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温家宝回忆在胡耀邦身边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2日15:28  环球人物杂志

  温家宝、田纪云、胡启立同志回忆

  在胡耀邦身边的日子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张建魁 整理

  除胡耀邦子女出了多本怀念父亲的专著外,近几年一些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也发表纪念文章,或缅怀胡耀邦的丰功伟绩,或回忆和胡耀邦共事的故事,或讲述与胡耀邦的深厚情谊。

  “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

  2010年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21周年纪念日。在当日的《人民日报》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发表了题为《再回兴义忆耀邦》的署名文章。此前,温总理到贵州黔西南察看旱情时,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情不自禁地想起24年前春节期间,随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在那里考察调研的情形。文章主要讲述了胡耀邦在贵州派时任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温家宝夜访农户、胡耀邦带病奔赴广西等地调研的故事。

  讲到1986年2月7日胡耀邦一行来到贵州兴义县考察调研时,温家宝总理写道:

  晚饭前,耀邦同志把我叫去:“家宝,给你一个任务,等一会儿带上几个同志到城外的村子里走走,做些调查研究。记住,不要和地方打招呼。”

  到中央办公厅工作之前,我就听说耀邦同志下乡时,经常临时改变行程,与群众直接交流,了解基层真实情况。用他常说的话就是,“看看你们没有准备的地方”。所以,当耀邦同志给我布置这个任务时,我心里明白:他是想尽可能地多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天黑后,我带着中央办公厅的几位同志悄悄离开招待所向郊外走去。那时,兴义城区只有一条叫盘江路的大路。路旁的房子比较低矮,路灯昏暗,街道冷清。我们沿着盘江路向东走了10多分钟就到了郊外。这里到处是农田,四周一片漆黑,分不清东南西北。看见不远处,影影绰绰有几处灯光,我们便深一脚浅一脚摸了过去。到近处一看,果然是个小村子。进村后,我们访问了几户农家。黑灯瞎火的夜晚,纯朴的村民们见到几个外地人感到有些意外,但当知道我们来意后,很热情地招呼我们。

  晚上10点多,我们赶回招待所。我走进耀邦同志的房间,只见他坐在一把竹椅上正在等我。我向他一五一十地汇报了走访农户时了解到的有关情况。耀邦同志认真地听着,还不时问上几句。他对我说,领导干部一定要亲自下基层调查研究,体察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掌握第一手材料。对担负领导工作的人来说,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实际。多年来,耀邦同志这几句语重心长的话经常在我耳旁回响。

  完成在兴义的调研后,胡耀邦一行沿着山路驱车100多公里,赶到黔桂交界处的天生桥水电站工地,慰问春节期间坚持施工的建设者。

  温家宝总理写道:

  当晚,耀邦同志在武警水电建设部队招待所一间简陋的平房中住下。不久,他开始发烧,体温升到38.7度。事实上,从午后开始,耀邦同志就感到身体不适。不过,他依旧情绪饱满地参加各项活动。

  除夕之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在四周响个不停,但大家没有心思过年。我和耀邦同志身边的工作人员一直守候着他。2月9日,初一早晨,耀邦同志的体温达到39度。这里远离昆明、贵阳、南宁等大城市,附近又没有医院,大家都很着急。好在经过随行医生的治疗,耀邦同志到晚上开始退烧,大家的心才放了下来。

  2月10日上午,身体稍稍恢复的耀邦同志不顾大家的劝阻,坚持前往广西百色。经过320多公里的山路颠簸,耀邦同志于晚上6点多到了百色。在百色期间,耀邦同志带着我们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旧址,并与百色地区8个县的县委书记座谈。2月11日晚,我们赶到南宁。随后两天,耀邦同志在南宁进行短暂的休整。我根据耀邦同志的要求,又带着几个同志到南宁市郊区就农业生产、水牛养殖、农产品市场等问题进行调研。每次回到住地,他总是等着听我的汇报。14日和15日,耀邦同志经钦州前往北海市,先后考察了北海港和防城港的港口建设。2月16日,耀邦同志又折回南宁,与三路考察访问组人员会合(编者注:此前考察访问组分成三路:分头前往云南文山、广西河池和贵州毕节地区)。接着,他用两天半的时间听取了考察访问组和云南、广西、贵州的汇报。

  2月19日下午,耀邦同志根据自己13天沿途调查的思考并结合有关汇报,在干部大会上作了即席讲话。他特别强调,中央和省级领导干部要经常到群众中去,到基层去,进行调查研究,考察访问,密切上级与下级、领导机关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可以形成一种好的风气,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实现正确的领导,减少领导工作的失误,提高干部的素质,促进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1986年2月20日下午,耀邦同志率领考察访问组回到北京,结束了历时半个多月的西南贫困地区之行……

  文章的结尾部分,温家宝总理又写了他和胡耀邦之间的深厚感情。他写道:

  1985年10月,我调到中央办公厅工作后,曾在耀邦同志身边工作近两年。我亲身感受着耀邦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的优良作风和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高尚品德,亲眼目睹他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夜以继日地全身心投入工作中的忘我情景。当年他的谆谆教诲我铭记在心,他的言传身教使我不敢稍有懈怠。他的行事风格对我后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带来很大的影响。1987年1月,耀邦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主要领导职务后,我经常到他家中去看望。1989年4月8日上午,耀邦同志发病抢救时,我一直守护在他身边。4月15日,他猝然去世后,我第一时间赶到医院。1990年12月5日,我送他的骨灰盒到江西共青城安葬。耀邦同志去世后,我每年春节都到他家中看望,总是深情地望着他家客厅悬挂的耀邦同志画像。他远望的目光,坚毅的神情总是给我力量,给我激励,使我更加勤奋工作,为人民服务。

