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低碳话题引发全球关注 欧美高碳生活方式需打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0日16:44  《环球》杂志
2010 年9 月,北京南锣鼓巷社区的“低碳社区、低碳生活”家庭种植大赛。 2010 年9 月,北京南锣鼓巷社区的“低碳社区、低碳生活”家庭种植大赛。

埃及亚历山大是世界上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城市之一。图为一对夫妇徜徉在亚历山大海岸边。 埃及亚历山大是世界上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的城市之一。图为一对夫妇徜徉在亚历山大海岸边。

贝丁顿社区建筑的绿色屋。 贝丁顿社区建筑的绿色屋。

正在取水的非洲儿童。 正在取水的非洲儿童。

  两会特别策划:低碳人家

  在2011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环保”话题毫无意外地被反复提及,成为当下最热的关键词之一。

  在国际上,从丹麦哥本哈根到墨西哥坎昆,“低碳”的话题早已成为各国政要的口头禅。

  其实,抛开那些国际会议和各种艰难的“线路图”,“低碳”更应该是一个具体的家庭话题——或许就是出门少开大排量汽车,购物不再用塑料袋,少给宠物洗那些不必要的热水澡,打高尔夫时尽量不要扔掉那些还可以使用的球杆……

  这对于西方中产家庭而言,似乎意味着放弃某些貌似舒适的生活。但是同全球“气候变暖”“气候难民”比起来,这又算什么呢?

  发达国家家庭的“高碳”生活方式曾经被误认是“高品质生活”的标杆。还原一个真实的发达国家“高碳”生活真相、倡导“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所提出的“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正是此文的目的。

  难以复制的西式“舒适”

  《环球》杂志记者/周彪  驻华盛顿记者/冉维  驻堪培拉记者/曹扬  驻多伦多记者/施蓉

  “我儿子爱车,每周他都要洗车。年轻人也爱洗澡,天热再加上爱运动,有时他每天要洗两次澡。我女儿喜欢泡泡浴,每次都要泡上一个小时。你知道,这些都比较费水,用热水器也比较费电……”

  接受《环球》杂志记者采访时,家住澳大利亚悉尼近郊的梅西太太一张嘴就是一大堆账单式的资源消耗项目。每个季度,足以让人心疼的水费单、电费单等会如同雪片般飞来。

  “这就是生活”,她耸耸肩。为了维持这种高消耗的生活方式,她和丈夫不得不去打拼,“我们必须把生意打理得更好,挣更多的钱。”

  梅西一家只是发达国家中产家庭“高碳生活”模式的一个缩影,虽然大部分接受本刊采访的人都表示要尽量减少能源消耗,支持环保,但他们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又何其困难!

  吓人的油耗

  梅西太太一家四口住在悉尼近郊查斯伍德区的一栋房子里,是一户典型的澳大利亚人家:一对夫妻两个子女,房子有五个卧室,分前后院,三辆汽车,一艘游艇。

  在汽车的使用上,梅西夫妇俩共用一辆美国福特牌汽车,用于生意上的运输货品和日常采购。一对儿女各有一辆汽车,儿子詹姆士驾着一辆奔驰,女儿玛丽开的是一辆大众新款小轿车,两人每天都开车上班。这一家每月的耗油量很大,梅西说,粗算下来,一家人每周要用掉130.4升汽油,约合每周150澳元,一个月就是600澳元(约合3960元人民币)。显然,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为什么不使用既环保又省钱的公共交通工具呢?当记者问到这个问题时,詹姆士也显得很无奈,“悉尼城市面积较大,从一个区到另一个区花费的时间很多,公共交通还是没有私家车便捷。当然如果实在没有选择,或者停车费非常贵的话,我也会考虑坐火车(轻轨)。”

  同样居住在悉尼近郊的麦克格瑟家的车库里停放着两辆吉普车,每月两辆车共消耗600升汽油,甚至更多。麦克格瑟的丈夫个子比较大,平时喜欢开大车上下班,所以他们家买的两辆汽车都是吉普车。周末一家人也会开吉普车到海边或者到郊外更远的地方享受生活。不过对于又高又大的吉普车,麦克格瑟也坦言“要多付出一些汽油费”。

  另一对接受记者采访的是美国的一对白领夫妇。他们居住在华盛顿附近一座公寓里,小两口拥有一辆本田雅阁车,主要是用于平时购物、周末出去游玩等等。而华盛顿上班时间堵车严重,再加上市内停车非常贵,因此他们上班都乘坐地铁。

