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1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今日关注》2011年3月7日播出:国是2011-新时期中国的全球角色和多重挑战,以下为节目实录:
主持人(刚强):
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今日关注》“两会”特别策划《国是2011》,今天我们来关注中国的外交。
中国外交部部长杨洁篪7日在记者会上说,去年国际形势发展的鲜明特征,可以用“变革”和“合作”来形容。记者会上,杨外长就中美、中俄、中欧、中日、G20、金砖国家等大国关系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那么,我们如何透过杨外长的答问看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在新时期,中国又应该如何定位自己的全球角色并且应对多重挑战?相关话题今天我们演播室请到两位权威嘉宾为我们做深入地解读。
两位嘉宾,一位是本台特约评论员、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先生,你好!曲所长。还有一位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王逸舟教授,你好。欢迎两位到演播室来参与我们这个话题。首先我们通过一个背景短片了解一下今天杨外长记者会的相关情况。
今日关注:杨外长纵论大国外交
上午十点开始,外交部长杨洁篪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举行记者会,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近两个小时的时间,12个问题,涉及了从遥远的非洲到中国的周边正在发生的国际热点问题;包括了在全球化之下中国与传统大国及各新兴国家之间的关系;谈到了在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切实行动。
在总结过去一年国际形势的发展时,杨洁篪用了“变革”和“合作”两个词来形容。
在回答记者关于未来五年的外交工作安排时,杨洁篪表示,要全方位地推进中国的外交事业,特别是发挥多边峰会的引领作用。中国外交就是要为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好务。
杨洁篪:
我们要立体思维,立体操作,形成以首脑外交为统领,国别、区域和领域外交相互促进,双多边结合,政经文互动的有力外交架构。
主持人:
好,刚才我们了解了杨外长今天记者会相关的一些情况,可以说今年杨外长的记者会也是在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召开的。因为每年“两会”期间杨外长都会有这样的一个记者会,但是今年有所不同,因为今年我们是刚刚完成“十一五”,然后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而且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谈到了说,我们现在判断,中国依然还有一个很长的战略机遇期。
新的世纪我们过了十年,又是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所以在今年杨外长的记者会上,是不是透露出更多的信息,和往年相比有什么样的不同?
曲星(本台特约评论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
我感觉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说中国外交作为一个大国外交的自信,我们从杨外长用的一些词就可以看出来,他说办好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办成了大事,这说的是过去的一年。喜事显然指世博会,难事很多了,我们的周边,朝鲜半岛出了很多的事情,中日关系也出现了一些麻烦。但是最后都稳妥的软着陆,一个一个把它消化下来,把这些一触即发的矛盾把它控制下来,重新拉回到了谈判桌上。
办成了大事,我们知道去年国际经济复苏的势头并不稳定、并不平衡,世界经济结构怎么样的改革?怎么样趋向更加平衡,所以在一系列的峰会里边,20国集团、亚太经合,金砖国家等等这样一些。中国提出的是有助于国际经济复苏、有助于国际经济更加平衡的这些理念能不能够得到接受,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这些我们看到都办成了。所以我觉得体现出了一个非常大国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下一个五年这样的自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信息。
主持人:
今年杨外长在记者会长自信更强,就给您印象比较深。王院长呢?
王逸舟(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我的感觉就是说中国外长这种自信跟中国现在综合实力底气的加强是有关系的。我今天看到一个数字,十年前的时候,中国的综合国力按GDP衡量还是第六位,五年前是第四位,现在GDP是第二位。
主持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王逸舟:
我们现在国际贸易总量位居世界比较靠前的位置,特别是中国经济这几年发展非常快,外汇储备也是全球第一。刚才曲星所长说,中国总体而言,这种自信、这种进展步伐在大国中间可以说是最可圈可点的,这点我觉得给中国外长一个强大的支撑底柱,自信的这种原因,他讲的也比较均衡。
主持人:
当然了,杨外长在记者会上也是谈到了很多大国关系的问题,尤其是以中美关系为代表的大国的这种外交,谈到中美关系的时候,我们注意到杨外长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们先来听一下。
杨洁篪:
在谈到了美国售台武器问题,我们对美国售台武器是表示坚决反对。我们敦促美方,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中美联合声明》的原则和精神,停止售台武器,以实际行动来支持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这对维护中美关系的大局也是至关重要。
主持人:
可以说大国关系非常重要,大国关系包括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除此之外还有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欧关系等等,还有很多的多边外交的关系在里边。那在新的时期中国如何把握好这种大国关系的这种外交走向?
