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通道不畅 弱势群体将更边缘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09:24  瞭望

  《瞭望》文章:社会流动“断层线”之忧

  如果缺少社会平等流动的机制,弱势群体会越来越边缘化,深深的失望将导致强烈的被剥夺感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范春生

  各省区市制定自己的“十二五”规划时,“民生”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字眼”。在“民生问题”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同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年追踪调查发现,在一些地方,部分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常见“梗阻”,甚至因阶层对立而产生暴力流血事件。

  与此同时,“农民工二代”、“贫二代”、“富二代”、“官二代”、“垄二代”的说法交替出现,暴露出“阶层固化”的痕迹。有关受访专家直言,打造和谐的“民生状况”任重道远。

  不该出现的对立“峰点”

  2009年“十一”刚过,辽宁省抚顺市小瓦村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征地拆迁,因大多数村民认为拆迁补偿款分配不合理,个别村干部有侵占补偿金嫌疑,于是决定上访。10月9日,赵明阳的叔叔赵宪俊带领200多名村民上访,目标是赶往几公里外的李石镇开发区管委会,举报小瓦村村支书臧玉全和村主任刘某。时年16岁的赵明阳也被拉上一同上访。上访村民在行进途中,被10余名手拿大刀、镐把的不明身份人员截住。双方言语不合,很快发生肢体冲突。混乱中赵明阳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捅入一名拦截者身体。随后警车和救护车接报后赶到,被刺男子已死亡。

  被刺男子名叫李小龙,抚顺市望花区人,是受朋友岳霞所托前来“平事”。邀请他们“平事”的,是臧玉全。臧玉全在任小瓦村村支书期间,为阻止村民上访,指使岳霞等找人。案发前一天,岳霞纠集了李小龙等20余名社会闲散人员持刀闯入赵明阳等两户人家,威胁不许上访。当晚臧玉全在宴请岳霞等人时,再次指使他们在次日一早堵截上访村民,最终引发群体性冲突和流血事件。

  本刊记者采访获悉,2010年6月,抚顺市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伤害罪对赵明阳提起公诉,臧玉全、岳霞等也一并被公诉。同年9月,抚顺中院一审判定,赵明阳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8年。臧玉全、岳霞则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零6个月,缓刑2年和有期徒刑1年零2个月。一审宣判后,赵明阳不服提起上诉。今年1月,辽宁高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长期关注研究社会矛盾和社会人群的辽宁社科院研究员侯小丰认为,赵明阳案是近年来发生在拆迁和信访等敏感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案件,而且赵明阳案件也与拆迁征地相关联,抛开审判结果不论,对两案的受害人和加害人来说都是一场悲剧。

  侯小丰指出,这种悲剧的背后,更是凸显了当前社会阶层流动通道不畅的严峻现实,甚至,由此引发阶层矛盾对立达到“峰点”,创造社会阶层向上“平等”流动的通道已刻不容缓。

  平等“向上”流动难

  自2010年以来,本刊记者持续对辽宁省5户被拆迁典型家庭进行跟踪采访,其中包括2户失地农民、3户城市下岗职工。他们的遭遇发人深思。

  原来,沈阳市在2005年前后,加大对城区的改造,以及对城乡结合部的重新规划开发,随之而来的是征地、拆房不断出现,在这期间,出现了一批被强拆居民。沈阳市皇姑区居民陈世茹、张艳菊、李栋和沈北新区农民王世斌是被拆迁的典型,也是“上访专业户”,其中陈世茹、张艳菊、李栋属被强拆,王世斌属正常拆迁但一直对补偿方案存在不满。

  铁岭市政府南迁是当地近年头等大事。如今,铁岭市政府、铁岭县政府都已搬往在铁岭县凡河镇几个村子上建起的铁岭新区,由此也引发大量拆房行为。大凡河村村民李凯是最“典型”的一户被强拆户。其“典型”之处在于:他家是全村唯一未签订拆房补偿方案的一户;妻子卜洪霞因越级上访共计被拘留3次、训诫1次、警告1次,2009年7月起被劳动教养21个月;李凯上访被拘留2次。

  据上述5人及他们各自所在的地方政府分别证实,之所以在拆迁补偿上数年来一直没有达成共识并予以解决,主要原因在于对补偿价格上始终不能思想统一,以及在拆迁时是否履行了必要的手续上存在巨大分歧。这5人目前只有王世斌拿到了补偿款,其他4户家庭由于始终没有拿到事关“生存发展”的补偿款,经济来源和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冲击,当事人本身及家庭成员“向上”过渡改变命运甚至成为“中产”成了空想。

  近日在铁岭新区租住房里,李凯介绍了被强拆的经过。他说,家里原有三间房子,面积108平方米,还有270平方米的生产用房,当地政府对这些房子只想给10万余元,没法接受。“2006年10月8日,市、县行政执法单位全来了,还有400多名防暴警察,把房子拆了,拿走全部用品。”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凯仍心有余悸。他还证实,儿子李云鹏2008年考入东南大学,去年3月,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的申请,获得批准。本刊记者在休学申请单上看到这样一段话:“由于家庭特殊原因(母亲上访被教养),本人需承担一定家庭责任,同时,在情感上无法保证安心学习,特此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

