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郑渊洁:30年修成“著名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28日16:34  民主与法制时报

  郑渊洁爱说,只有读者才有资格给作家评等级。他用30多年的时间,为自己争取到了“著名”级。 

  而在读者心目中,他是一个有侠义心肠的好人,他对城市底层的人有体恤,年轻时他用童话,“中产”之后他用话语权。

  郑渊洁:30年修成“著名作家”

  □张 蕾

  “皮皮鲁、鲁西西你们好!祝贺你们俩今天过生日。虽然你们已经30岁了,可是在我心里,你们还是跟我一样大。我的爸爸妈妈是读着你们的故事长大的,我现在也读你们的故事。通过看你们的故事,我喜欢上了阅读,我们班上的同学也都在看《皮皮鲁总动员》,你们俩的朋友真多!祝你们生日快乐,永远开心!”

  10岁的吕海英穿着红呢格子裙,昂着头,在舞台上骄傲地背诵着她写给皮皮鲁、鲁西西的生日贺词。

  这天是2011年2月10日,北京下了今冬第一场雪。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一起,为中国童话史上的两个著名虚拟人物庆生,他们的共同身份就是“读者”,他们都是为他而来——这个光头快要56岁的郑渊洁。

  30年前种下的种子

  这是30年前种下的种子。

  1981年1月底,25岁的郑渊洁从北京赶回太原与父母团聚过春节,此时的他职业有些尴尬。本来,他的正式工作关系在一家工厂,工作内容是开关水泵,“全部工作量是上班时按一下电钮,下班时再按一下,除此之外只需一个人坐在工作室呆着”。在这样闲散的环境中,文学青年郑渊洁坚持“不务正业”上班写作。他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1980年被借调到《儿童文学》编辑部当编辑,开始摆脱工人身份。但在1981年回家探亲之时,小学学历可实际上只念到4年级的郑渊洁依然还是个正式工人、编外编辑,一时间还没看到转型的希望。

  还好,此时的他并不算着急,对于创作本身的热情更高涨些。他决定利用这次假期写一部中篇童话——童话是他决定走上以写作谋生道路以来,比较得心应手的体裁。此前他创作过小说、歌词、科幻甚至漫画——郑称之为“文学的远亲”。如果童话再不灵,接下去他就打算写相声了。

  大年初六即2月10日这天,郑渊洁按照事先的预想,“写一部专门给男孩子看的童话,主角是男孩子,其性格顽皮,爱恶作剧,但本性善良,有同情心。”第一项是给男主角起名字,“我认为童话人物的名字应该与生活中的人的名字有所区别,应该有滑稽的成分,同时很容易被读者记住。由于他是中国孩子,他的姓氏必须是中国姓氏。”大约在上午11点时,“皮皮鲁”这个名字被敲定,为几代人的童话埋下了一颗饱满的种子。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孩子们看来,“没有人不知道皮皮鲁”是个不需要论证的事实,甚至在当时的一些场合,介绍“郑渊洁”时,对方很茫然,但一提起皮皮鲁,陌生的人群便会立刻转变态度,对郑表示出极大的热情。

  已然长大的读者

  “(皮皮鲁鲁西西)三十而立,好遥远的事,但就像昨天一样,快极了。”

  这可能是郑渊洁有史以来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平淡的一句话。他曾经写过100个“第一次”的随笔,依靠多年来的日记,从来不扔的、以纸杯残片飞机呕吐袋等各种形式存在的随手“便笺”,以及在北京寸土寸金地界儿上独霸一套住房的成堆的读者来信,他能够准确地回想往事,时间可以准确到几月几日几时,金钱可以准确到分毛,人物可以准确到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念过哪所学校的几年几班……

  “这个生日真正的含义是说我的读者长大了,读者30岁、40岁了,等于(给皮皮鲁鲁西西庆生)这个活动,是庆祝我的读者成人。”郑渊洁说。 

  1985年5月10日,在距离自己30岁生日还有一个月零五天的时候,郑渊洁实现了自己许下的“而立”愿望——创办一份只刊登自己作品的刊物,这份刊物就是他后来的绰号“童话大王”。他是《童话大王》唯一撰稿人,当初决心这个“唯一”至少要持续20年时间。从此,这份刊物每一个纪念日也都是他的纪念日,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和他的刊物越来越史无前例。郑渊洁塑造的皮皮鲁、鲁西西、舒克和贝塔以及大灰狼罗克等经典童话形象,通过这每月一出的纸质装订本被传送并留存到亿万孩子记忆里。

  《童话大王》创刊初期发行量为每月7万,巅峰时的1988年,单期发行量超过百万。而2005年之前,在不签售、不评奖、不宣传的原则指导下,郑渊洁固守“酒香不怕巷子深”,读者只能通过邮购或到北京皮皮鲁专营店购买《郑渊洁童话全集》(后为防盗版,购买方式更是减为邮购一种)。郑渊洁的书在十多年里大致稳定在100万册/年的销量。2006年起,郑渊洁更换出版社,同意包装和宣传,其作品被编为《皮皮鲁总动员》系列图书,截至2011年1月,5年间发行量超过2000万册。

  2010年11月,已经成为网络“微博控”的郑渊洁,不断从微博上看到有读者说十几年前给他写过信。于是,他从当年留存的信件中抽出10封,在微博上发起“郑在寻找”,俗称“被郑渊洁人肉”。他在微博上发出当年小读者的姓名和当年的学校、班级,全国的粉丝、网友便行动起来,最快的5分钟,最慢的4天,10个读者一个不落,全部找到。

  著名作家的微博控诉

  2005年,《童话大王》20岁,此时郑渊洁的作品已有2000万字。和《童话大王》一起成长起来的儿子郑亚旗劝他换一种生活方式。

  在儿子的“策划”下,讲课和慈善成了老郑关照小读者的方式,而微博则被他称为“《童话大王》的电子版”,以这样的方式继续回馈他的大读者们。

  皮皮鲁讲堂位于大望路,有什么采访、约见,郑渊洁都安排在这。

  “有次我在这见人,突然看见大望路桥下面的公共汽车站将近1000人挤一辆公共汽车,我拍完照片数了(人头),之后放到微博上,当时的言辞也是比较……我说管这件事情的政府工作人员,看到这张照片以后你今晚还能睡着觉?”“这些年轻人被弄得买不起房,都在这一带上班,只能在河北买房子,这样的情况去上下班,你又倡导绿色出行坐公共交通,你又限行,年轻人生活质量就很低……”

  微博“控诉”的第二天,北京当地的报纸即对此进行报道,门户网站也纷纷转载。而郑渊洁在那段时间里,每天守在楼上拍公交车,数间隔车次,立志到这个问题解决为止。

  “其实(政府部门)它确实有它的难处……但是我说你飞船都能上天,这事儿怎么不能解决?现在(公交车)就跟火车似的,一辆接一辆。”

  虽然老郑一直“老土”地认为,下了地铁之后不出来,“两块钱你随便坐”是一个只有他发现的“秘密”,但这一点点与底层的脱节不妨碍他在很多人心目中的亲和,那就是:老郑是一个有侠义心肠的好人,他对城市底层的人有体恤,年轻时他用童话,“中产”之后他用话语权。

  写作30多年后,郑渊洁每日清晨4点起床已经成为“机械运动”(郑亚旗语),这是他这么多年来从未改变的习惯。不过现在每天早晨6点左右,他又多了项功课——“郑在打卡”(微博)。

  “我反正信一个事情,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作为作家,你对读者真的好的话,别人是能够知道的。你要想糊弄他的话他也能知道。所以我觉得还是我们小时候听毛主席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刘志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