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方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获得广泛认同,但随着人们思想意识多元多变的特征日渐凸显,也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带来难度
文/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次提出始于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进展情况,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进行了调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广泛认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一理论上的科学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供了理论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社会要求和人民意愿统一起来,把政治与伦理、理想与现实、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是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
在实践中,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使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执政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探索,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新理念,为这一体系的建设创造了实践条件;而党中央高度重视则提供了政治保障。
调查显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了比较普遍的认同。调研中,61.78%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应该成为指导思想”,68.48%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代表”,62.87%和73.17%的人对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保持较高的认同度,88.16%的人能正确认识和评价邓小平理论,78.03%的人认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81.64%的人赞成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已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调查显示,79.92%的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绝大多数人赞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已成为全国人民开拓进取、创造崭新业绩的力量源泉。调查中,77.92%的人赞同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70.31%的人赞同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调研发现,高学历群体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建设取得的成绩肯定度更高。
社会主义荣辱观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认同,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的文明道德风尚正逐渐形成。调查显示,80.15%的人对社会主义荣辱观有较高程度的了解,63.22%的人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86.84%的人认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流价值观念。
在多样中谋共识难度增大
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也存在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部分理论工作者和高校教师,甚至在课堂上公开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已经过时,主张用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取代马克思主义,甚至有的公开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否定公有制,主张私有制。在调研中,只有44.57%的人明确反对“逐步私有化是我国改革的方向”,42.85%赞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逐步融合、走向趋同”。在调研“对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价值观的目的的看法”时,有47.65%的人认为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推行民主、自由使这些国家的人民享受真正的民主和自由。
二是,部分干部群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缺乏、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淡薄,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令人堪忧。部分党员干部虽承认马克思主义是共同思想基础,但却认为它只是政治宣传,没有现实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有的表面上把马克思主义摆在重要位置,嘴里喊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却不付诸行动;有的虽付诸行动,却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至于共同思想基础的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巩固?怎样巩固?却不甚了了。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学生的理想主要集中在生活和职业理想上,只有10%左右的关注社会和道德理想。
三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与践行存在脱节现象。调查发现,在了解社会主义荣辱观的80.15%的人中,很了解的有31.18%,但只有15.79%认为“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目前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做得相对好的方面,这表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与践行明显脱节。
四是,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仍存在与现实生活相脱节、远离老百姓生活的问题。调研显示,在回答“您认为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是什么”时,58.87%的人认为是宣传教育形式化,位列四个候选项的第一,另外,有56.81%人选择“西方主流思想理论的影响”,有54.52%人选择“私有经济比重越来越大的影响”,有39.19%人选择“难以解释现实”,有36.21%人选择“部分单位的领导权不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
上述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有六点:部分领导干部内心不认同马克思主义,对它冷嘲热讽,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在回答“您认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时,52.40%的人认为“部分领导干部和教育者自己不信仰共产主义”。
部分领导干部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缺少忧患意识。他们以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没有大问题,可以马放南山、刀枪入库,患有高度近视。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建设,轻理论学习,觉得思想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导致经济建设和理论学习“两张皮”现象愈演愈烈。
贫富差距与党内腐败现象使得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产生疑问,甚至抵触。如果马克思主义政党不能解决贫富差距与腐败问题,势必会使群众认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在回答“您认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时,76.03%的人认为“干部腐败问题”。这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威信与执政基础,也严重影响到人们的理想信念。
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形式主义现象仍比较突出。调研中,第一选项是认为马克思主义被弱化的原因是宣传教育形式化。
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苏东剧变使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一些人特别是部分青年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和生命力产生了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产生了动摇。在回答“您认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是什么”时,37.76%的人选择“苏东社会主义国家的蜕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目前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热点难点问题和群体性事件增多;加之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选择、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多样性、多元化、多变性的特征日渐凸显,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有所滋长,为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提升理论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的理论研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上能够说服人、在内容上能够启迪人、在形式上能够吸引人。例如,要进一步探讨用简洁的词语来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西方学者用具有资产阶级特殊内涵的“自由、平等、博爱、人权、民主、公正、自私”等词语表达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或“普世价值观”。我国有学者提出“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还有学者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等,这些观点是否准确值得研究。至于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共同价值观和“普世价值观”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更需深入探讨。
改善某些教育思想文化单位的领导权,努力提高党领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工作的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要积极掌握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调研表明,有36.21%的人认为“部分单位的领导权不掌握在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是其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被弱化的原因。因此,特别要关注党和政府有关教育、研究和宣传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从组织上确保该单位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从源头上治理党内腐败,增强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和亲和力。党政干部首先应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调查共产主义信念产生危机的原因时,76.03%的人认为是由于干部腐败问题造成的。因此,反腐败工作成败关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以及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
逐步缩小财富和收入分配差距,为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牢固的经济基础。当前,财产和收入分配的不公而导致的干群关系紧张问题已十分严重。当前贫富分化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影响着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践行。
重点抓好党员领导干部和青少年这两头,积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首先,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关键。党员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如何,极大地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其次,青少年是党和人民事业的未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对他们的共同理想教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通过“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两头重点宣传教育,总体上提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度和践行效果。
必须积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既要在和谐发展中强调最大的包容性,又要坚决维持意识形态底线的不可触动性;既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严肃性,反对“庸俗、低俗、媚俗、恶俗”的社会流行风气,又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通俗性和生动性。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选择和确定先进典型的重要标准。在实践中选择和确定典型时,要看其是否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否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否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本文执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程恩富,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冯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