曲星:
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我们说世界格局是不是稳定,国际形势是不是稳定,然后最重要的一个判断标志就是大国之间关系的状况怎么样。如果大国关系紧张,那么整个国际形势就会紧张,大国之间如果发生冲突,国际形势就是一个冲突的形势。所以中国外交四大支柱里边第一个就是大国是关键,应该是美国是关键中的关键,现在中国在高速的发展,尽管实际上中国在很长时间里边还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是它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缩短。所以世界怎么看中国,中国怎么看世界?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今后五年,就是中国外交没有办法回避的问题,世界觉得中国发展起来,中国人自己也觉得我们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所以怎么样处理跟世界的关系,国际社会非常担心,所以所有这些大国也都是怀着疑虑的心情来看待中国力量的崛起。所以杨洁篪部长在今天的记者招待会上比较重的篇幅谈到了刚才你讲的中美、中俄、中日、中欧方方面面都涉及到了,那么怎么样处理跟这些国家的关系。所以在中美关系里边,总体上来说应该说合作是主流,但是主流总是不能非常顺畅的合作下去,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些……
主持人:
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特点对吧?
曲星:
所以他在讲这个话之前,他实际上讲了胡主席的访问非常成功,中美实际总体上在合作,但是没有办法忽略的就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所以他两边都讲到了,就是主流,合作的主流要讲到,但是对于一些问题他也没有回避。
主持人:
王院长,刚才曲所长讲到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在新的时期里面,中国随着自己的崛起,随着我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肯定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所以在这个过程里面,新的五年里面,就面临着一个中国怎么样看世界?世界怎么样来看待中国的问题。在这样一个过程里面,是不是说处理好大国的这种关系,大国的外交是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王逸舟:
对,我同意。而且我觉得从中美关系这个发展来看,就是显示出中国跟所有大国关系的一个新时期的关系特点,就是“和而不同、同而不破”。矛盾啊,摩擦啊,各种各样的差异性肯定存在。而且我甚至感到未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随着中国触角伸向全球的各个过去未曾伸展过的角落,这种摩擦可能还会增多。但是我也有信心,它不会导致全面的战争,导致过去那种好像冷战两个超级大国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这种关系,不会有。所以这种大国关系有一种新时期、新特点,当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琢磨,它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新的一些走向,包括他的冲突会有什么样的形态,它的合作又有什么不同,我觉得这一点是非常值得研究。在今天杨部长的讲话中间,我觉得从各个不同的方向提示了这个重要性,也是对中国外交人的一个很重要的经验的总结。
主持人:
可以说在目前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确实要定位自己在世界上全球的角色,同时也要应对很多的挑战,这可以从杨部长今天记者会上,刚才曲所长引用他讲的几句话可以看出来,叫“办好了喜事、办妥了难事、办成了大事。”你看这个难事和大事,其实就刚刚圆满完成从利比亚撤离中方人员的这个事儿,既是一个难事儿,对于中国来讲,三万多人要撤,是个难事儿,但它确实又是一个大事儿,但是我们都办妥了。办妥了难事,办成了大事。
有关中方撤离在利比亚人员工作的情况,杨外长在记者会上也是做了详细的回答,同时我们记者在现场还采访了很多代表委员,包括一些外国的使节,他们是怎么来看待这件事儿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背景短片。
新闻背景:代表委员热议中方人员在利比亚撤离
3月6日,中国外交部宣布撤离在利比亚中方人员行动圆满结束。共撤出35860人,目前已全部回国。此次撤离行动也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
周文重(政协委员):
这次撤侨规模很大,应该是空前的,但是我们行动很快,取得非常好的结果,大家评价很高,我想这说明我们外长说的“外交为民”吧。
解说:
周文重委员说,他也注意到这次中国侨民能够从其他国家多渠道撤离,也是本次行动的亮点之一。
周文重:
这也证明我们国家多年来外交工作的一个积累,如果没有很好的双边关系来做保障的话,工作也不可能如此的顺利。
解说:
在此次撤离行动中,中国还积极帮助了来自意大利、希腊、孟加拉、尼泊尔等12国的 2100 多位外籍人员撤出动荡的利比亚,列席今年两会的孟加拉驻华大使深有感触。
孟什·法亚兹。艾哈迈德(孟加拉驻华大使):
我记得2月26日那天,中国政府就成功帮助了600多名孟加拉籍劳工和中国侨民撤离。我们非常感谢中国政府给予的帮助。我想这也是为中国提出了的建设和谐世界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解说:
此外,中国军队首次大规模协助撤侨行动也引起了代表委员以及各国媒体的广泛关注。
罗援(政协委员):
从这次利比亚成功的撤侨,看出我们军队的现在的任务和使命在拓展,也就是党和国家的利益延伸到什么地方,我们的军队就要保护到什么地方,我们不仅要应对传统的一些,还要应对非传统的一些。
解说:
而对于外国媒体普遍关注的中国军队今后在此类外交行动中的角色,罗援委员说……
罗援:
这应该是一种常态,但是这是第一次尝试,但是我觉得可能像这样大规模的撤侨活动,它可能更多的还是一种国家行为,更多的依赖于地方的,就是国企和民企,他们可能要担当主角。军队它可能作为一种辅助的这种作用,就是当运力不足时候,军队它还要参与进来,但是军队它可以作为整个活动的中坚或者是骨干。
张舒扬(记者):
这次“最大规模的撤离行动”,充分彰显了中国做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与实力。一方面体现了外交为民的理念,而另一方面也展现了中国政府良好的国际关系与外交斡旋能力,也更加验证了中国长期以来坚持的和平与发展道路的正确与实用。
主持人:
除了要定位好自己的全球角色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应对全球的多种挑战,包括像利比亚这种撤离,很难预测。因为全球各地的情况,各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很难预测哪里会发生什么样的动荡。这次突然之间发生这样的动荡,中国政府在短短的十天里面就撤走了所有的在利比亚工作的这些相关的人员,怎么能做到?