  一个农村孩子,苦读十余年,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命运几乎就要改变。然而因于家庭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竟面临辍学打工的地步。可喜的是,本刊记者2月22日再次与李凯取得联系了解到,李云鹏经过其父亲及亲属们反复做工作,同意复学现已返校。

  侯小丰以及为王世斌等失地农民代理过诉讼的辽宁同格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陈宝龙认为,社会中下层群体庞大的直接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迄今为止,农村户籍人口仍然占到全社会的55%左右,再加上城市失业、下岗或买断工龄人员,这两类人群近些年在整体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并没有很大变化。

  他们提醒,任何社会,如果底层过于巨大,如果社会的多数人处在下层或中下层,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是一种潜在威胁,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是社会结构变迁中的一大难题。

  “中产”新定义:

  总资产不低于300万

  对于大多数中国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向“中间阶层”过渡的愿望始终非常强烈,并且始终充满了信心。于是,影响社会阶层“平等”流动通道构建的核心因素也就此出现,那就是收入分配问题。

  然而,有关“中产”的一种新定义,还是叫人惊诧,发人警醒!

  去年底至今年初,东北某地党校举办了一期社科教研系统的“骨干研修班”。在期间的一堂课上,主讲的“教授”称:“中产阶层”的定义与大多人想象的状况并不一样,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跟踪发现,时至今日,“中产”的标准是房屋、汽车、家庭存款等加在一起,折合起来达到人民币300万元。低于这个数字的,在目前的中国根本算不上“中产阶层”。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参加了上述“骨干研修班”的大学女教师透露,听了这个定义后,感到既震惊又失望,原本以为自己的家庭就算是“中产”了,没想到“差距”很大。在辽宁某高校担任大学生辅导员工作的付瑶告诉本刊记者,自己是硕士毕业,丈夫也在同一个大学做一个学院的副书记,女儿5岁,一直以为是“中产”家庭,可实际上自己一家是介入“中产”和社会底层之间的一个群体。

  本刊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眼下在一些大城市,有很多“疑似中产”,原本充满希望地追逐梦想,就担心“高房价”这一现实将他们打回原形,这一群体的内心充满了焦虑与彷徨。

  沈阳市一些接受采访的工薪阶层人士坦言,自己没有大幅涨薪的希望,没有提拔晋升的机会,没有创业自立的可能,除非哪一天自己“撞大运、中彩票”,否则一定会被住房、教育、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压得喘不过气来,不仅“中产”不可及,向下流动倒是“大有希望”。

  2月23日,辽宁省政协委员、辽宁大学党委副书记刘志超告诉本刊记者,中产的新定义值得思考,长期以来高速增长的GDP、如火如荼的建设美景,正在麻醉一些干部的头脑,只看到“业绩的成果”,没有看清影响社会阶层平等流动的隐患,不去探究阻碍这种平等流动的根源、治本的良策,极容易酿成党群之间“政治阻塞”。“向上流动非常困难,向下掉落相对容易,社会流动呈现不畅通的特征。”他这样警示。

  侯小丰、陈宝龙等专业人士指出,当前造成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通道不够畅通,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观念、机制、体制等,但有一个因素至关重要,那就是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国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户籍、出身似乎成了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推手。久而久之,会滋生两个“不利局面”:一方面,如果缺少一种可以流动的机制,弱势群体会越来越边缘化,深深的失望将导致强烈的被剥夺感,以及“仇富”、“仇官”、“仇司法”等不良情绪,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另一方面,身处缺乏竞争的安乐群,占据优势社会地位的强势群体,往往只在意既得利益是否安稳,并不会真正关注甚至在某些方面阻挠经济社会的进步。

  以“三个结合”打通“梗阻”

  “社会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流动,有利于整个社会和谐。特别是从收入、地位等较低层面向较高层面的流动,流动越活跃、通道越畅通,社会通常越有活力。”刘志超认为,不能否认,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国民人均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党和政府强调“以人为本”,也为社会阶层之间的“平等”向上流动进行了体制、机制上的积极探索和推动。但是目前仍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中一个明显的标志就是“阶层固化”尚未有消退痕迹。

  为了根治部分阶层向上流动通道“梗阻”,创造“平等”通道,刘志超建议,当务之急可以考虑推进“三个结合”,并作为国家重大建设目标去抓:

  首先,结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所提出的重大任务,把统一思想、聚集民心、惠及民生、稳定发展大局的任务,作为先行工程来抓。同时,建设好实施系统工程的管理体系,组织相关领域部门联合攻关,上下互动,形成合力,把项目落到实处,增强民众对疏通流动通道梗阻的信心,让民众尽早得到实惠,化解社会矛盾。

  其次,结合法制建设、制度创新,围绕阻塞社会阶层平等流动通道形成的诸多因素,充分发挥各级人大、政协、司法等部门的作用,组织行业专家学者和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参与调研,制度设计和立法准备工作,推出一批适应国情、民众认同、切实可行的法律法规,用“制度”保障流动通道的畅通有序。

  再有,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发展纲要的贯彻落实,推进公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合理布局,并推进教育资源、教育结构的调整与整合,建立国家中小学、幼儿园师资资源流动调配机制。此外,推进跨市区、跨城乡招考制度,缩小城乡间、校校间教育质量的差别,让广大民众子女有平等机会接受优良教育,扭转“知识不一定能改变命运”、“美好生活拼的是爸爸”等在社会上流传一时的错误观念。□

(编辑:SN012)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社会 流动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