  他们虽然用车并不是很频繁,但是由于大型的购物中心距离遥远,并且周末还时常去周边城市探亲访友,所以耗油量也不少。他们表示,所开的雅阁加满一箱油大约可以开450公里左右的距离,每个月需要加3到4次油。可以想象,如果他们居住地点离市区较远,需要每天开车上下班,那么耗油量将比现在大得多。

  其实欧美家庭早在上世纪就基本实现了“家家有小车”。如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三国的汽车普及率占据世界各国汽车普及率排行榜的前三名。美国人口2.6亿,拥有汽车2亿辆,平均每1.3人一辆汽车;加拿大平均每1.6人一辆汽车;澳大利亚平均1.7人一辆汽车……如此高的汽车普及率及日常生活中高频率地使用汽车,使欧美家庭的碳排放量居高不下。根据哥本哈根气候大会2009年公布的数据,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三国的人均碳排放量分别排行世界第五、第七和第八。

  “让电表飞”

  “我在厨房里的时间比在外面多。”接受采访前,麦克格瑟正在厨房做烤饼干。她生长在悉尼,是典型的澳大利亚主妇,会做一手漂亮的西餐。她的厨房里电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电灶台、油烟机、电冰箱、搅拌机、咖啡机、榨汁机、慢炖锅等等,一应俱全,摆放有序。

  “我女儿最近对烤饼干很有兴趣,不过你也知道,烤饼干需要烤箱连续工作很长的时间,这些最后都成了惊人的电费账单……”麦克格瑟半开玩笑地说。

  她的先生是一名计算机程序员,因此家里的电脑和网络总是开着。“我丈夫总要挂在网上,下载一些东西。还有,我们家的电视也总开着,孩子们喜欢看有线电影台。现在是夏天,空调和电扇也少不了总要开着。我有时会用热水洗碗,这样比较容易去除油腻。”麦克格瑟告诉记者,上个季度他们家用了1962度电。

  那对年轻的美国白领夫妇,虽然租住的只是华盛顿的一室一厅、带卫生间和厨房的小公寓,生活用电量远远比不上麦克格瑟家,但家庭虽小,电器齐全,每季度的耗电量也不可小觑。

  他们的电费记录单上显示,去年12月份的用电量为384度,电费为43.6美元(约合285人民币)。电费账单上还列出了去年每个月的用电量历史记录:4、5月份的用电量最低,大约每月150度左右,因为这两个月华盛顿气候宜人,不用冷气也不用取暖;用电最多为7月份,达到了453度,他们夏天猛开空调。

  其实这对小两口工作日的午饭和晚饭都在公司解决,出门都会关闭空调,再加上家里人口少、用水非常节约,因此他们认为,“这样的用电量已经算美国家庭中偏少的了”。

  2010年6月,美国能源创新委员会曾呼吁美国政府加大对新能源以及节能研发的投入。美国总统奥巴马也提出要在2050年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减少80%。但是如果按照美国目前的能源消耗方式,这一目标听起来就像空中楼阁。早在去年4月,美国和加拿大就制定了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汽车油耗新标准,但有公司在新标准发布的当天就表示:这种要求“颇具挑战”。

  这对美国夫妇也有自己的“无奈”:“现在的美国人大多数出生下来就生活在出门开私家车、用烘干机、洗碗机、家里用中央空调的家庭环境中,你要他们改变这种生活方式来节省能源,听起来似乎不大可能。”他们认为自己平日的生活并非奢侈,并未浪费能源,相反,他们已经在尽力节约。但是很多现实已经决定他们无法很大程度上改变能耗。“家里的中央空调都是预先装好的,只能用这种方式取暖。”

  一个美国人用20个非洲人的水

  梅西太太的儿子詹姆士酷爱汽车,每次开远路回家或是赶上雨天雨点弄花了玻璃,他都要打开水管将爱车精心冲洗一番。

  他们家大房子的后面是一个十几平米的院子。要想让院子里的草坪一直绿油油、菜地里的西红柿能够生长、无花果树茁壮挺拔,这些都离不开水。梅西一家房子周围没有大江大河,只有家里的自来水白哗哗地往院子里淌。

  “许多澳大利亚人家里都有草坪,为了保持它生长要定期灌溉。我们有一个小型的灌溉系统,夏季炎热干燥,大概每隔两天就要浇一次水。”梅西太太如此告诉记者。

  澳大利亚水电天然气公司分季度将账单邮寄到各户家中,梅西一家每季度用水98吨,用电2103度,用天然气9170兆焦耳。

  美国的那对小两口,他们的用水量账单显示:今年1月份的用水量为2940加仑(约合11.1吨),水费为38.59美元(约合252元人民币)。这种价格在人均年收入4万美元左右的美国是比较低的,所以大多数美国人不会在经济问题上为过度用水而担心。

