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支持Flash

郑衣德:强国为富民 民富国定强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4日15:41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郑衣德(右一)在新疆火焰山 郑衣德(右一)在新疆火焰山

郑衣德 郑衣德

  (国家意志与公民表达)郑衣德:强国为富民 民富国定强

  人物简介: 

  美国《侨报》总编辑

  给力之语:

  “中国各种政策系奠基于1953年以来中国政府以发展经济为航标所制定的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间纵或出现折腾,但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来看,它们是承先启后、步步推进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无法不聚焦中国的‘两会’、必须要关注中国的‘五年计划’。”——郑衣德

  强国为富民 民富国定强

  美国《侨报》总编辑郑衣德

  2月下旬,当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无法顺畅地自利比亚撤侨之际,中国政府却在短时间内,通过海陆空,自血火交加的乱局中快速安全地撤出了三万多中国公民。此惊人壮举向世界展现了今日中国的强大国力。这份国力不仅体现了中国具备强大的外交和经济、军事实力,更凸显了中国长期履行的与人为善的对外政策已开花结果,而其重视国民生命财产的人本精神也绝不落于空谈。这个生动的事例,让身上流着炎黄血液的我,自豪之余更感佩万分。自豪与感佩,源自我对中国不算短的贴身观察。

  因工作关系,在过去29年中我曾多次赴华采访,得以目睹并见证了中国有喜有忧的翻天覆地的巨变。

  我第一次踏上神州探亲旅游采访,是在1982年的夏天――那时在北京,苹果是宴会上奢侈的珍果,在街上只能买到黄瓜,而今天在北京路边,你却可以买到在纽约从未见到过的瓜果;那时入夜的杭州是一片漆黑,在小巷子里要靠迎面而来烟头上的一点红,方知对面有人骑车过来,而今天西子湖畔的炫丽灯光,却让人感到有点焦躁喧嚣;那时单位、分配、顶替、下海、倒爷是谋职的“难得”选择,而今天的“自由择业”却很让几家欢乐几家愁;那时大家都靠几十元人民币的工资过活,鲜有大富大贵,今天却出现了富可敌国的富豪群落,而在中国减贫成绩让世界震惊的同时,她的贫困人口总数却仍让人揪心。

  不持成见的观察家们应该能够从上述的对比中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各种政策系奠基于1953年以来中国政府以发展经济为航标所制定的一个又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期间纵或出现折腾,但放在历史发展的脉络中来看,它们是承先启后、步步推进的。这就是为什么世界无法不聚焦中国特有的两会,必须要关注中国的“五年计划”。

  “十二五规划”是在国力空前提升后,中国政府谋划带领全民迎向未来的关键性五年计划,是进一步勾勒21世纪理想中国的蓝图,因此当“规划”的建议公布之后,中国一些学者、专家对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强市场保障和物价稳定、放宽外来人口落户中小城市的条件、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等等的论述纷沓而至。其中最让我欣喜的是符合“包容性增长”概念的论述。

  通过近几年对中国社会所做的肤浅却是第一手的观察,我深感经过长期、快速、鼓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强国”增长,已经在呼吁中国经济的发展要成为惠及全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富民”增长,要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符合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增长。然而,要实现“包容性增长”是说易行难的,因为“包容性增长”不仅涉及到利益分配和重新分配的问题,更涉及到要不断完善允许并鼓励全民参与并共享增长成果的种种公平制度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不仅要落实“数字”的增长,更是要让多数民众感性地体验到的一种实质化、优质化“人本关怀”的增长。

  最后,做为在中国台湾出生长大、在美落地生根、期盼中国和平统一的美籍华人,我希望“十二五规划”还能在两岸问题上多些着墨。从已公布的“规划建议”内容来说,“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确实非常符合两岸当前的实际需求。

  背景链接: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巩固两岸关系发展基础,推进两岸交往机制化进程,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促进双向投资,加强新兴产业、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合作。积极扩大两岸各界往来,加强两岸文化、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依法保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推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先行先试作用。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

  (记者:刘志敏  签审:邹浩宇 张晖)  

(编辑:SN02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