  再回兴义,抚今追昔,追忆耀邦。我写下这篇文章,以寄托我对他深深的怀念。

  “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

  2004年4月15日,是胡耀邦逝世15周年纪念日。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在纪念会上发表讲话,深情怀念胡耀邦。这篇讲话稿后来以《近距离感受胡耀邦》为题,公开发表。

  田纪云在文章中写道:

  对于胡耀邦的民主作风,凡与胡耀邦同志接触过的人无不交口称赞。他让人说话,敢让人说话,动员人说话,“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辫子,不装袋子”这是胡耀邦同志身体力行的名言。凡是他主持的会议,与会的人都比较轻松,发言热烈,有时甚至争论得面红耳赤,胡耀邦同志全不在乎。记得1985年6月,劳动人事部副部长严忠勤在向书记处汇报工资改革方案时,因与耀邦同志理解不一致争论起来。但事后耀邦同志对我说:严忠勤这人不错,敢于直言。

  胡耀邦同志作为党的最高领导人,时时刻刻铭记着人民群众的疾苦,在他任总书记期间,一有空就深入基层,访贫问苦,调查研究。那些有名的穷山恶水、荒漠边陲、严寒高原、世界屋脊他大都走到了。1986年5月,我陪他去甘肃考察工作,他告诉我:全国2000多个县他已去过1500多个,甘肃省地市一级还有两个未到,即甘肃平凉地区和甘南回族自治州,这一次就是来补这一课的。胡耀邦同志本来心脏就有点毛病,有高原反应。甘肃平凉海拔比较高,到后刚住下我就发现他嘴唇发紫,上楼有些吃力,我劝他少活动,晚上就不要开会了,但他说没关系,适应一下就好了,晚上照常开座谈会,听汇报,还在那里住了两个晚上。作为总书记他身上的担子有多重,是可以想象的,但他还抽空挤时间阅批大量人民来信。而且凡经他批处的人民来信,他都指定专人,跟踪了解处理结果,充分表现了他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顺便说一下,耀邦同志生活非常简朴,衣着很随便,粗茶淡饭,不挑食,不嗜酒,吃饭很快,比如四个菜刚上了两个,他就吃完饭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都知道他的特点,也抓紧时间吃饭,生怕跟不上总书记的节奏。

  200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90周年纪念日,田纪云再次撰文纪念他,题目为《胡耀邦是共产党人的良心》。

  在讲述了胡耀邦当年组织推动关于真理标准大讨论和组织领导平反冤假错案等工作后,田纪云写道:

  如果问我对胡耀邦同志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认为他是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大家如此怀念他,正因为他的一生体现了共产党的初衷,他的一生代表了共产党人的良心。

  “宁可让一家苦,不肯让一路哭”

  2010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95周年纪念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胡启立在纪念会上发表了题为《人生、人格、人心》的感言。此文现收录在胡德平《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一书里。

  文中,胡启立写道:

  我至今记得一次陪耀邦同志在中南海散步。他对我说:贪污腐化、以权谋私,能否制止,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他一连用了3个“最”字,要用“最大的决心、最大的毅力、最大的韧性”,狠狠地抓,坚持到底。他说抓这件事情不能讨好,不能怕得罪人。宁可让一家苦,不肯让一路哭。宁可得罪个别人,不可得罪10亿人。他还用一种凝重的语气对我说:“启立啊,一定要记住,任何时候、在任何条件下,我们共产党人绝不可以鱼肉人民啊!”今天,重温这段话,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

  正是由于这种基石和支点,造就了他的民主精神和民主作风,在耀邦身上,民主精神、民主意识、民主作风是强烈而自觉的。

  1982 年,我在中办当主任,一次去看望叶帅。叶帅十分关心地问我,政治局的、书记处的民主集中制坚持得怎么样?我回答说:耀邦同志非常民主,他能听进去各种不同意见,所以大家都畅所欲言,重大问题都反复讨论,最后形成决策。叶帅听了很高兴,连声说:那就好!那就好!直到现在,很多同志还流连那一段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党内外一致公认耀邦同志任总书记的时候,是党内民主风气最好的时期之一。

  文章的最后,胡启立还用深情的笔触,劝告大家牢记胡耀邦的教诲,走好人生之路。他写道:

  我这一生最大的幸运之一,就是长期在耀邦同志手下工作。我是受他影响和教育最多、受惠得益也很多的人之一。当时我对他的感觉并不十分强烈,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生阅历的积淀,认识就越加分明深刻起来。追随耀邦同志的脚步,牢记他的教诲,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是我的心愿。让我们祈祷耀邦同志那颗忧国忧民之心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宁!让我们所有人、健在的后来者都学习耀邦同志,把人生的路走好!未获《环球人物》杂志事先书面许可,任何媒体不得转载《环球人物》杂志图片及文字内容,违者《环球人物》杂志将追究其侵权责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胡耀邦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