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透视中国两会系列:普通人眼中的“两会”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3日09:46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音响1 拨电话声和孙立华音响出)

  “喂,你好,是青年报的‘两会’热线吧,我想和你们反应一下蔬菜价格的事”。

  3月2日下午,家住北京市西城区的孙立华一从菜市场回来,就拨通了一家报社的“两会”热线。买菜的时候,他为了买1公斤西红柿跑了四个蔬菜摊对比价格,他发现这周的西红柿又比上周贵了一些。

  (音响2 孙音响出)

  “现在肉的价格是比较稳定了,可是这些青菜是一天一个价,越来越贵。经常能听见大家说‘怎么又涨价了’,几乎天天可以听到这样的议论。我打个电话说道说道,‘两会’热线电话就是(用来)反映咱老百姓的困难,应该说(提出的意见)有理就应该是可以解决。而且我以前也打过,比如说,入托难(的事)我去年就打电话了,今年政府就在逐步解决。”

  每年年初,中国地方和全国的人大、政协年度例会都会相继举行,作为地方和全国一年一度最重要的政治活动,“两会”往往会吸引各界关注的目光,一些媒体和机构还专门设立了热线电话来听取民意,向人大代表或者有关部门进行反映。

  今年68岁的孙立华老人,膝下有一儿一女,还有一个3岁的小孙女。退休后,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忙照顾小孙女。这两年,为孙女上幼儿园的事他没少犯愁。北京市的幼儿园太少,私立的不多,公立的更少。他为此给“两会”热线打过电话,后来通过电视、报纸,他了解到像他一样提出入园难问题的民众还有很多,这引起了北京市一些人大代表的关注,相关议案也提交了到了北京市的“两会”上。

  今年,“宝贝计划”写入了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今后五年北京将投入巨资解决孩子们上幼儿园难的问题。

  孙立华告诉记者,他提的建议都是像菜价、上学这样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零零碎碎的,但却是实实在在地反映了人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音响3 老孙音响出)

  “(19)99年以前,很多同事议论汽车按年限强制报废的规定很不合理,当时是规定10年强制报废,那时候也不知道‘两会’热线,也不懂网络,我就给一个(北京市)人大代表写了封信,后来代表还真(把我的建议)给送上去了,最后真给解决了。”

  孙立华告诉记者,当时他收到了那位代表的回信,代表告诉他,已经将他的建议拟成议案,带到了北京市的“两会”上了。不久后,北京市就改变了汽车报废的规定。

  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孙立华老人依旧很兴奋。

  (音响4 老孙音响出)

  “在那之前我一直觉得“两会”离自己特远,根本和我没什么关系,它是研究大事的。那些国家的规定,咱做老百姓的也就是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学习一下。通过这事,我觉得自己还真能参与进去,而且自己说的事‘两会’也能重视,离自己一点也不远,还挺近的。后来北京市的车辆报废政策真的改成了按实际车况,经过验车,再决定是不是报废。”

  在小区里,孙立华老人是个有些名气的人物,谁家有困难他都热心帮忙,他还喜欢和人聊天,知道大家都有什么烦心事。那次给代表写信的经历给了孙立华很大的触动,那之后,热心的他就常常把自己和街坊们遇到的解决不了的困难记下来,写信告诉人大代表,或者打打热线电话。他幽默地说,这就像两口子过日子。

  (音响5 老孙音响出)

  “有句歌词说,女人的心思男人怎么也猜不着,别人的心思你去猜特别困难,我就和我老伴说,比如你想让我带你去公园去转转去,你就直说啊,其实我特乐意带你去,你高兴了我就高兴了,可你要不说让我猜,我猜不对也想不起来。这就是说,要学会表达。老百姓怎么想的,打个电话,提个建议,出出主意,合理不合理是人家的事,合理的他们就告诉国家,国家知道了,觉得是好主意就给解决了,不是挺好嘛。所以我觉得这不是热心不热心的事,我觉得这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是我自己的事”。

  在孙立华的女儿孙云看来,父亲对于政治的热衷程度经常让他们这些晚辈感到吃惊。

  (音响6 孙云音响出)

  “我爸总是给我们讲政治,(在我们)小时候就给我们讲,现在也是,而且还给我妈讲,还给雅丽讲,雅丽刚来的时候哪知道这么多事啊,他就一遍一遍的说,最后连雅丽都关心国家大事了。我们就问他怎么这么讲政治啊,我爸说他平时和陈大妈、张姨这些老朋友在一块聊天就是聊国家大事,有的时候我们觉得特别逗,(他)比我们都关心国家大事。”

  今年40多岁的孙云在一家国企上班,她说到的雅丽是她的一个远房表妹,家在农村。两年多前雅丽从农村进城找工作,被孙云留在了家里做保姆,照顾孙立华老俩口的生活。

  雅丽的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毕业,但人本分、善良,勤勤恳恳。在孙立华老人家的两年多时间里,雅丽觉得自己的水平提高了不少。

  (音响7 雅丽音响出)

  “大爷、大妈总是和我说一些国家的事,开始我根本就听不明白,我总觉得这也和我没关系。‘两会’我什么都不知道,我连‘两会’是什么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我知道了,而且知道开会说的也不一定是国家大事,好多是小事,买菜、找工作什么的都管。”

  雅丽说,她很崇拜孙立华老人,从老人那里,她学到了不少东西。

  (音响8 雅丽音响出)

  “我还和大爷上过‘两会’的网呢,里面有好多人提了意见,我觉得(网上)说我们农村的事挺少的,可能(是因为)农村人上网的没有那么多。我还在网上发言了,我说应该多在农村搞点技能培训班,要不我们没有手艺的人到城里打工,学东西都挺难的。不如在家踏踏实实学好了再出来,那样找工作就容易了。”

  这几年,随着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意识不断增强,“两会”期间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联络代表、政府信箱、媒体热线,特别是网络调查和网络征集民意等方式不仅扩大了参与人群的范围,而且也激发了人们参与的热情。在孙立华老人家里,每个人都觉得“两会”离自己并不远。孙云告诉记者:

  (音响9,孙云音响出)

  “(我们)都挺关注‘两会’的,有的时候随便聊天就聊到(两会)了,比如说像现在大家关心的(是)给在职职工涨工资,现在的物价有点贵,还有房价啊,汽车(上拍照)摇号,大家都特别关注这些事。有的时候我们在网上微博啊,论坛啊发表我们的意见。”

  孙云告诉记者,自己的一个同事就是当地的人大代表,她还津津乐道地向记者讲了亲身经历的一件事。几年前,在聊天的时候,她随口跟这个同事谈起,自己经常经过的一个十字路口没有交通指示标志,大家出行很不方便,没想到在不久后召开的“两会”上,那位同事向有关部门反映了这个情况。之后不久,那个十字路口很快就装上了交通指示标志。对此,孙云很是高兴了一阵子。

  (音响10,孙音响出)

  “当时真的特别高兴,高兴了好几天,看见朋友就说,(你看,问题)解决的多快啊。”

  其实,不管是像孙立华老人那样,打打电话,写写信,还是像孙云那样找代表聊聊天;或者是上上网,发发微博,中国民众正在以各种方式参与着“两会”,并且乐在其中。 

  (蔡珊珊、任杰采    蔡珊珊撰写)

(编辑:SN03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