但这并非说非金融因素将不再困扰中资银行的“出海”。法国费加罗报网站1月28日刊登了一篇题为《当中国要买下全世界的时候》的文章,以1月18日工银巴黎分行正式开业为例指出,“中国人今天正在对世界进行无限度的扩张,他们什么都想买下来,企业、土地、港口、债务……如果10年后中国变成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又会怎么样呢?”

  业内人士也不只一次地警醒中国的“出海”企业,要充分考虑所在国的政治、文化国情,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各种保护主义抬头,尤其要小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