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大代表周晓峰: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7日11:56  《小康》杂志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峰: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中国小康网—新浪网联合报道(求是《小康》杂志社记者 张志)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多数大中型图书馆和部分小型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管理,建立了本馆的馆藏目录数据库。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的整体水平还普遍停留在原始阶段,由于受经费、机械设备、人力资源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县级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信息化建设起步维艰,较发达地区严重滞后。

  全国人大代表,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周晓峰深入考察了德州各县级公共图书馆信息建设的情况,认为我国基层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投入不足。经费问题是制约各基层馆发展的首要瓶颈。据图书专家保守估计,一个县级图书馆,当地财政每年最少要投入20万元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现实中很多县区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有的还相差甚远,有的甚至连职工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证。经济拮据、社会地位低下,使得图书馆人心涣散,无心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进程和职员的工作热情。

  2、发展失衡。全国1000余家大中型图书馆,2000家小型图书馆已经有50%实现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与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蓬勃发展相对应的,是各区县基层公共图书馆建设的滞后。藏书老化、服务手段落后,设备不足,甚至连基本设施都还缺乏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存在的普遍现象。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主要发展方向,而实际上各县基层馆的业务自动化建设并未真正启动。

  3、人才匮乏。目前,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过去所接受的教育中几乎不存在信息技术知识,而专门的信息技术人员又占极小的比例,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这门科技含量很高的综合技术,往往显得束手无策,难以得心应手地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因此在没有一支具有信息化技术知识水平的队伍的前提下,信息化建设对某些馆而言是严重的浪费。

  4、功能不全。数据库建设、信息开发方面严重滞后,面向读者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自行传输和通过卫星下载的,自行购买和开发的数字资源较少,尤其是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开发利用,虽然前者内容丰富、更新快,但从实际使用的程度来看并不一定适合读者的口味。因此在做好文化信息资源接收、传送和日常工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本地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让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层次读者的信息需求。

  为此,周晓峰在他《关于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工作的议案》中提出了以下建议:

  1、强化领导保障。现行的县级公共馆的管理模式是双向管理,即人事、财政由当地政府直线管理,业务由上级图书管理部门指导。图书馆的经费、人员等均在地方政府完全控制下完成。图书事业发展不平衡,主要来自地方领导的认识水平及图书馆自身是否有所作为。“政府投入,服务大众”不光只是一个理念,关键是如何去运作,如何才能使政府把图书馆事业与经济建设大潮中其它事业同步发展,只有让当地政府了解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性及当前图书馆事业面临的窘境,才能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县级政府每年至少为图书馆拨款30-50万元,并纳入当地每年的财政预算。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每年都应有5-10名懂计算机知识的大学生到图书馆工作,并纳入当地人事部门招聘人员的工作计划。同时,加大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力度,选送优秀在职人员参加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种人才培训。对目前馆员在业务上进行合理的分布搭配,做到因人设岗,尽最大可能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

  3、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各基层图书馆应建立自己的网站,并实现文献查询、图书预约、继借、在线咨询等业务工作的网上服务。依托国家、省市公共图书馆信息网络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提供服务。网络中心可以为当地政府,各类企业提供网站托管、网页制作等服务。

  4、建立多功能电子阅览室。建立同时具有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光盘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的检索并支持远程访问、运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读书、视频点播、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功能的电子阅览室,真正成为学生的辅导基地、绿色网吧。

  5、走全面合作的发展轨道。走向全面合作的发展轨道是服务模式转变的前提,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存储、检索和传输要实现资源共享,真正达到信息资源的网上共享和网上服务共享,满足全社会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峰:建议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中国小康网—新浪网联合报道(求是《小康》杂志社记者 张志)作为古贝春集团有限公司这样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全国人大代表周晓峰却始终关注着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多次为他们“仗义执言”。今年两会,他又提出建议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周晓峰说,近几年来,国家为稳定金融形势,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频繁调整金融和货币政策。2009年,为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强调转方式、调结构、扩大内需,大手笔启动了4万亿的刺激计划,扶持了一大批企业和项目,使我国经济率先走出危机低谷,取得回暖向好的可喜局面。然而另一方面应该看到,在这4万亿的刺激计划中,虽然国家同步出台了扶持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政策,但大部分中小企业却未能真正享受到国家的扶持和优惠,未能如愿申请到启动资金和流动贷款,成为被人戏称的“后娘手里的孩子”,因而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据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数千万家企业中(不论企业性质,仅从规模角度),中小企业的个数接近80%,吸纳就业人数70%左右,年完成工业产值占70%以上,上缴税金占近70%,然而中小企业从金融部门获取的贷款额度却不足30%。而银行贷款规模却没按计划完成,大部分资金仍滞留在银行的保险柜里。从上述数据看,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确实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在获得资金支持上却少得可怜,这无疑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正常运转。

  周晓峰认为,这其中的原因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相关部门对国家扶持中小企业的目的及意义认识不足;二是金融部门嫌贫爱富,他们只注重“扶大不扶小”、“扶强不扶弱”,国字号企业是近水楼台,而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则被打入冷宫;三是受“贷款责任终身制”的约束,银行人员求稳怕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怕放贷看不准而自己受牵连。如此种种,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得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针对以上问题,周晓峰建议:一是政府部门和金融部门都要提高对扶持中小企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二是从国家发展大局和长远利益出发,进一步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优惠政策,并切实按照规定尽快落实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项目及贷款额度;三是在审慎考察的基础上,银行应对那些基础好、经营好、效益好、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放宽贷款限制,提高贷款比例额度;四是尽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制度,取得银行的信任,并确实讲求诚信;五是在政府引导下,加快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体系建设,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建立县级财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用于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临时资金困难时有偿使用,加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建设。

(编辑:SN012)

> 相关专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