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罗志军接任江苏省委书记 施政目标系富民优先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3日09:44  《小康》杂志

  罗志军的江苏攻坚战

  汇丰银行全球研究部门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江苏“最早将在2012年超越更为人所知的广东省,成为中国经济最强的省份”。 对于江苏省新任省委书记罗志军来说,他需要推动江苏省的转型升级,而这是一场不小的压力

  文|《小康》记者 李秀江

  “十二五”期间,江苏可能会超越广东,成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对于江苏省新任省委书记罗志军来说,这是一场不小的压力。

  2010年,江苏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903亿元,仅次于广东省的45472.83亿元,广东省已经感到了被超越的危机。

  而江苏在“十一五”期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增速比较强劲,这些投资会在未来几年内显现出作用,这是江苏“破二进一”的基础所在。而江苏更大的信心在于,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江苏未来发展的核心思路。

  江苏的转型是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让居民收入“赶超”经济增速

  “你们昆山敢不敢带这个头?给你们两年时间,到2012年拿出一个基本现代化的样子来,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一个样本。”

  新任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昆山调研时将了当地官员一军,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的回答是“敢”!昆山市所在的苏州市委,则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锁定在了2015年。

  这个时间,要比全国其他省份提前五到十年。

  江苏的底气由何而来?2010年底,罗志军由江苏省省长直接接任省委书记后,加快了对江苏各地的调研,除了出现在苏州外,2011年1月份的前半个月里,罗志军先后出现在江阴、宜兴、常州、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盐城、淮安等地,随同他一起摸底的还有江苏省发改委、科技厅、住建厅、民政厅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

  罗志军履新省委书记时说,江苏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现在历史把“接力棒”交到了我们手中,唯有恪尽职守、奋发进取,方能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一位江苏政界人士告诉《小康》记者,罗志军在江苏工作了近15年,当了近3年的省长,对江苏的情况非常熟悉,上任之后,省去了外地“空降”领导先要熟悉省情的过程,其施政理念和政策方针一以贯之即可。

  2008年,罗志军上任江苏省长之初就反复强调,经济结构要优化,富民要优先,发展方式要转变,其执政思路逐渐为人所熟悉。出任江苏省省长前,罗志军历任南京市市长和市委书记,曾连续5年来,南京市委1号文件年年都与“富民”有关。

  罗志军接任江苏省委书记后,富民优先仍然是他的施政目标。他强调,要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更大工夫,像安排经济工作一样安排民生工作,像落实经济指标一样落实民生指标。“创新是过程,富民是目的,不能把过程当成目的。最终要把创新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他说。

  2011年江苏省将实施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相当于每年上涨10%左右,推算下来,到2017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将达45888元。“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收入年年都有新提高。”罗志军说。

  十几年来,江苏居民收入增长一直慢于GDP增长,江苏GDP全国第二,居民收入却长期徘徊在全国第五至第七之间。

  2010年江苏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0.2%,是近十年来最低点, 2011年,江苏GDP增长速度下调至10%,随着居民收入7年倍增计划的实施,这意味着,从今年开始,江苏居民收入将与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增长,经济增长带来的利好将更多地体现到城乡老百姓身上。

  在今年2月9日召开的江苏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罗志军表示,要富民优先,让老百姓的收入年年有提高。

  不在于“跑得更快”,关键要“跑得更远”

  位列全国经济总量前3位的广东、江苏、山东,都下调了“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目标,年均分别增长8%、10%、9%。显然,三省都意识到,积极转型比加速快跑更为重要。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在江苏“十二五”规划中解读出这样的目标:一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二是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在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基础上率先进入基本现代化。

  对于这两方面,江苏省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如何更好地实现这两个目标,不在于谁跑得更快,而是谁能跑得更远。罗志军认为,“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化解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还是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都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在物质财富大大增加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江苏一位官员表示,“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转型、转变发展方式很关键,罗志军出任省委书记,可以使江苏省多年的发展经验得到较好的传承,而重视创新战略是罗志军的一贯作风。“江苏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就必须在创新上有所突破。”

  传承与创新,罗志军需要找到平衡点。罗志军多次表示,江苏的发展,要把继承和创新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和体制创新。

  在江苏,无论是官员还是学者,都一致认为“创新”才是江苏未来的方向。

  江苏省发展改革委主任毛伟明认为,江苏正处在第三次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必须把发展创新型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由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

  接任江苏省委书记之前,罗志军就强调,要举全省之力、集全省之智,力争实现新兴产业更大突破,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升级。

  江苏“十二五”规划中,“创新”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创新能力更是有明确的目标: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要达到2.5%,科技进步贡献率要提高到60%以上。

  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认为,这两个目标若能实现,按世界流行的标准看,就意味着江苏已经建设成为创新型省份。

  苏北难题

  “全国有个东西差距,江苏有个南北问题。”在江苏,南北差距是个历史性问题,苏北人均GDP多年来只有苏南的三分之一左右。

  苏北,是罗志军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也是江苏攻坚战的关键战役。罗志军也意识到,能否如期实现“到2015年全省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在苏北,难点也在苏北。

  为了扭转苏北的落后局面,2001年,江苏省出台了支持苏北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并且成立了苏北发展协调小组,2008年开始,罗志军亲自担任组长。

  在不久前召开的苏北发展协调小组第七次会议上,罗志军介绍,对苏北的支持,这些年主要通过全省及苏南产业、财政、科技向苏北转移,苏北劳动力向苏南转移,并推行苏南苏北共建开发园区来实现。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江苏南北差距拉大的趋势得到扭转,苏北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4年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2010年,历史上长期落后的苏北地区发展速度超过苏南,经济份额已占江苏省42.3%,开始出现南北差距趋于缩小的历史性变化。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振兴苏北是一场区域协调发展试验。江苏省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说,苏北开发思路是关键,思路错了,永远发展不起来。经济大发展必须先有思想大解放。解放思想,推动江苏省的转型与创新,是下一个五年罗志军的使命,也是江苏“破二进一”的唯一路径。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罗志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