曲星:
实际上这里边有四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一个是理念、一个是实力、一个是机制、一个是素质。
所谓理念,中国政府的执政为民、外交为民、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任何一位中国公民在海外,他的安全,他的生命高于一切。所以中国政府会尽一切力量来做好这个工作。所以这个理念,执政理念的确立非常重要。
第二个,我说它的实力,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积累起来了这样的实力,我们看了派出91架包机,再租35架包机,外行的,然后在撤到各个周边的国家,旅游胜地、豪华油轮。这个没有一个改革开放积攒起来的财力,国家实力根本不可想象。
第三个机制,就是有理念,有财力,没有机制也不行,所以平时就已经有了比较健全的机制,从中央政府、各个部委到驻外使领馆、各个处室,到关键时候应该怎么做,井井有条,一旦出问题立刻启动,马上就投入运作,这是一次很好的体现。
再一个素质,所谓素质一个是我们在外的这些人员,临危不乱的、临危不惧、扶老携幼,然后让女同胞和儿童先走,体现了非常好的这么一种素质,所以使我们的撤离能够井然有序,而我们的外交人员在前线可以说是奉献、牺牲、忠诚、纪律,基本价值观体现的非常充分,所以才能够在人员非常少的情况下,就那么几十个人,要组织几万人的撤离,你想象看这个工作量是多大!有多少工作要一个一个去落实,全都落实好了。所以我觉得对于外交队伍人员的素质也是一次非常严峻的这么一个考验,但是他们做得非常好。
主持人:
挑战,对。
王逸舟:
未来我想这个机会还是很多,它不光是对军队了,对外交的统筹机制,对各部门的协调,对我们跟其他国家的合作,都是一个很好的测试。所以我觉得这个意义非常重大。第二就是刚才你说的,就是从国际制度来看,中国如何创造性的介入,发挥我们的影响,我觉得中国还是一个合作的态度,一个建设的态度,一个另起炉灶,不是造反派,但是我们强调要改革。过去体制安排是在中国没有话语权,没有进入的情况下制定的,现在中国壮大了,中国的声音在增强了,因此我们要求在国际货币基金、世界银行、G20,包括像WTO世界贸易组织,还有像全球气候谈判中间都能够有我们的声音,而且表达的比过去的更加坚定。我觉得这个是往未来越看,比方说看五年、看十年,中国的这种立场会越明确,而且创造性的介入这种需求会越强烈。所以今天不管是外长的讲话还是前天总理的工作报告,对这点指向都是非常明确的。
主持人:
说到这个中国目前定位自己的全球角色,我注意到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他谈到说“新的一年要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十二五”期间,以20国集团峰会等为主要平台。”他讲到了G20,说到G20,我们注意到随着G20每年召开,反倒没人提G7、G8这样的名词好像从新闻报道里面,渐渐的逝去了,是不是跟中国等这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加入有一定的关系?在这里面中国的角色定位是不是突出了,或者说也在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了?
曲星:
在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面,他讲到了中国外交的方方面面,但是他唯一提到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就是这个20国集团。所以确实说明什么,说明了中国政府对20国集团的高度重视,高度重视并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国际组织,而是因为它是国际治理机制的一个新的平台。所以从过去刚才讲的G7,后来变成G8,G8后来加5,然后它是一步步反映国际社会的现实,反映国际经济、国际政治、力量平衡的一个情况。所以在这里面之所以能够从G8+5,然后变成G20,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新兴国家,中国印度、南非、巴西这样的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国际经济中,他们的实力的上升,对国际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力的上升这么一个基本的事实。所以中国作为金砖国家里边的非常重要一员,而金砖国家又作为世界治理机制,更加平衡方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国家群体,所以在这样,中国总理非常高度重视20国集团的作用。把20国集团从一个应对危机的一个应急性的机制,转化为一个长期治理经济的国际经济自己的平台。
主持人:
从定位中国的全球角色切入点来看,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切入,像这种比如说G20,大型国际组织等等是不是也是我们很好的一个平台?