  美国人大都不晾晒衣服或者用手去洗碗,几乎每个美国家庭都配有烘干机和洗碗机,这对年轻夫妇的小一居里面也配备了洗碗机。他们表示自己家在生活中已经十分节约用水了,但大部分的美国家庭用水量都很高,特别是有草坪的独居式房屋,对水的消耗量更大。

  对于水资源的使用,受采访家庭所在地区的政府并没有明确的限制。但一些家庭的用水,确实已让缺水地区瞠目结舌。

  2010年3月2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世界水日的致辞中表示,全球有近9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非洲。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非洲农村家庭日均用水量只有40升左右,只相当于美国家庭日均用水量的二十分之一。在南部非洲,缺水的情况更加严重,只有一半的人口能够使用到比较卫生的饮用水。

  隐性消耗

  和许多加拿大年轻人一样,居住在多伦多的尼尔也喜欢户外运动。

  夏天,尼尔在周末必定会去多伦多附近的山间湖边,或徒步旅行,或租上一条快艇开动马达在湖上飞驰。到了秋天,他会约上好友去北边打猎。由于纬度较高,加拿大冬季漫长,这也使尼尔爱上了滑雪。冬天,他经常要去距离多伦多一百多公里的一个滑雪场。那里从早上9点一直开到晚上11点,十几个滑道均有缆车运送游客,晚上偌大的滑雪场灯火通明,如果雪少,每条滑道两边的人工造雪装置便会嗡嗡作响,不断地喷撒雪花下来。外出游玩时,尼尔的座驾是一辆中型越野车,每月的耗油量在250升以上。

  居住在渥太华的弗兰克也是一位体育运动爱好者,他每周至少一次驾车到20公里之外的体育场打冰球,还要至少打两次高尔夫。所以,他每月的汽车耗油量也在200升以上。

  在加拿大,除了滑雪、滑冰,很多中产家庭每年至少还要出国旅游一次。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耗油量、耗电量等,其实还有很多隐性的消耗。比如出国旅游乘坐飞机,使用的各种体育用具在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日用品的淘汰更新等等。

  弗兰克每个月至少要更换一次高尔夫球杆,而生产一个高尔夫球杆所消耗的电量可能足够一个孟加拉国三口之家的白炽灯使用一年。而一次跨境旅游飞机所消耗的能源可能足够一辆中型公交车使用很长一段时间。

  种种“高碳休闲”,导致加拿大这样一个只有3000万人口的国家也成为一个能耗大国。在八个发达西方国家中,它的能源消耗排在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舒适背后的痛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今天,低碳成为全世界共同的心声,但欧美的高碳生活模式已经形成根深蒂固的习惯,再想改变已经困难重重。而且,家庭生活中的能源消耗量还有上升的趋势。

  根据澳大利亚气候变化和节约能源部的研究报告,气候变化问题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当今面临的最大挑战,政府和有关机构不断针对气候变化挑战制定各种应对策略。而澳全国温室气体排放中,有较大一部分来自居民的高碳生活,这一现象已成为研究人士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报告指出,澳大利亚能源消耗量(包括使用电、燃气、天然气和木材)从1990年到2020年将增长56%。

  这种“高碳”的生活模式显然是地球难以承受的。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研究显示,地球要保持可持续发展,人均化石动力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消耗必须保持在2000瓦以内,平均每天48千瓦时。2000瓦不只是指我们在家里的能源消耗,它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修路、修下水道、市政建设等分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能源消耗。

  理论上讲,这一标准并不算高,因为2000瓦正是目前世界能源消耗的平均水平。但各国的人均能源消费差别巨大。一个普通孟加拉人的能源消耗只有300瓦,欧洲为5400瓦,而美国则达到惊人的11400瓦。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它们的能源消耗突飞猛进,很快,世界人均能源消耗将突破2000瓦。那时,人类将面临一场灾难。

  如今,面对高消耗支撑下的高碳生活,澳大利亚政府和研究机构也深刻感受到了挑战。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员罗杰·哈斯曼说,一方面是高消耗带来的舒适生活,另一方面是人们逐渐意识到环保问题的紧迫。这对矛盾可能是发达国家舒适的高碳生活背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痛,一旦遇到气候性的天灾,这种痛显然还会加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编辑:SN03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环球》杂志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低碳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