王逸舟:
是,我觉得两个角度,一个是对我们自己利益的新的更大的利益的保障,一个是对国际责任的更好的承担,刚才提到了对海外中国公民的这种大规模在利比亚的这种撤侨。我觉得非常有代表性。根据我的这个研究,9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一年才出去不到5万人劳工,现在一年将近90万,所以利比亚它只是一个缩影,就是我们在非洲就将近10个主流的国家,都有像利比亚这种规模的劳工。那么全世界一年我们出去小百万,可以这么说,在新世纪初期,全球最大的一个劳务市场,外劳的,就是来自于中国。所以如何保障他们的利益,保障他们的生命财产,特别是在危机时刻,我觉得这是对中国外交人,对中国政治对中国整个综合国力的考验,这算是一次初考。
主持人:
很多评价也也讲到了,这一次的行动也体现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形象,说到这儿我们注意到,外面也评论了,现在中国经常提就是说“负责任大国”这个词,以前我们经常提“发展中国家”这个词,其实这个媒体说,“发展中国家”一词好像消失了,其实没有,因为我们一直说“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但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怎么样能树立,怎么样理解和诠释负责任大国和未来这个角色的定位?
王逸舟:
我觉得“负责任大国”两层基本的含义,我个人理解,首先对13亿中国人民负责,中国的外交部、中国的政治家、中国的军人,首先是对我们土地上的人民负责,当然还有新增长的第二层,越来越多的意思就是说,它在完成自己保障的情况下,对国际社会也能起到某种保障或者改善的作用。回过头来,我就想刚才这个撤离的事情,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总结去提升的地方。
昨天有一个记者问我,说你这做得很好,全世界都夸,中国老百姓也很满意,那有没有什么您想是不是已经打10分,打得特别满分,还是未来有没有什么更多发展余地,我说也有。我说第一个,未来对于我们这个预警,危机的预警可能有更多的要求,因为现在中国海外的人、财、物很多了,很多时候什么地点要发生了,要有更多的预警。
第二个呢你看我们这次去用于摆渡,用于接人的飞机还不是我们自己产的,还是俄罗斯的,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最后一个我想我们军队他要适应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海区、大陆去作战,去做战争性的军事行动或者其他的行动,他还要对我们装备、对我们训练、对我们观念有很多新的修改和完善。我觉得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主持人:
这次我们的特别节目、特别策划,也是征集了很多新浪微博的网友的留言,就这次我们今天这个节目的主题我们注意到有些网友是这样说的:
有一位网友叫“万里江山万里红”,他说中国外交要善做"和"字文章,敢做"强"字文章,多做"联"字文章,深做"国"字文章。
还有一个叫cracker000,他说我想向外交部所有使节说谢谢,这次利比亚大撤侨行动,他们做得太棒了,他们一定很辛苦。谢谢!
还有一位叫tdyso307,他说杨外长对国际形势的评价还是比较乐观,说明了中国作为大国的自信。
的确中国现在作为一个大国在自信的程度上,通过杨外长今天的记者会我们也看出来了。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有些外媒说,中国现在强大了,那么国强必霸。可是我们强调的是中国走地是和平发展的道路,怎么样来诠释我们的这种和平发展?
曲星:
特别是一些西方媒体,他从他们国际关系的历史里边总结的出来的就是国强必霸。
主持人:
国强必霸。
曲星:
比如说30年代德国、日本等等都是这么一个逻辑,所以根据这么一个逻辑,然后就总结出来,中国现在强大了,是不是也要霸了。实际上从中国来说,就应该说和平的道路坚定不移的和平发展,首先中国历史文化是一种“和”的文化,中国历史文化核心——和谐、和睦,和美,一切都是“和”。其次就中国政府对和平道路的宪法里面的规定等等这样一些,就是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非常清楚。第三就是当今的国际社会,跟当年的殖民时期、帝国主义时期完全不可同日而语,现在整个国际社会连成一体,你不可能去对加害别人来获得自己的发展,所以你如果伤害别人同时也等于伤害自己,也就是说,今天的国际社会、国际环境已经不再具备过去殖民时期这样的,好像允许你进行这种伤害别人利益为发展这么一种基本条件,所以从这些历史文化、政策取向和国际社会的条件,都应该说中国的和平道路是坚定不移,而且也只能走这条道路。
主持人:
好,今天我们请两位权威的嘉宾,结合了杨外长的记者会,为我们诠释了中国新时期的全球角色和应对着重挑战的相关的情况。谢谢二位参与我们的节目。
好观众朋友今天的《今日关注》“两会”特别策划《国是2011》到这里结束了,感谢您的收看,明天同一时间我们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